更新时间:2024-02-11 02:30:11

肛门失禁

肛门失禁是排便功能紊乱的一种症状,患者失去控制排气、排便的能力。发病率不高,不直接威胁生命,但造成身体和精神上的痛苦,严格地干扰了正常生活和工作。常由肛管直肠结肠疾病、括约肌损伤、神经系统疾病及肛周组织先天性畸形引起。

肛门失禁(copracrasia)是指粪便及气体不能随意控制,不自主地流出肛门外,为排便功能紊乱的一种症状,亦称大便失禁.肛门失禁的发病率不高,但非罕见。虽不直接威胁生命,但造成病人身体和精神上的痛苦,严重地干扰正常生活和工作。那么为什么有肛门失禁呢?下面就告诉大家吧。

为什么有肛门失禁

肛门失禁的原因:

①肛管直肠结肠疾病:最多见为直肠肿瘤及炎症性疾病,直肠肿瘤浸润破坏括约肌,溃疡性结肠炎,克隆病引起直肠炎症长期腹泻,完全性直肠脱垂引起肛门松弛,阴部神经牵拉受损等,

②创伤主要是括约肌损伤:最多见的原因是肛管直肠部手术和产伤,尤其是高位肛瘘手术破坏肛管直肠和括约肌,产伤中第三度会阴撕裂。此外,内痔、肛裂、直肠脱垂琢直肠肿瘤等手术处理不当,或肛管部组织遭受外来暴力、药物注射、灼伤、冻伤等均可引起肛门失禁。

③神经系统疾病:如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脊柱裂,脊髓脊膜膨出,脊髓及骶神经损伤、感染和脊髓瘤;

④肛门直肠先天畸形和肛门直肠神经障碍均可导致肛门失禁。

肛门失禁的主要因素:

1.肛管直肠环、肛门括约肌和肛提肌等损伤,大多数是由于肛门直肠手术引起。如肛门直肠脓肿、肛瘘、脱肛、内外痔等手术时,不慎将其切断,也有因肛门直肠周围蜂窝组织炎、肛门部烧伤瘢痕形成或因药物腐蚀造成损伤而致;也可由于肛门部外伤,如火器损伤、异物损伤、裂伤、撕伤等原因,而引起肛门失禁。

2.肛管直畅环或肛门括约肌先天性发育不全,以致于括约功能不良。

3.肛门神经损伤:中枢神经疾病。脊髓及骶2、3、4神经损伤;或因炎症和肿瘤所致,使肛门括约肌失去括约功能而造成肛门失禁。

4.肛门括约肌功能障碍:由于混合痔、环形内痔、脱肛等,使肛门括约肌过度扩张松弛;或年老体弱,使括约肌萎缩无力等,以致于括约肌功能障碍,产生肛门失禁。

5.皮内感受器的损伤:肛管和肛门皮内有许多神经末梢和感受器,可感受气体和粘液的刺激,使括约肌收缩,防止其流出。如内痔环切术或直肠拉出手术造成肛管皮肤缺损或肛门瘙痒症经皮内注射治疗,破坏了皮内感受器,因此可形成感觉性肛门失禁。

6.肛管直肠角度破坏:肛门直肠和会阴部手术,切断耻骨直肠肌或肛尾韧带,破坏了肛管和直肠的正常角度,肛管和直肠成一垂直管状,失去直肠容器的作用,因此造成肛门失禁。

肛门失禁病因中医分析

中医学认为,久痢滑泄,伤脾损肠,中气下陷,肛脱不收而为失禁。此外,脾肾亏虚,脾虚肌肉萎缩,肾亏失约,肛门收缩无力或不能控制,则排便失禁。临床上把它分为二型。

①久痢滑泄,中气下陷:痢疾日久,大便不时流出,甚至脱肛不收,形体消瘦,精神萎靡,食少体倦;舌质淡胖,脉沉细无力。

②脾肾亏虚:年老体弱,病后亏虚,或房劳伤肾,思虑伤脾,致肛门失约,粪便粘液不觉流出,畏寒肢冷,四肢不温,食少腹胀,腰酸耳鸣,小便清长;舌淡胖,脉沉细。

肛门失禁的检查

直肠指诊

检查者感觉到肛门无紧迫感呈松弛状态。嘱患者收缩肛门时,肛管括约肌收缩不明显或完全无收缩力;如肛门有损伤史者,可扪及瘢痕,有的患者可触及肛管的一侧有收缩感,而另一侧则无收缩感。并注意肛管直肠内是否有肿块、压痛等,手指退出肛门后观察指套是否带黏液及血。

内镜检查

观察肛门直肠或结肠有无畸形、瘢痕、肛管皮肤及直肠黏膜有无糜烂、溃疡,直肠黏膜有无充血、水肿、直肠息肉、直肠癌及肛管直肠癌等。

肛管直肠压力测定

肛门失禁患者表现出肛管直肠内的压力降低,频率减慢或消失;肛管收缩压下降;直肠肛管抑制反射消失。如溃疡性结肠炎致肛门失禁患者直肠顺应性明显下降。

肛门内括约肌基础压(IASP)

成年国人气囊式正常压为80~140mmHg。肛门失禁时压力降低,呈低张力性内肛门括约肌静息压。内肛门括约肌的功能在于提供了阻止稀便和肠腔内气体在非排便状态下从直肠、肛门外溢。

外肛门括约肌(EAS)收缩力

EAS是围绕肛管下端的环形横纹肌,参与维持肛管高压带压力的30%左右。外肛门括约肌收缩时可使肛管关闭压提高2~3倍,对粪便的节制起一定作用。EAS缺乏这种协调性运动时,就会出现肛门失禁。当受检者最大强度的收缩肛门(提肛运动)时,肛管内压增加的幅值即最大缩榨压(maximum squeeze pressure,MPS)与肛管静息压(IASP)之差为肛门主动收缩压,即代表EAS的肌收缩力。肛门失禁时EAS的肌收缩力降低。

直肠感觉测定

直肠感觉测定是将4cm×6cm大的带有导管的球囊置入直肠,然后向球囊内注入水或空气,正常直肠的感觉阈值是45ml±5ml,如为神经性的肛门失禁患者,其直肠感觉阈值消失。

直肠顺应性

肛门失禁时直肠顺应性下降。顺应性是指容量与压力之比率,即单位时间压力容积变化(△V/△P)来表示器官对膨胀能力的适应性。方法是,插入一前端带气囊的导管,向气囊内注入空气或水,分次充盈气囊(每次递增l0ml,同时测其压力,受检者感到胀痛或便意感达到最大限度,同时记录直肠压力变化。肛门失禁时直肠顺应性降低。直肠顺应性正常值为4~9ml/mmHg 或3~7ml/cmH20。

球囊逼出试验

用于了解耻骨肌和EAS的肌力及其功能。方法为把直径2cm的塑料球送入直肠,球的下面连接一容器,逐渐向容器中增加重物,嘱受检者用力收缩肛门以阻止塑料球被拉出,直到该球被重物拉出为止。肛门失禁时承受重力轻,反映其肌力减弱。肛门直肠角变钝(正常为锐角)。如直肠感觉迟钝,正常容量不能引起排便反射,不能将球囊排出。此检查既可用来判断直肠的感觉是否正常,又可判断肛门括约肌的功能。如肛门括约肌受损无括约功能,而球囊可自行滑出肛门,或轻微的增加腹压后即可将球囊排出。

盆底肌电图检查

用直肠电和盆底肌电描记法,了解直肠平滑肌的电活动和盆底肌的电活动。肛门失禁病人缩榨及用力大便动作时活动均减弱。

肛管直肠内超声检查

通过肛管直肠内超声可以清楚地显示肛管直肠的各个层次,内括约肌及其周围的组织结构,可以协助大便失禁的诊断。如观察内括约肌是否完整,外括约肌是否有缺损,以及缺损的部位及范围。该检查不但可以协助诊断,而且为手术切口的选择提供一定的依据。

排粪造影法

通过对用力排粪、提肛、静息等动态观察,了解肛门括约肌的功能。应用放射造影的方法研究和观察排粪时的盆底肌和直肠动力活动,用150~200ml的硫酸钡,灌入直肠后,用放射照相术,在荧光屏下动态观察静息状态和排出硫酸钡的情况。可判断是否存在巨结肠,静息状态和排便时肛直肠角的大小,排便时肛管最大直径,是否有直肠脱垂或直肠套迭存在,从而有利于功能性肛门失禁的诊断。如灌入直肠的钡剂通过提肛可以保留,说明肛门括约肌有一定功能;如灌入直肠的钡剂不由自主地流出,说明大便失禁。大多数时间内,肛提肌和耻骨直肠肌有静息压,因直肠被向前拉的结果,直肠和肛管之间有一较小的角度,称为肛门直肠角,正常约107°,在做缩榨动作时,上述肌肉收缩更强,此角变小。肛门失禁时此角变钝。

[返回]

肛门失禁的治疗

15.2 肛门括约肌锻炼

方法是嘱患者收缩肛门(提肛),每天提肛500次左右,每次坚持数秒钟,这样可增强肛门括约肌的功能。大宗的试验观察发现,参加训练的病人除了有脊髓损伤的病人外,成功率可达70%,当然这种训练治疗比较麻烦,并要有恒心,需要取得病人的合作。这种训练技术可能通过多种作用改善人体对大便的控制能力。

(1)训练可改善肌肉的活动性,从而加强肌肉作用。

(2)增加敏感性,使之及早感知到直肠内大便的存在,感觉的改善使得在感觉大便之前肛门内括约肌不会松弛,这样控制大便的能力可望得到改善。训练的第一步是训练病人能够立即感觉到直肠内大容量气囊的存在。一旦他们能够在气囊一扩张就感觉到气囊的存在,就开始训练病人对小剂量气囊的感觉,使感觉延迟的病人通过训练得到纠正。一旦感觉延迟得到纠正,此时用充气的气囊达到使容易感觉到的容量,然后减少气囊内容量的50%。如果病人未能感觉到,则重复新的容量并在充气前3s告诉病人,如果病人感觉到气囊的膨胀再重复这个容量,但不事先告诉病人。如果病人未能感觉到这次膨胀,就用最后这个感觉容量以及小于这个容量的不同容量来进行训练。每次训练时间不超过15min,通过上述训练达到改善病人感觉阈值的目的。待消除感觉延迟且感觉阈值低于15ml后,就进行感觉-挤压的连贯性训练,要求病人一感到气囊扩张就挤压盆底肌肉5s,好像他已在阻止排便。一旦建立立即的挤压反应,要求病人维持压力在一个强有力的高段,达到气囊扩张的10~15s时间。一般训练3~5次就可使病人恢复正常感觉,建立起良好的感觉挤压反应。另外,也可作排便习惯的训练,鼓励病人每天定时排便,可在早餐后立刻坚持排便10~15min,对肛门失禁的治疗也有一定作用。

15.3 药物改变结肠功能

可应用一些能改变结肠运动、吸收、结肠内液体含量和直肠敏感性的药物。用糖皮质激素灌肠或用5-ASA灌肠可减轻直肠炎症和直肠的敏感性,改善便急症状,并可减轻肛门失禁。可待因、地芬诺酯(苯乙呱啶)、洛哌丁胺(易蒙停)、十六角蒙脱石(思密达)等药物对改善每天大便次数和肛门失禁也有一定疗效。考来烯胺(消胆胺)对许多肛门失禁的病人有显着的作用,早晨服用消胆胺4g,1次/d。

15.4 刺激肛门括约肌收缩

对神经性大便失禁者,可采用电刺激疗法和针灸疗法。电刺激疗法是将刺激电极置于外括约肌内,用电刺激肛门括约肌及肛提肌使之产生有规律的收缩,部分大便失禁患者可以得到改善。针灸疗法是祖国传统医学的疗法,有的患者亦可取得很好的疗效,常用穴位是长强、百会、承山等。

肛门失禁的护理

⑴一次性尿垫是较早用于肛门失禁病人的护理用品。它可缩小潮湿污染的范围,降低皮肤的受损程度,但不能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⑵用聚氨基甲酸酯海绵制成的肛门控制塞,将其留置于肛直肠交界处,遇水膨胀后可截留住粪便。 ⑶用22号粗肛管插入乙状结肠中部18~22cm,肛门周围不固定,另一端装上塑料袋,根据排便的量随时更换塑料袋; ⑷对肛门失禁病人采用丹碧丝肛门塞入,其优点:①感觉舒适无异味;②卫生方便容易操作;③任意体位不会滑脱。缺点是:排气不畅,费用较高; ⑸用自制气囊肛管护理肛门失禁病人。 ⑹用一次性气囊导管插入直肠15~20cm,使管头端的气囊达直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处,即可有效地阻止粪便流入直肠,且此处无便意感受器不易引起排便动作,有利于导管的固定。但粪便的引流缺少动力,易滞留于结肠内; 饮食护理:改善饮食结构,出院后宜进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含纤维素多的食物,以利于排便通畅。增加膳食中食物纤维的含量,平均每日供应6.8g。食物纤维不会被机体吸收,但可增加粪便的体积,刺激肠蠕动,有助于恢复肠道功能,加强排便的规律性,有效地改善肛门失禁状况。

心理护理

对老年人、危重病人的大便失禁处理不是一个简单的卫生方面的考虑,当他们经历了直肠功能丧失后,经常有难以启齿、意志消沉、孤僻、害怕被发现的灰色心理,如不及时防治,则会使他们精神颓废,社会适应能力进一步退化。对于老年人,护士应通过充分认识大便失禁的有关问题,有能力帮助这些病人,为他们提供优质服务,给他们精神上的理解,同时及时处置肛门失禁的困窘,鼓励他们回到社会 ,可穿收腹裤或紧身衣裤,以增加肛门的节制能力,从而增加病人的生活信心,帮他们度过难关。对于患儿,护士应协助家长做好生活护理,帮助勤换衣裤、清洗会阴部;对年长儿要态度和蔼,耐心讲解病情,取得合作。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向家长讲解疾病的发生、病因、需何种手术治疗,手术前、手术后需注意的问题,详细介绍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术后护理措施,耐心回答家长提出的问题,让家长理解我们的工作,了解病儿的病情动态变化,减轻家长术前紧张,配合治疗护理工作。

皮肤护理

做好皮肤护理对肛门失禁及卧床病人是极其重要的,最具有预防性的措施仍集中在减轻压力、更换体位、加强营养、注意卫生预防感染等方面,而不是单纯地对肛门失禁的护理。肛门失禁病人的床应垫塑料布及布单,再用旧布等将病人臀部兜住,或用硬纸壳做成簸箕式样,里边垫上废纸放在臀下,使后取出倒掉,以节省布类和清洗的麻烦。最好是掌握病人排便规律,按时接便盆排便。便后用温水肥皂洗净会阴及肛门周围,发现臀部有发红现象时,可涂以凡士林油、四环素药膏或氧化锌软膏等,夏天可补些爽身粉。

目前,我国对肛门失禁的并发症的发病率及严重程度尚未见详细报道,但可以预见,随着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出现,其发病率会越来越高,因此护理人员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做好调查和防治工作。

肛门失禁的预防

老年人的饮食应以清淡饮食为主,忌刺激性或油腻的食物。

积极参加轻微的体育活动,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各脏器的活力,防止便秘的发生。

加强肛门功能的锻炼,坚持提肛运动,增强肛门括约肌的收缩力。

老年人应积极治疗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等长期增加腹压的疾病。

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每天定时并且排空大便,减少对直肠粘膜感受器的刺激。

当老年患者发生便秘时,不能自己随便使用通导大便的药物甚至泻药,应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以免损害结肠的功能。

老年朋友如何预防肛门失禁?

应养成每日排一次便的习惯,时间最好选在早餐后20分钟左右。排便时要集中注意力,不要读书或看报,也不要与人谈话,并应将每次排便的时间控制在5~10分钟以内,做到排尽即起,不要养成“空坐马桶”的习惯。

应保持肛门的清洁,在大便后要尽可能地将肛门擦干净,避免粪便残留。另外,在大便后可用温热水清洗肛门,一次洗5~10分钟左右。在清洗肛门时不要使用强碱性肥皂,同时可顺便做一下肛门保健操。其方法是:在右手食指上套上指套,在指套上涂抹少量的红霉素软膏,然后用食指在肛门口处按摩10~20下,再将该手指慢慢伸入肛门内,一直伸到不能伸入为止,然后将伸入肛门内的手指向前、左、右、后四个向扩张肛管,用力要适中,可扩张2~3分钟左右,然后擦干肛门(有痔疮的患者此时可在患处涂抹痔疮膏),站起身来,将肛门用力向上提缩20~30下。

应多吃含纤维素丰富的食物,如新鲜的蔬菜、水果及粗粮等,尽可能少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以免引发痔疮,影响排便。老年人每天可在早晨空腹时饮用一杯(约300-400毫升)温开水或淡盐水,这样做能起到润滑肠道、刺激肠管蠕动的作用,有助于老年人缓解便秘。

肛门失禁

肛门失禁

脊髓及骶2、3、4神经损伤;或因炎症和肿瘤所致,使肛门括约肌失去括约功能而造成肛门失禁。如溃疡性结肠炎致肛门失禁患者直肠顺应性明显下降。肛门失禁时压力降低,呈低张力性内肛门括约肌静息压。肛门失禁时承受重力轻,反映其肌力减弱。

阅读:821 收藏:283 分享:49


肛门失禁怎么办

肛门失禁怎么办

肛门失禁是一种排便功能紊乱的一种病,它的治疗应按发病原因及损伤范围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法。此外,内痔、肛裂、直肠脱垂琢直肠肿瘤等手术处理不当,或肛管部组织遭受外来暴力、药物注射、灼伤、冻伤等均可引起肛门失禁。肛门失禁如何预防老年人的饮食应以清淡饮食为主,忌刺激性或油腻的食物。

阅读:1920 收藏:217 分享:33


肛门失禁的原因

肛门失禁的原因

肛门失禁是排便功能紊乱的一种症状,患者失去控制排气、排便的能力。肛门失禁应该如何进行检查呢一、病史:需询问引起肛门失禁的原因,初起时症状,目前失禁的严重程度,肛直肠部有无手术史、放射史、受伤史。脊髓及骶2、3、4神经损伤;或因炎症和肿瘤所致,使肛门括约肌失去括约功能而造成肛门失禁。⑸用自制气囊肛管护理肛门失禁病人。

阅读:467 收藏:241 分享:49


什么是肛门失禁问题呢

什么是肛门失禁问题呢

肛门失禁的现象并不少见,对患者而言,给自己的生活工作都会造成很多不良的影响,常见的病因有神经障碍损伤或者是肌肉功能障碍受损等问题,当然也可能是因为手术或外伤引起的。肛瘘会引起肛门失禁肛门的括约功能是由肛门外括约肌、肛提肌和肛门内括约肌共同完成的。老年人患有某些疾病也可引起肌肉萎缩性肛门失禁。烧伤、烫伤、化学药品腐蚀也可引起大面积瘢痕的肛门失禁。

阅读:1066 收藏:112 分享:77


痔疮术后肛门失禁怎么办?

痔疮术后肛门失禁怎么办?

如果患者在术后出现了肛门失禁症状,可根据症状表现的严重程度来进行相应的调治。看来,采用手术的方式来进行痔疮的治疗,也并不是一个万全之策,患者需要在术后做好相应的护理,这样才能防止肛门失禁发病,建议痔疮患者在做完手术后能够做好手术伤口的处理措施,这样可以大大降低肛门痔疮的发病率。

阅读:1154 收藏:194 分享:43


肛门脓肿手术后大便失禁怎么办

肛门脓肿手术后大便失禁怎么办

肛门脓肿手术后大便失禁怎么办伤口出血:就是要密切注意内出血的发生,因为术后创面容易渗血或因为结扎线脱落造成出血。术后排便:尽量控制避免手术后3天内解大便,这样有利于肛周脓肿手术后愈合。另外肛门脓肿手术很重要,但肛周脓肿手术后的护理也很重要。

阅读:650 收藏:119 分享: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