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20 02:17:50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中医養生之法重在天人合一

BY:Phyllis 2024-07-20 02:17:50 93 ℃

“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早在2000多年前,我們的祖先就認識到人與自然的密切關系,認爲人是自然界的産物,人的生命現象是自然現象的一部分,人體的機能要和自然界的變化保持一致才能維持生命,這就是“天人合一”的觀點。如《素問·金匱真言論》謂“五髒應四時,各有收受”,“和于陰陽,調于四時”。正因爲人與自然是一個統一的整體,人體的五髒功能活動、氣咝卸寂c季節的變化息息相關。因此,從古到今,氣候--物候--病候,成爲中醫養生學家們研究的重要課題。當氣候變化時,人體必然會産生某些反應。如春夏季節,天氣變暖,在人體蟄伏一冬的陽氣開始向外生發,推動血液趨向于體表,皮膚的血液循環加快,汗孔疏泄,多汗,這是機體在以出汗散熱的方式來調節體內陽氣的過分亢盛。而在秋冬季節,隨著氣溫的降低,人體要保護陽氣不受傷害則陽氣應該內斂,氣血趨向于裏,表現爲皮膚致密,多尿少汗,這是機體在保證人體陽氣不過分向外耗散,同時又可保證人體液代謝排出的正常。中醫認爲人的脈搏可以反映人體生理和病理,稱爲“脈象”。而人體脈象也會因四時氣候變化而變化。明代李時珍在《四言舉要》書中說:“春弦夏洪,秋毛冬石,四季和暖,是謂平脈。”即是說春夏脈象多見浮大,秋冬脈象多見沈小,這是由于春夏陽氣升發,氣血湧動,就好像燒開水一樣,陽氣是熱量,血好比水。水開了,就會沸騰,並向上翻滾,同理血會向人體表面走,並咝屑ち遥涑饷}道,故親觸可得,脈形大。而秋冬季節,陽氣收斂,熱量不足,血脈咝斜容^平靜,位置靠下,故重按才得,脈形小。中醫還認爲,晝夜晨昏對人體也有影響,人們的生活作息要順應人體陰陽的變化,夜間陽氣內斂就應該及時休息,長期熬夜會使機體陰陽失調,耗傷氣陰,産生很多疾病。

中医养生,天人合一

早在2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产物,人的生命现象是自然现象的一部分,人体的机能要和自然界的变化保持一致才能维持生命。“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早在2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产物,人的生命现象是自然现象的一部

中医养生中有关天人合一的论述

早在几千多年前,我国的祖先就已意识到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天人合一”的思想概念最早是由庄子阐述,后被汉代思想家、阴阳家董仲舒发展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并由此构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天人合一,讲的是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的,思维反映存在,所以思维也应当是不断变化的,与时俱进的。“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

中医养生“天人合一”的健康观

中医的健康观早在《黄帝内经》中就已经确立了,即“天人合一”的健康观,“形神合一”的健康观,“阴平阳秘”的健康观,“正气为本”的健康观。此外,《黄帝内经》中把头发、牙齿和肌肉作为衡量健康状况的重要标志。中医学理论的主要内容,从病因、病机,到诊法、辨证,再到养生防治,以及脏象、经络等各种理论,几乎都是围

Hash:38b42078b48577319c5b99cf2be2904661b136f4

【声明】本文由用户Phyllis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