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9-27 05:42:14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中医:“三伏天”的饮食原则

BY:Fidelia 2024-09-27 05:42:14 442 ℃

据医学专家称,数伏天气容易带来很多疾病的高发。而在我国中医学上,有种说法叫“疰夏”,就是说,夏季炎热潮湿,人体不能适应高温的调节,容易导致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等方面出现问题,出现头晕脑涨、心烦口干胸闷心悸、自感发热等现象。那么,“疰夏”时节,我们该如何调节身体、增强体质呢?武警总医院营养科主任吕利提示广大读者朋友:夏季养生最直接的方法莫过于“食补”。在这其中,“多酸多甘、补气去火、多果蔬”又成为夏季食补的重要原则。原则一,多酸多甘古代学者认为“夏季暑湿,适宜清补”。事实证明,夏天酷热高温,人们喜冷饮,喝多,导致湿气侵入人体,而外湿入内,使水湿固脾,引起脾胃升降,令人的消化功能产生障碍,出现积水为患,引起食欲不振等。按中医养生学的观点,暑湿对脾非常不利,而味苦的食物具有泻燥的功能,不宜多食,因此日常饮食中应适当多食甘凉或甘寒为宜。并且,夏季归心,而心喜凉,宜食酸,所以夏季应适当地多吃一些性酸的食物。比如可常吃些小麦制品、李子子、橄榄菠萝芹菜等。中医注重天人合一,阴阳互补,因此,在夏季人们要多吃酸甘的食物外,尽量不吃辛辣温燥食物。还要避免生食冷饮过度导致伤及人体内的正气而诱发疾病。原则二,补气去火进入夏季,天气炎热,人体消耗增大,急需补充营养物质和津液。饮食应以汤、羹、汁等汤水较多、清淡而又能促进食欲、易消化的膳食为主,这样才能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同时,少吃或不吃油腻厚味、油煎的食物,并且每餐进食量不宜过大,应以少量多餐为原则。如某些人已有疰夏、伤暑、暑湿、中暑等上文中所提到的症状出现,那么根据中医养生学的观点,注意针对性,辨证地用膳,或补脾肺气虚,或气、阴双补。此外,炎炎夏日不仅带给我们身体上的不适,还容易导致越来越多的人火气上升,表现出情绪烦躁、焦虑易激动失眠等,这些症状在医学上称为“夏季情感障碍”。因此,“去火” 是夏日食补的必备功课。关于夏日祛火的食物,大家可以选择一些如苦瓜西瓜草莓西红柿等性凉、清暑的蔬果。牛奶也是夏日解毒去火的好食品。中医认为牛奶性微寒,可以补水、滋阴、解热毒,发挥“去火”功效。大家都知道牛奶有镇静安眠的功效,在炎炎夏日可以很好的促进睡眠,有效避免“夏季情感障碍”。但要注意,牛奶冻成冰块食用营养成分将被破坏。原则三,尽可能多食新鲜蔬果中医认为,胃为后天之本。夏季人们常感食欲减退,脾胃功能较为迟钝,此时不妨吃些新鲜蔬果。新鲜蔬果营养素的构成,一般是纤维素和糖分的含量各半,不仅可以有效地补充人体必须的能量和水分,其清爽的特质也会让人久食而不厌。小白菜油菜柿子椒西红柿等新鲜蔬菜柑橘柠檬水果,富含维生素C,具有抗病毒作用;胡萝卜苋菜等黄绿色蔬菜,富含维生素A,具有保护及增强上呼吸道黏膜和呼吸器官上皮细胞的功能;卷心菜菜花等富含维生素E,可有效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增强人体抗病能力;尤其是一些如“野菜、桃子西瓜”等时令的夏季蔬果,多食更是大有好处。但要注意不要贪食生、冷或不洁的食物,以免染上痢疾腹泻等。

三伏天如何养生最好? 中医教你三伏天养生必做三件事

中医学教你三伏天养生要三件事“三伏天最热不过三伏天”,三伏天是一年中最潮湿、最闷热的时候,一般人说这段时间“苦夏”。中医学教你三伏天养生必做的三件事方法2:艾灸艾灸就是借艾火纯阳的热能和药力刺激穴位,通过经络的传导调节脏腑。

进入伏天,中医解读三伏天养生之道

在我国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中伏”之说,7月13号是今年入伏的第一天,入伏之后天气会越来越热,进入中伏后悔达到一年中最热的时节,下面中医就为大家介绍一下三伏天的常识及养生之道。如何计算三伏天: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需要查

三伏天天气酷热,中医度暑有妙招

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意为宜伏不宜动。炎热的天气,冷饮总是备受欢迎,人们摄入的液体增加,又加上外部湿热的环境,体内湿气加重,可能会导致其他疾病。再者闷热的天气,不仅会导致我们身体上的不适,还会使我们的情绪受到干扰,烦躁

Hash:f3692f4259ea98a149a3c7f658d70d5e0e2090a5

【声明】本文由用户Fidelia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