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6-03 02:12:52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百岁文学家巴金的养生经验

BY:Bonita 2024-06-03 02:12:52 337 ℃

巴金是我们国家著名的文学家,他与郭沫若、茅盾等人一起被称为一代文学巨匠。巴金生于1904年,于2005年去世,享年101岁,这样过百岁的文学家在文学史上也是不多见的。巴金前半生处于战乱之中,在文革时受尽折磨,却始终能够保持身体的强健,甚至在七八十岁的高龄时仍然能写出高平的作品,得益于他注重养生保健。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巴金先生的养生经验。

坚持散步以活气

巴金自年轻时代就养成了散步健身的习惯并且在一生中加以坚持,无论是抗美援朝时期到战场体验生活,还是深入野外煤矿采风,他都要抽出时间来边散步边思考,即使是在文革期间受批斗之前,他还在门前坚持散步。

他认为散步能够滋养肝肾,促进气血循环,长期坚持必然能够促进身体健康,这与中医养生中所说的广步于庭以养肝气不谋而合。在一些养生典籍中,也指出散步能够舒展筋骨,强健四肢,能够促进全身细胞获得更多的氧气。很多养生有术的名家都将散步做为重要的养生方式,可见巴金长寿与散步的习惯有很大关系。

晚婚和良好生活习惯以养精

巴金一生热爱文学,没有时间来考虑个人问题,直到40岁才结婚,而且巴金一生不吸烟、不喝酒,对纸醉金迷的糜烂生活不向往也不参与。

中医的观点来说,晚婚者能保证精气不过早受到损伤,而良好的生活习惯,也减少了精气的消耗。精气完足则百毒不侵,很难受到疾病的困扰。巴金先生的长寿与晚婚和坚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有密切的联系。

胸怀宽广胸怀正气助养生

巴金先生始终怀有对中华民族的大爱,他说人之有生,全在于气。在抗日战争爆发后,他积极投身于抗日运动之中,把个人命运与民族命运紧密相连,他常说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经常无私的帮助一些没见过面的文学爱好者。他在文革期间饱受摧残,仍然致力于翻译外国文学著作。

中医养生理论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巴金先生正是注重精神养生,才不容易被病邪侵袭,也才能寿长而健康。

中医养生文化:古代文学中的中医养生文化

中国古代社会有一种独特的现象,医生和儒者不会拆散他们的家庭。老夫子是一个多话的人,他对黄绮的了解很少。行医的老医生也是附庸风雅的。到了宋代,范仲淹的“不为善人,而为良医”的思想深入人心,助人为乐成为士人的两大抱负。至此,“儒家医学”的名称出现了。许多文学巨匠都有高超的医术。因此,非常书生气的古代好医生经常以非常浪漫和印象主义的方式表达许多中医知识。让我们以匿名者的名字、谜语、对联、诗歌、戏剧和小说为例来看中医在文学艺术中的现象。

中医养生:文学家们话养生

随着圣水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养生意识逐渐提升,其实古代人也是非常重视保健养生的,下面我们就为大家介绍古代文学家们的养生观,随大厨艺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嵇康克服养生五难魏晋时期最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音乐家嵇康,一生崇尚老庄,讲求养生服食之道。他的《养生论》是中国养生学史上第一篇较全面、较系统的养生专

中医养生文化:辛弃疾懂医学,懂医学,会看医生

提到辛弃疾,首先想到的是他对诗歌的贡献。他的词被归类为“豪放豪放”,与苏东坡并称为“苏信”。郭沫若先生用“铁板和青铜琵琶”演唱了苏东坡之后的《不归之河》。梅琴为小米哀悼,希望南宋不要追随洪雁南去赞美他。辛弃疾是一个能领导战争的人。他曾是湖北、江西、湖南、福建和浙江东部的和平使者。但是,如果辛弃疾仍然知道医生懂医学,可以看医生,恐怕知道的人不多。中医是洪炎向辛弃疾传达其真挚爱情的使者。然而,诗歌和散文中的中医药内容进一步丰富了中医药的文化内涵,促进了中医药的发展。

Hash:fbfc2ddcc0460213f5bcb0e13af0f9d454c6a96d

【声明】本文由用户Bonita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