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17 07:10:03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走出分享教育的误区

BY:Winona 2024-07-17 07:10:03 187 ℃

摘要:走出分享教育的误区,“从小薇还没满1周岁开始,我就教育她:做人要大方,不要抠门;无论吃的、玩的都应该与别的小朋友一起分享。现在孩子5岁了,在幼儿园从不争抢玩具,经常谦让别人,她还经常邀请小伙伴来家里玩并热情招待。..

“从小薇还没满1周岁开始,我就教育她:做人要大方,不要抠门;无论吃的、玩的都应该与别的小朋友一起分享。现在孩子5岁了,在幼儿园从不争抢玩具,经常谦让别人,她还经常邀请小伙伴来家里玩并热情招待。我一直为女儿的慷慨大方感到自豪。可是最近老师来家访时,特意提醒我说:小薇凡事过于忍让,总把好的食物和玩具留给别人,受了欺负也从来不吭声,将来走上社会很容易吃亏。难道我的大方教育错了吗?我该怎么办呢?”

小薇妈妈

小鹏6岁了,一向很懂得礼让,家里分果吃他总是挑最小的,于是我们每次都把最大的也给他作为奖赏。但是有一天我无意听到孩子跟小朋友说的话才明白事情的真相。小鹏正洋洋得意地教小伙伴学他那样,主动拿最差的东西,因为这样就会得到最好的。原来孩子早已摸透了我们大人的心思。他的分享行为只是一种策略而已,大方背后却是自私和狡猾。我很伤心,也觉得自己非常失败。应该怎样纠正儿子的想法呢?”

小鹏妈妈

分享、谦让是一种亲社会行为,也是人际交往中的重要规则。一个慷慨大方、乐于助人的孩子往往更讨人喜欢、受人欢迎。因而,分享教育通常是家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父母总是不厌其烦的告诉孩子:好吃的要分,好玩的也要分;把最好的让给长辈和客人……于是孩子有时懵懵懂懂的照做不误,博得一片赞美声;有时反抗性的大喊“我就是不给”,换得一场苦口婆心的教诲。在这样的不懈努力下,孩子的大方表现越来越令人满意,父母也开始引以为傲、倍感欣慰。然而,出乎意料的烦恼却接踵而来,正如上面例子中两位年轻妈妈所遭遇的那样。原来分享教育早已不知不觉步入了误区。

误区一:教育时机不当造成孩子软弱个性

孩子在3岁以前,还分不清“你的”、“我的”、“他的”的概念,尚未建立物权意识。这一阶段,父母可以对孩子自发性的分享行为予以肯定、鼓励和配合,为分享教育的顺利开展做好铺垫。倘若过早的向孩子持续灌输“分给别人、让给别人”的理念,他们会误以为分享、谦让是每个人都应该做到的事情。这些孩子跳过了从独占到分享的心理发展过程,容易忽视自己的真实需求。他们理解不了分享行为的可贵性,也无法体验分享带来的快乐。久而久之,“分”、“让”成了孩子日常行为的一种风格,日益凸显软弱的个性特征。

误区二:奖励方式欠妥助长孩子功利思想

父母认为孩子的分享、谦让都是建立在自我牺牲的痛苦之上,理应进行补偿和奖励。如果他主动拿了最小的苹果,那就把最大的也给他,“以资鼓励”。这种想法和做法本身并无过错,也确实能够起到培养孩子分享行为的效果。然而,在这一遍遍雷打不动的强化过程中,孩子逐渐发现了“拿最小的苹果大人微笑、 赞得到最大的苹果”这样一条规律,于是分享、谦让沦为了获得个人最佳利益的手段、计谋、招数。可以说,正是父母的强化不当助长了孩子的功利思想,损害了分享教育真正的意义。

如何走出分享教育的误区呢?

把握发展的阶段

父母应该明确一点,孩子的心理发展水平是开展分享教育的重要指南。0~1岁时,孩子开始表现出自发性的分享行为,如把玩具给别人、微笑等。父母要多给孩子创造机会感受分享的快乐。1.5~3岁的孩子已经懂得为他人着想,但争抢行为比较普遍,父母既要鼓励孩子大方谦让,又要保证孩子在分享的同时满足自己的需要。3~6岁的孩子更多的把分享作为一种交往手段,父母要侧重培养孩子的分享技能。

传达分享的内涵

为什么要教导孩子学会分享呢?可能的答案是“培养孩子的同情心和爱心”、“让孩子获得友谊、受欢迎”、“使孩子从小了解社会规则”……这些都是分享教育所蕴藏的内涵。因而父母不要只是简单地对孩子说“你应该把饼干分给别的小朋友吃”,还得告诉他这样做的意义。比如“你分给小朋友一半,他就会对你笑了,你们就能成为好朋友了”;“你想想如果饼干在别人手上,他不分给你吃,你心里会不会难过呢?”

尊重孩子的情感

面对十分钟爱的玩具,孩子也许确实大方不起来;他也可能拒绝与某些不喜欢的小朋友分享食物;身体不好或心情不佳的时候,他甚至格外的小气、吝啬。这些都是孩子率真天性的表现,父母应该理解并尊重。分享毕竟不是剥夺,更不是伤害。特别在最初把物品借给别人的那段时间里,孩子心中往往充满了沮丧焦虑及后悔。他生怕小朋友不肯归还,又担心物品受损害。所以父母应该早点替孩子把东西拿回来,让他明白分享的过程是安全的。慢慢的,他就能坦然面对这种暂时的失去。

善用奖励的手段

奖励是分享教育的一种辅助手段,应根据情况适当加以运用。当孩子确实“忍痛割爱”时,及时对孩子进行物质嘉奖或精神鼓励,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弥补他的失落情绪,并且强化他的分享意识。如果孩子只是把自己不喜欢的、不在意的东西给别人,父母就不需要有特别的表示。另外,奖励的方式最好能经常更新,原则上以精神性奖励为主,如口头表扬。还要注意处理强化行为到自觉行为的衔接过程,让分享、谦让成为孩子的自然之举。

此外,分享不仅仅是孩子之间的事情,家庭是他们学会分享的启蒙处所。父母要摒弃把最好的东西留给孩子的传统做法,大可以一切与孩子共享,并注重情感的交流和共鸣;同时为孩子树立大方和善的好榜样。

文/章淼榕

关键字:分享分享教育谦让

性别教育_性别教育教案

性别教育教案性别教育需要引起重视才行,那么性别教育教案有哪些呢?正常情况下,3岁左右的孩子就已经开始树立男女的性别概念了,那时他就开始知道有男女之分了(此时期就可以简单地进行性别教育),而只有进入青春期的时候他才真正形成性别角色意识。而6-12岁的小学阶段,孩子从幼儿期过渡到青春期,孩子的聚焦点也集

启蒙教育家教启蒙教育家教中心启蒙教育家教首选第一家教

科目学龄前启蒙教育课程导学名校大学生专业教师外教海归No.1教员杨佳璐上海电力学院财务管理11-15详情陆伟同济大学(嘉定)机械11-15详情郭荔上海师范大学(

“棍棒教育”“宽松教育”哪种教育更好?

中国的“棍棒教育”和西方的“宽松教育”哪种方式更适合自己的孩子呢?相信大多数父母都有这个疑惑。不过小编认为,这两种教育都有自己的益处,家长应该吸取长处,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方法,不要盲目跟从。一堆

Hash:7a66b3decad335c3d1de24df2e4b51ca005a9c58

【声明】本文由用户Winona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