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6-30 23:31:11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家庭教育是主导学校教育是延伸社会教育是基础

BY:Hadara 2024-06-30 23:31:11 479 ℃

安徽省家庭教育团朱华昌被多家教育单位邀请并聘为客座教授。他的报告风趣幽默、言简意赅,把的道理通俗化、把复杂的理论简单化、把零散的知识系统化、把抽象的形象化,深入浅出。

记者:随着我国家庭陆续进入小康社会,教育子女成才越来越成为国民思考的重要问题。你通过近千场的,让更多的家庭‘更新、摆脱误区,掌握方法,获得快乐’,很是不易。

朱老师:教育子女成才,实现家庭梦想。是当今国人思考最多、也是最为困惑的话题。我每年有100场报告、,设法帮助大家解决问题,心里很快活!现在教育子女,很多家长自觉不自觉地沾染了工作中的空话、大话,有的甚至是假话、废话,怎么能够让子女听进去、孩子咋能服气呢?

全国妇联召开的大会上,我介绍了首届‘中国十大杰出母亲’、安徽文王酿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素敏大姐的事迹,她是一个事业、家庭、子女都很成功的典范,她有两个儿子,老大身高1米80,东南大学研究生毕业后现在搞电动汽车研究以取得相当好的。二孩子身高1米88,现在美国大学读博士后,已在新材料(石墨烯)领域取得突破性成就。刘素敏在社会、家庭承担‘妻子、妈妈和社会’三个重要角色,做得十分出色。

她认为:人生是短暂的,人生又是美丽的,需要用智慧去把握,用心去浇灌!正确处理好事业、家庭、子女之间的关系,让子女更优秀、让人生更加精彩。

我当场想了几句诗歌送给所有的母亲:“母爱是阳光空气和,有谁能须臾离开了你;母爱是大山河流海岸,每时每刻把儿女思念;母爱是寒冬里的棉袄,母爱是风雨中的草窝;母爱是历史的责任,母爱是征途的标;母爱,意味着更多的付出,母爱,演奏着奉献者之歌……”

记者:情理交融、声情并茂;听起来很有味道。难怪家长喜欢你的课呢!

朱华昌:现在社会存在一些问题:有的不懂得教育子女的核心是提高妈妈的素养(爱孩子、会爱孩子、爱更多的孩子),一味地要求孩子应当如何去做;总想寻找捷径、渴望有‘教子秘方’,这也是近年来的一种浮躁表现。

80后(第一代独生子女)目前已经进入婚龄、育龄期,他们自身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有的还十分模糊,更是缺乏育儿教子知识,要想成为合格妈妈、教育好子女,真是令人着急。当前,社会对‘成才观、价值观、成功观’的宣传过于偏激,什么“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什么‘名校=成 ’等等,搞得家家紧张、人人自危;择校、择师甚至择位,人人给孩子确立了不切实际的目标,似乎不上北大、、不留学哈佛、就没有面子。真是令人担忧!

记者:是的,千军万马挤高考桥、就业桥;考研、考公,挤得更凶,以致跳桥、跳楼事件频发,你如何看待?

朱老师:每年高考时节,我的手机常常接到一些求助电话,要么是孩子不愿意参加高考;要么是高考成绩不好,孩子不吃不喝……家长那个急呀!恨不得让我立马揪掉孩子思想上的疙瘩……

十多年来,大学过度扩招,大学从精英教育过度到大众(平民)教育,每年上千万的考生;660万人需要就业,我们遇到了前所未遇的困难。我把眼光投放到校园、家庭和社会,从对“就业难”“择校热”“艺考热”“素质教育流于形式”“农村学生流失”等一个个难题调查中发现根子上的问题,以世界发展的趋势和面临的困难为背景,从社会生产生活的形态和思维方式变化变化入手,思考、探寻更深层次的东西,并归纳概括成新、新方法,变成通俗易懂、生动幽默的群众语言,奉献给听众。

有的家长邀请我到学生家里诊断,我‘看客下菜’、使用不同的方法,半个小时,孩子就愉快地接受了我的‘处方’。

说实在的,我的人生的大部分时间是伴随着、报告会度过的。70年代初在部队当教员,文化、理论、时政报告、思想品德等都讲;报告以故事为主,在一条主纲统领下,令听众从一个个故事中得到,在一次次欢笑中受到教育;我从来不坐下讲,也从来不喝水。不知不觉几个小时过去,听报告者不知道疲倦和累。收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记者:有意思。你听到的家长提的最多的问题是什么?

朱华昌:家长提出的最多的问题是:1、贪玩厌学;2、对立;3、;4、怕苦;5、攀比;6、自卑压抑;7、沟通困难;8、网瘾迷恋;9、早恋;10、厌世报复。解决这些问题,我总结出一套解决办法,家庭听后豁然开朗。反馈回来的信息是:很好用、很实用、很受益!

记者:你认为当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最大的困惑是什么?

朱老师:社会用人不切实际的高消费,动不动就是要大学本科以上学历,还特别注明全日制毕业,电大、自学考试都在外。简直是不可思议!尤其是公务员热的影响,社会价值取向依然是‘千军万马挤独木桥’;不上大学怎能挤上考公?素质教育往往流于形式、应付检查。指挥棒没有根本转变的情况下素质教育显得十分尴尬。‘一切为高考服务,一切让位于高考’!升学率成为教育的主导!

记者:是啊!学校里的体育课也不敢 上,怕出事故影响学习;外出旅游也不组织了!学生成为背书的机器。真是。

朱华昌:更的是!不去寻找方法,甚至有了好的方法也不能持之以恒地去做。我觉得,首要的是更育,摆正教育主题的关系,把‘能力、知识、情商、逆境商、商’等摆放好。我一直认为:家庭教育是主导,家庭教育是“潜教育”,注重的是意志、品格、、责任等,主要表现在家长如何做上;学校教育是延伸,通常以知识的为主,教育更专业、更擅长、更具有优势;社会教育是基础,提供良好经济法律、、人文、文化沉淀等。三者关系:‘互补、适应、关照、协调’。让家庭教育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学校教育更具有针对性,社会教育更加富有成效。

记者:现在有一种时尚:孩子生下来就扔给爷爷奶奶,还沾沾自喜,把教育子女的任务寄希望于长辈、别人,你认为妥当吗?

朱老师:教育子女成才,是家长的的责任和义务,谁也不能逃脱。人类繁衍,生生不息,教育子女成才,是天大的乐趣,何乐而不为呢!有的家庭把教育子女的任务寄希望于长辈、老师、亲友等,是逃脱责任,是对子女、家庭、社会的不负责!要知道:教育子女成才的根在父母,任何人无法影响孩子的品格、意志、、毅力等。一句话:无法替代!

记者:就家庭教育来说,你认为应当如何更新观念?

朱老师:更育观念刻不容缓。时代变了、变了,工人做工都开始了敲击电脑键盘,农民收麦坐在收割机上踩油门,社会在剧烈变革,难道我们的家长、老师的教育方法就可以几十年不变吗?

脑科学上来说,孩子的大脑像海绵一样吸收所感受到的一切,孩子的一年等于十年。因此,“教育必须从娃娃抓起”!靠谁抓?不容置疑——家庭!母亲!

母亲是生命的发源地、家庭生活的核心、孩子的依靠,力量的源泉等,是教育基础的基础。“受不到母亲教育的国民决不能成为伟大的国民”。在日本,母亲象征着一种职业、责任和,把教育子女看成自己的最高责任。俄罗斯女子在怀孕8个月的时候可以休息,生产以后可以休一年半,这段时间好好抚育孩子。而我们有相当多的家庭让不到一岁(有的甚至刚生下)的孩子与妈妈分离,而妈妈则拼命地去做男人一样的工作,以孩子的早期抚养和教育为代价!难道拧几颗螺丝钉比修理孩子的大脑还重要?比教育子女成为优秀人才更重要吗?

记者:说得好!你常说:“家庭教育的核心是教孩子学会”呼吁启动并做强“家庭教育工程”?

朱老师:是的!每个人思想、意志品格,主要是从家庭教育获得的。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家长是首任教师,也是终身老师。“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同命而行,行其所服。”家庭教育是一种生活教育,言传身教,潜移默化。长时间的熏陶、实践,影响伴随一生。当父母成为孩子心中的偶像时,就会‘此处无声胜有声’!

家长过多的唠叨、不能以身作则是最大 忌讳;子女看在眼里,心里不服气;教育当然失灵,使得不少孩子滑了下去。

面向家庭、面向家长、面向儿童,启动并做强“家庭教育工程”,让更多的家长“更育观念,懂得优生、优育、优教知识”,是摆在我们面前刻不容缓的艰巨任务。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记者:你用报告的方式,多年来如一日,多方位推广教育观念,数十万人受益,你遇到哪些艰辛。

朱老师:最近十多年,我的报告会、平均每周两场,涉及城乡、大中小学幼儿园,会场里有的是全家几代人出动,还有的是亲戚朋友互相转告。楼上楼下,座无虚席。走道里都站满了人,两、三个小时没有人。一位泪流满面的母亲拉着我的手说:“听了报告我才知道自己的认识、方法错了……我要改,要为孩子多付出”;一位来自农村的老奶奶告诉我们:“报告讲得太好了,现在人也希望子女成才,就是没有好办法。我要把你讲得话记住,带回去,让儿子、儿媳好好学习。”一些从事教育工作的家长说:“只有善良的愿望,而没有先进的教育、科学的方法,家庭教育只会事倍功半,甚至事与愿违。”

有一次,我的报告刚刚结束,一位男大学生跑上,告诉我他一直想杀一个同学。问我该如何办?我立即与他到后台,耐心询问事由,让他情绪,40分钟的交流,使他心情开朗地走了。

有多个家庭,子女已经是弃学、弃考,万般无奈中电话求救,我也不论啥时间,立即行动,救人要紧!

我还在、开办栏目、做客嘉宾,公布电话号码,回答家长们的问题。我想,这是我的责任,一个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希望,千万个孩子就是一个民族的希望!《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家中长期教育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实施,充分说明国务院对做好家庭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

高考前夕,我的心理咨询和直通高考问答很受欢迎。我到,很多人说我见过你,电视上!在每天开办了一档25分钟的直播节目《天才摇篮》上,不论工作再忙,我按时做节目嘉宾,用电话回答咨询。有时,我在外出差甚至在上,照样用电话做节目,也不计较长途话费等。只要能解决一个家庭的困难,快乐一家人甚至几家人,令成千上万人受益,这就是我的追求和快乐!

记者:你的风趣幽默、赢得了听众,你觉得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教学方法应当如何改变,让学生乐于接受。

朱老师:问题的核心是:不懂听众心理、不看听众的情绪、不注意讲授的方法、不尊重别人的需求,一味的,倾盆大雨似的,相当于对牛弹琴,无效!有的地方组织的报告会,报告人老是念稿子,老师学生听不进去;讲课的人与听课的差异太大,没有共同语言,效果哪能会好呢?

我从十二岁第一次宣讲,到今天四十多年了,无数次的积累经验告诉我,抓住听众的核心是‘适销对’,要讲人家想知道的东西。我始终:把的内容鲜活化,把的道理通俗化、把复杂的理论简单化、把零散的知识系统化、把抽象的形象化。故事 为主,道理寓于其中;深入浅出,谈笑风生,互动影响,其乐无穷!

记者:你把家庭教育的重中之重确定为培养孩子的习惯?

朱老师:心态决定命运,习惯改变人生。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培根也说过:习惯是人生的。习惯一旦形成,人在一生中都会享受着它的“利息”。有一所农村中学的校长,不知道从那里搞到我的电话,三番五次地邀请我,我挤出时间辗转到哪里,为1300多名学生和40名老师分别。到了下午一点多,还下不了课。过了半年,校长又邀请我,说是他调到另一所中学任职了,还是想进行更新观念教育。我就去了,一进大门,就看到校长把我的‘心态决定命运、习惯改变人生’的话改编了挂在院子里,“不养成好习惯想成功不容易,养成了好习惯想失败都很难”,好啊!校长还告诉我,听了报告,很多学生都乐意读专科、中专和高职了,他们明白了人生的道理!

人们常说:“智育不好是次品,身体不好是废品,德育不好是品。”德育必须从小培养,而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培养习惯,无论是习惯还是学习习惯。一位曾获得过诺贝尔的科学家说:“在幼儿园学到一生中最重要的东西,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做错事要表示歉意……这些使我受用了一辈子。”这就是习惯。

而我们经常看到的是:公交车上,有老人上车了,孩子说:“我们把座位让给那个奶奶吧!”父(母)亲把他的孩子按在座位上说:“你犯傻呀?”有的甚至这样教育子女:在幼儿园里吃东西要挑大的拿,座位要拣好的抢。生怕自己的孩子吃了亏。简直是南辕北辙!

记者:心态决定命运、习惯改变人生,可以谈谈你自己的心态、习惯吗?

朱老师:可以。我很认可弗洛伊德对人的分析:人之所以是人,就是他为了一个群体的利益,能够控制、压抑住自己本能和。很赞赏马斯洛先生的需要层次理论:人活着,需要是层次递进的。正是这种需求的拉动,才有了社会前进的动力。马克思讲:人既是自然人同时也是社会人。佛家说:一切随缘。知道这些,心态就超然了。我的想法是,官大官小,自己决定不了;钱多钱少,能够养活家人就好;阳光心态,凡事往好处想,不埋怨、不后悔,活在当下、活在梦中。

至于习惯,不仅仅是严格要求自己,更需要磨练意志。我在住过的小区,每天都邀一批好友晨练,相继组成两个近20人的羽毛球队,了20字队训:‘强身健体、增进友谊、磨练意志、陶冶情操、拓展知识’!习惯要靠养成,我长年累月是夏天5点半、冬天6点起床,打羽毛球到7点多,中午休息50分钟,晚上8-11:30在电脑前学习工作。规律的很,身体健康、很好!

记者:你得兼职、爱好还很多,咋能忙过来呀!

朱老师:我把几十年学习的儿童心理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 战士心理学知识与当今社会心理问题、家庭问题、社会问题结合起来;摸索家庭教育子女的办法,正起草《多元成才在实践中》一书。市关工委、妇联、教育局多家单位拉住我,做未成年人的教育工作;理论界常拉我做报告、政策宣讲;企业拉我去搞策划、培训;还有我的主业新闻工作,没有一点玩的时间也不够用的。我不敢怠慢,利用开会、下乡、坐车、饭前等零碎时间积累,工作使用统筹法和优选法,一小时相当于两个小时的效果。

记者:你今后的打算如何你爱好的教育事业?

朱老师:我虽然有了包括校长、老师、家长、学生和干部、工人、农民在内的40多万听众,但是还不够,我期望有更多的时间更多的新观念、新,让更多的人受益!

记者:青少年朋友都很想成功,我代表他们请教一下如何才能成功?

朱老师:向往成功是好事,但是要明确什么算是成功?一段时间里把、、知名度等作为衡量成功的标准。社会上成盛行,似乎可以复制。我想,要有科学的成才观、成功观。我要提醒的是:只要健康、快乐、幸福,对社会有贡献,你的一生就是成功的!还想补充说一句:成功不在于结果,而在于过程,人的一生,过程美比结果更重要!

记者:竞争激烈的21世纪,很多人都想找到一把‘金钥匙’?

朱老师:实际上,象‘芝麻开门’的金钥匙是不存在的。我要告诉青年朋友的是:通往人生成功的径应当有,而且不止一条。最关键、最核心的武器就是两个字:实践!并且敢于实践,冲出去、不怕难、不拔!还要善于实践,掌握方向、技巧。总之:在脚下!

编后:教育子女成才,不仅是一桩伟大的事业,更是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科学,就是符合孩子的身心特点;艺术,就是讲究方法。朱华昌老师几十年如一日,持之以恒地吸纳、研究、实践、传播教育新理念,让更多的家长学到了教育孩子的和方法,改变了教育方式,使得更多的孩子成才,更多的家庭充满希望和欢笑!

家庭教育是主导学校教育是延伸社会教育是基础

安徽省家庭教育团朱华昌被多家教育单位邀请并聘为客座教授。他的报告风趣幽默、言简意赅,把的道理通俗化、把复杂的理论简单化、把零散的知识系统化、把抽象的形象化,深入浅出。记者:随着我国家庭陆续进入小康社会,教育子女成才越来越成为国民思考的重要问题。你通过近千场的,让更多的家庭更新、摆脱误区

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

随着社会的进化,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日趋完善,家庭教育的地位也开始受到冲击,不少家长对这三者关系感到困惑。因为家庭是儿童走入社会的第一场所。因此家庭教育在儿童的道德观、人生观教育中是首为其冲、先入为主的。因此,家庭教育长期感染影响着孩子。学校教育是有组织、有纪律按照教学原则,遵循教育规律,采用集体方式进行的教育。因此,儿童获益最大,进步最快的还是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期刊的社会责任

家庭教育期刊要实现其社会责任,有几个途径。明确家庭教育期刊的社会职责,引导读者而非迎合。对于家庭教育期刊,很少有科技期刊这样的工作程序。家庭教育普及型期刊实际上承担着将学术研究的成果通俗地解释给家长读者的任务,承担着理论与实践桥梁的任务,家庭教育期刊的编辑应当是研究者。家庭教育期刊的编辑应当是学者型的编辑。总之,家庭教育期刊要实现自己的社会责任,办刊者应当有社会责任感,有承担社会责任的意愿,也应当有专业的知识,为期刊架起一道屏障,为读者提供科学、优质的文化新产品。

Hash:70f1ab702a67ef79cd3c512c5562aeb7b1f5962d

【声明】本文由用户Hadara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