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16 11:21:37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孔融让梨out了!3招教孩子争与让

BY:Durriya 2024-07-16 11:21:37 530 ℃

孩子的疑惑:孔融傻不傻?

  粑粑麻麻从小就给我们讲“孔融让梨”的故事,教育我们要懂谦让,会分享。跟长辈同台吃饭,要等长辈先动筷子,要把大的好的食物给长辈,这是孝顺;跟小伙伴一起玩耍,要跟小伙伴分享玩具,发生争抢的时候要主动让给小伙伴,这是友爱。

  然而,粑粑麻麻又很热衷于带我们参加各种各样的比赛,八九个月时参加爬行比赛、一岁多参加跑步比赛、两三岁参加诗歌比赛,到了四五岁,更是有丰富的才艺比赛等着我们。麻麻教育我们,要认真学习、勤奋练习,争取在比赛中“打败”其他小朋友。

  喜欢争抢、不懂分享的“小霸王”不讨人喜欢,但遇到其他小朋友的“无理”欺负,假如我们选择退让、忍耐,任由他们抢夺我们的玩具,粑粑麻麻又急了,说我们“怎么不会争”,担心我们长大以后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落败”。

  小西瓜不明白,到底是“争”好还是“让”好?“孔融让梨”是聪明还是傻?

育儿心理学专家:“争”与“让”不是简单事

  孩子性格的强与弱,一方面是天性使然,另一方面,是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的积累和总结,在心里做出的自我判断与理解。无论“争”还是“让”,无论孩子性格强还是弱,对于孩子而言,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1、“争”是孩子自我意识建立的标志

  我们从三四个月的小婴儿手里“抢”过来玩具,他们往往没有任何反应。但若从一个两三岁的孩子手里“抢”玩具,他们一定会大声哭闹,或者会想办法抢回去。可见,会“争”,也是一种成长。

  育儿心理学专家认为,孩子“霸道”其实是孩子自我意识建立的标志。大概从6个月开始,宝宝的自我意识就开始萌芽,他们隐约地感觉到,“我”跟粑粑麻麻是不一样的。而到了16个月左右,宝宝对自我的认识逐渐明晰,能够将自己和其他人独立开来。与此同时,他们对物品的归属权也开始有了自己的见解,奶瓶、玩具是我的,电脑手机是粑粑麻麻的……

  孩子的自我意识越来越强烈,但是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技巧和自我认知能力的发展尚不完善,当他遇上自己的物品归属权受到侵犯(无论事实是否如此),而不知道怎么语言表达抗议,不会用合适的方式解决矛盾,情急之下,他们只能通过“抢夺”、“打人”的方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这种情况下,粑粑麻麻不必强迫孩子分享,因为这只会混乱他的自我意识和物权归属意识,造成人际智能的发展不健全。以后可能会无形中诱导孩子朝着两种极端去发展:要么争强好胜,事事以自我为中心;要么凡事过于隐忍、性格懦弱。

2、“让”是孩子感知能力提升的表现

  从孩子的成长经历角度来说,我们更倾向于认为,“争”是一种本能,而“让”则是结合了个人情感经历和思考的一种行为,是孩子感知能力提升的表现,是需要通过后天的学习。

  孩子之所以懂得谦让,是因为谦让能让他感到快乐。也许是第一次(或某一次)有意无意的谦让行为,例如把自己的玩具跟小伙伴分享,孩子受到了粑粑麻麻的表扬,得到了与小伙伴共同玩耍的快乐,这种让人愉悦的情感体验让孩子初次品尝到“让”的好处。那么以后,他会再次尝试性的“让”,并在一次又一次的愉悦中感知到“让”这种人际交往模式,并养成习惯。

  小小年纪的孩子能够做出“让”这种行为,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让”是建立在对他人关心和体谅的基础上的,孩子要掌握理解他人的情绪和思想的能力,这种能力被称为“共情能力”。通俗一点来说,就是要让孩子懂得换位思考,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想问题:小伙伴得到自己出让的玩具会很开心,长辈收到自己递来的大梨子时候会很安慰,从而自己品尝到喜悦、学会分享和谦让。

 

 3、教孩子“争”or“让”?关键在于把握一个“度”

  我们说“争”是本能,而“让”是一种感知能力的提升,那意思就是说,“让”比“争”高级?我们应该教育孩子凡事要谦让、要分享?并非如此!举一个也许不太恰当的例子:好奇心是人的本能,而学习技巧是需要学习积累、需要经验总结的,但我们并不能说只掌握学习技巧就够了,不需要有好奇心。

  “争”与“让”是人必须掌握的两种技能,又或者说,人要掌握协调“争”与“让”的能力。“争”要争到什么份上,“让”要让到什么地步,协调“争”和“让”的这个“度”,让孩子既不霸道欺人,又不隐忍自我,这将会是孩子未来形成良好人际交往能力的基础,是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赢得漂亮的保障。

3招教孩子正确分辨“争”与“让”

  1、放手,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

  孩子与小伙伴争抢玩具,不愿分享,很多麻麻担心孩子犯错,担心孩子日后成为不受欢迎的人,于是忍不住在一边不停地教孩子分享,指责孩子的“不良行为”。而当孩子谦让、礼让,不争不抢的时候,麻麻又担心孩子吃亏,日后在工作中、在社会里没有竞争意识,于是鼓动孩子去“争”、去“抢”。

  然而,实际上,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判断能力和学习能力,他们能够在生活中的每一个事件中看到自己的行为对事件的影响,以及对其他人的影响,从而总结判断自己行为的正确与否,在日后遇到类似事件时会对自己的行为作出修正。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吃一堑长一智”。只有在不断的判断、总结和修正过程中,孩子的内心才能得到历练,从而变得更加宽容、豁达、睿智。

  所以,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麻麻请放手,相信孩子的能力,相信孩子能够解决当下的矛盾与冲突,并且相信孩子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有所收获。而不是过多地指点(尤其是不一定正确的指点),让孩子在你的指点下盲目顺从而毫无收获。只要记住,你不可能指点孩子一辈子。

2、问问孩子:“你快乐吗?”

  当孩子跟小伙伴发生争抢时,当孩子在给长辈挑大梨子还是小梨子的问题上出现心理矛盾时,麻麻可以问问孩子:“自己一个人玩玩具比较快乐,还是把玩具让给小伙伴玩更快乐”“自己吃大梨子更快乐,还是让长辈吃更快乐”。这是让孩子在自我意识和人际交往两者之间作出平衡的一个过程。无论孩子作出怎样的回答和选择,都没有对与错之分。

  如果孩子认识到“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认为把玩具让给小伙伴玩,甚至自己和小伙伴一起玩,这样他会感到更开心,那就鼓励他去“让”。而相反,如果孩子认为自己需要一段独处的时光,觉得自己玩自己的玩具更开心,而对于被迫把玩具让给小伙伴而感到心不甘情不愿,那不如鼓励他去把玩具“争”回来!

  心理学家认为,当孩子还是一个心智和感觉系统都不成熟的小家伙时,没有什么比让他体会自身的内在感受和真实的情感流露更可贵的经验。在“争”和“让”的矛盾冲突中,玩具、梨子本身对孩子而言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内心情感的表达。所以,在安全与不伤大雅的前提下,麻麻不妨启发孩子思考和判断,让孩子学会听从自己的内心,去选择“争”还是“让”。

 

 3、把“争”和“让”转化成“合作”

  有些麻麻可能会说,假如争抢的双方都觉得“争”才快乐,不愿意与人分享,又或者孩子一味谦让,不懂得如何合理地“争”,长期的“单边发展”,恐怕会对孩子日后的成长造成影响。那么,不妨诱导孩子把“争”与“让”转化成“合作”。毕竟每个孩子都将要成为“社会人”,学会与人合作将是他们日后成功的重要资本。

  当孩子与小伙伴互相争抢玩具,僵持不下的时候,麻麻可以诱导孩子与小伙伴协商,玩具轮着玩,每人玩五分钟,互不干扰,到时即换。而如果孩子总是过分谦让,从来不和小朋友争,哪怕是非常喜欢的玩具他都会让给别人,虽然心里不一定情愿。这种情况下,麻麻可以巧妙地将玩具的玩法“划分步骤”,让争抢的双方每人负责一个步骤,共同合作着玩。例如小西瓜玩的儿童挖掘机,一个小朋友负责把泥土挖起来,另一个小朋友负责把挖起的泥土转移到另一个地方堆放。这样既能够教孩子合理“保护”自己的东西,又能和小伙伴一起开心共享,从而学会与人交往、与人合作。

  【小西瓜总结】跟其他小朋友一样,小西瓜也是很聪明的,“争”和“让”、“分享”和“被分享”之间如何平衡,小西瓜能够在一次又一次的“分享”与“争夺”中慢慢体会,而粑粑麻麻过多的指点和教育反而容易让小西瓜感到迷惑和混乱。所以小西瓜希望麻麻尊重和理解我的内心感受,放手让小西瓜解决问题。麻麻要做的,是在小西瓜在矛盾中僵持不下的时候,教我如何在“争”和“让”中学会合作,实现“共赢”。

能言善辩的小孔融

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奇童。4岁时,他已能背诵许多诗赋,并且懂得礼节,有让梨的美名,成了许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父母亲非常喜爱他。小孔融十岁时,他爸爸带了到京城去见见世面。这京城里有位姓李的大官很有学问,小孔

该让孩子当“孔融”吗

□苏泊“孔融让梨”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但在这个个性张扬的年代,一些孩子却丢失了谦让这份美德。本期家长沙龙讨论的话题,是如何让孩子懂得谦让。不懂谦让会失去朋友芊妈:一次芊和同学放风筝,两人为争一只喜欢的风筝,闹得不欢而散。另一次芊在排

孔融让梨的寓言故事

孔融让梨的故事,呢听过吗?原来,懂事的孔融早已经懂得上让哥哥,下让弟弟了。给宝宝一起来讲讲这个民间故事吧!孔融让梨的故事,呢听过吗?原来,懂事的孔融早已经懂得上让哥哥,下让弟弟了。给宝宝一起来

Hash:6c269904ebc44b6e43fa60cd771f9bf8113c2308

【声明】本文由用户Durriya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