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01 04:43:46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关于渥德福教育(中)

BY:Abina 2024-07-01 04:43:46 910 ℃

zhangshen转贴:(接上文)自然课接下来是老师给四年级的学生上自然课,老师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参与劳动。有3位男同学留在教室做苹果汁,他们先把苹果洗干净,再用刀切成一小块,待全部切完后,一人负责把苹果块放入榨苹果汁的机器入口,机器不是电动的,而是由另一名学生用手摇动,第三人负责用大玻璃瓶接住榨出的苹果汁,看上去他们很熟练。教室里还有5位女生,有3位做茶叶,另2位用纸把花园里刚收获的花籽包成一小包,并用彩笔画上简单图案。教室外有6位学生,有2位在翻耕过的土地上播种,有4人在用锹挖地,老师在不同的小组间走动并指导。自然课变成了劳动课,我感到困惑不解,怎么不教学生有关动植物的知识?这样的简单劳动怎么样能算是教学内容呢?老师解释说:“华德福学校基本立场是发展个人的潜能以及丰富人的心灵生命,我们反对为了考试而灌输一些专门的知识,我们认为不应该用太多的理性知识窒息儿童的天性。他们的成长是个缓慢的过程,需要时间和耐心,需要引导和鼓励,而且,儿童在这个年龄段,是通过身体的活动并参与其中来学习。他们的感觉支配整个人的身心和灵魂,只有通过学生自己的感觉器官感性体验,才能了解自然界。你看到的苹果,茶叶,花籽都是学生们亲手采摘,我们还让学生参加小麦的播种,收获,磨面,制作面包,了解自然的同时,也了解到人类的生活”我想起上小学6年级的女儿,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每周一次的自然课几乎没有在户外上过。老师教他们认识书本上的动植物,教他们什么是鸟类,却从来不带他们到野外观察自由飞翔的鸟,教他们什么是植物的根、茎、叶、果,却不领他们去观察一棵从土地上生长出来的活的植物,教他们动植物有什么用,却从不教他们欣赏大自然的美,女儿从自然课上学到的是死的知识,永远不能触及或打动她的心灵。她曾多次告我,她不喜欢自然老师,她讨厌这门课,而我却每次都劝导她,上课要注意听讲,不管老师怎样,总能学到一些知识。现在我恍然大悟,把生生息息的大自然割裂成支离破碎的知识,让孩子端端正正坐40分钟听讲,怎么能唤起孩子对自然课的喜爱呢?除了厌恶感还能有什么?虽然劳动是简单的,但对于儿童来说,只有全身心的投入才会感受到大自然造化的美妙,耕地、播种、收获、加工,象一位农民亲自参与土地的劳作,亲自品尝收获的果实。他们不仅知道了苹果汁是怎样来的,而且会珍惜来之不易的食物,更重要的是他们认识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这种关系不是从书本上学来的,不是老师告诉他们的,而是他们在现实的生活中领会到的,并植根在他们的生命中。劳动结束了,学生们为我们每一位客人端上一杯新鲜、清凉的苹果汁,喝在嘴里,甜在心里,真是别有一种滋味。他们还送我们每人一包花籽 请我们带回中国,愿劳动的种子也能在异国他乡开花结果。土路中午,老师请我们去学校食堂用餐,经过一片树林,才见到食堂座落在一个小山坡上,登上小山坡的路,脚下到处高低不平,几块石头嵌在土道上,学生每天就在这样破烂的道上走路,下雨天泥泞难走,为什么不修理一下?比如铺上泥,花不了多少钱。我向老师提出我的问题,老师解释道:“就是要故意保留原本的状态。修理这条土路是很容易的,可是这样做,学生对大自然的体会就减少了。上下坡走土路艰难一点,还会摔跤跌痛了,衣服弄脏了,但日久天长,他们会有收获的。”没想到这坑坑洼洼的土路还包含着办学思想呢,在城市长大的儿童要想走在这种道路上,还真是机会难得,对孩子来说在没有水泥铺成的土路上嘻戏打闹、追逐奔跑,一定能更充分地享受生命的乐趣,一定能更亲密地贴近自然。望着脚下的土路,我想起莎士比亚喜剧皆大欢喜》中的一首诗:生活在森林之中,可以远离尘嚣,倾听树木的话语,涓涓细流犹如万卷书籍,路边小石,寓寄着神的教诲,大千世界处处可以受到启迪。关于渥德福教育(下)

关于渥德福教育(下)

zhangshen转贴:(接上文)手工课下午我们参观了八年级学生的手工课,我们去的第一个教室,还没进门铜铁味扑鼻而来的,叮叮当当的敲打声不绝于耳,走进教室,四周墙上挂着琳琅满目各种工具,长长的工作台沿墙排放,十几位学生正热火朝天拿着榔头叮叮

关于渥德福教育(中)

zhangshen转贴:(接上文)自然课接下来是老师给四年级的学生上自然课,老师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参与劳动。有3位男同学留在教室做苹果汁,他们先把苹果洗干净,再用刀切成一小块,待全部切完后,一人负责把苹果块放入榨苹果汁的机器入口,机器不是电

一篇华德福教育的文章(上)

yidandan的转贴:(写于2/17/014:59:06PM)鲁道夫·史代纳的教育哲学整个华德福教育运动的中心思想植基于鲁道夫.史代纳﹝RudolfSteiner,1861-1925,生于奥地利﹞自创的人智学﹝Anthroposophy﹞

Hash:dd5a0f4eafdbed220c9417e9a966160dce0c7f58

【声明】本文由用户Abina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