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8-15 13:47:01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疯狂转载硕士过劳死,抬棺游行开始盛行

BY:Levana 2024-08-15 13:47:01 953 ℃

  这其实是另一种“抬棺游行”。面对这样一个过劳而死的年轻生命,那么多人都开始推人及己,陪泪伤神。据报道,日前,新浪、搜狐等“微博”上一则“普华永道女硕士过劳死”的帖子引起了网友的高度关注。帖子称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普华永道一名女员工由于疲劳诱发了急性病症,不幸逝世。女员工名叫潘洁,是上海交大刚毕业不久的女硕士,年仅25岁。帖子出现后,一晚上就被万人转载、跟帖,目前已成众多网站头条新闻。

.hzh{display:none;}

  “人口红利”的论调甚嚣尘上了多年,但现在看来社会对这红利的榨取远没有截止的时候。很显然,“人口红利”所指出的不单单是用工的廉价,也更指出了劳动者付出的强度与过劳。潘洁的早逝是一个这么及时而让人痛心的事例:连续数月以来,她不断地在微博上发表“有个空当就发烧”、“又加班了”、“生生饿醒”、“满地打滚,我要睡觉”等语句,不久就真的去世了。这不仅意味着,长期过劳的状态真是要死人的,还意味着,当一个公民在持续不断地向世界诉说她的困境与伤痛之时,她却并没有得到任何一点实质性的关心。

  与其说是长期的加班及超负荷的工作压垮了25岁的潘洁,不如说是这个时代的“人口红利”以及现实生存的双重压力掏空了她原本应当丰满的生命。低薪的现实,低薪而且休息权无法保障的现实,低薪且休息权无法保障且社会基本福利保障机制匮乏的现实,低薪且休息权无法保障且社会基本福利保障机制匮乏且相关法制疲软的现实,再加之通胀时代“什么都涨但工资不见涨”的民生焦灼,早已纠结成了这个时代一个更大的事实:中国劳动者普遍负荷的“过劳”压力,使得中国这一代以年轻人为主的劳动者,无不在日复一日的过劳中被渐渐掏空着。用一个专用语来表述便是“掠夺性开采”。

  有工作,没生活。人人都面无笑容,个个都疲于奔命。年轻时卖命赚钱,年老时花钱买命。一个多数成员处于亚健康状态的社会,自然很难说是一种健康了。试问中国,有几人没有过劳的经历,又有多少人曾经为此反抗?难道真像有人曾经断言的,中国这一代劳动者,就是用来牺牲的?从本义来说,“牺牲”就是供祭祀用的祭品。被掏空的人们正是这样一种祭品,或献于他们对更好生存的向往,或献于体制或制度性的盘剥与压榨。

  从容,优雅,自信……所有这些,是林语堂笔下中国人曾经具有的气质,但它们已经与中国年轻一代工薪阶层无缘,甚至包括中产阶层。正如论者所说,国外衡量中产阶级的标准,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必不可少,但出身于贫苦一代的中国中产阶级,还多停留在买几套房子、换几辆好车的境界,为了实现物质上的“中产”,他们放弃了精神上的“中产”。快速行进中的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紧迫感、压力感,不得不让他们放弃精神上的追求,于是,中国中产阶级“只赚钱不读书”现象的出现,也就不那么奇怪了。——一个社会中产阶层的庸碌,以标志性的方式预言着一个社会深层的悲凉。

  潘洁之死所意喻的,一方面是日益显得强大的国力,一方面是日渐被掏空的人力资源。如此二者,所构成的难道不正是一种外强而中干的局面?中国的发展,是不是必然要用一代人的精神与心灵福祉为代价?固然“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但是国家与社会的发展难道不应首先以人的解放与幸福为依归吗?无论如何,我们不愿意看到一个疲于奔命的、总是亚健康的中国。

近10年过劳死的案例,过劳死的疲劳诊断

一、过劳死的疲劳诊断诱发原因“过劳死”是因为工作时间过长,劳动强度过重,心理压力太大,从而出现精疲力竭的亚健康状态,由于积重难返,将突然引发身体潜在的疾病急性恶化,救治不及时而危及生命,据报道:日本每年约有1万人因过劳而猝死。根据世界卫生组

过劳死的原因,警惕过劳死的五大信号

一、过劳死的几大原因中国十大城市慢性疲劳综合征(简称“慢疲”、CFS)调查显示,坐班族是“慢疲”发作重灾区。而更为严重的是八成以上被调查者对“慢疲”有认识误区。或者将“慢疲”等同于亚健康,以为休息一下就可以恢复;或者将“慢疲”等同于感冒,自己买点感冒药吃吃算了,结果贻误治疗时机。专家提醒,“慢疲”如

触目惊心过劳死警醒职场人 远离职场过劳死

职场过劳死,渐渐成为了司空见惯的现象,不时有职场过劳死的案例见诸报端。触目惊心的事实警醒每个职场人,一定要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远离职场过劳死。“过劳死”就是指在长时间的工作中,劳动者的正常工作生活规律被破坏,导致身体过度疲劳,出现血压升高、动脉硬化加剧,进而导致人体猝然死亡。中医认为,“过劳死”是因为“精、气、神”衰竭导致的“半百而衰”。

Hash:61911c43d787be73bfcd42014321b0babd743bb7

【声明】本文由用户Levana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