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6-02 18:41:54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运动性疲劳运动性疲劳有什么消除方法

BY:Esta 2024-06-02 18:41:54 126 ℃

一、运动性疲劳

肌肉运动能力下降是运动性疲劳的基本标志和本质特性。自本世纪以来,研究人员从不同的角度对运动性疲劳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提出运动应激性代谢加强的负效应可能是运动性疲劳发生的根本原因,如代谢基质的耗竭、代谢产物的堆积、代谢环境的酸化。它们通过多种渠道可能引起肌纤维结构完整性、能量供应、神经体液调节等的改变,导致运动肌肉收缩和舒张功能障碍。所以,运动能力下降即疲劳发生是其必然结果。

运动性疲劳发生的部位及变化:运动性疲劳在人体中可分为躯体性疲劳和心理性疲劳,这两种不同性质的疲劳具有不同表现形式。躯体性疲劳主要表现为运动能力下降;心理性疲劳主要表现为行为的改变。人体的各个部位,从中枢大脑皮层细胞到骨骼肌基本收缩单位都能产生疲劳。根据研究结果,将躯体性疲劳分为中枢疲劳和外周疲劳。中枢疲劳是指缺乏动机、中枢神经系统的传递或募集发生改变。外周疲劳包括接点传递、肌肉点活动和肌肉收缩活动能力下降。这里仅阐述躯体性疲劳。

二、运动性疲劳有什么消除方法

(1)恢复显性疲劳方法:目的使肌肉放松,改善肌肉液循环,加速代谢产物排出,常用方法有:拉伸慢跑,温桑拿浴,理疗,按摩等。

(2)恢复隐性疲劳方法:目的是通过调节中枢神经系统,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迷走神经的兴奋性,加强机体的合成代谢功能,使机体尽快恢复。方法主要有:睡眠,放松练习和音乐疗法

(3)食补法:在运动疲劳后,合理补充营养。饮食中要有较充分的糖、蛋白质维生素和无机维生素C,B1,B2,E等对疲劳的消除有重要作用。同时各种高能运动饮料、电解质运动饮料及一些营养滋补剂等对体力恢复也有益。

消除运动疲劳的方法很多,单独使用某一种方法,是很局限的,必须综合应用才能有较好的效果。

由上可知,尽管运动性疲劳的消除方法有很多,但是单独使用任何一种方法来消除运动性疲劳的话,效果都不是非常理想的。因此,只有综合混杂使用这些方法,我们才能够更好地消除运动性疲劳的,这个结果也是大家所喜闻乐见的。最后,希望大家在平时运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好,尽量必然运动性疲劳的发生。

三、运动性疲劳的产生机制

1、能源物质的消耗这一理论认为疲劳的产生是由于在某一大强度运动中,起主要供能作用的能源物质大量消耗所致。例如百米跑运动,由于运动强度极大,运动中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肌酸的分解供能,当跑至60-80米处,无论是一般运动员还是世界优秀运动员都会出现跑速降低的现象,即出现了运动性疲劳。究其原因是体内储存的高速率供能物质——磷酸肌酸被大量消耗,人体运动中需要的能量不得不依靠糖的无氧酵解,由于糖本酵解供能的速度约为磷酸肌酸的二分之一,所以跑的速度出现了下降。

2、代谢废物的积累

这一理论认为疲劳的产生是由于大强度的运动中某些代谢产物在肌肉中大量堆积所致。例如在800米跑的运动员中,能量供应的主要途径是糖的无氧本酵解。运动中产生的乳酸可以通过以下六个方面影响运动能力。①阻碍兴奋在神经肌肉接点处的传递。②抑制磷酸果糖激酶减慢糖酵解过程。③H+可代替肌蛋白中的钙,降低肌肉的收缩能力。④H+作用于脑,引起疼痛恶心、定向障碍等严重副作用。⑤抑制脂肪组织内敏感脂肪酶的活性,限制自由脂肪酸进入血液

3、内环境的失调这一理论认为疲劳的产生是由于大强度的运动中PH值下降,水盐代谢紊乱血浆渗透压改变等因素所致。例如在高温下运动员进行大运动量活动,致使不能继续运动时,给予饮水仍不能缓解,但饮用含0.04-0.14%的NaCl水溶液对疲劳就有所克服。

4、保护性抑制根据巴浦洛夫学派的观点运动性疲劳是由于大脑皮质产生了保护性抑制。运动时各种内外感觉器接受的大量信息传至大脑皮质相应的神经细胞,使其长时间兴奋导致能量消耗过多,当消耗达到一定程度时即产生抑制,这对大脑皮层具有保护作用。在长时间的运动中这可能是导致疲劳的重要因素。

5、突变理论这一理论认为疲劳的产生可能是由于大强度的运动中,能量供应不能以足够的速率满足运动的需要,或是肌肉力量下降,也可能是兴奋-收缩偶联功能发生障碍而导致发生疲劳,这些因素之间的变化不呈线性关系。在肌肉疲劳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不同途径的逐渐衰减突变过程,形如一条链的断裂现象。

四、运动性疲劳的原因和表现

首先,运动能力与身体素质的变化是导致运动性疲劳的因素。人体的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与自身各器官系统的功能紧密相关。身体素质就是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在肌肉工作中的综合反映。各器官功能的下降,必然影响到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譬如长时间的肌肉活动导致肌肉功能下降时,力量、速度等素质就自然会下降且会感到疲劳;在耐力性运动中如果心肺功能下降,承受耐力负荷的能力自然会降低,人体也就降低了工作能力而感觉疲劳。

其次,在运动中体内能源贮备的减少,能源物质转换速度减慢和身体各器官系统功能的降低,这无疑是导致疲劳的重要原因。由于人体经过长时间持续运动,使体内三大 能源系统中的能源物质磷酸肌酸(CP)、糖元和脂肪消耗较多,可降低到最低点。能源贮备的消耗和减少,能量供应不足,会引起各器官功能的下降。加上肌肉活动时的代谢物(如乳酸等)的堆积及水代谢变化等影响,使机体工作能力下降而出现疲劳。再次,精神意志也是与疲劳密切相关的因素。人类的各种活动都是在神经系统指挥下进行的。神经系统的功能下降,神经细胞的抑制过程的加强,都会使疲劳加深。但是,人的精神状态、情绪意志对人体机能的潜力的充分动员关系极大。当人类在生命遇到危险时或人们所从事的工作任务。从事的运动足以引起一种激动高昂的情绪时,尽管他们早已精疲力尽,他们还能继续表现出非常高的工作能力,这种能力,这种狂热激情,在通常情况下是做不到的。

“运动性疲劳”发生的原因很多,不同的运动项目与内容导致疲劳的原因侧重面会有所不同。有些运动项目运动时肌肉工作的能源供应靠有氧无氧混合供能,如中跑也要求供能快,除化学能源短暂供能外,主要靠食物能源,整个过程缺氧程度较深,在负氧债中进行。所以导致疲劳的原因可能是代谢产物堆积过多(如乳酸)及因氧债造成内环境稳定性失调;而在有氧供能且供能缓慢的运动,如长距离跑等耐力项目则可能主要是体内能源物质消耗过多而引起疲劳。

运动性疲劳是什么,概述运动性疲劳

小李是一名当地的短跑运动员。小李的成绩一直在当地是名列前茅。但是最近的几次比赛中,小李却发挥欠佳,虽然在比赛前休息得很好,心理调适也不错,但是总是发挥不出之前的最佳水平。医生在对小李进行了全面测评之后,诊断小李是运动性疲劳。那么运动性疲劳是

运动性疲劳的特点,运动性疲劳的表现

一、运动性疲劳的常识1、中枢疲劳的特点中枢疲劳发生的部位起于大脑,止于脊髓运动神经元。研究表明,人体在稳定状态下运动时,大脑中的生化变化不大,但人体出现疲劳而机能下降时,中枢神经系统就会出现抑制。主要表现为:(1)ATP浓度下降,脑中某些氧化酶活性出现抑制(2)血液中色氨酸和支链氨基酸比值下降,会影

运动性疲劳的机理,如何缓解运动性疲劳

不是有这么一句话吗?生命在运动生命不止运动不息。人们运动身体才能更好的进行一些代谢的功能,运动可以减肥,可以帮助那些很胖的人变得很瘦。运动可以让那些想要锻炼肌肉的人锻炼出自己想要的肌肉。但是你知道的,运动会产生疲劳的,那么运动性疲劳的机理什

Hash:aa787171c5344fa12ce249371b40bb8c16216c06

【声明】本文由用户Esta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