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6-03 01:49:30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汗管瘤与粟丘疹有什么区别

BY:Nysa 2024-06-03 01:49:30 1330 ℃

汗管瘤是一种肿瘤,有家族性,临床表现有一定特点,但有时容易与扁平疣毛发上皮瘤发型、睑黄瘤皮肤纤维瘤相混淆。下面介绍汗管瘤与后三个疾病的鉴别要点。

毛发上皮瘤的临床特点为多发、对称、正常肤色的小结节丘疹,好发于面部的鼻唇沟,开始见于儿童或青年,有家族发病倾向。皮疹持续存在无变化,可慢慢发生新疹。汗管瘤主要发生于眼周围,可并发于颈部、胸背,通常皮损较少,大小一致,为肤色、淡棕黑色至棕黑色,皮损毛发上皮瘤要小。有时这两种病可并发。

睑黄瘤是一种常见的黄瘤病,是代谢障碍皮肤病皮疹为浅黄至橘黄色、扁平柔软的斑片或稍隆起的斑块,针头到黄豆大,好发于眼睑内眦部,常对称分布,病程持久,可相互融合。中年人多见,尤其多见于患有肝胆疾患的妇女,常伴有其他型黄瘤病。汗管瘤皮损为皮色或棕褐色,表面有蜡样光泽的,半球形坚固丘疹,不相融合,可发于外阴。

有时,汗管瘤也易与皮肤纤维瘤混淆,尤其在男性,皮肤纤维瘤的皮疹为硬的结节,针帽至黄豆大小,高出皮面,呈扁球形或钮扣状,为褐红色或棕黄色至褐黄色。好发于四肢伸侧,无自觉症状。以上几种皮肤病各有临床特点,一般可以分辨清楚,但有些皮疹不典型时,一定要借助病理组织检查来诊断及治疗。

嗣面亦称稗粒肿,相当于西医的粟丘疹、白色痤疮。是一种良性肿瘤或潴留性囊肿,发于表皮或其他附属器。中医学文献对本病早有记载,如隋代《诸病源候论·嗣面候》中记载:“嗣面者,云面皮上有滓如米粒者也。此由肤腠受于风邪,搏于津液。津液之气,因虚作之也。”本病可发于任何年龄,也可发于新生儿,青年妇女多见。

粟丘疹分为两种类型:一种为原发性,发于新生儿,直至从未发育皮脂腺形成以后,损害可自然消失;另一种为继发性常发生于炎症之后,可能与汗管受损有关。可在阳光照射后、Ⅱ度烧伤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疱疹样皮炎天疱疮类天疱疮和X线照射后等情况下发病。

本病损害为针头至米粒大,散在性或集簇性、性质坚硬的丘疹,呈白色或黄白色透明状,不相融合。常发于面部,尤其是眼睑、颊及额部,也可发于成年男性包皮边缘。无自觉症状,发展缓慢,可持续数年,最后自然脱落,无疤痕形成。偶然个别损害中可有沉积,硬如软骨。

汗管瘤与粟丘疹有什么区别

汗管瘤是一种痣样肿瘤,有家族性,临床表现有一定特点,但有时容易与扁平疣、毛发上皮瘤多发型、睑黄瘤和皮肤纤维瘤相混淆。下面介绍汗管瘤与后三个疾病的鉴别要点。毛发上皮瘤的临床特点为多发、对称、正常肤色的小结节或丘疹,好发于面部的鼻唇沟,开始见于

了解多发性丘疹型血管角皮瘤伴海绵状血管瘤

多发性丘疹型血管角皮瘤伴海绵状血管瘤大家了解吗?能够认识过早的认识到这些知识对以后的病情是很有帮助的。还不懂的朋友请听下面详细解说。左肩散在20余个粟粒至黄豆大红色或暗红色丘疹,部分丘疹表面有角化;另有一蚕豆大淡青色皮下结节表皮的部分区域呈

汗管瘤的根治方法,汗管瘤是什么

一、汗管瘤是什么引起的青春期发病或加重。皮损好发于眼睑(尤其是下眼睑)及额部皮肤。皮损为粟粒大小、多发性、淡褐色丘疹,稍高出皮肤表面。少数患者为发疹性汗管瘤,除面部汗管瘤外,还可见于胸、腹、四肢及女阴部广泛对称性皮损。本病为发生在眼睑周围的粟粒大小丘疹,组织病理学表现为真皮浅层基底样细胞形成的囊腔样

Hash:ffcf294cfc7ca24af80bb815db3b26078c68e57c

【声明】本文由用户Nysa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