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16 23:03:34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孩子哭闹家长要冷处理

BY:大叔18岁 2024-07-16 23:03:34 1717 ℃

真实的孩子会生气、会哭闹,不会马上顺从。对孩子的愿望说NO,又不允许他因愿望未能达成而表达不满情绪……这可以说是蛮不讲理了吧?只是,很多家长面对孩子哭闹时,感觉很烦恼。家长可以使用冷处理的办法。

孩子哭闹家长学着见招拆招

哭是一种情感宣泄

不少父母一见孩子哭就心烦,有的制止孩子“不准哭”,有的讽刺挖苦“男孩还有脸哭”,有的斥责“这么娇气,没出息”,有的威胁“再哭就不喜欢你了”……然而,哭泣是人类情感的自然流露,就连成年人遭遇失恋、失业等打击都会哭,更何况弱小的孩子。泪并非软弱,也不代表无能和退缩。哭泣是孩子的权利,也是他们表达情绪的手段。父母狠心不去拥抱、冷不去安慰,“逼”不出独立,反而会给孩子的心灵留下阴影。“不许哭”这种对孩子情绪的过度抑制,不仅无法帮他们正确认识情绪,也不能学会控制情绪。

父母总是对孩子的哭泣表示不满,会让孩子认为,父母喜欢的是乖巧的自己,而学会隐藏负面情绪,同时形成了父母不可信赖的印象,无法无条件分享内心感受,导致亲子关系疏远。其次,孩子会认为至亲的父母都不能接受自己的情绪,别人肯定更不喜欢。久而久之,就学会了压抑,可能导致抑郁。最后,坏情绪就像洪水,宜疏不宜堵。负面情绪压抑久了,孩子可能会采取不恰当的宣泄方式,比如打骂、摔东西等。

因此,家长需要把哭的权利还给孩子。不妨先记住4个原则:孩子哭的时候,第一,不要打断哭泣;第二,不要急于发表意见;第三,用心理解与交流;第四,用行为告诉孩子,你关心他,如递上纸巾、水等。

生理需求型 耐心沟通多学习

灵灵1岁多了,说话只会一个字一个字地往外蹦。一次,妈妈带她到街上玩,灵灵突然指着街角说“要,要”。妈妈顺着她的手指看过去,一串气球正飘在天空中。于是妈妈买了个气球放到灵灵手上。可灵灵却哭了起来,一个劲挥着手。妈妈急了:“你不是要气球吗?还哭什么!”这时,邻居王阿姨路过,连忙帮耐心询问才知道,灵灵是想要一旁的棉花糖

孩子哭闹冷处理对吗

一方面:孩子哭,让他们心疼,继而又怀疑自己这样拒绝孩子,是否伤害了他?但是,如果答应孩子的要求,又令他们怀疑是否在溺爱孩子?

另一方面:某些流传的理论让他们认为,孩子是用哭来“要挟”家长;或者,孩子受到拒绝就哭,属于受挫能力不够强、情商不够高。

所以,父母亲希望的最理想的状态就是:孩子乖乖地接受拒绝和挫折。但这当然不现实。因此,为了制止孩子的哭闹,父母也常使用“冷处理”的招数:

妈妈:你哭吧,我走开,等你哭够了再说。

你不知道,这会令孩子产生深深的被嫌弃、被遗弃的感觉。

你的积极倾听让孩子自行走出心理困境

孩子受挫时产生情绪是正常的,并不是在故意 为难父母,而是需要父母的帮助。

父母此时能够提供的最好帮助,就是“PET父母效能训练”提出的“积极倾听”这一技巧。

先看实际案例中的对话:

孩子:妈妈,我要买这个玩具

妈妈:妈妈不能同意,因为同样的玩具你已经有好几件了。(或者陈述其他理由)

孩子:不么!这个颜色的我还没有呢!给我买吧!(洋葱皮剥下一层)

妈妈:妈妈实在是不想给你买,因为你的玩具太多了,虽然还没有这个颜色的,但看到一个新颜色就买,妈妈的钱包也受不了哦!(表明内心真实的感受和想法,言简意赅,不要长篇大道理。)

孩子:我就要就要就要!!!你是坏妈妈!!!

宝宝哭闹到底要不要哄

家里新添了小宝贝,爸爸妈妈当然开心了。可是,爸爸妈妈们是否发现,小宝贝超级爱哭,动不动就哭声大动。有些爸爸妈妈认为这是宝宝在“作”,不能哄,有些爸爸妈妈确实宝宝一哭就哄。那宝宝哭闹到底要不要哄?婴儿哭闹怎么哄呢?

因为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频繁后,西方文化大量进入中国。中国父母传统的育儿观念渐渐受到影响。

西方父母认为:宝宝不能一哭,父母就抱起来哄。不然会让宝宝觉得哭是解决方法。

今天小编就针对这个来和给位爸爸妈妈讨论一下。

在宝宝出生后的几个月,宝宝不能用言语雷和爸爸妈妈交流,宝宝的哭闹就是一种与你交流的方式,如果这个时候得到你的回应,他的情绪会调动起来,并积极探索外界并且与人互动。

小编曾经看过一个电影凯文怎么了》,电影讲的就是美国妈妈由于没有做好当妈妈的准备而对新生的儿子不闻不问,随他哭且自己也不抱孩子。最终孩子长大后对妈妈有很强的距离感,甚至产生了对妈妈的报复心理。可能电影里面的例子有点极端,但是从侧面可以看到宝宝哭闹要抱抱的重要性,绝对引起父母深思。

但小编也不是说让各位爸爸妈妈们宝宝一哭就上去又抱又哄,父母也应该有自己的判断,掌握一个度。

爸爸妈妈要做个细致的观察者,学会辨别宝宝的哭声。宝宝的哭能够表达很多意思。饿了的哭,和生气的哭是完全两种声音。如果是新做父母也不要太惊慌,仔细观察孩子的情况,慢慢的就能够了解孩子的脾气了,能从哭声中听出孩子的意思来。

宝宝有时候哭是饿了,不舒服了,生病了,那这个时候,爸爸妈妈是应该抱起来仔细观察宝宝的;但有时宝宝只是在“无理取闹”,那爸爸妈妈应该“冷眼旁观”,告诉宝宝“不能用这个来自私的得到自己想要的。”

在这时候,爸爸妈妈们一定要说小编我讲了那么多,还是没有一个答案,不是在废话么。

其实小编我“废话了”这么多,只是想讲,宝宝是一个有感情有思想的人,爸爸妈妈要了解他,懂得他,并且教育他。所以,各位爸爸妈妈,一定要和宝宝一起成长哦~~

家长对待孩子哭泣的三大误区

误区一:孩子一哭,就采取“冷处理”:不理会孩子,让他自己停止哭泣

很多家长[微博]发现这招非常有用,孩子在自己面前哇哇大哭,只要家长不理他,或者走开,孩子马上就不哭了,于是,每当孩子哭,家长就会走开,让孩子自己擦泪,认为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坚强,让孩子学会独立。如果孩子一哭,家长就跑过去,只会使孩子越来越依赖家长。

其实这是十分错误的,因为特别是年幼的孩子,表达能力不强,只能通过哭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他哭,可能是他肚子饿了,可能是他生气了,可能是他冷了……这些都是孩子给家长的信号,希望家长留意自己,如果家长此时对孩子的哭泣置之不理,那么就不能满足孩子的需要,直接影响他的身体发育心理发展。为什么孩子看见家长不理会之后,就不再哭了呢?孩子是绝望了!他想:“我能够告诉爸爸妈妈的,就只能用哭的方法了,我哭,我大哭!但爸爸妈妈还不理会我,我能有什么法子呢!我只能不哭了……”而且很多家长认为这样做可以让孩子变得坚强和独立,其实学龄前的孩子都是十分依赖家长的,因为他们的心理和生理发展都不完善,要求这么小的孩子坚强和独立,实在是不应该!而且只有家长给予孩子更多的爱和关注,满足他们的合理需要,孩子才会变得坚强和独立。

误区二:不准孩子哭,因为哭是懦弱的表现

有些家长认为哭是懦弱的表现,特别是对男孩子,认为男孩子就应该坚强,正所谓“男儿有泪不轻弹”,孩子一哭,就马上制止,或者转移他的注意力。

心理学认为,哭能很好地调节人的情绪,哭是最好的心理治疗。而且,真的不哭就代表坚强了吗?如果强忍情绪,压抑下去,积累到一定程度,情绪是会爆发的,这样对人的伤害是十分大的。而且孩子可能因为服从家长的权威,说不哭就不哭了,将难过的情绪压抑到内心深处,但压抑了情绪,并不表示情绪消失了,日积月累,会造成孩子的心理问题。

误区三:孩子无理哭闹,家长只好“妥协”

孩子缠着家长要买东西,家长不肯买,孩子就大哭大闹,家长心疼,只能买给孩子,或者孩子故意在公众场合大哭,家长看见周围有这么多人,觉得不好意思,就向孩子“妥协”了。

对于孩子无理的哭泣取闹,家长不应该纵容,否则他会变本加厉!以为哭是一个很好的手段,能够逼着家长满足自己的要求!第一次他试过奏效,他就会试第二次……长此以往,孩子就会认为哭闹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家长就越来越没办法了,而且对孩子的性格发展也十分不利。

所以当孩子出现这种情况时,家长应该“坚定立场”,并且告诉孩子:“你这样做是不对的,我说了不买就是不买!”,不能因为孩子的眼泪而心疼,更不应该因为面子而纵容孩子,要知道,这样会对孩子的性格发展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孩子有可能会成为一个小霸王!

孩子哭闹就这样哄

哭是一种情感宣泄

不少父母一见孩子哭就心烦,有的制止孩子“不准哭”,有的讽刺挖苦“男孩还有脸哭”,有的斥责“这么娇气,没出息”,有的威胁“再哭就不喜欢你了”……然而,哭泣是人类情感的自然流露,就连成年人遭遇失恋、失业等打击都会哭,更何况弱小的孩子。

泪水并非软弱,也不代表无能和退缩。哭泣是孩子的权利,也是他们表达情绪的手段。父母狠心不去拥抱、冷血不去安慰,“逼”不出独立,反而会给孩子的心灵留下阴影。“不许哭”这种对孩子情绪的过度抑制,不仅无法帮他们 正确认识情绪,也不能学会控制情绪。

父母总是对孩子的哭泣表示不满,会让孩子认为,父母喜欢的是乖巧的自己,而学会隐藏负面情绪,同时形成了父母不可信赖的印象,无法无条件分享内心感受,导致亲子关系疏远。其次,孩子会认为至亲的父母都不能接受自己的情绪,别人肯定更不喜欢。久而久之,就学会了压抑,可能导致抑郁。最后,坏情绪就像洪水,宜疏不宜堵。负面情绪压抑久了,孩子可能会采取不恰当的宣泄方式,比如打骂、摔东西等。

因此,家长需要把哭的权利还给孩子。不妨先记住4个原则:孩子哭的时候,第一,不要打断哭泣;第二,不要急于发表意见;第三,用心理解与交流;第四,用行为告诉孩子,你关心他,如递上纸巾、水等。

生理需求型 耐心沟通多学习

灵灵1岁多了,说话只会一个字一个字地往外蹦。一次,妈妈带她到街上玩,灵灵突然指着街角说“要,要”。妈妈顺着她的手指看过去,一串气球正飘在天空中。于是妈妈买了个气球放到灵灵手上。可灵灵却哭了起来,一个劲挥着手。妈妈急了:“你不是要气球吗?还哭什么!”这时,邻居王阿姨路过,连忙帮耐心询问才知道,灵灵是想要一旁的棉花糖

孩子在1岁左右,语言表达能力还不完善,经常词不达意,甚至只会用手指。聪明的父母要学会判断孩子哭泣的原因,这就需要耐心地和孩子沟通。一般来说,这种类型的哭泣通常有以下两种原因:

1.需求没得到满足。宝贝饿了、吃多了或者表达情绪时都会哭。西班牙巴伦西亚大学科学家研究发现,生气或害怕时,宝宝会睁着眼哭,痛苦时则闭着眼哭。宝宝哭泣力度的变化也会透露不同信息,饥饿时哭泣力度较小,痛苦或害怕时哭泣力度较大。

2.内心受到惊吓。带幼儿到人多嘈杂公共场所、生活环境突然改变等,都可能使宝宝受到惊吓,出现半夜惊醒、哭闹不安等反应。建议家长不要带宝宝去过于喧哗的场所;出去游玩要选择相对安静的公园;记下宝宝平时害怕哪些事物,今后尽量避免接触;宝宝受惊哭泣时要及时安慰拥抱,用身体接触让其尽快平静下来。

天生敏感型 培养自信总肯定

田田是个“哭泣包”。做的菜不合胃口,哭;作业没写完,哭……有亲戚教训田田父母,平时别老说孩子,可两口子很委屈:“我们平时可是连一句重话都不敢说!”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脆弱爱哭在很大程度上源于人的先天气质。这样的孩子往往关心别人的情感、同情心强、观察力较好、能遵守规则。何况,哭对敏感的孩子来说,并非都是坏事。有研究发现,爱哭的人比不爱哭的人身心更健康

孩子哭闹家长要冷处理

家长可以使用冷处理的办法。孩子哭闹冷处理对吗一方面:孩子哭,让他们心疼,继而又怀疑自己这样拒绝孩子,是否伤害了他?因此,为了制止孩子的哭闹,父母也常使用“冷处理”的招数:妈妈:你哭吧,我走开,等你哭够了再说。

孩子在公共场合哭闹 家长要学会这样处理

有很多的爸爸妈妈,当孩子在餐厅、车里或者是大街等公开场所大哭大闹的时候,会因此觉得很没有面子,便不准孩子哭,或者会恐吓说:“你再哭试试看!”孩子在公共场合哭闹怎么办首先,我们要先去安抚孩子。我们把孩子带到独处的地方后,千万不要在他哭闹的时候讲道理了,我们只要再继续跟他讲这句话就好了,“好,我陪你哭完。等你哭完了我们再继续说”。

孩子哭闹,家长要不要理他?

专家认为,允许孩子充分表达委屈、悲伤等负面情绪,更有利于心理健康。孩子垂泪父母心焦孩子一哭我就难受自从当上老爸,朱先生事实上非常抑郁,却又不能对别人说。电视里、广告里的小孩子都是那么可爱的,怎么轮到我们家,就这么受不了呢?帮孩子之前先帮自己其实孩子哭的时候,最先需要处理的是家长的情绪。德国心理学家卡舒斯特认为,孩子的哭会使得他的父母处于一种特别状态,让许多家长怀疑他们为人父母的能力。

【声明】本文由用户大叔18岁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