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6-29 00:18:30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茶道知识_茶道起源和程序步骤

BY:大叔18岁 2024-06-29 00:18:30 1150 ℃

一、茶道起源

  茶道起源于中国中国人至少在唐或唐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将茶饮作为一种修身养性之道,唐朝《封氏闻见记》中就有这样的记载:“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意思就是:喝茶,饮茶等茶道被广泛的推行,风靡一时,王公贵族朝臣没有不喝茶的人。)这是现存文献中对茶道的最早记载。由此可见,最早最完善的茶道流程就是唐代陆羽所创的煎茶茶道。吕温在《三月三茶宴序》中对茶宴的优雅气氛和品茶的美妙韵味,作了非常生动的描绘。

  在唐宋年间人们对饮茶的环境、礼节、操作方式等饮茶仪程都已很讲究,有了一些约定俗成的规矩和仪式,茶宴已有宫庭茶宴、寺院茶宴、文人茶宴之分。对茶饮在修身养性中的作用也有了相当深刻的认识。

  宋徽宗赵佶是一个茶饮的爱好者,他认为茶的芬芳品味,能使人闲和宁静、趣味无穷:“至若茶之为物,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则非庸人孺子可得知矣。中澹闲洁,韵高致静……”

  南宋绍熙二年(公元1191年)日本僧人荣西将茶种从中国带回日本,从此日本才开始遍种茶叶。在南宋末期(公元1259年)日本南浦昭明禅师来到我国浙江省余杭县的径山寺取经,交流了该寺院的茶宴仪程,首次将中国的茶道引进日本,成为中国茶道在日本的最早传播者。日本《类聚名物考》对此有明确记载:“茶道之起,在正元中筑前崇福寺开山南浦昭明由宋传入。”日本《本朝高僧传》也有:“南浦昭明由宋归国,把茶台子、茶道具一式带到崇福寺"的记述。

  直到日本丰臣秀吉时代(公元1536~1598年,相当于我国明朝中后期)千利休成为日本茶道高僧后,才高高举起了“茶道”这面旗帜,并根据《诗经》总结出茶道四规:“和、敬、清、寂”,显然这个基本理论是受到了中国茶道精髓的影响而形成的,其主要的仪程框架规范仍源于中国。

  中国的茶道出现很早,但遗憾的是中国虽然很早提出了“茶道”的概念,也在该领域中不断实践探索,却没有能够旗帜鲜明地以“茶道”的名义来发展这项事业,也没有规范出具有传统意义的茶道礼仪。中国的茶道可以说是重精神而轻形式。有学者认为必要的仪式对“茶道”的旗帜来说是较为重要的,没有仪式光自称有“茶道”,虽然也不能说不可以,搞得有茶就可以称道,那似乎就泛化了,最终也“道可道,非常道”了。

二、茶道程序步骤

  洗茶:将沸倒入壶中,又迅速倒出。

  冲泡:沸水再次入壶,倒水过程中壶嘴“点头”三次,即所谓“凤凰三点头”,向客人示敬. “春风拂面”:水要高出壶口,用壶盖拂去茶末儿。

  封壶:盖上壶盖,用沸水遍浇壶身。

  分杯:用茶夹将闻香杯、品茗杯分组,放在茶托上。 “玉液回壶”:将壶中茶汤倒入公道杯,使每个人都能品到色、香、味一致的茶。

  分壶:将茶汤分别倒入闻香杯,茶斟七分满。

  奉茶:以茶奉客。

  闻香:客人将茶汤倒入品茶杯,轻嗅闻香杯中的余香。

  品茗:客人用三指取品茗杯,分三口轻啜慢饮在古筝的伴奏下,主泡火熏香。净手,先引茶人荷,请来宾赏茶,然后是赏具:品茶讲究用景瓷宜陶--景德镇的瓷器。宜兴的紫砂壶。烫杯温壶是将沸水倾入紫砂壶、公道杯、闻香杯、品茗杯中,洁具提温。“乌龙入宫”:将乌龙茶放入茶壶

  茶道要遵循一定的法则。唐代为克服九难,即造、别、器、火、水、炙、末、煮、饮。宋代为三点与三不点品茶,“三点”为新茶、甘泉、洁器为一,天气好为一,风流儒雅、气味相投的佳客为一;反之,是为“三不点”。明代为十三宜与七禁忌。“十三宜”为一无事、二佳客、三独坐、四咏诗、五挥翰、六徜徉、七睡起、八宿醒、九清供、十精舍、十一会心、十二鉴赏、十三文僮;“七禁忌”为一不如法、二恶具、三主客不韵、四冠裳苛礼、五荤肴杂味、六忙冗、七壁间案头多恶趣。

三、茶道的分类

  煎茶道

  把茶末投入壶中和水一块煎煮。最早记述于唐代,有“吃茶”之说。流行于宋代。

  法门寺出土的金质茶具,展现了唐代人“吃茶”的情形。茶叶经烘干后碾成粉末,和水一起煮,在煮茶时有时会加入调料,喝茶时与茶叶一起喝下,所以又叫“吃茶”。

  唐代的煎茶,是茶的最早艺术品尝形式。

  斗茶道

  古代文人雅士各携带茶与水,通过比茶面汤花和品尝鉴赏茶汤以定优劣的一种品茶艺术。斗茶又称为茗战,兴于唐代末,盛于宋代。最先流行于福建建州一带。斗茶是古代品茶艺术的最高表现形式。其最终目的是品尝,特别是要吸掉茶面上的汤花,最后斗茶者还要品茶汤,做到色、香、味三者俱佳,才算斗茶的最后胜利。

  工夫茶道

  清代 至今某些地区流行的工夫茶是唐、宋以来品茶艺术的流风余韵。清代工夫茶流行于福建的汀州、漳州、泉州和广东的潮州。后来在安徽祁门地区也有盛行。工夫茶讲究品饮工夫。饮工夫茶,有自煎自品和待客两种,特别是待客,更为讲究。

四、茶道的器具

  置茶器

  ① 茶则:由茶罐中取茶置入茶壶的用具。

  ② 茶匙:将茶叶由茶则拨入茶壶的器具。

  ③ 茶漏(斗):放于壶口上导茶入壶,防止茶叶散落壶外。

  ④ 茶荷:属多功能器具,除兼有前三者作用外,还可视茶形、断多寡、闻干香。

  ⑤ 茶擂:用于将茶荷中的长条形茶叶压断,方便投入壶中。

  ⑥ 茶仓:分装茶叶的小茶罐。

  理茶器

  ① 茶夹:将茶渣从壶中、杯中夹出;洗杯时可夹杯防手被烫。

  ② 茶匙:用以置茶、挖茶渣。

  ③ 茶针:用于通壶内网。

  ④ 茶桨(簪):撇去茶沫的用具;尖端用于通壶嘴。

  ⑤茶刀:取、倒茶叶。

  分茶器

  ① 茶海(茶盅、母杯、公道杯):茶壶中的茶汤泡好后可倒入茶海,然后依人数多寡平均分配;而人数少时则倒出茶水可避免因浸泡太久而产生苦涩味。茶海上放滤网可滤去倒茶时随之流出的茶渣。

  品茗器

  ① 茶杯(品茗杯):用于品啜茶汤。

  ② 闻香杯:借以保留茶香用来嗅闻鉴别。

  ③ 杯托:承放茶杯的小托盘,可避免茶汤烫手,也起美观作用。

  涤洁器

  ① 茶盘:用以盛放茶杯或其他茶具的盘子。

  ② 茶船(茶池、茶洗、壶承):盛放茶壶的器具,也用于盛接溢水及淋壶茶汤,是养壶的必须器具。

  ③ 渣方:用以盛装茶渣。

  ④水方(茶盂、水盂):用于盛接弃置茶水。

  ⑤ 涤方:用于放置用过后待洗的杯、盘。

  ⑥ 茶巾:主要用于干壶,可将茶壶、茶海底部残留的杂水擦干;其次用于抹净桌面水滴。

  ⑦ 容则:摆放茶则、茶匙、茶夹等器具的容器。

  配件

  ① 煮水器:种类繁多主要有炭炉(潮汕炉)+玉书碨、酒精炉+玻璃水壶、电热水壶电磁炉等。选用要点为茶具配套和谐、煮水无异味。

  ② 壶垫:纺织品。用于隔开壶与茶船,避免因碰撞而发出响声影响气氛。

  ③ 盖置:用来放置茶壶盖、水壶盖的小盘(一般以茶托代替)。

  ④ 奉茶盘:奉茶用的托盘。

  ⑤ 茶拂:置茶后用于拂去茶荷中的残存茶末。

  ⑥ 温度计:用来学习判断水温。

  ⑦ 茶巾盘:用以放置茶巾、茶拂、温度计等。

  ⑧ 香炉:喝茶焚香可增茶趣。

茶道知识_茶道起源和程序步骤

一、茶道起源茶道起源于中国。中国人至少在唐或唐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将茶饮作为一种修身养性之道,唐朝《封氏闻见记》中就有这样的记载:“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意思就是:喝茶,饮茶等茶道被广泛的推行,风靡一时,王公贵族朝臣没有不喝茶的人。)这是现存文献中对茶道的最早记载。由此可见,最早最

茶道的历史,中国茶道与日本茶道的区别

一、茶道的历史尽管茶道这个词从唐代至今已使用了一千多年,但至今在《新华辞典》、《辞海》、《词源》等工具书中均无此词条。茶道属于东方文化。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不同,在于东方文化往往没有一个科学的、准确的定义,而要靠个人凭借自己的悟性去贴近它、理解它。早在我国唐代就有了&

喝茶的茶道小知识,茶道小科普

一、不为人知的泡茶秘决1.泡茶,首先得选茶和鉴茶,只有正确鉴茶,方能决定冲泡的方法。茶的种类很多,可以根据采摘时间的先后分为春茶、夏茶、秋茶,也可以按种植的地理位置不同分为高山茶和平地茶,还可以根据茶色(加工方法不同)将差分为绿茶、红茶、青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六大类。2.绿茶是

Hash:841b540c3e4b26adc24557bf8072d58ba7c2b468

【声明】本文由用户大叔18岁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