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16 21:27:27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如何让孩子获得安全感

BY:Trina 2024-07-16 21:27:27 98 ℃

如何培育复制采集信息的自觉性

天天3岁,男孩子,妈妈是专职妈妈。

在和妈妈沟通的过程,我们和妈妈商量是否可以让孩子单独留下,和其他小朋友单独待一会儿。天天妈妈考虑了一下,跑过去和天天商量好一阵,才回来说,他同意了,我们离开一会儿。

在离开的路上,天天妈妈说这是第一次离开孩子,除了孩子上幼儿园。所以,今天最想解决的问题就是,孩子对自己的依赖感太强,又是一个男孩子,快让自己受不了。

在谈话中我们了解到,天天妈妈每天都能感受得到,孩子上幼儿园非常不开心,每天送天天上幼儿园也非常困难,老师说天天在幼儿园很听话但对老师教授的内容不感兴趣,总是闷闷不乐的。可是天天一看见妈妈来,就异常活跃,喜欢把摆在柜子上的学具统统推到地上,然后抢其他小朋友手里的玩具,回家以后,天天就一刻不离开妈妈,妈妈走那里,他就走那里;妈妈干什么,他就想掺和干什么……。

天天妈妈认为孩子出了问题。

天天喜欢和依恋妈妈这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我们看到当天天离开妈妈的时候,因为安全感的缺失而变的非常拘谨,无法完成自觉的、独自的在离开妈妈的环境中自如愉悦的进行复制、收集和储存信息活动。

为了未来孩子逻辑思维编织长度能够尽可能地延伸,从孩子1岁开始,就应当刻意地培育孩子在基本客观生存信息环境中和“生动类信息环境”中独自进行复制采集、收集和储存信息等等。这种“独自”进行复制采集、收集和储存信息的逻辑思维外在行为表现,我们通常称之为“独处”。也就是说,应当在安全的前提下引导孩子在独处时间内形成自觉的复制采集、收集和储存信息的能力。通常情况下,使用适当并且良好的培育方法,可以使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自觉地复制采集、收集和储存信息的时间从几分钟逐步延长到20分钟至30分钟。作为父母应如何实现对孩子自觉的复制、收集和储存信息,也就是“独处”进行培育呢?我们将对比进行阐述:

妈妈:孩子(3岁男孩子),妈妈出去一下,和阿姨在家玩一会儿好吗?

孩子:不,你去那里?我也要去。

妈妈:妈妈出去办一些事情,不方便带你去。

孩子:不,我要去,我不要一个人在家里。

妈妈:不是有阿姨陪你吗?

孩子:不。不要阿姨,要妈妈!(孩子大哭)

妈妈:你要是这样不听话,妈妈就不要你了?

孩子:不,我要妈妈!妈妈不要离开我!(孩子哭的更伤心了……)

妈妈往往看到孩子如此伤心而不忍独自离去,就顺从孩子,带上孩子一起出门,或者干脆取消外出活动。

我们建议的培育方式:

年龄较小的孩子——

首先要在孩子熟悉能够获得“安全感”的信息环境下进行,比如孩子家中;

提供给孩子“独采信息源”或“替代独采信息源”的听觉信息,使其获得安全依赖。

方法1:用录音机录下生活中当妈妈和宝宝在一起时随意说过的话。

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声音来实现“感觉妈妈在”的依赖。在这种依赖的情景下,实现孩子在采集信息过程中安全需要的前提,从而有效淡化 危险”,使孩子对环境产生依赖。

播放的时候注意:可以变换不同的角度、方向放置录音机进行播放。不要让孩子在听取录音机里面妈妈的声音的时候看见录音机。

方法2:合理调换陪伴者

父母可以挑选合适的陪伴者替代自己,但是在操作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一点,在陪伴者到来的一段时间(根据孩子实际情况确认具体时间长短)父母要有意识的创造自己与陪伴者和睦共处的时间,让孩子充分感受到父母对陪伴者的信赖,使孩子获得安全感。

在孩子获得完全的安全感后,就意味着父母对孩子在独处时间内形成自觉复制采集、收集和储存信息的培育可以开始了。

如果孩子已经超过2岁,我们可以尝试用这样的方法——

妈妈:孩子,妈妈在厨房给你做好吃的,你在这里自己玩一小会好吗?

孩子:不,我害怕,妈妈陪我好吗?

妈妈:好,那我可以上一下厕所吗?保证马上回来。

孩子:好。

(妈妈一边入厕,一边跟孩子说话)

一段时间后。

妈妈:哈哈,你搭的积木城堡真不错,我去趟厨房给宝贝削点果奖励你一下好吗?(逗留时间久一些,这期间还可以时不时出来和孩子聊几句)

尝试几次后。

妈妈:孩子我要工作一会儿就在书房,如果需要妈妈就叫妈妈,或者你过来找我好吗?

孩子:不。我要你在这里陪我。

妈妈:你看我在跟网上几个阿姨说话,这样,我跟他们商量一下,看能不能给我几分钟先陪你玩几分钟。

孩子:好。他们同意了吗?

妈妈:同意了,不过只有5分钟时间。

孩子:5分钟?

妈妈:对,你看这是钟表,当这个指针走到这里的时候,时间就到了,我就必须回来工作了,你同意吗?如果不同意,妈妈就不能陪你玩了。

孩子:好。

妈妈陪孩子玩的过程中合理的提醒时间……。

这样有目的培育一段时间后,孩子就会逐步建立起在信息环境中的自觉地采集,我们需要强调的是,在培育期间,父母一定要有耐心,并且不要以“不听话,妈妈就不要你!”或“不听话,妈妈就走了!”等等这些容易让孩子内心产生恐慌的语言进行指导。另外,在孩子实现“独处”之后,父母对“机械类信息”的提供一定要适度(如电视、光盘、计算机等等),尽可能实现“生动类信息”与“机械类信息”平衡。

总之,为了孩子未来逻辑思维能力良好延长性以及逻辑思维自觉复制采集、收集和储存信息能力形成,父母应当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对孩子进行在“基本生存信息环境内”和“生动类信息环境”内独处自觉采集、收集和储存信息的培育。

拓展采集信息的环境

我们知道,孩子此时对广泛存在的任何种类和范畴的信息都充满了强烈的好奇,然而孩子在收集、采集、储存和交换信息过程中,又通常表现得非常谨慎和小心。正因为如此,孩子出生1岁后,父母应当对孩子开始进行适当的环境转换和适应的培育。帮助孩子在拥有安全感的同时适当的进入到各个不同的信息环境中,使孩子能够尽可能多的采集、收集、储存和交换到不同种类和范畴的信息,从而实现孩子未来逻辑思维能力良好扩展和延 。

父母提问:

有空带孩子去哪里比较合适呢?

我们说带孩子去看山、看水、超市、动物园植物园、公园、博物馆等等生动类信息环境都是好去处,除了能够帮助孩子信息的采集,还可以对性格、自控自抑能力、社会沟通、主动思维能力等等诸多能力进行培育。

父母应该注意,这一切的活动都要在保证孩子安全的前提下进行。

我们这里提到的“安全”除了人身安全,更多的是让孩子的心理感受到足够的安全,比如最初去是由妈妈陪伴去的,而且妈妈不要离开孩子,不要肆意的鼓励孩子离开自己参与活动、游戏或者发表自己的看法,因为当孩子认为安全能够保证的情况下,他一定会做出积极主动地反映的。

反之,如果孩子在这个培育过程中没有足够和充分的安全感,就会丧失原本强烈的对广泛客观存在信息的好奇,那么我们不仅不能实现培育的目的,而且会导致孩子对某些种类和范畴的信息形成采集、储存和交换的障碍,甚至,形成对某些范畴和种类信息的采集、储存和交换的强烈拒绝和厌弃。

所以父母在这个培育过程中一定要时刻陪伴着孩子,使孩子在充分完全的安全感中,积极地对更多种类和范畴的信息进行采集、储存和交换,当然,在这个过程中,父母是可以根据自己的培育目的进行刻意引导。

如何让孩子获得安全感

方法2:合理调换陪伴者父母可以挑选合适的陪伴者替代自己,但是在操作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一点,在陪伴者到来的一段时间父母要有意识的创造自己与陪伴者和睦共处的时间,让孩子充分感受到父母对陪伴者的信赖,使孩子获得安全感。在孩子获得完全的安全感后,就意味着父母对孩子在独处时间内形成自觉复制采集、收集和储存信息的培育可以开始了。父母应该注意,这一切的活动都要在保证孩子安全的前提下进行。

如何能正确帮助孩子获得安全感

孩子从一出生,便需要安全感。有安全感的孩子,身体健康,思维敏捷,情绪稳定快乐,个性活泼开朗,学习有信心,做事有勇气,能与人和睦相处,容易接受和适应群体活动,潜能可得到最大的发挥。不过,想帮助孩子获得安全感,倒不是要父母整天抱着娇嫩的婴儿,看着活泼的幼儿,处处保护,时时提防,真要这样做,孩子反而会变

如何让孩子有安全感

问:孩子1岁多了,我的产假也马上就要结束了。一想到要和孩子分开,就想到孩子大哭的场面,这是否对孩子安全感的建立是非常不利的?通常,如果孩子出生后6个月内和妈妈的关系亲密,在8~14个月和妈妈分开的时候就不会太不安,哭的时间也会短一些。值得提醒的是,在离别时,妈妈应该告诉孩子你会回来的,而且妈妈一定要按照约定准时回来。

【声明】本文由用户Trina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