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6-28 23:29:46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膀胱癌的分类,膀胱癌的中药方

BY:Phemia 2024-06-28 23:29:46 814 ℃

一、什么是膀胱癌

膀胱癌是指膀胱内细胞的恶性过度生长。最常见的过度生长位于膀胱腔内,也就是膀胱的粘膜上皮。人体内,空腔脏器的表面通常由上皮细胞构成。例如你的脸颊内侧,胃,肠子,胆囊,也包括膀胱均是由一层上皮细胞组成的。每个脏器都有它自己的一类上皮细胞。膀胱的粘膜上皮细胞称作尿路上皮细胞,由它生成的癌就称作尿路上皮癌,占到了所有膀胱癌的90%-95%,是最常见的一类膀胱癌。其他不太常见的膀胱癌有鳞状细胞癌和腺癌。癌细胞从体内其他地方扩散到膀胱,称作膀胱转移癌,一般很少见,偶尔会从邻近的脏器长入膀胱,如前列腺结肠,直肠或子宫颈

世界范围内,膀胱癌位列男性最常见实体瘤的第四位,在女性位列第七位,每年新诊断的膀胱癌患者超过350000名。美国癌症协会统计2006年美国膀胱癌新发病例为61420例,死亡病例为13060例。在我国,膀胱癌目前仍是最常见的泌尿系统恶性肿瘤,2005年男性标化发病率为4.0/10万,女性为1.5/10万。近几年,我国部分城市膀胱癌的发病率呈现稳中有升的趋势。国内大城市中如北京上海天津,膀胱癌的发病率已位列男性常见恶性肿瘤的第六位,而死亡率位列第七位。以上海为例,2005年膀胱癌男性发病率为15.26/10万,女性为4.37/10万,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如北美和西欧,我国仍属膀胱癌发病率较低的国家之一。膀胱癌好发年龄51~70岁,发病高峰为65岁,罕见于30岁以前。发病时80%~85%左右病人肿瘤局限于膀胱,15%~20%有区域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泌尿外科住院病人中,膀胱肿瘤占35%,发病年龄在24~90岁,中位年龄61岁。

二、膀胱癌的分类

原发性膀胱癌要比转移性膀胱癌常见得多。其中最常见的是尿路上皮癌,占90%以上。膀胱癌可以有多种形态:

1)乳头状的

,外形看上去有的像花菜,有的像草,有一个细蒂与膀胱壁相连;

2)扁平状的

,外形看上去呈片状或条状,天绒样,表面发红,没有蒂与膀胱壁相连;

3)实体状的

,外形看上去像样赘生物,块状,基地广,有一个宽蒂与膀胱壁相连。大约70%的尿路上皮癌是乳头状的,它比广基和无蒂的肿瘤有更好的预后。比较少见的膀胱癌有鳞状细胞癌、腺癌和脐尿管癌等。鳞状细胞癌大约占膀胱癌的3%-7%;在埃及,它占所有膀胱癌的75%。一种叫做血吸虫病寄生虫感染在埃及很普遍,感染这种寄生虫后,会在膀胱内形成一种慢性刺激,数年之后,患者就容易发生鳞状细胞癌。其它能够造成膀胱内慢性刺激的情况如长期留置导尿管,也能使病人易于发生鳞状细胞癌。鳞状细胞癌不像尿路上皮癌那样淋巴结转移比较多,但是容易直接扩散,穿透膀胱到达邻近器官。鳞状细胞癌局部侵犯比较严重,而且对放化疗不敏感,因此比尿路上皮癌预后差。膀胱腺癌非常少见,大约占所有膀胱癌的2%。这种肿瘤也与慢性刺激有关,具有高度的侵袭性,预后更差。脐尿管癌是膀胱腺癌的一种特殊类型,由于来源与膀胱尿路上皮不同,起源于膀胱外层,并向膀胱内层侵犯。它可以转移到淋巴结、肝脏、肺和骨骼等脏器。

三、如何治疗膀胱癌及中药方

1、回肠膀胱术

最简单的一种尿流改道方法。它采用一段回肠作为输出道将尿液通过皮肤引流到体外,然后通过造口袋收集尿液。输尿管吻合在回肠输出道的近端,而回肠输出道的远端则缝合在腹壁的皮肤上外翻形成乳头。乳头外套着造口袋以收集流出的尿液,患者只需要每4-6小时定期排空造口袋就行。佩戴造口袋的患者穿衣服不受任何影响,也没人会看得出你佩戴造口袋。经过短期的适应后,几乎所有的患者都可以跟以前一样正常的生活。

2、可控性尿流改道:

它也是用一段回肠来代替膀胱,不同之处在于采用这种方法,患者不必佩戴造口袋,体内形成的尿液先引流到一个用回肠做成的储尿囊中,而储尿囊通过一条细长的管道连接至腹壁的皮肤。用肠管做成的输出道在腹壁皮肤表面的开口只有橡皮擦那么大小。采用这种手术方式的患者只需要一天数次,用一根导管通过输出道皮肤的乳头,插入储尿囊内引流尿液即可。这种手术方法与第一种方法相比,要复杂一些,患者需要随身携带一根导管。但它的优点也是显而易见的,患者可以不用佩戴造口袋。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储尿囊没有及时引流尿液,那么尿液可能会蓄积过多,甚至引发储尿囊破裂。

3、新膀胱手术

:是最复杂的一种方法,这种手术基本上可以使患者回复到术前正常的排尿功能。和上面两种手术相似,它也是用一段回肠来替代膀胱,但是需要肠管的长度会更长一些,差不多有50cm-60cm。和可控性尿流改道一样,外科医生先用肠管做成一个能够储存尿液的储尿囊,然后将两侧的输尿管种植在储尿囊上。接下来,储尿囊并不是通过输出道连接到腹壁皮肤,而是直接跟尿道残端作吻合,这样能使患者跟切除膀胱前一样,通过原来的尿道排尿。这种手术的优势非常明显,但不是所有患者都适合采用这种方法的。新膀胱和原来正常的膀胱不一样,没有逼尿肌,患者必须学会腹壁肌肉的收缩,以增加新膀胱内的压力而排尿。新膀胱控尿的肌肉比较薄弱,所以部分患者术后可能会出现尿失禁,不过通过盆底肌肉的提肛锻炼,2-3个月后多能恢复正常。

4、中药方:

膀胱癌的化学药物治疗包括膀胱内灌注化疗、全身化疗、动脉灌注化疗等。转移性膀胱癌以化疗为主,常用的化疗方案有M-VAP(甲氨蝶呤+长春花碱+阿霉素+顺铂)和GC(吉西他滨+顺铂)及MVP(甲氨蝶呤+长春花碱+顺铂)方案,化疗的有效率为40%~65%。红豆杉所含的紫杉醇属有丝分裂抑制剂或纺锤体毒素(Spindlepoison),和目前常用的化疗药作用机理不同,它是诱导和促进微管的装配。紫杉醇具有聚合和稳定微管的作用,致使快速分裂的肿瘤细胞在有丝分裂阶段被牢牢固定,使癌细胞复制受阻断而死亡。

四、膀胱癌的预后

不同分期的膀胱肿瘤,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转归各不相同。肿瘤分期是膀胱癌最重要的预后因子。一般而言,低分期肿瘤只有少数会进展为严重的浸润性膀胱癌,大约15%的膀胱癌患者初次确诊时就已经存在侵袭性或转移性的肿瘤而无法治愈。

膀胱原位癌(Tis):

这些“扁平”的肿瘤局限于膀胱的粘膜内,具有多病灶、高分级、高侵袭性以及潜在致命的特点。肿瘤可呈红色毛茸状或颗粒状区域,有时膀胱镜下无法发现但在膀胱粘膜随机活检中可检出。如果患者存在弥漫性Tis同时伴有刺激症状,那么进展为侵袭性疾病的可能性高达80%;对于局限性Tis,没有刺激症状的患者,其进展可能性小于10%。

Ta期:

占浅表性膀胱癌的70%,肿瘤呈乳头状,像漂动的水草,局限于膀胱的粘膜内,通常是低级别,很少进展为恶性程度高的肿瘤。在一项研究中,只有4%的Ta期患者会进展为肌层浸润或转移性癌。

T1期:

肿瘤呈乳头状或结节状,肿瘤穿透基底膜到达粘膜下层,粘膜下层内有淋巴管和毛细管,因此T1期较Ta期肿瘤更具侵袭性,进展的风险约为30%。

T2期:

肿瘤侵犯膀胱肌层,一般是高分级的,对此期肿瘤尽管能采用局部治疗手段如手术根治,但进一步侵袭发展为转移性疾病的风险仍然存在。

T3期:

肿瘤通常具有高分级、结节状、侵袭性高的特点,而且一些T3期肿瘤常扩散至膀胱外,治愈难度很大。治疗的目的是防止肿瘤进一步扩散,延长患者的生命。

T4期:

是高级别高侵袭性的肿瘤,已侵犯周围邻近器官,有一些已扩散至远处器官,此期肿瘤大多数是无法治愈的。

膀胱癌的分类,膀胱癌的中药方

一、什么是膀胱癌膀胱癌是指膀胱内细胞的恶性过度生长。最常见的过度生长位于膀胱腔内,也就是膀胱的粘膜上皮。人体内,空腔脏器的表面通常由上皮细胞构成。例如你的脸颊内侧,胃,肠子,胆囊,也包括膀胱均是由一层上皮细胞组成的。每个脏器都有它自己的一类上皮细胞。膀胱的粘膜上皮细胞称作尿路上皮细胞,由它生成

膀胱癌靶向治疗是什么,膀胱癌复发吃什么中药

而在膀胱炎的治疗方面,用药一定要有针对性,这样才能把膀胱炎的致病菌杀死,因为其致病菌,并不只有一种,只有对症下药才有效。

中药治膀胱癌

膀胱癌晚期有哪些症状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居泌尿系统恶性肿瘤的首位。以上是膀胱癌晚期有哪些症状的介绍,膀胱癌晚期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病情以及体质状况来决定。

Hash:d96957f5822af297fb8113f17cbb712d1fcb6392

【声明】本文由用户Phemia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