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8-17 07:20:08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如何注意婴儿期的心理卫生?

BY:大叔18岁 2024-08-17 07:20:08 143 ℃

心理健康始于婴幼儿。 人的心理活动是从婴儿期开始的,新生儿出现明确的条件反射行为就标志着心理活动的发生,并伴随着人的毕生发展,在不同阶段有其相应的发展特点。儿童的心理发展状况,对个体的毕生心理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对儿童进行良好心理培育远比儿童肌体生长培育难得多。下面来看看如何注意婴儿期的心理卫生?

婴儿期心理健康成长的要素

婴儿期的情绪,将直接影响孩子的未来的心理和智力发育。如果稍有疏忽,就可能会使孩子发育成一个退缩型、冷漠型、孤僻型或焦虑型的儿童,长大以后情绪不稳定,性格懦弱,缺少自信心,适应性差。只有认真注意婴儿的情绪,给予正确的引导、教育,孩子的心智才会健康、顺利地发育。

家长在平时要注意融洽亲子关系,培养孩子的良好情绪,不要等孩子哭闹了,情绪变坏了才去哄他、安慰他。只有当他在生活上得到悉心照料,在精神上得到爱抚和热情的关怀,孩子才会勇于探索周围的环境,并建立对这个世界的信任感和安全感,从而为其个性的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客观事物是通过感觉器官反映到大脑后感知的,所以说五官是接受有关外界事物、知识的渠道。要给予婴儿智力性的刺激,首先就必须尽量多地给他促进感知觉发展的机会。孩子的感觉器官越发达,认识世界的能力就越强。

婴儿刚一出生,马上就会通过各种感觉器官来感知世界,并在自己内部急速地培养起适应能力,这些感官的灵敏也使它对运动系统的控制(如肢体运动、语言和手工技巧等)能力大大增强。大人如能及时地将各种良性刺激赋予婴儿,在丰富的信息刺激下,婴儿的智力和能力将得到迅速的发展, 其良性情绪也会得到很大地满足和促进。

因此,要尽可能给婴儿提供声音、形象、颜色、气味等各种刺激。系统地给予婴儿逐渐增强的刺激,便可培育出接受能力极强且相当敏锐的感觉来。视、听、触觉和模仿是小婴儿的主要行为能力。在家中小宝宝和父母等交往也是通过这些能力来表现和发展的,这些特点又是他出生后各种能力继续发育的基础。

如何评价婴幼儿的心理健康

可以通过这些方面的能力判断

(一)动作发展;

(二)语言发展;

(三)认知能力的发展; (四)社会性和情绪的发展; 婴幼儿期的心理训练——婴儿出生后,即不断接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和刺激,不断地形成条件反射,标志着心理活动的萌芽与发展。

1.给予婴儿动作、行为发育的帮助和训练;

2.有意识对婴儿进行早期智力开发;

3.促使婴儿的言语发育;

4.培养婴儿的良好生 活习惯; 家庭是婴儿第一个社交群体,它在情感上给予她安全感。家庭成员之间语言声调的情绪色彩、相互给予的挚爱和关怀会感染给婴儿。当婴幼儿表现出欢乐、幸福、热爱这类情感时,应该以积极的反应来鼓励她。对孩子哭闹的反应也该是积极的,如果婴儿哭闹时需要得到适当的满足,会有一种强烈的安全感。 父母是否以正确的态度来对待婴儿的负面情绪是很重要的。 如果从小培养积极的情绪,孩子的欢笑将多于忧愁、快乐多于痛苦、信心多于恐惧、幸福多于忧虑。

如何注意婴儿期的心理卫生

婴儿期 指的是从出生28天到1岁的时期,出生后的第一个月又称新生儿期。这时期婴儿从非条件反射到条件反射,如吸吮食物的反射等等逐渐的迅速发展,也就是儿童的心理的发展,心理卫生问题也就随之发生。因此,从婴儿出生开始就应该注意心理卫生问题。

小儿从母亲抱的姿势,母亲的形象,母亲的声音,直到奶瓶等得到心理发展的刺激,会引起条件反射。母亲给小儿喂奶,不仅供给营养,而且也供给了感情和温暖。母亲把小儿抱在怀里,紧紧贴在一起,母亲摇着哄着,这时可以看到小儿微微地笑,显得轻松愉快。这对小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很大的益处。

大约从第5~6个月开始,小儿可以不因饥饿而要母亲在旁作伴,喜欢母亲给以爱抚和玩耍。小儿对母亲出现在面前常报以微笑。儿童对感情的需要与身体上的照料相比,显得更为重要。此外,舒适的衣裤,新鲜的空气,彩色的 玩具 ,美好动听的声音和 音乐 等也是培养儿童良好情绪的因素。如果不能给他建立良好的情绪状态所需要的条件,小儿就显得呆板、畏缩、不活泼,而且好哭,在照管上会有很多困难。如果母亲生病长期往院、离婚或其他原因,强迫与婴儿分离,就会引起拒食,消化紊乱,夜惊和发育缓慢。母亲与小儿的早期关系很重要,有些学者认为,一些精神病发生的根源,可追溯到母婴早期关系中的冲突和儿童的需要受压制。现在,有些妇女产假期满后,大都将小儿送往 托儿 所寄养,而托儿所保育员少,又要轮班,不可能固定照管。这样,必然不能建立起母亲与婴儿的早期关系,对小儿的心理卫生可能产生不良的影响。

婴儿心理发展阶段

初级阶段——感知阶段

所谓感知阶段就是指心理学中的感觉、知觉阶段,这也是心理发展的基础。新生儿刚出生3、4个月时还不会走路,只能通过感觉器官去接触和了解外界。所以,婴儿心理教育的第一阶段主要就是让婴儿多接触环境。家长可以抱着孩子到处走走,让孩子在安全情况下多触碰物体。不会走的宝宝一般都只能躺在摇篮看到上方的物体,视野范围有限。所以宝宝需要早点坐起来,这样能看到躺着看不到的物体和色彩,视野范围也更加开阔,有助于发育大脑。< /p>

中级阶段——高级心理活动

经历了初级的感知阶段的发育,婴儿的思维、情感、兴趣方面都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这一阶段婴儿开始学会爬行,爬行也成了婴儿高级心理活动的助力。在初级阶段,婴儿无法移动,没有思维、兴趣等高级心理活动。但是,当婴儿会爬行的时候,婴儿会爬向想要到东西。比如喜欢某一种颜色,就会爬向那种物体,甚至在成功触摸后变成情感体验。研究表明,在婴儿会直立行走前的5、6个月是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而这个时期就是宝宝的爬行阶段。一旦这个阶段宝宝不会爬行,就可能出现感觉统合失调症。

高级阶段——简单人际交往

这里所指的简单人际交往不是成年人的交往,主要是宝宝的语言交流能力和直立行走的能力的配合。简单交往阶段离不开两大基础:语言和直立行走。所以,在宝宝适龄的时候进行科学的早教是很有必要的。宝宝通过直立行走去接触物体,扩大了视野;通过语言去表达喜好,但是婴儿的语言不会成句,成人无法理解,所以需要配合动作。

幼儿心理健康关键词

婴儿心理健康关键词:母爱

婴儿期(一岁以下)的心理健康是成年人心理健康的起点,不仅对婴儿的生长发育有重要影响,并对成人的心理素质产生深远的影响。婴儿对周围事物、人物、环境产生相应的感知能与运动能。客观条件良好,会使婴儿产生愉快的情绪与情感,反之会产生烦躁与恐惧

婴儿期母爱的温暖是首要的因素,如护理、哺乳时母亲的微笑面孔、爱抚动作、亲切的语言,不仅为婴儿提供物质营养同时又培育了心理健康。除母爱外,家庭人员、托儿所保育员等,同样给婴儿以母爱般的护理、照顾,使婴儿情绪愉快,对周围人物产生信任感;反之,则使婴儿变得呆滞、胆小恐惧。

幼儿心理健康关键词:语言

幼儿期(1-3岁)大脑生理结构逐渐发育完善,机体各系统器官加强了调节作用;并且断奶后,开始摄取幼儿饮食,接触周围环境日渐增多,促使情感、想象等心理活动逐渐发育,语言发育更为迅速。

除母爱外,家庭、保教人员应与幼儿交流语言,防止发生口吃此期是关键时期。解答所问或满足合理要求时应亲切耐心,循循善诱,使幼儿生活在轻松、愉快、亲切的环境中,对幼儿语言、思维、想象力以及性格的正常发育非常重要。

学龄前儿童心理健康关键词:性格

学龄前期儿童大脑皮质的兴奋和抑制功能逐渐平衡,大脑结构继续发育,为大脑机能完善提供了生理基础,但兴奋过程仍占优势,注意力易于分散,易于激动,常表现多言多语,爬上爬下等,此为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的发育过程,不能误认为儿童多动症

此期安排学习,应在游戏活动、手工作业中。父母要善于发现儿童的兴趣爱好,如练琴 、学画。要因人施教,不能强迫儿童多种内容一起学。

学龄前儿童开始形成性格,儿童在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父母采取的培育方法,可使儿童形成不同的性格特征,如父母亲切和蔼、鼓励向上,正确培育则易于引导儿童形成自强上进、活泼开朗的性格;反之儿童经常受到训斥、责骂则易于形成忧虑、违拗的性格。父母与幼教机构对儿童不合理的健康教育,对学龄前儿童心理发育及性格特征的形成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

此期给儿童以正面启发教育,会促进大脑抑制过程优于兴奋过程,能较好地分析综合外界事物和控制调节自己的行动。思维活动仍以具体形象为主,抽象概括思维尚属初级阶段。

婴儿期发育,婴儿发育所需营养,给婴儿选玩具

一、婴儿发育所需营养婴儿期是生长发育最快时期小儿能量代射特点及各种营养素的需要量小儿能量的需要分以下五个方面:⑴基础代谢:比成人高,按每日每公斤体重计算,1岁以内约需230.2KJ(55KCal),12岁184.2KJ(44KCal),7岁

婴儿期发育的问题_婴儿期的脊柱发育非常重要

新生儿的脊柱非常柔软,几乎完全是直的。而婴儿在开始的十二个月里,决定了突触连接的方式,因此婴儿期是智力形成的关键时期。

婴儿期应注意什么,婴儿期护理方法

但是在喂宝宝前半个小时最好不要给宝宝喝水,因为喝水会稀释胃液,从而导致消化。尤其要注意手的位置,既要能稳定地支撑起宝宝,又要避免令宝宝不舒服的手势。孩子缺钙,神经常常处于兴奋状态,所以容易出现睡眠不安的状态。新生儿的皮肤对外界温差的变化不那么敏感,无法很好的反馈给大脑来调节体温,27°的恒温会让舒适感增强。

Hash:0eed4ed032d5c33a1f8d20a6906dbb57d69c83fa

【声明】本文由用户大叔18岁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