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索瘤(chordoma)是局部的侵袭性或恶性肿瘤,是累及斜坡与骶尾部常见的硬膜外肿瘤,由胚胎残留或异位脊索形成。主要好发于50~60岁的中老年,亦发生于其他年龄。这些肿瘤可以发生于沿脊柱中轴的任何部位,但以斜坡嘴侧和骶尾部最常见。其生长缓慢,在出现症状前,往往已患病5年以上。脊索瘤的生长虽然缓慢,且很少发生远处转移(晚期可转移),但其局部破坏性很强,因肿瘤继续生长而危害人体,且手术后极易复发,故仍属于恶性肿瘤。
脊索瘤饮食宜忌
饮食适宜:1.宜吃硒元素含量高的食物;2.宜吃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3.宜吃锌元素含量高的食物。宜吃食物宜吃理由食用建议精 瘦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以及卵磷脂,对组织而言具有很好的营养性作用,可促进脊髓留手术后的愈合。1-2个做成芙蓉蛋食用。贝壳含有丰富的动物性蛋白质,可增加组织的氨基酸水平,可改善组织的免疫功能,有利于组织的修复。150g清蒸食用。金枪鱼含有不饱和性的脂肪酸,以及多种火星蛋白质,可促进肿瘤手术后的恢复。200g清蒸食用。饮食禁忌:1.忌吃高脂肪的食物;2.忌吃发物的食物;3.忌吃燥性的食物。忌吃食物忌吃理由忌吃建议朝天椒属于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可造成病变部位的毛细血管扩张,造成原有的组织水肿加重,不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宜吃太空椒,无辛辣刺激性。墨鱼属于发物性的食物,对感染性疾病以及血栓性疾病的恢复都是不利的。所以应该避免食用。宜吃新鲜的淡水鱼。狗肉属于温补性的食物,可造成原有的感染加重,不利于细菌感染的恢复,不适合本病患者食用。宜吃性味平和的鱼肉。脊索瘤饮食原则
脊索瘤,饮食
饮食清淡,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具体饮食建议需要咨询医生根据病情来定。
脊索瘤一般护理
脊索瘤,护理
保持良好的心情,多吃水果蔬菜。
脊索瘤常见检查
膀胱造影, | 膀胱 | 泌尿 肿瘤 | 主要用于诊断... |
脊椎平片, | 脊柱 | 核医学 | 脊椎平片用于... |
MRI, | 全身 | 放射科 肿瘤 | 核磁共振成像... |
C-myc基因, | 全身 | 病理科 | C-myc基因(C-my... |
肛门指检, | 肛门 肠 | 肛肠 | 肛检的目的是... |
脊索瘤检查
无相关实验室检查。
1.X线检查
X线平片显示肿瘤以溶骨性破坏为主,不见钙化及骨化。可见骶骨局部破坏及其钙化斑块。位于骶、尾椎的肿瘤自骶椎中央或偏一侧产生局限性骨质破坏,可使骨质扩张、变薄、消失。位于胸、腰椎椎体者椎体破坏压陷,但椎间隙保持完整。头颅脊索瘤,多见于颅底、蝶鞍附近,蝶枕软骨连合处及岩骨等处。骨质破坏边界尚清楚,可有碎骨小片残留和斑片状钙化物质沉积。并可有软组织肿块凸入鼻咽腔,一般较大,边缘光滑。脊索瘤肿块突出颅腔时可使钙化松果体移位,偶可引起颅内高压。颈椎的脊索瘤常位于上颈椎,尤在颈椎和枕骨交界处,多累及椎体、椎弓根偶尔也可受到侵犯,软组织肿块,常为突出的早期表现。胸椎脊索瘤较少见。
2.膀胱造影及钡剂灌肠
有助于判断肿瘤的范围。
3.CT检查
CT对确定肿瘤具有定位和定性价值,发现肿瘤有钙化或斑块形成,具有重要价值,并可指导手术。静脉注药后能够明显强化,有助于阐明肿瘤的内容物及其周边包膜特征。骶骨脊索瘤的骨扫描检查常为密度减低或冷结节。检查时要除外重叠的膀胱阴影,为此检查前应使膀胱排空或做侧位扫描。CT可清晰显示脊索瘤骨破坏和软组织阴影与马尾神经、大血管及周围组织的关系,注射造影剂可增强CT影像的清晰度。据文献报道,脊索瘤的囊性变可在CT中有斑点状和低密度区表现;血管造影对颈椎脊索瘤的诊断有帮助;脊髓造影可显示肿瘤在硬膜外扩展,在椎管内的生长可超越骨质破坏范围。对手术方案的制定有帮助。
4.MRI扫描
磁共振检查对肿瘤有定位和定性价值,是评价脊索瘤非常有益的手段。当CT扫描发现骨性破坏后,应常规进行磁共振检查。脊索瘤T1像上呈低信号或等信号,T2像上呈高信号。分叶状的高信号病变与低信号分隔明显。值得提示的是磁共振可以区别肿瘤类型,一般经典脊索瘤比软骨型脊索瘤呈更长的T1和T2信号。
5.显微镜检
显示肿瘤组织变化较多,各个病例不同,甚至同一种瘤的不同区域内也不同。分化差的组织,细胞排列紧密,体积较小,边缘清晰。细胞内外粘液成分较少,分化成熟的组织,细胞排列稀疏,体积较大,呈梭形或多边形,胞浆内有明显的空泡,肿瘤的间质中有纤维间隔,且有多量的粘液积聚,,高度恶化时可见核分裂相。
脊索瘤就诊指南针对脊索瘤患者去医院就诊时常出现的疑问进行解答,例如:脊索瘤挂什么科室的号?脊索瘤检查前的注意事项?医生一般会问什么?脊索瘤要做哪些检查?脊索瘤检查结果怎么看?等等。脊索瘤就诊指南旨在方便脊索瘤患者就医,解决脊索瘤患者就诊时的疑惑问题。
典型症状
钙化、息肉、颅内高压
建议就诊科室
肿瘤科、中西医结合科
最佳就诊时间
无特殊,尽快就诊
就诊时长
初诊预留1天,复诊每次预留半天
复诊频率/诊疗周期
门诊治疗:每周复诊至息肉减少后,不适随诊。严重者需入院治疗血压稳定后转门诊治疗。
就诊前准备
无特殊要求,注意休息。
常见问诊内容
1、描述就诊原因(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什么不舒服?)2、不适的感觉是否由明显的因素引起?3、有听觉障碍、耳鸣、眩晕等伴随症状?4、是否到过医院就诊,做过那些检查,检查结果是什么?5、治疗情况如何?6、有无药物过敏史?重点检查项目
1.脊椎平片脊椎平片是对脊柱进行X线照片检查。用于诊断脊柱上的病变。2.膀胱造影膀胱造影是将导管插入膀胱,注入3%~6%碘化钠溶液100~200ml,以使膀胱显影的方法。主要用于诊断膀胱瘤、膀胱憩室、外在压迫,如前列腺肥大等疾病。3.CT检查CT是一种功能齐全的病情探测仪器,它是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简称。CT检查是根据人体不同组织对X线的吸收与透过率的不同,应用灵敏度极高的仪器对人体进行测量,然后将测量所获取的数据输入电子计算机,电子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处理后,就可摄下人体被检查部位的断面或立体的图像,发现体内任何部位的细小病变。诊断标准
成年患者有长期头痛病史 并出现一侧展神经麻痹者,应考虑到脊索瘤的可能 但确定诊断尚需借助X线、CT和MRI等影像学检查。
脊索瘤诊疗知识
就诊科室:肿瘤科,中西医结合科,治疗费用: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50000 —— 80000元)治愈率:治疗周期:治疗方法:手术、常规放射、放射外科、药物治疗,脊索瘤一般治疗
一、治疗
中线性肿块需进行放射线拍片检查,并请神经外科医师会诊,以免活检或手术切除时损伤中枢神经系统。近年来随着外科技术的进步、提高,对骶骨脊索瘤,已能成功的进行手术切除,多数病人能获得治愈,因此骶骨脊索瘤的治疗中外科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根治性手术切除在治疗脊索瘤过程中起主要作用。肿瘤部位决定手术入路。没有一种手术入路适用于所有脊索瘤患者。颅颈交界区脊索瘤可通过侧方、前方或后方入路获得适当的切除。骶管脊索瘤,主要通过后方入路,由于盆腔结构复杂,血供丰富,肿瘤呈浸润性,难以全切除。骶3以下肿瘤切除时,可保留骶3神经,术后可保留排尿及射精功能。侵及骶1者,可行全骶骨切除,人工骨盆置换。术中对盆腔大血管一定要仔细保护,并防止术中大出血,引起失血性休克,。按照Enneking外科分期,骶骨脊索瘤多数属IB,手术在骶骨肿瘤,的侧面、背面和下面的正常组织中进行剥离显露,在前面行间隙分离,并用纱布填塞止血和隔离,以保护正常组织在切除肿瘤时少受污染,分块切除肿瘤,从肿瘤中游离骶神经,对肿瘤上方骨壳进行搔刮,术后复发明显减少。
保留骶1、2神经,有50%病人出现大小便失禁(Enneking),保留骶1、2、3神经有90%以上的病人获得正常大小便功能和双下肢功能。骶4、5神经丧失会引起会阴部暂时性感觉障碍,部分男性病人有暂时的性功能障碍。一侧有骶1、2、3神经损害,术后出现的大小便功能障碍在2~4个月后恢复。
骶骨肿瘤血运极丰富,外科切除因手术大、显露难、出血多、危险性大、并发症多、病死率高,过去常被视为禁区。近年来在不断探索中认识到骶骨肿瘤全切术是一个抢救性手术,必须有充分准备才能进行。
在过去骶骨肿瘤不能手术切除的年代放疗有止痛、控制肿瘤发展的作用。术后小剂量放疗对杀灭残存瘤细胞是有用的。
单纯以手术治疗很难治愈脊索瘤。因为起源于骨的肿瘤,通常就排除了全切除的可能性,即使在肿瘤根治性切除后,肿瘤复发率仍很高。术前对脊索瘤的上述特征应该充分考虑,以便拟定适宜的手术方案。平均来看,在第一次手术治疗及放疗后,2~3年便产生第一次复发。虽然有极少数作者报告脊索瘤术后最短者1个月内即可以复发,究其主要原因,可能是残余的微小肿瘤进行性生长有关。
术后放疗常有不同的结果。对于分块切除肿瘤或非根治性切除者,绝大多数术后需辅以放疗,然而脊索瘤对放疗不敏感,因此,术后放疗的理想剂量一直是临床敏感的话题。Phillip和Newman认为放射剂量大于6000rad,效果较好。Higginbotham推崇剂量为6500~7000rad。然而,某些研究者认为,高剂量放疗和生存期长短之间无相关性。尽管文献报告不同,但如使用常规外照射放疗时,剂量一般选择至少5000rad。
在脊索瘤切除后,尽早进行CT或MRI检查,以证实肿瘤切除程度与是否有肿瘤残余,对于拟定术后辅以放疗与否或定期随访有重要指导价值。
一般采用外科手术和放射治疗,但现在的治疗结果是令人失望的,颅底肿瘤的主要肿块,靠近脑干的肿瘤均不易暴露,放疗也不敏感,预后不良。
抗瘤正脑系列的配伍应用,适用于未行手术或手术部分切除,术后复发,X-刀、γ-刀,放化疗后患者用药3-6个月可消除症状,使瘤体缩小或消失,预防复发,临床应用多年来疗效确切。
二、预后
脊索瘤总的预后不佳,一般认为软骨型脊索瘤预后较好。Heffelfinger及其同行报道软骨型脊索瘤平均生存期为经典型脊索瘤病人的4倍。在他们的资料中,只有1例经典型脊索瘤患者生存期超过10年,而大约50%的软骨型脊索瘤患者生存期超过10年以上。
脊索瘤辨证论治
三、中医治疗
现代医学对脊髓肿瘤,首选的中医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限于肿瘤发生的部位,手术常为大部切除,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压迫症状,但亦常造成脊髓副损伤,导致支配平面以下运动,感觉功能障碍,恶性肿瘤的放射治疗,剂量偏小,长不敏感,且容易引起放射性脊髓炎。
脊髓内肿瘤,和颅内肿瘤,虽然肿瘤生长的部位不一样,但在解剖上来讲,髓脑相通。因此从肿瘤的性质上讲,颅内能生长的肿瘤,脊髓内也能生长,其的中医治疗方法也大致相同。祖国医学有“肾主骨通髓,髓通于脑”之理论,所以对颅内肿瘤治疗效果较好的中医中药治疗脊髓内肿瘤效果也很理想。抗瘤正脑丹包括药物内服和外用药物,外贴膏药可更直接作用于肿瘤,根据我们多年临床经验,抗瘤正脑丹系列虽然没有像治疗颅内肿瘤那样治疗7-20天左右症状明显改善,因颅内肿瘤的压迫多为多种症状,症状是较早较快,所以用药从症状上来观察见效较快,一般用药5-7天从症状看会不同程度的好转。而髓内肿瘤的症状比较单一,病程较长。从症状上观察疗效时间要长些。大多数病人内服外贴1-3个月时间,能从症状上逐渐得到改善,从而瘤体缩小或消失,手术后用药消除残瘤,预防复发。
脊索瘤,鉴别
骨巨细胞瘤,、神经纤维瘤,和脊索瘤都是发生在骶骨的常见肿瘤。它们有相同的临床症状,X线片同是溶骨性破坏,彼此容易混淆,需要鉴别,但前两者多为20~40岁的青壮年,骨巨细胞瘤变部位有明显的偏心性;神经纤维瘤,的破坏围绕神经孔,使之变大、消失,病变周围有硬化骨。其他少见的良性肿瘤,由于症状轻微,X线片有各自的影像学特征,容易鉴别。更少见的骶骨高恶性肿瘤具有病史短,疼痛剧烈,影响睡眠,卧位不起呈强迫体位,病人很快出现精神不振、体重下降、消瘦、贫血,和发热。X线片肿瘤破坏发展较快,呈溶骨性或成骨性穿刺点在后部正中骨质破坏严重的部位,阳性率可高达90%,因此术前获得病理组织学诊断并不困难。
还应与急性硬脊膜外脓肿,,脊柱结核或转移性肿瘤相鉴别。
脊索瘤预防
脊索瘤,预防
脊索瘤发生转移的机率不高,位于骶尾部的脊索瘤发生转移者较多,而颅底与骶椎以上脊柱的肿瘤转移的却很少。一般均在肿瘤发生10年以后才出现转移,局部淋巴结常被累及,随后血运转至肺、肝脏以及腹膜等。枕部含有丰富软骨成份的脊索样脊索瘤,较常见脊索瘤的预后为好。
脊索瘤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锥体外系疾病,
脊索瘤,并发症
可出现感觉障碍,运动障碍,反射异常,脊膜刺激症状。可合并大小便失禁等。
脊索瘤病因
一、发病原因
脊索瘤,是是一种先天性肿瘤,。大多数脊索瘤起源于椎骨附近骨内脊索残留物,也可能与感染后脊髓炎和疫苗接种后脊髓炎,遗传等因素有关。
二、发病机制
脊索瘤可分为二个类型,即经典型和软骨型。骶骨侵犯后,向前可侵入盆腔,向后可侵入椎管内,压迫马尾神经根,引起相应部位神经根受损症状。
脊索瘤表现为光滑性结节,肿瘤组织为白色半透明胶冻状,含大量黏液,伴广泛出血时呈暗红色。瘤体边缘常呈分叶状或结节状,表面有一层纤维组织包膜,一般不穿破进入邻近脏器。镜下见肿瘤细胞较小,立方形、圆形或多角形,胞膜清楚,胞质量多,红染,常见空泡,空泡大者可达到一般细胞体积的几十倍,即所谓“大空泡细胞”。胞核圆形或卵圆形,位于中央。细胞排列成索条状或不规则腺腔样,期间为黏液。偶见核大深染细胞、多核细胞和核分裂细胞。
脊索瘤症状
早期症状:头痛为最常见的症状头痛性质呈持续性钝痛,一天中无显著变化。如有颅内压增高则势必加重,脊索瘤的头痛与缓慢持久的颅底骨浸润有关,头痛也可再发。
晚期症状:由于肿瘤发生于颅底,可引起交通性脑积水。如肿瘤向桥小脑角发展,则出现听觉障碍,耳鸣、眩晕。脊索瘤起源于鼻咽壁近处,常突到鼻咽或浸润一个或更多的鼻旁窦。引起鼻不能通气
相关症状:钙化,息肉,颅内高压,脊髓受压,下腹疼痛,
脊索瘤症状
脊索瘤,多见于40~60岁的中、老年人,偶见于儿童和青年。肿瘤好发于脊椎两端,即颅底与骶椎,前者为35%,后者为50%,其他椎骨为15%。发生在纵轴骨以外者罕见,如椎骨横突、鼻窦骨等。较多以骶尾部疼痛为首发症状。绝大多数椎管内脊索瘤在诊断之前往往经历了相关症状数月至数年。
临床症状决定于肿瘤发生的部位:枕、蝶部肿瘤可产生头痛、脑神经受压症状(视神经最多见),破坏垂体可有垂体功能障碍,向侧方或向下方突出可在鼻咽部形成肿块有堵塞鼻腔,出现脓血性分泌物。发生在斜坡下端及颅颈交界处者,常以头痛、枕部或枕颈交界区域疼痛为常见症状,头部体位改变时可以诱发症状加重;发生在胸椎者,肿瘤可侵犯相应部位椎体结构,经过椎间孔突入胸腔,破坏肋间神经可引起节段性灼性神经痛,。甚至可引发肺部胸膜刺激症状。发生在骶尾部者,骶部肿瘤压迫症状出现较晚,常以骶尾部疼痛为主要症状,典型症状是慢性腰腿疼,持续性夜间加重,病史可长达0.5~1年,肿瘤较大时,肿块向前挤压盆腔脏器,压迫骶神经根,引起大小便失控和排尿困难及其下肢与臀部麻木或疼痛,肿块可产生机械性梗阻,引起小便障碍和大便秘,结。发生在椎管其他部位者,以相应部位局部疼痛为常见症状。
骶管脊索瘤临床上查体时,可见骶部饱满,肛诊可触及肿瘤呈圆形、光滑,有一定弹性。缓慢生长的肿瘤包块多数向前方膨胀生长,临床不易发现,只有在晚期,当肿瘤向后破入臀肌、骶棘肌或皮下才被发现,下腹部也可触及肿块。肛门指诊是早期发现骶骨肿瘤,的常规检查,尤其是久治不愈的慢性下腹疼痛病人,怀疑有骶骨肿瘤时,肛门指诊尤为重要。
婴儿期沿面、头、颅或背部中线发生柔软可压缩的肿块,可有透照性或因哭泣而增大。肿块上方可发生黑色毛发束或周围绕以黑色毛发圈的秃发区,许多皮肤损害可推断其他脊髓和伴发结构的畸形。脊柱闭合不全的皮肤表现包括凹陷性损害,真皮损害,色素异常性损害,毛发损害,息肉样损害、肿瘤、皮下组织和血管损害。
脊索瘤出现转移的部位有肺部、眼睑及阴茎等。
疼痛为最早症状,多系由肿瘤扩大侵犯或压迫邻近重要组织或器官所引起。位于骶尾部的肿瘤常引起尾部疼痛,随后局部出现肿块,并逐渐长大,从皮下隆起,也可向盆腔内发展,压迫膀胱和直肠,引起尿失禁,,便秘,坐骨神经痛,等症状。位于蝶枕部的肿瘤可压迫视神经及其他脑神经,脑垂体、脑干等,在后期并可引起颅内高压。在椎管周围有脊髓受压者,可引起根性疼痛、截瘫、大小便失禁等。
发生于脊柱的脊索瘤最多见于骶尾部,常位于骶尾骨交界处,患骨明显膨胀,骨内正常结构消失,呈毛玻璃样阴影,肿瘤呈溶骨性缺损,有时可穿破骨皮质向臀部及盆腔内扩展,形成边缘清楚的肿瘤性软组织块影,中间可有残余骨质硬化或散在不成形的钙化点,局部密度增高,造影检查,可显示直肠、膀胱、子宫等邻近器官或组织受压推移表现。
骶椎以上脊柱的脊索瘤,累及单个或2~3个邻近的椎体时,骨质呈溶骨性破坏,有时可见散在钙化点。单个椎体损害时,可见圆形或斑点状骨质稀疏区。
根据临床表现,皮损特点的特征性以及影像学检查,一般可以做出诊断。患者多为中年人,表现为局部渐增的疼痛和功能障碍。位在骶尾椎的肿瘤产生各种压迫症状,骶前肿瘤比向背侧生长者明显。X线片可见局限性骨破坏,向一侧膨出,肿瘤中不见骨化和钙化。肛门指诊常在骶骨前方触及肿块。
最佳就诊时间:无特殊,尽快就诊
就诊时长:初诊预留1天,复诊每次预留半天
复诊频率/治疗周期:门诊治疗:每周复诊至息肉减少后,不适随诊。严重者需入院治疗血压稳定后转门诊治疗。
就诊前准备:无特殊要求,注意休息。
就诊科室:肿瘤科,中西医结合科,
治疗费用: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50000 —— 80000元)
治愈率:40%
治疗周期:2个月
治疗方法:手术、常规放射、放射外科、药物治疗,
相关检查:膀胱造影,脊椎平片,MRI,肛门指检,
常用药品:平消胶囊,参一胶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