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管圆线虫病(angiostrongyliasis cantonensis)是我国较常见的一种蠕虫蚴移行症,是一种人畜共患病。病原体为广州管圆线虫(angiostrongylus cantonensis)幼虫或成虫早期(性未成熟)阶段。广州管圆线虫长侵入心脑肺等部位,尤其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多见,导致发热、头痛、呕吐、抽搐、昏迷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脑炎或脑膜炎。广州管圆线虫最早是由我国的陈心陶教授于1933年在广东家鼠及褐家鼠体内发现,当时命名为广州肺线虫(pulmonema cantonensis)。后由Matsumoto1937年在我国台湾报道,至1946年才由Dougherty正式命名为广州管圆线虫。
广州管圆线虫病饮食宜忌
饮食适宜:1.宜吃酸味重的食物;2.宜吃纤维素高的食物;3.宜吃润肠通便的食物。宜吃食物宜吃理由食用建议益生菌酸奶含有丰富的益生菌,能够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炎症的消退,增加胃肠道非益生菌的排泄。200g直接食用。青菜含有丰富的纤维素以及维生素B,能够改善胃肠道的免疫功能,促进胃肠道的排空,减少虫卵发育成为成虫。200g清炒食用。红薯含有丰富的维生素以及果糖成分,且淀粉的含量也是非常明显的。具有很好的润肠通便的作用。250g蒸熟后食用。饮食禁忌:1.忌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2.忌吃寒凉的食物;3.忌吃海腥的食物。忌吃食物忌吃理由忌吃建议贝壳含有蛋白质丰富,味道厚重,在肠道的停留时间比较久,不利于寄生虫排出体外,所以应该避免食用本品。宜吃淡水鱼。牡蛎含有锌元素比较高,但是属于海腥的食物,也属于发物性的食物,不利于寄生虫感染的消散。宜吃豆浆以及淡水鱼。西瓜属于性味寒凉性的食物,不利于线虫造成机体组织损伤的修复,所以应该避免食用。宜吃温热性的南瓜。广州管圆线虫病一般护理
广州管圆线虫病,若能及时诊断与治疗,则疗效好、预后佳。国内曾有1例11个月的女患儿因误诊为“化脓性脑膜炎,”,未能及时作病原治疗而死亡。
广州管圆线虫病常见检查
脑脊液检查-化学检查-蛋白质检查, | 颅脑 血液血管 | 血液 | 脑脊液蛋白质... |
颅脑MRI, | 颅脑 | 核医学 脑外科 | 颅脑MRI检查用... |
嗜酸性粒细胞数, | 血液血管 | —— | 嗜酸性粒细胞... |
脑脊液细胞分类计数, | 颅脑 | —— | 脑脊液的细胞... |
颅脑CT, | 颅脑 | 脑外科 肿瘤 | 颅脑CT检查能... |
脑电图, | 颅脑 | 保健科 | 脑电图检查对... |
颅脑超声检查, | 颅脑 | 骨科 保健科 | 颅脑超声检查... |
(1)血象检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占0.08~0.37,常多于0.15。白细胞总数可无异常,但以轻度升高为多,常超过10×109/L。
(2)脑脊液检查:脑脊液压力升高,外观清亮或稍黄浊。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占0.10~0.62;白细胞数,升高,达(50~1400)×106/L,多核细胞与单核细胞大致各半。蛋白质正常或升高,0.27~1.09g/L。取患者脑脊液镜检可发现广州管圆线虫的第四或第五期幼虫,但检出率并不高。
(3)免疫诊断: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SA)、免疫酶染色试验(IEST)或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法检测血液及脑脊液中抗原或抗体阳性。应用ELISA法做血液和脑脊液的实验时脑脊液的阳性检出率较血液高。ELISA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敏感性,检测方便,可在3~4 h内获得较满意的检测结果,是目前较常用的辅助诊断方法。
(4)影像检查:头颅CT或MRI检查可发现脑组织中有斑片状改变,边界模糊、不整。脑电图检查, 患者的α波变慢较常见。虫体感染肺,部时经胸透可见肺组织中有小结节病,灶散在分布于两肺的周边部,小结节,周围呈磨砂玻璃样浸润性改变。
广州管圆线虫病就诊指南针对广州管圆线虫病患者去医院就诊时常出现的疑问进行解答,例如:广州管圆线虫病挂什么科室的号?广州管圆线虫病检查前的注意事项?医生一般会问什么?广州管圆线虫病要做哪些检查?广州管圆线虫病检查结果怎么看?等等。广州管圆线虫病就诊指南旨在方便广州管圆线虫病患者就医,解决广州管圆线虫病患者就诊时的疑惑问题。
广州管圆线虫病诊疗知识
就诊科室:消化内科,传染科,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3000 —— 8000元)治愈率:治疗周期:治疗方法:药物治疗,广州管圆线虫病一般治疗
一、治疗
1.对症、支持治疗
患者应卧床休息,给予清淡、易消化、高维生素,饮食,并多饮,水。按病情需要适当给予输液,以补充电解质和葡萄糖。及时准确地监测体温变化,并做好记录。
在病原治疗期间同时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可明显减少颅高压症或虫体崩解引起免疫反应,。常用地塞米松,10mg/d,连用3~5天后改为5mg/d ,并按治疗反应情况逐渐减量至停用。总疗程为8~20天。病情较轻者亦可口服,剂量根据病情而定。当患者出现颅内高压,症,如烦躁不安,、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血压升高、心率变慢、双侧瞳孔,不等大时,应及时静脉,注射或快速静脉滴注20%甘露醇注射液,1~2g/kg体重,必要时可于 4~8h后重复应用,以降低颅内压、防止脑疝,的发生。发热明显患者可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头痛严重者可酌情给予镇静剂;可酌情给予神经营养药物;间断、低流量吸氧;对合并细菌、真菌感染,者,相应给予抗生素及抗真菌治疗;如眼,部有虫体则应先进行眼部治疗再进行病原治疗。
2.病原治疗
阿苯达唑(丙硫咪唑)对本病有良好疗效。成人40mg/d,分3次服用,连服 6~10天。儿童患者酌情减少剂量。与皮质类固醇联合应用可以预防和明显减少由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动物实验显示用氟苯达唑或帕苯达唑治疗也可取得较好的疗效。也可试用广谱抗寄生虫药物伊维菌素。
3.并发症与合并症治疗 本病可出现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脑神经损害、肢体瘫痪,、脑积水,等并发症,亦可合并细菌、真菌感染。一旦出现应作相应处理。
二、预后
若能及时诊断与治疗,则疗效好、预后佳。如果出现脑实质损害则恢复缓慢,预后较差。
本病应与其他寄生虫病,相鉴别,如曼氏裂头蚴病、斯氏狸殖吸虫、蚴病犬弓首线虫蚴病、棘颚口线虫病,、猪囊尾蚴病等。上述寄生虫感染都可出现白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发病也多因进食未煮熟的鱼、虾、蟹、鸡等。临床表现上也有很多相似的症状,如发热、皮疹,、食欲下降,,但也有些区别性的表现,如曼氏裂头蚴病、棘颚口线虫病、猪囊尾蚴病常有皮下肿块或结节,,广州管圆线虫病,少有皮下肿块而中枢神经症状明显。通过血清抗体,检查是有效鉴别各种寄生虫病病原的方法。
广州管圆线虫病预防
一、预防
加强卫生健康教育,提高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防止病从口入,不要吃生或半生的螺类及转续宿主蛙类、鱼、河虾、蟹等,不吃生菜,不喝生水。不让婴幼儿在有蜗牛、蛞蝓出没的地上爬行。广州管圆线虫的终宿主主要为啮齿动物尤其是鼠类,一旦发现有通过鼠类传播的情况,应灭鼠以控制传染源。加工淡水螺时防止幼虫通过皮肤,侵入机体和防止幼虫污染厨具或食物。
广州管圆线虫病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脑积水,
本病可出现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即Guillain-Barre综合征,表现为弛缓性瘫痪,逐渐发生,呈上行性及对称性,伴感觉障碍,。此外,尚可发生第二、三、四、六和七对脑神经损害,单侧肢体瘫痪和脑积水,等并发症。
广州管圆线虫病病因主要病因:病原体为广州管圆线虫幼虫或成虫早期
一、发病原因
广州管圆线虫的中间宿主,主要是陆生螺类与淡水螺类,如螺、蛞蝓、蜗牛等;终宿主为哺乳动物,主要是鼠类,如黑家鼠、褐家鼠、黑线姬鼠、黄毛鼠等。成虫寄生于鼠类的肺,动脉,内。广州管圆线虫雄虫白色,大小为 (1 5~25)×(0.26~0.40)mm;雌虫体内的白色子宫,与充满血液的肠支互相缠绕成红白相间的麻花状,大小为 (20~4 5)×(0.3~0.6)mm。有时,可在雌虫的子宫内看见单细胞虫卵。
二、发病机制
雌、雄成虫交合后产卵,虫卵进入鼠肺毛细血管,I期幼虫孵出后穿破肺毛细血管进入肺泡,沿呼吸道上行至咽,部,再被吞入消化道,随鼠粪一起排出。I期幼虫在体外潮湿环境中可存活3周。当中间宿主将I期幼虫吞食后,可在其体内发育为II期和III期幼虫。III期幼虫对人体有较强的感染力。人类多由于生吃含有III期幼虫的淡水螺肉而感染,也可通过生吃中间宿主如鱼、虾、蛙等而感染,或当婴幼儿在有蛞蝓滋生的地方爬行时,亦有可能获得感染。III期幼虫可侵入小肠,组织、进入血液循环系统,随血流到达肺、脑、肝、脾,、肾、心、肌肉等各种器官组织,引起广州管圆线虫病,。
人类不是广州管圆线虫的正常宿主,只能充当其转续宿主。III期幼虫在人体内可发育为第IV、V期幼蜱或成虫早期,但不能发育为性成熟的成虫。幼虫移行的机械性刺激和抗原性作用可使病变部位产生炎症反应,及过敏,性反应。尤其是在死亡变性,的虫体周围组织表现得最为明显。如幼虫在侵犯中枢神经系统,时,可引起脑膜炎,、脑膜脑炎,、脊神经根脑膜脑炎或脑脊髓,炎等。
此外,在巴西、阿根廷等中、南美洲地区存在着一种由哥斯达管圆线虫(Angiostrongylus costaricensis)引起的哥斯达管圆线虫病,其主要引起肠和腹部病变,可致肠炎,、肠脓肿,、肠肉芽肿,与肠穿孔,。在患者的肠组织活检标本中可发现其幼虫,在粪便中则很难发现其幼虫。在患者的血清中可检出特异性IgG、IgM抗体,。
三、病理改变
病变部位主要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脑、脑干,、小脑,和脊髓,主要病理改变为充血,、水肿,、出血、脑组织损伤及肉芽肿性炎症反应。虫蚴可堵塞所侵入组织的小动脉形成肉芽肿,肉芽肿内有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如导致脑组织供血障碍,脑神经细胞出现空泡变性、软化,脑膜出现嗜酸细胞性脑膜炎,肺组织则可出现脓肿或肉芽肿。在尸检病例常客在脑、肺病变部位发现虫蚴。
广州管圆线虫病症状
早期症状:持续性头痛、全身酸痛、食欲下降、恶心、呕吐、精神异常
晚期症状:视盘水肿,视网膜静脉扩张
相关症状:头痛,恶心与呕吐,低烧,
潜伏期不定,最短1天,最长有达36天者,多为7~14天。儿童的潜伏期较成人短3天左右。
一、症状
广州管圆线虫幼虫在人体内移行,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寄生于脑脊液中,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脑炎,或脑膜炎,。所以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变较明显,症状较重,临床病例也以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多见。常表现为持续性头痛,、全身酸痛、食欲下降,、恶心,、呕吐,、颈部僵直、精神异常等。头痛剧烈,呈胀裂样痛,具紧箍感,而脑膜刺激征,则常较轻。部分患者可出现发热、丘疹,或荨麻疹,、表情淡漠,、局部皮肤痛,觉过敏,、胸痛,。约30%患者出现皮肤,感觉异常,如刺痛,、灼痛,、麻木感等,大、小便失禁,病理反射,视力,减退,脑神经损害。严重病例可有视盘水肿,、视网膜静脉,扩张、瘫痪,、嗜睡,、昏迷,,甚至死亡。
二、诊断:
(1)病史 发病前4周内有进食生的或未煮熟的淡水螺肉、蜗牛肉史,生吃淡水鱼类、虾类、蟹类或蛙类等史。(2)临床症状 如急性脑膜脑炎或脊髓,炎或神经根炎等,剧烈的头痛是最明显的体征。 (3)病原学检查,脑脊液中检出虫体是本病的确诊依据,可能找到第四或第五期幼虫,但一般检出率不高。(4)免疫诊断 血清检测广州管圆线虫抗体,是对该病较理想的辅助诊断方法。(5)脑脊液检查 脑脊液压力升高,外观混浊或乳白色,其中嗜酸性粒细胞超过10%,多数在20%~70%之间。
就诊科室:消化内科,传染科,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3000 —— 8000元)
治愈率:40%
治疗周期:1-3个月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
相关检查:脑脊液细胞分类计数,颅脑CT,脑电图,
常用药品:盐酸左旋咪唑糖浆,伊维菌素胶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