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6-28 14:03:18

桂枝 麻黄汤的作用,桂枝汤方剂

一、麻黄桂枝汤的功效

麻黄桂枝汤属于一种中药,是很多的成分组合而成的的。对人体的健康保健有很多神奇的功效,被广大的朋友们所信赖和推崇,麻黄桂枝汤在医学上也同样发挥着重大的作用。那么这神奇的麻黄桂枝汤到底是怎样的一种中药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听听对于麻黄桂枝汤的讲解吧。

麻黄桂枝汤可以有效的治疗内湿引起的风寒,或者是朋友们的四肢关节出现疼痛的现象,而且,麻黄桂枝汤还可以有效的消除我们身上的水肿症状,对付风寒是有一手。而且在春季干燥的季节可以很好的润燥功效。

人体正气亢盛,奋起抵抗,将人身的阳气津液运行到体表全力抵抗外感风寒之邪,正邪力量相当。因此临床上见到恶寒厉害,发热程度也高,一般来说,恶寒有多厉害,发热有多厉害,因为发热是正气对抗邪气的反应,由于人体体液充斥体表厉害,不能外出,故见无汗,头痛厉害,骨节疼痛,人体气机不能外达,只能向上,所以可见喘,麻黄汤证就是这样。

二、麻黄桂枝汤和麻黄汤的比较

桂枝汤和麻黄汤都是解表药里很重要的方剂,都是治疗外感风寒证的,但是桂枝汤是表虚证,麻黄汤是表实证,麻黄汤和桂枝汤有什么区别呢?怎样才能在临床上很好的运用呢?

麻黄汤和桂枝汤的比较主要体现在,病机特点、临床证候特点,功用特点、用药特点几个方面。从这个病机特点,外感风寒表虚和外感风寒表实这个不同,外感风寒表实证,麻黄汤证是外邪侵犯人体,这是这个方中的一个侧重的一个重点,桂枝汤证是一个既有考虑到邪犯体表,又有邪侵犯体表引起的体表正气的失去平衡,营卫不和,邪正两方面的反应,这两个不同。所以证候方面,一个是恶寒发热,无汗,一个是恶风发热,有汗,证候表现上区别,当然其它的还有,象脉浮紧和脉浮缓的区别。

第二方面,在功用方面、治法方面,要体现出来的,麻黄汤证体现是祛邪,整个是祛邪为主,桂枝汤证体现祛邪调正并重,祛邪调正相结合,这是两种思路。所以用药方面来说,这个麻黄汤里面,麻桂相须,针对主证,发汗能力很强。桂枝汤中桂芍相合,桂枝芍药相配,体现出既散邪又调正,既发散风邪,又调和营卫,所以邪正兼顾,阴阳双向调节这种基本结构。两个基本结构不同,用药特点不同。同时由于阴阳兼顾,桂枝汤反映出辛甘化阳,酸甘化阴的这种基础的结构。

在治疗外感病中,要区别好麻黄汤和桂枝汤。

三、桂枝汤之方义分析

桂枝汤是个很典型的方剂,是调和营卫的代表方。因为桂枝汤的产生,给后世留下了宝贵配伍的基本结构。很多沿用至今。历代医家都很尊崇。像是桂枝和芍药,生姜和大枣。

君药是桂枝。桂枝在这里有两个作用:一个它可以散风,风寒以风为主,它可以散风。当然温性的也能散寒。但这里祛邪当中突出的散风。第二个,桂枝有助卫阳的作用。这个在《神农本草经》里,这个跟仲景同时代的。桂枝,当时很多方里,桂枝和肉桂分得不是很清楚,不分的。所以后世当然都是用桂枝了。它也有一定的助阳作用。由于它又能发散,也能走表,所以作为阳,可以补充体表因风性疏泄而耗失的阳气。所以它一个药,反映出来祛邪、助正两个方面。

芍药为臣药。芍药有两个作用,营阴外泄,营弱了,它可以有益阴养血的作用,能够补充已经外泄的营阴,由于出汗而丧失的营阴,它益营阴,因为它有益阴养血的作用。第二方面,芍药酸收,能够阻止营阴继续外泄之势,正在自汗 阻止营阴继续外泄之势。收敛,有止汗作用。

这两个君药、臣药相配,体现了祛邪调正的相结合,体现了卫阳、营阴治疗方面,补充方面同时并举。那调和营卫的基本结构了。既能助卫阳,又能益营阴,既能散风寒,又能够敛汗出。它就形成了邪正兼顾了。这两个结合,又能调正,又能散邪了。同时又是营卫并调,调和营卫的,这是个基本结构,后世也就成为调和阴阳常用的基本结构。调和五脏阴阳,外可以解肌和营卫,内可以化气和阴阳,一种基本结构。

四、桂枝汤的随证加减

在随证加减方面,还是风寒范围,但是作为寒来说,并不重,以中风,风邪为主。如果寒重如何,既然有表虚,如果体质虚很明显,怎么样?他这个兼证主要反应在自汗,如果兼有咳嗽怎么样?所以在基本的桂枝汤证基础上加减,这几个方面经常考虑的。

风寒较重,可以用防风、荆芥、淡豆豉这一类。在辛温当中,比较辛而微温,或者辛温当中不太燥的来结合使用。这种配伍的方法,唐到宋这一段时期,很多开使用荆芥防风,羌活防风,这类跟桂枝去相配伍。体现出一点,就是说仲景方到了唐宋,特别宋以后,唐开始,这个新的时代以后,配伍好多基本结构在变化。所以在这风寒较重还是用。为什么不加麻黄呢?桂枝汤证本身有汗呀!有汗不能用麻黄,所以荆芥、防风、豆豉这类。应该说是在辛温发表药中间,荆芥、淡豆豉都是辛而微温。它有一定发散力,但是不温燥。防风是风中之润剂,所以都是有选择的。

体质素虚,这里就要注意一个问题了。前面讲到表虚自汗,单纯的桂枝汤证是表虚自汗,和后面益气固表方,像玉屏风散这类表虚自汗不同,玉屏风散证主治里面有明显的,应该有明显的气虚见证。有一定的气虚见证,气虚是基本表现,平时比如神疲乏力,面色萎白或萎黄。可以呼吸气短,有脾肺气虚的基本一些表现。同时突出表现在自汗上,但桂枝汤用在出汗,或者兼表证,营卫不和这个桂枝汤证本证的出汗,或者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或者病常自汗出者,都没有反映有基础气虚见证,这是临床在区别使用时候的标准。如果有明显的气虚见证,那就玉屏风散这一类为主来加减配伍。玉屏风散也是基础方。没有那一类的情况,那这类自汗,用桂枝汤来调和营卫。这是都是对自汗临床使用的一种不同。这类指的体质如过素来有些虚,它主要指气虚,那就结合了一定的表虚不固。表虚不固,那我们用这种,当然这种一般气虚不是很重,很重的不是选用这个方。桂枝汤可以加黄耆,现在桂枝汤加黄耆以后,还可以通过固表治疗其他一些病证。比如讲,很多过敏性的皮肤病。有过敏特点的,经常桂枝汤加黄耆作为基本的方,也有。它既能够有散风作用,它又能够固摄,固表作用。

兼有咳喘,那就用宣降肺气,化痰止咳了。桔梗开宣,苏子的降,杏仁也能利肺止咳,这类是常见的。比较平和的一些加减使用的药物。

麻黄桂枝汤的作用,桂枝汤方剂

麻黄桂枝汤的作用,桂枝汤方剂

一、麻黄桂枝汤的功效麻黄桂枝汤属于一种中药,是很多的成分组合而成的的。对人体的健康保健有很多神奇的功效,被广大的朋友们所信赖和推崇,麻黄桂枝汤在医学上也同样发挥着重大的作用。那么这神奇的麻黄桂枝汤到底是怎样的一种中药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听听

阅读:1394 收藏:68 分享:5


桂枝汤禁忌,桂枝的功效与作用

桂枝汤禁忌,桂枝的功效与作用

一、桂枝汤附方介绍桂枝加葛根汤组成:桂枝(去皮)6g,芍药6g,生姜(切)9g,甘草(炙)6g,大枣(劈)3枚,葛根12g。用法:上六味,以水一斗,先煮葛根,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及禁

阅读:1232 收藏:40 分享:21


桂枝的功效是什么桂枝的好处

桂枝的功效是什么桂枝的好处

一、桂枝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呢?桂枝的功效:发汗解肌,温经通脉。治风寒表证,肩背肢节酸疼,胸痹痰饮,经闭癥瘕。①成无己:泄奔豚,和肌表,散下焦蓄血。利肺气。②《医学启源》:《主治秘诀》:去伤风头痛,开腠理,解表,去皮风湿(末二字据《本草发挥》

阅读:1198 收藏:153 分享:2


桂枝茯苓胶囊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详解桂枝茯苓胶囊与桂枝茯苓丸有何区别

桂枝茯苓胶囊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详解桂枝茯苓胶囊与桂枝茯苓丸有何区别

一、桂枝茯苓胶囊的功效作用桂枝茯苓胶囊的功效其实非常多,一般情况下对女性瘀血阻络所致的症块、经闭、痛经等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同时还能治疗一些诸如慢性盆腔炎等顽固的妇科疾病,可是现代女性必不可少的一款良药哦。桂枝茯苓胶囊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全血粘度,缓解子宫痉挛、镇痛等作用,能活血化瘀,缓消徵块,用

阅读:1242 收藏:210 分享:86


柴胡桂枝汤,柴胡桂枝汤的适应症

柴胡桂枝汤,柴胡桂枝汤的适应症

一、柴胡桂枝汤的来源1、《伤寒论》146条原文: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痛、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方十二。桂枝(去皮)黄芩(一两半)人参(一两半)甘草(炙,一两)半夏(洗,二合半)芍药(一两半)大枣(擘,六枚

阅读:1972 收藏:254 分享:1


桂枝汤的功效桂枝汤可治疗鼻炎

桂枝汤的功效桂枝汤可治疗鼻炎

一、桂枝汤治疗鼻炎桂枝汤的组成:桂枝三两去皮(9g),芍药三两(9g),甘草二两炙(6g),生姜三两切(9g),大枣十二枚擘(3g)。用法:上五味,畋咀,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

阅读:475 收藏:234 分享:94


桂枝的功效与作用_中药桂枝的禁忌及食用方法

桂枝的功效与作用_中药桂枝的禁忌及食用方法

桂枝的作用:桂枝性味:辛;甘;性温,归膀胱经;心经;肺经。3、桂枝用于阳虚不得温通之证。

阅读:746 收藏:132 分享:37


桂枝的选购技巧_桂枝的食用价值

桂枝的选购技巧_桂枝的食用价值

桂枝的选购技巧乍一看,就是个树皮,只是这个“树皮”有着别个不能比的强大功效烹美味儿,它还有一些贵气的名字,官桂、肉桂或香桂。桂皮分桶桂、厚肉桂、薄肉桂三种。桶桂为嫩桂树的皮,质细、清洁、甜香、味正、呈土黄色,质量最好,可切碎做

阅读:847 收藏:126 分享:18


桂枝的功效与作用,食用桂枝的方法

桂枝的功效与作用,食用桂枝的方法

一、桂枝具有哪些功效与作用桂枝的功效:功效:散寒解表;温通经脉;促阳化气。主治:风寒表证;寒湿痹痛;四肢厥冷;经闭痛经;百瘕结块;胸痹;心悸;痰饮;小便不利。桂枝其性味辛、甘,温,入肺、心、膀胱经,是主治里寒常用的温里药,具有补元阳、通血脉

阅读:1840 收藏:58 分享: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