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6-03 02:22:57

中风 治疗 中医治疗中风的常见偏方

中风,中医病名,有外风和内风之分,外风因感受外邪(风邪)所致,现代一般多指内伤病证的类中风,多因气血逆乱、脑脉痹阻或血溢于脑所致。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肢体麻木、口舌歪斜,偏身麻木等为主要表现的脑神疾病。并具有起病急、变化快之特点的疾病。中风患者应以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为宜,适当多食豆制品、蔬菜和水果,戒除吸烟、酗酒等不良习惯。每周至少吃三次鱼,尤其是富含ω-3脂肪酸的鱼类,或者服用深海鱼油。ω-3脂肪酸能够调节血液的状态,使血液较不容易形成凝块,进而防止脑梗塞。

中风这种疾病,相信我们多多少少都听过,一些年轻大的人经常会出现这种现象,中风也是非常烦人的事,那么我们该如今治疗中风呢?中医按摩哪些穴位有治疗中风的作用呢,下面就由小编给大家介绍下吧。

中风的病因是非常复杂的,一般和我们体内血脂增高、血液的粘稠度增高等有很大的关系。

1、夏日采莶枝、叶,洗净,九蒸九暴,但不宜太燥,捣碎为末,加炼蜜和丸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空心服,温酒开米汤送下。服后须吃饭三、五匙压药。连服数月,必见效。此方名“莶丸”。

2、用麻黄(去根)在慢火上煎熬,逐步加水,最后熬成膏,收存备用。每服一、二匙,热汤送下。

3、用独活四两,加好酒一升,煎半升服。又方:独活一两,加酒二升,煮成一升;另用大豆五合,炒至爆裂,以药酒倒入,盖好。过一段时间,温服三合。

4、用细辛末吹入鼻中。

我们炒一些槐花,然后等到三更的时候仰卧嚼咽。有或者,将楮枝叶锉细后和酒一起煮成汁,随时都是喝的。

用合欢枝、柏枝、槐枝、桑枝、石榴枝各五两,生锉;另取糯米五升、黑豆五升、羌活二两,防风五钱、细曲七升半。先以水五斗煎五枝,取汗二斗五升浸米、豆蒸熟,加曲与防风、羌活,照常法酿。封二十日后,压汁饮服,每饮五合,常有酒气即可,不宜过醉致吐。

用槐皮(黄白者)切细,加酒或水六升,煮成二升,分次服。

用木香研细,冬瓜子煎汤灌下三钱。谈盛者。药中加竹沥和姜汁。又方:用麝香二钱,研为末,加清油二两,和匀灌下,自苏。

用牛蒡根去皮,切一升,晒干,打成面,加大米四合,合做成饼,在豉汁中煮熟,添葱椒五味。经常空心取食,极有效。

我们用羊肚、粳米和椒、姜、豉、葱一起烧汤喝。

用真珠末(水飞过)一两、石膏末一钱,和匀,每取一钱,加水七分煎成四分,温服。一天服三次。

用守宫(炙干,去足)七个、天南星(酒浸三日,晒干)一两、腻粉半钱,共研为末,以薄面糊调成丸子,如绿豆大。每取七丸,以酒送下。不久,汗出。再服药一次,出汗一次即愈。或在本方中加白附子一两,蜜调成丸子亦可。此方名“守宫丸”。又方:用白花蛇、乌蛇,各取后端二寸,酒洗润,刮出肉,加全蜈蚣一条,共炙为末。每服在钱,温酒调下。此方名“定命散”。

预防中风,就要把中风的危险因素尽可能降到最低。重点是控制高血压:遵医嘱按时服用降压药物,保持情绪平稳,饮食清淡有节制,多吃果蔬,适量活动。

穴位按摩防治中风的原则是:舒筋通络,行气活血。按摩法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主要方向是溶栓和止血,以解除颈脑血管痉挛和降低颅内压,疏通肢体脉络。

穴位按摩具体操作方法是:将拇指(或食指、中指)的指腹按在穴位上,用手指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揉动按压。每个穴位按揉100—200下,按揉时手指要有一定力度。按摩最好每日进行两次,早晚各一次。

位置:百会穴位于头顶的正中央,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尖连线中点处。

主治:头痛,眩晕,休克,高血压,脱肛等。按摩百会穴,可以宁神清脑,降低血压。

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2寸(百会前3寸) 。

主治:头痛,目眩,面赤暴肿,鼻渊,鼻衄,鼻痔,鼻痈,癫疾,嗜睡,小儿惊风。

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

主治:头痛,眩晕,目赤肿痛,泪出,目翳,雀目,鼻渊,鼻衄,癫狂,痫证,角弓反张。配囟会治中风不语。

定位:位于前额部,当两眉头间连线与前正中线之交点处。

主治:头痛,头晕,鼻炎,目赤肿痛,三叉神经痛。头痛、前头痛、失眠、高血压、鼻塞、流鼻水、鼻炎、鼻部疾病、目眩、眼部疾病等。

定位:在面颊部,下颌角前上方约1横指(中指),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

主治:口歪,齿痛,颊肿,口噤不语。

定位:在项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枕外隆凸直下,两侧斜方肌之间凹陷处。主治:癫狂,痫证,癔病,中风不语,悲恐惊悸,半身不遂,眩晕,颈项强痛,咽喉肿痛,目痛,鼻衄。

定位: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主治:头痛,眩晕,颈项强痛,目赤痛,目泪出,鼻渊,鼻衄,耳聋,气闭,中风,口眼歪斜,疟疾,热病,感冒,瘿气。

定位:在大腿外侧部的中线上,当腘横纹上7寸。或直立垂手时,中指尖处。

主治:中风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麻木,遍身瘙痒,脚气。

定位:在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

主治:腰痛,下肢痿痹,腹痛,吐泻,小便不利, 遗尿,丹毒。

定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处。

主治:齿痛颊,上肢不遂,腹痛,腹泻。

位置:手背第1掌骨与第2掌骨间,第2掌骨桡侧中点处。

主治:(主治面部一切疾病——面、口合谷收),头痛,眩晕,目赤肿痛,鼻衄,鼻渊,齿痛,耳聋,喉痛,指挛,臂痛,口、眼歪斜,咽喉肿痛,胃痛,热病无汗,多汗,上肢病变。

定位: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主治:热病,头痛,颊痛,耳聋,耳鸣,目赤肿痛,胁痛,肩背痛,肘臂屈伸不利,手指疼痛,手颤。

结语:

生活中老年人中风的现象非常多,这对他们的日常生活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我们一定要治疗好它。治疗中风的方法有很多,除了中医秘方,我们还可以试试穴位按摩治疗中风的哦,以上小编都给大家介绍过了。

中风治疗 中医治疗中风的常见偏方

中风治疗 中医治疗中风的常见偏方

预防中风,就要把中风的危险因素尽可能降到最低。穴位按摩防治中风的原则是:舒筋通络,行气活血。按摩法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主要方向是溶栓和止血,以解除颈脑血管痉挛和降低颅内压,疏通肢体脉络。配囟会治中风不语。治疗中风的方法有很多,除了中医秘方,我们还可以试试穴位按摩治疗中风的哦,以上小编都给大家介绍过了。

阅读:6247 收藏:649 分享:451


治疗中风,半身不遂的中药,中风药膳

治疗中风,半身不遂的中药,中风药膳

一、中医药治疗中风、半身不遂(一)风痰阻络1,临床表现;半身不遂,口眼歪斜,形体丰满,口角流涎,喉中痰鸣,肢体麻木。时或神志昏蒙,心烦胸闷。舌苔腻而黄,脉象弦滑。2,病因病机:风痰留窜经络,血脉为之闭阻。3,治法:化痰通络。4,方剂:导痰沥(《济生方》)加减。药物:姜半夏10~15g,茯苓15~30

阅读:1071 收藏:177 分享:68


中风面瘫能吹风吗,中风面瘫怎么办

中风面瘫能吹风吗,中风面瘫怎么办

说起面瘫了这个疾病,可能大多数人都是比较恐慌的,很多人没有得过面瘫,大家可能不知道,在出现面瘫以后,很多人就会变得非常痛苦,特别是面部不能做任何表情,类似于瘫痪一样,比较严重的脸上的五官还有可能会变形扭曲,这样也会导致在吃饭的时候,出现很大

阅读:74 收藏:211 分享:95


中医药治疗中风的优势,中风的症状

中医药治疗中风的优势,中风的症状

其三,依据中医内病外治学说,采用中药外敷外洗法局部用药,配合治疗脑中风及其后遗症,具有直达病所、无毒副作用的优势。脑中风是由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以局部神经功能缺失为特征的一组疾病。

阅读:1745 收藏:258 分享:70


中风患者的饮食禁忌,如何治疗中风效果好呢,如何有效的预防中风复发,出现中风的病因主要有哪些

中风患者的饮食禁忌,如何治疗中风效果好呢,如何有效的预防中风复发,出现中风的病因主要有哪些

一、中风患者的饮食禁忌中风患者要少饮用含有*的饮料,如咖啡、茶类都属于含*的饮料,应适可而止。饮用时,应避免添加奶精,并少用糖。中风患者减少食用高普林的食物,减少食用动物内脏、豆类、芦笋等高普林的食物,以避免尿酸过高。多喝水,也可以减低尿酸的浓度。炒菜油宜选用单元不饱和脂肪酸高者,如花生油

阅读:148 收藏:205 分享:44


治疗中风_半身不遂的中药

治疗中风_半身不遂的中药

一、中医药治疗中风、半身不遂(一)风痰阻络1,临床表现;半身不遂,口眼歪斜,形体丰满,口角流涎,喉中痰鸣,肢体麻木。时或神志昏蒙,心烦胸闷。舌苔腻而黄,脉象弦滑。2,病因病机:风痰留窜经络,血脉为之闭阻。3,治法:化痰通络。4,方剂:导痰沥(《济生方》)加减。药物:姜半

阅读:254 收藏:5 分享:86


脑中风后遗症如何治疗_脑中风的后遗症有哪些

脑中风后遗症如何治疗_脑中风的后遗症有哪些

也是脑中风常见的后遗症。脑中风有多种后遗症,由于疾病的不同严重程度,给患者带来的后遗症也有所不同。中枢性瘫痪作为后遗症的一种,这种脑中风后遗症有哪些表现呢,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都是这种后遗症的表现,且还会出现病理反射,呈痉挛性瘫痪等。

阅读:1747 收藏:127 分享: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