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6-03 02:34:13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中风治疗 中医治疗中风的常见偏方

BY:Jamina 2024-06-03 02:34:13 6247 ℃

中风这种疾病,相信我们多多少少都听过,一些年轻大的人经常会出现这种现象,中风也是非常烦人的事,那么我们该如今治疗中风呢?中医按摩哪些穴位有治疗中风的作用呢,下面就由小编给大家介绍下吧。

中风的病因是非常复杂的,一般和我们体内血脂增高、液的粘稠度增高等有很大的关系。

1、夏日采莶枝、叶,洗净,九蒸九暴,但不宜太燥,捣碎为末,加炼蜜和丸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空心服,温酒开米汤送下。服后须吃饭三、五匙压药。连服数月,必见效。此方名“莶丸”。

2、用麻黄(去根)在慢火上煎熬,逐步加,最后熬成膏,收存备用。每服一、二匙,热汤送下。

3、用独活四两,加好酒一升,煎半升服。又方:独活一两,加酒二升,煮成一升;另用大豆五合,炒至爆裂,以药酒倒入,盖好。过一段时间,温服三合。

4、用细辛末吹入鼻中。

我们炒一些槐花,然后等到三更的时候仰卧嚼咽。有或者,将楮枝叶锉细后和酒一起煮成汁,随时都是喝的。

合欢枝、柏枝、槐枝、桑枝石榴枝各五两,生锉;另取糯米五升、黑豆五升、羌活二两,防风五钱、细曲七升半。先以水五斗煎五枝,取汗二斗五升浸米、豆蒸熟,加曲与防风羌活,照常法酿。封二十日后,压汁饮服,每饮五合,常有酒气即可,不宜过醉致吐。

用槐皮(黄白者)切细,加酒或水六升,煮成二升,分次服。

木香研细,冬瓜子煎汤灌下三钱。谈盛者。药中加竹沥姜汁。又方:用麝香二钱,研为末,加清油二两,和匀灌下,自苏。

牛蒡根去皮,切一升,晒干,打成面,加大米四合,合做成饼,在豉汁中煮熟,添椒五味。经常空心取食,极有效。

我们用羊肚粳米和椒、姜、豉、葱一起烧汤喝。

用真珠末(水飞过)一两、石膏末一钱,和匀,每取一钱,加水七分煎成四分,温服。一天服三次。

用守宫(炙干,去足)七个、天南星(酒浸三日,晒干)一两、腻粉半钱,共研为末,以薄面糊调成丸子,如绿豆大。每取七丸,以酒送下。不久,汗出。再服药一次,出汗一次即愈。或在本方中加白附子一两,蜜调成丸子亦可。此方名“守宫丸”。又方:用白花蛇、乌蛇,各取后端二寸,酒洗润,刮出肉,加全蜈蚣一条,共炙为末。每服在钱,温酒调下。此方名“定命散”。

预防中风,就要把中风的危险因素尽可能降到最低。重点是控制高血压:遵医嘱按时服用降压药物,保持情绪平稳,饮食清淡有节制,多吃果蔬,适量活动。

穴位按摩防治中风的原则是:舒筋通络,行气活血。按摩法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主要方向是溶栓和止血,以解除颈脑血管痉挛和降低颅内压,疏通肢体脉络。

穴位按摩具体操作方法是:将拇指(或食指、中指)的指腹按在穴位上,用手指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揉动按压。每个穴位按揉100—200下,按揉时手指要有一定力度。按摩最好每日进行两次,早晚各一次。

位置:百会穴位于头顶的正中央,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尖连线中点处。

主治:头痛眩晕休克高血压脱肛等。按摩百会穴,可以宁神清脑,降低血压

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2寸(百会前3寸) 。

主治:头痛,目眩,面赤暴肿,鼻渊鼻衄,鼻痔,鼻,癫疾,嗜睡,小儿惊风

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

主治:头痛,眩晕目赤肿痛,泪出,目翳,雀目,鼻渊,鼻衄,癫狂,痫证,角弓反张。配囟会治中风不语。

定位:位于前额部,当两眉头间连线与前正中线之交点处。

主治:头痛,头晕鼻炎目赤肿痛,三叉神经痛。头痛、前头痛、失眠、高血压鼻塞、流鼻水、鼻炎、鼻部疾病、目眩、眼部疾病等。

定位:在面颊部,下颌角前上方约1横指(中指),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

主治:口歪,齿痛,颊肿,口噤不语。

定位:在项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枕外隆凸直下,两侧斜方肌之间凹陷处。主治:癫狂,痫证,癔病,中风不语,悲恐惊悸,半身不遂,眩晕,颈项强痛,咽喉肿痛,目痛,鼻衄。

定位: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主治:头痛,眩晕,颈项强痛,目赤痛,目泪出,鼻渊,鼻衄,耳聋,气闭,中风,口眼歪斜疟疾热病感冒,瘿气。

定位:在大腿外侧部的中线上,当腘横纹上7寸。或直立垂手时,中指尖处。

主治:中风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麻木,遍身瘙痒脚气

定位:在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

主治:腰痛,下肢痿痹,腹痛,吐泻,小便不利遗尿丹毒

定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处。

主治:齿痛颊,上肢不遂,腹痛,腹泻

位置:手背第1掌骨与第2掌骨间,第2掌骨桡侧中点处。

主治:(主治面部一切疾病——面、口合谷收),头痛,眩晕,目赤肿痛,鼻衄,鼻渊,齿痛,耳聋,喉痛,指挛,臂痛,口、眼歪斜,咽喉肿痛,胃痛,热病无汗,多汗,上肢病变。

定位: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主治:热病,头痛,颊痛,耳聋,耳鸣,目赤肿痛,胁痛肩背痛,肘臂屈伸不利,手指疼痛手颤

结语:

生活中老年人中风的现象非常多,这对他们的日常生活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我们一定要治疗好它。治疗中风的方法有很多,除了中医秘方,我们还可以试试穴位按摩治疗中风的哦,以上小编都给大家介绍过了。

中医偏方秘方大全,中医偏方秘方妙传

肾主藏精,开窍于耳,医治肾脏疾病的穴位有很多在耳部。药浴时,室温不20℃,局部药浴时,应注意全身保暖,夏季应避风,预防感冒。由于汗出过多,体液丢失量大;皮肤血管充分扩张,体表血液量增多,造成头部缺血而发生眩晕或晕厥。临睡前不宜进行全身热水药浴,以免兴奋后影响睡眠。

中医祛斑六大偏方效果最好_中医祛斑六偏方

比如时下常采用的耳尖放血疗法均属此类。

中医药偏方大全,中医治脾胃虚寒偏方

一、8个中药食疗偏方白发变黑发1、将黑豆淘洗干净并经反复蒸、晒后,贮于瓷瓶内,每日食2次,每次食6克,嚼后淡盐水送下。同时,每天再吃鸡蛋1个,大核桃仁2个,坚持服用,必有疗效。2、大豆煎,用米醋、大豆,以米醋煮豆至烂,去豆煮稠,涂发,能乌须

Hash:aaed9e7a0b78e8f891eb6163b42e6498c075638d

【声明】本文由用户Jamina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