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4-29 22:42:30

心身疾病 心身疾病怎么治疗效果好

很多人对于心身疾病不太了解。但是随着现代社会各种各样的压力,越来越多的人得了这种病。那么到底什么是心身疾病呢?其实这是一种心理引起身体变化的疾病。那么得了心身疾病怎么治疗好呢?

这是一组发生发展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但以躯体症状表现为主的疾病,主要特点包括:

①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②表现为躯体症状,有器质性病理改变或已知的病理生理过程;

③不属于躯体形式障碍。心身疾病的流行病学目前尚缺乏大样本的流调资料。

国内资料显示,在综合性医院的初诊病人中,有近1/3的患者所患的是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的躯体疾病。非精神科医生很少关注这些患者的心理因素,也很少把这些他们认为是内科的疾病而看成与精神科相关,因此患者往往接受的是躯体治疗,心理社会因素方面很少得到关注。

1、神经性厌食:其核心症状是对“肥胖”的恐惧和对形体的过分关注,拒绝保持与年龄、身高相称的最低正常体重。

2、神经性贪食症:患者反复出现发作性大量进食,吃到难以忍受的腹胀为止,有不能控制的饮食感觉,患者往往过分关注自己的体重和体型,存在担心发胖的恐惧心理,在发作期间,为避免体重增加常反复采用不适当的代偿性为包括,自我诱发呕吐、药物滥用、间歇进食等;

3、神经性呕吐:进食后出现自发地或故意诱发地反复呕吐,不影响下次进食的食欲,常与心理社会因素相关,如心情不愉快等。

1、失眠症:入睡困难、睡眠不深、易惊醒、自觉多梦、早醒、醒后不易入睡、醒后感到疲乏或缺乏清醒感、白天思睡。患者常对失眠感到焦虑和恐惧,严重的还可影响其精神效率或社会功能。

2、醒觉不合综合症:由于生活节律的改变,引起白天醒觉不完全,可表现为记忆差、疏懒、不能很好地进行学习,在老年中因影响认知功能而被误认为是痴呆等。

3、嗜睡症:过度的白天或夜间的睡眠,并非由于睡眠不足或存在发作性睡并登其他神经精神疾病所致,而是常常与心理因素相关。患者每天出现睡眠时间过多或睡眠发作持续一个月以上。

4、睡眠-觉醒节律障碍:睡眠-觉醒节律紊乱、反常,有的睡眠时相延迟,比如患者常在凌晨入睡,下午醒来;有的睡眠时间变化不定,总睡眠时间也随入睡时间的变化而长短不一;有时可连续2-3天不入睡,有时整个睡眠提前;过于早睡和过于早醒,病人多伴有忧虑或恐惧心理,并引起精神活动效率下降,妨碍社会功能。

5、睡行症:患者在入睡后不久,突然从床上起来四处走动,常双目向前凝视,一般不说话,询问也不回答,患者可有一些复杂行为,但难于唤醒,常持续数分钟或数十分钟,然后可回床上继续睡觉,醒后毫无记忆。多发生于入睡后不久。

除了对各种具体患病器官的对症治疗外,大部分心身疾病患者是适用抗焦虑及抗抑郁药物治疗的,以控制患者的不良情绪为主要目的。

目前临床上被广泛应用的抗焦虑药物有:丁螺环酮、苯二氮窧类,抗抑郁药物如帕罗西汀、舍曲林、氟西汀、文拉法辛、米氮平等。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的患者,可服用谷维素以调节脑功能。

对于难治的病例也可以在抗抑郁药的基础上,合用小剂量抗精神病药,无利培酮、奥氮平或喹硫平。

由于中医强调整体观念,对心身疾病特别适用。临床资料表明,小柴胡汤、龙骨牡蛎汤、半夏厚补汤、承气汤、甘麦大枣汤、逍遥散、建宁汤等常用方剂,对精神因素引起的躯体病理反应者有良好效果。

为了能使用得当,必须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有针对性地使用。针灸对消除症状可取得立竿见影的疗效,但应循证取穴,配合电刺激以增强效果。

此外,还有松弛训练以及理疗、水疗、体疗、气功、太极拳、催眠和暗示治疗、道家认知治疗等,对心身疾病均有一定疗效。

采用针对性药物、中医疗法、心理学技术、恰当的护理,治疗躯体疾病,保护脆弱的脏器,预防并发症。

面对同样的应激刺激和躯体疾病,不同的认知结构往往产生不同的反应。医护工作者要善于在理解、接纳、信任的基础上,应用面质、解释、辩论等方法改变其不合理信念、态度,重新对应激源进行合理评价,应用更积极的认知方式予以应对。

有的人之所以会产生这种心理以及躯体功能受损的症状,很大的程度上是因为原有的心理防御方式失效或者不恰当。医护人员应该敏锐的掌握病人的心理防御方式,给予正确的指导,重建升华、幽默、韬晦、利他、压制等成熟策略。

医护人员不仅要在言语、肢体语言等方面体现共情、责任心,以使患者把深埋心中的郁闷倾吐出来,缓解应激性压力,还要训练自己根据病人的智力水平、认知结构、期望、人格特征和疾病特点进行有效表达和沟通的能力。

结语:

对于心身疾病,我们千万不能忽视。因为一旦心理出现了异常,就会导致身体出现各种各样的连锁反应。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保持积极阳光的心态,这样才能让自己的身体更加健康快乐!

心身疾病 心身疾病怎么治疗效果好

心身疾病 心身疾病怎么治疗效果好

心身疾病的流行病学目前尚缺乏大样本的流调资料。除了对各种具体患病器官的对症治疗外,大部分心身疾病患者是适用抗焦虑及抗抑郁药物治疗的,以控制患者的不良情绪为主要目的。由于中医强调整体观念,对心身疾病特别适用。此外,还有松弛训练以及理疗、水疗、体疗、气功、太极拳、催眠和暗示治疗、道家认知治疗等,对心身疾病均有一定疗效。

阅读:2593 收藏:947 分享:380


心身疾病的诊断标准 如何正确预防心身疾病

心身疾病的诊断标准 如何正确预防心身疾病

如果我们的心理出现了异样,那么就会导致身体机能也会变相出现故障。现在得心身疾病的人已经越来越多。对于心身疾病的诊断标准很多人都不是很清楚。心身疾病的预防怎么样开展比较好呢?1.有明确的临床症状、体征、和病理学改变,如: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改变。2.有明确的心理社会因素,与上述改变构成因果关系,且

阅读:4948 收藏:648 分享:193


身心疾病的治疗办法都是什么,身心疾病的预防技巧分析

身心疾病的治疗办法都是什么,身心疾病的预防技巧分析

四、身心疾病的预防技巧第一步,保持乐观心态人们在社会中生活,总要面对各种各样的突发事件,树立正确的心态和积极乐观生活的态度,是预防心理疾病最基础的部分。

阅读:1509 收藏:244 分享:15


白斑病不仅是身体疾病更是心理疾病?

白斑病不仅是身体疾病更是心理疾病?

白斑病不仅是身体疾病更是心理疾病?白斑病不仅是身体疾病更是心思疾病,它不仅对病人的身体形成必定程度的危害,格外是危害病人的肌肤,呈现毛发变白、白斑等表现,还会让易病人呈现焦虑、烦躁、极度郁闷等表现。白斑病对身体的危害:白斑病表现表现为大小不

阅读:983 收藏:123 分享:22


心脏疾病会带来哪些症状?心脏疾病加重身体负担

心脏疾病会带来哪些症状?心脏疾病加重身体负担

,现在少数人存在天生的心脏病,会给人带来很多不便,不能运动、有时呼吸不畅、全身易受伤等症状,那心脏有疾病的人群,会给身体带来什么不适呢?接下来跟随小编一起看看下面文章里“心脏疾病会带来哪些症状?心脏疾病加重身体负担”的介绍!心脏有问题给身体带来哪些症状1、心脏有问题时,呼吸会不顺畅,胸口会闷也会刺痛,刺痛的时间是短暂的,一发作几秒钟就过了,最多一分钟。

阅读:352 收藏:328 分享:79


心脑血管疾病对身体的危害,如何防治心脑血管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对身体的危害,如何防治心脑血管疾病

一、气温骤降老人须防心血管等三类病大雪节气来临,寒潮侵袭温度骤降。据悉,不少医院的就诊人数明显增多。老年人抗寒能力差,尤其要注意防寒保暖,重点防范心脑血管病、呼吸道感染和肠胃道疾病。温度下降引起不少心血管疾病出现危险症状。冬季的寒冷刺激使人

阅读:876 收藏:16 分享:38


肥胖患者要注意 小心各种呼吸疾病和心脏疾病缠身

肥胖患者要注意 小心各种呼吸疾病和心脏疾病缠身

2、高血压随着肥胖的增加,进行性高血压和高血压性心脏病发生率也增加。

阅读:1236 收藏:572 分享:198


心身疾病发病机制 如何让自己心理健康

心身疾病发病机制 如何让自己心理健康

目前对其发病的机制主要有两派:心理动力学理论和心理生理学理论。目前认为,潜意识心理冲突是通过自主神经系统功能活动的变化,作用在相应的特殊器官和具有易患素质的患者而致病的。因而他们主张对心身疾病的治疗,只是查明并解决所谓致病的情绪因素和心理矛盾。他们认为,情绪对一些躯体疾病的影响很大,对自主神经系统支配的某一器官和某一系统影响更为明显。

阅读:3758 收藏:572 分享:225


不良心理性格让身体疾病缠身

不良心理性格让身体疾病缠身

性格不止决定命运,还会决定你的健康。日前,美国生活科学网总结指出,7种性格的人最爱生病。1、自我防御型。这种性格的人总对别人疑心重重,充满敌意。他们极易把他人的行为解读为“居心叵测、不怀好意”。这样的人很可能发展成心脏病患者。研究表明,对

阅读:3973 收藏:595 分享:241


常做五脏健身操 健身心预防疾病

常做五脏健身操 健身心预防疾病

如果人身体各脏器功能减弱,就会使抵抗力下降,易患各种疾病。下面介绍一套强健五脏健身法,常做可强健身心,预防疾病。健肾法站立,双手握拳,紧抵左右腰部,身体向两侧摇摆30次,再以双臂伸直下垂,右手盖在左手上,身体向两侧摇摆30次。健肝法站立,两手置于身体两侧,交替下按,意念达到掌心及指尖,各做30次。健心法站立,左手轻握右手背部,置于胸前,然后沿胸壁移动,向右移时,左臂贴胸;向左移时,右臂贴胸。然后双臂交替前伸与后甩,各做10次。

阅读:276 收藏:193 分享: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