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6-28 15:08:23

凝血功能 障碍怎么治疗

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是指凝血因子缺乏或功能异常所致的出血性疾病,可分为遗传性和获得性两大类。遗传性凝血功能障碍一般是单一凝血因子缺乏,多在婴幼儿期即有出血症状,主要常有家族史;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较为常见,康复患者往往有多种凝血因子缺乏,多发生在成年,临床上除出血外尚伴有原发病的症状及体征。

凝血功能障碍怎么治疗

1、饮食均衡,注意补充人体所需物质;

2、劳逸结合,注意控制原发病的发生。

3、 冻干人凝血因子Ⅷ 功效主治:本品对缺乏人凝血因子Ⅷ所致的凝血机能障碍具有纠正作用,主要用于防治甲型血友病和获得性凝血因子Ⅷ缺乏而致的出血症状及这类病人的手术出血治疗 用法用量:(一) 用法: 将装有冻干人凝血因子 VIII和灭菌注射用水的制剂瓶加温至25-37℃, 开启铝塑组合盖, 露出橡皮塞,用消毒剂如酒精消毒橡皮塞的暴 露。

凝血功能障碍临床表现

凝血功能障碍(coagulation diaorders)是指凝血因子缺乏或功能异常所致的出血性疾病。

分类叙述

血友病

血友病(hemophilia)是最常见的一组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症,可分为血友病甲(因子Ⅷ促凝成分即Ⅷ缺乏)及血友病乙(因子Ⅸ缺乏)两型。因子Ⅷ:C 及因子Ⅸ的生物合成基因均位于X染色体,故称X?链疾病,两者均为X染色体伴性隐性遗传,男性发病,女性传递。女性携带者虽有不同程度的因子Ⅷ:C或因子 Ⅸ活性减低,但一般无出血症状。约1/3患者查无家族史,可能是家族中男性少或隔代遗传而被忽视,也可能是基因突变所致。

(一)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出血,以软组织、肌肉、负重关节出血为特征。通常自幼儿期即有出血倾向,轻型可在青少年甚至成年才被诊断。出血症状出现越早,病情越重。患者可表现为轻微外伤或手术后严重出血,往往在拔牙或小手术时出血不止。少数患者以此为首发症状。出血可持续数小时甚至数周。出血程度与血浆因子活性(浓度)相关。虽然正常止血所需的因子Ⅶ或Ⅸ的活性为25%,但有症状者其因子活性往往低于5%。临床上依据因子活性将血友病分为重型、中型、轻型及亚临床型。出血部位以四肢易受伤处最多见,可出现深部组织血肿,血肿大者可压迫附近的神经如:股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引起疼痛及麻痹症状;压迫血管可发生坏疸。颈部、喉部软组织出血可因呼吸道阻塞而窒息。腹膜后、肠系膜出血可有腹痛。重症者可出现鼻衄、牙龈出血、胃肠道出血、血尿,出血过多者可引起贫血。关节腔反复出血见于重症患者,多发生在轻微损伤后,亦可自发出血。可有局部肿胀、疼痛、压痛、急性症状持续3~5天,出血停止后约经数周积血逐渐吸收可不留痕迹。若日久不吸收可致滑膜炎,反复出血可致关节僵硬,最后导致永久性关节破坏、骨质疏松、关节活动受限、变形、附近肌肉萎缩,致成残疾。最常受累的关节在婴幼儿期为踝关节,儿童及成人为膝关节。

(二)实验室检查

本病主要为内源性途径凝血障碍,故出血时间、血小板计数及形态、PT、TT、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相关抗原(vWF:Ag)均正常。APTT延长,凝血活酶生成不良。鉴别两型可做凝血活酶生成时间纠正试验。测定Ⅷ∶C及因子Ⅸ活性(Ⅸ:C),以估计其在血浆中的浓度。

(三)诊断

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的APTT、凝血活酶生成试验及纠正试验、凝血因子活性测定,血友病甲、乙的诊断和鉴别不难。但需与因子Ⅺ缺乏相鉴别,后者是常染色体不完全隐性遗传,男女均可患病,父母均可传递,临床出血症状较轻。依据 血活酶生成不良,正常吸附血浆及正常血清均能纠正,以及血浆因子Ⅺ活性减低或消失可以鉴别。此外尚需与血管性血友病及循环中有抗凝物质存在(因子Ⅶ、Ⅸ抑制物)加以鉴别,后者出血症状与血友病相同,但无家族史及性别、年龄限制且凝血异常不能被少量正常血浆纠正。

凝血功能障碍容易与哪些症状混淆

1.凝血因子功能的障碍 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是指凝血因子缺乏或功能异常所致的出血性疾病,可分为遗传性和获得性两大类。遗传性凝血功能障碍一般是单一凝血因子缺乏,多在婴幼儿期 即有出血症状,主要常有家族史;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较为常见,康复患者往往有多种凝血因子缺乏,多发生在成年,临床上除出血外尚伴有原发病的症状及体征。

2.血管内凝血 见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又称DIC,是各种原因导致小血管发生凝血,形成广泛的微血栓,大量的凝血因子被消耗,并继发激活纤维蛋白溶解,因而引起严重的广泛的全身性出血。本病又称:去纤维蛋白综合征、消耗性凝血病或血管内凝血-去纤维蛋白溶解综合征。

凝血功能障碍检查方法

凝血功能障碍的分类

分为遗传性和获得性两大类。

1.遗传性凝血功能障碍一般是单一凝血因子缺乏,多在婴幼儿期即有出血症状,常有家族史。

2.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较为常见,患者往往有多种凝血因子缺乏,多发生在成年,临床上除出血外尚伴有原发病的症状及体征。

凝血功能障碍的相关检查

1、血浆激肽释放酶原测定

2、乙醇胶试验

3、简易凝血酶生成试验

4、血小板第Ⅲ因子有效性试验

5、血小板活化因子

凝血功能障碍饮食注意

凝血功能不好主要与血管因素异常,血小板异常,以及凝血因子异常有关.

建议你先检查一下,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凝血功能差,然后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治疗.维生素C的缺乏症,贫血引起的血小板减少以及肝脏方面的问题,都可以引起凝血功能障碍.

饮食多选含蛋白质及铁质丰富的食物,蔬菜,水果.

忌油腻,刺激性食物,生冷和寒凉性食物亦应避免.

建议你到医院检查一下是哪方面的因素导致了你的凝血差,然后针对治疗.

凝血功能障碍怎么治疗

凝血功能障碍怎么治疗

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是指凝血因子缺乏或功能异常所致的出血性疾病,可分为遗传性和获得性两大类。遗传性凝血功能障碍一般是单一凝血因子缺乏,多在婴幼儿期即有出血症状,主要常有家族史;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较为常见,康复患者往往有多种凝血因子缺乏,多发生在成年,临床上除出血外尚伴有原发病的症状及体征。凝血功能障

阅读:493 收藏:207 分享:86


新生儿凝血功能正常值,凝血功能障碍是怎么回事

新生儿凝血功能正常值,凝血功能障碍是怎么回事

一、新生儿凝血功能正常值一.凝血因子测定1、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秒数:25-37,需与正常对照比较超过10s以上异常2、凝血酶原时间(PT):秒数:11-14,需与正常对照超过3s以上异常。活动度:80-120%INR:0.8-1.23、纤维蛋白原(FIB):2

阅读:754 收藏:184 分享:24


肝硬化导致凝血功能障碍

肝硬化导致凝血功能障碍

2、当患有肝硬化时,肝细胞充血、水肿、纤维组织增生,有时伴有肝细胞的缺血坏死,坏细胞坏死越多,面积越大,合成凝血因子的功能也就越差。

阅读:1265 收藏:272 分享:40


早产儿凝血功能不好怎么办

早产儿凝血功能不好怎么办

早产儿凝血功能不好怎么办如果发现是血小板减少,要注意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可能,可在血液专科医师的指导下,明确是原发性的ITP还是继发性的ITP,再根据血小板的多少及病因给予相关治疗。少数确恬早产儿而体重超过2,500g,其器官功能和适应能力较足月儿为差者,仍应给予早产儿特殊护理。

阅读:1586 收藏:270 分享:73


新生儿凝血功能正常值是哪些,早产儿凝血功能不好怎么办

新生儿凝血功能正常值是哪些,早产儿凝血功能不好怎么办

而若血小板及凝血四项检查均正常,要注意过敏性紫癜的可能。此外,凝血功能异常还可能出现在有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或其他少见的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症患者身上。

阅读:995 收藏:25 分享:97


肝硬化疾病为何会影响凝血功能

肝硬化疾病为何会影响凝血功能

很多的肝硬化患者到了病情的中晚期时都会出现出血的状况,很多人对于为何会出现出血状况并不是非常的了解,很多医生解释到这时由于患者身体的凝血功能收到影响的缘故。上述肝硬变的这些不利因素,共同作用于机体,形成了慢性出血不止的现象。在此也祝广大肝硬化患者病情能够早日康复!

阅读:994 收藏:199 分享:63


肝硬化凝血功能差的原因是什么

肝硬化凝血功能差的原因是什么

另外,得了肝硬化后,患者的全身毛细血管脆性增加,肝功能减退,对合成凝血因子的原料消化不良,吸收不足,反过来又抑制凝血因子的生长与合成,这也是导致肝硬化凝血功能差的原因之一。了解了肝硬化凝血功能差的原因是什么后,由于肝硬化患者的凝血功能差比较差,极易引发发上消化出血等并发症,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因此得了肝硬化后,患者一定要尽早进行治疗,增强自身的凝血功能。

阅读:552 收藏:3 分享:38


妊娠晚期一定要做凝血功能检查

妊娠晚期一定要做凝血功能检查

妊娠晚期一定要做凝血功能检查血液中存在着抗血液凝固系统以保证血液在体内不会出现凝固,人体内存在纤维蛋白溶解系统使血液在体内不会形成血栓,凝血、纤溶和抗凝在正常情况下,达到动态平衡完成正常生理功能。凝血功能检查包括凝血系统检查、抗凝和纤溶系统检查,由于专业性较强,仅作简介。

阅读:527 收藏:8 分享:91


胎盘早剥出现凝血功能障碍该怎么处理?

胎盘早剥出现凝血功能障碍该怎么处理?

相信大家对于孕妇朋友们出现了胎盘早剥这个症状都已经不是特别的陌生了吧,出现了这个症状如果治疗不及时可能会给孕妇及胎儿造成生命的危险,那么关于胎盘早剥出现凝血功能障碍该怎么处理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胎盘早剥时凝血功能障碍的处理凝血

阅读:1256 收藏:124 分享: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