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2-12 01:04:47

同理心 同性恋心理_同性恋是心理疾病吗

一、同性恋产生原因

  一、不幸福的家庭和父或母性格恶劣的家庭

  不幸福的家庭或父母关系不和睦家庭的孩子更容易成为同性恋,长大后对婚姻关系失去信任感。父亲的品性恶劣粗暴且大男子主义会增加女儿同性恋的几率,母亲的性格蛮横泼辣且蛮不讲理会增加儿子同性恋的几率。幸福的单亲家庭和幸福的双亲家庭同性恋的比例差不多,父母关系不和睦导致离婚的单亲家庭同性恋的几率较大,父母关系不和睦依旧没有离婚的家庭孩子同性恋的几率最高。

  二、父爱和母爱缺失

  如果父母双方工作忙或因为各种原因没有时间陪伴孩子,那么孩子是同性恋的几率也比较大,因为孩子会在同性朋友的陪伴和安慰下成长,更容易培养成孩子对同性的依恋。如果有同性的亲生哥哥或姐姐,那么在父爱和母爱的缺失下,会把一切的亲情依赖全部注入到哥哥或姐姐身上,也容易养成对同性的依恋。

  三、生活在优越富裕的环境

  生活在优越环境中的人接受的信息教育也更广泛优良,在接受正确优良教育的同时也不会把同性恋当成心理疾病。从历史上的东西方同性恋文化中就可以得知,东方的同性恋文化在皇室贵族中更加普遍,平民百姓更加注重家族的繁育,而西方的同性恋就仅仅只能由皇室贵族和对社会有价值的人进行,奴隶阶级的人被禁止发生同性恋情,所以自古以来权贵家庭对这方面就更看的开,也更加的普遍。各种调查数据显示:学历越高的人越支持同性恋和异性恋平等,也越容易成为同性恋。调查显示女同性恋者多为研究生、公务员、高层白领、企业高管,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心理科统计了女同性恋者的人数和职业,最后发现高学历女性能占女同性恋总人数的三分之二以上。

  就连金赛的性学报告中也出现了女同性恋的人数比例和学历高低成正比的现象,由人数最低的10%的中小文化到最高的33%的研究生。墨尔本大学的Mark Wooden教授与圣地亚哥州立大学的Joseph Sabia教授共同对同性恋的收入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女同性恋普遍要比女异性恋的收入高出33%,每月收入超过8000元的女同性恋者人数为女异性恋者的3倍;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性恋者的学历和工作进行了调查统计,结果有46%的*性恋者有较高的学历和稳定的工作。

  西蒙斯市场研究局最近的调查数据显示,一名同性恋消费者拥有度假屋的可能性是异性恋者的2倍,拥有家庭*系统的可能性是后者的5.9倍,而拥有笔记本电脑的可能性则是后者的8倍。所以生活在优越环境的人更有可能是同性恋的根据是有规可循的。备注:性取向是不会轻易改变的,没有科学研究证明“改变性取向”的治疗是安全或有效的,事实上,对于同性恋者或双性恋者,这些治疗通常会带来负面影响或心理阴影,所以后天形成的同性恋者不代表能够被人为改变性取向。大部分后天同性恋者和先天同性恋者几乎没什么差别,不存在后天同性恋者能够改变性取向的证据。

  同性恋并不可耻。

二、同性恋不是心理疾病

  1996年9月,中华精神科学会设立CCMD-3工作组,重新制定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计划在随后的几年中,制定出“符合中国国情并尽可能与国际标准接轨的”中国标准。新版CCMD在制订之前,有专门的课题小组对同性恋做研究,在对随机选择的51例同性恋者一年多的跟踪调查发现,只有6人需要精神科医生的帮助。2001年4月,CCMD-3出版,取消了CCMD-2的“性变态”条目,将同性恋归于新设立的“性心理障碍”条目中的“性指向障碍”的次条目下。

  性指向障碍指起源于各种性发育和性定向的障碍。从性爱本身来说,不一定异常,但某些人的性发育和性定向可伴发心理障碍,如个人不希望如此或犹豫不决,为此感到焦虑、抑郁及内心痛苦,有的试图寻求治疗加以改变。这是 CCMD-3纳入同性恋和双性恋的主要原因。

  对此,时任中华精神科学会《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工作组组长解释:“我们认为同性恋性行为是正常的。但是考虑到一些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焦虑和苦恼,保留‘自我不和谐的同性恋’,从而和世界卫生组织第十版国际疾病分类(ICD-10)保持一致。” 他还指出,CCMD-3里的“同性恋”和社会上普遍指的同性恋有些不同,因为CCMD-3的诊断对象只包括那些自我感觉不好并希望寻求治疗的同性恋者。“在新的标准中,只有那些为自己的性倾向感到不安并要求改变的人才被列入诊断。”

三、同性恋不是精神病

  心理障碍与性变态的意思差不多,前者更为广义,是规范的书面用语。在过去,同性恋被认为是性心理障碍的一种,需要治疗,临床上也见到不少这样的病人。但是精神科医生对同性恋者的治疗效果都不太好,没有办法使同性恋者性指向根本改变。主要原因是同性恋者不配合,他们中有的是被家里人逼着来看心理医生的,有的是被家长逼迫结婚而痛苦万分转向求助精神科医生。

  我曾经在门诊中遇到一个农村来的同性恋小伙子,迫于家长的压力他结婚了,但是他不能和妻子过正常的性生活,他就是“爱”不起来,他和他的妻子都是痛苦万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精神科医生只有说服他的家里人不要再一味地给他压力,否则可能会造成不良后果。

  1973年,美国心理协会、美国精神医学会,将同性恋行为自疾病分类系统去除。2001年4月20日,《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出版,在诊断标准中对同性恋的定义非常详细,同性恋并非一定是心理异常。

  同性恋不是病态,同性恋的人和正常人一样,唯一不同的就是性取向,中国还不认可同性婚姻,但是英国、荷兰、冰岛等国已经允许同性结婚,可见人们在慢慢接受这种爱情的存在。

  但是同性恋还是应该算是异常行为,如果因为同性恋这种行为而危害了他人、危害了社会,应该受到社会规范的约束。同性恋确实存在一些实际问题,像同性恋者频繁地换性对象,导致性病的传播,这也是大多数人对同性恋者存有偏见的主要原因之一。

四、如何正确对待同性恋

  今天,同性恋,异性恋和双性恋,被认为是同时存在的“性偏向”,而并不存在角色倒错现象。同性恋指的是“对本身性别成员基础的或相对的吸引”。要打消大众对同性恋者的轻视,重要靠遍及的教导,其中既要有理性的关心,也要有感性的断定。同性恋心理有其做作性,这一点已被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所认同。人们常把同性恋看作精力病,性反常,性倒错。在一个世纪之前,同性恋始终被以为是邪恶的“行为”。同性性行动被基督教会谴责为罪行,并在一些欧洲国度,包含英国,被定为守法。

  很多人对同性恋群体觉得很好奇,总体来说,他们跟异性恋群体无异,由于这既然是“随机产生”的天然逆转,则并无法则可循。但他们又有一些共性:他们的才智均匀值在一般人之上,其中有些人相称高。

  同性恋是一种庞杂的社会景象,*性恋是指男性同性恋者,如何对待*性恋?很多人并不懂得这个隐秘的世界,从而导致了曲解乃至憎恨都是很畸形的。同性恋是一种性取向。那些对与同性发生恋情、性欲或恋慕,称为同性恋者。同性恋有时也用来描写同性性行为,而不论参加者的性取向如何。

  同性恋问题,是个值得人们考虑的问题,在此问题上众说纷纭。有的人赞同认可同性婚姻,承认其合法性,而有的人执反对态度。每每考虑到同性恋的存在,让我很是忧虑,忧虑其对健康社会的影响,忧虑人类进化发展的未来。人类异性繁衍,这是自生物起源始,就由物质两极运动而自然决定形成的。

  在生物进化发展的历史历程中,异性繁衍自然天成,在此问题上,哪怕异性的解剖结构、器官机能,乃至生理功能都是不同而又互补并统一的,是相互需求的,并成为人类的情感本能,是健康的人之在爱情方面的健康体现,也因此让人类能代代无穷,健康进化发展。对于一些人议论,要求认可同性婚姻,承认其合理、合法性,让人感到很忧虑。更让人忧虑的是,人们对此并没有正确的认识,到底认可合理健康?还是否定合理健康?在此的回答是,“否定”才合理健康。

  从辩证上说,微观决定宏观性质,并影响其运动,但宏观运动阶段又会使微观产生变化,推动下一运动阶段。同理,同性婚恋运动,在一定时期的运动阶段后,肯定会对人类从心理到生理运动之微观产生影响,直至变迁。这将对人类繁衍、进化和发展等各方面产生不堪设想的负面影响。因此,对于同性婚恋,必须予否定。

  对于是否可以宣扬同性婚恋,也必须予否定,因为,在社会大肆宣扬这种不健康的婚恋,将突破人们的固有的关于爱情的本能性情感反映,以及一些相关生理反应,对心理不利。一定时期,变成变相认可,这样一来,将在人们心理和精神上形成一种潜在导引,产生严重后果,形成一定程度恶性循环。因此,应该不认可,不承认,以利人类精神心理健康。

  但无论同性或异性恋,他们都是人,他们应该拥有自然人应有的权利,所以,人们同样不应歧视他们。但希望人们能早日找到医治此类心理、情感病症的方法,让此类人群能和健康人一样生活。

同性恋心理_同性恋是心理疾病吗

同性恋心理_同性恋是心理疾病吗

父亲的品性恶劣粗暴且大男子主义会增加女儿同性恋的几率,母亲的性格蛮横泼辣且蛮不讲理会增加儿子同性恋的几率。调查显示女同性恋者多为研究生、公务员、高层白领、企业高管,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心理科统计了女同性恋者的人数和职业,最后发现高学历女性能占女同性恋总人数的三分之二以上。这是CCMD-3纳入同性恋和双性恋的主要原因。那些对与同性发生恋情、性欲或恋慕,称为同性恋者。

阅读:975 收藏:197 分享:10


坐姿也能看出不同男人不同的心理状态男性心理

坐姿也能看出不同男人不同的心理状态男性心理

你要是细心些就能从男人坐姿看出不同的心理。那么究竟男性不同坐姿揭露的心理有哪些呢?别急,下面大厨艺小编就给大家详细讲讲,跟随大厨艺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在生活中,大家可能也发现了,男性的坐姿各种各样。其实坐姿不同,并不仅仅是性格的问题,同时也可以反映出男性朋友们不同的心理以及素质。1、腿脚不停抖动,

阅读:1570 收藏:127 分享:74


“心理抚养”对孩子同样重要儿童心理

“心理抚养”对孩子同样重要儿童心理

在一些刑事案件中,较多犯罪嫌疑人的作案动机与其幼年心理有密切关系。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应注重对子女的心理抚养,培养儿童健康心理。一些人认为,子女最需要的是健全的家庭结构,家庭健全不等于健全的家庭教育。家庭抚养不仅体现在物质方面,更重要的是对子女

阅读:969 收藏:89 分享:85


同性恋未必都属于心理障碍男性心理

同性恋未必都属于心理障碍男性心理

所谓同性恋,就是对同性产生性爱或性行为者。科学的讲同性恋是人们对自己生活方式的一种选择,认为同性恋与道德无关。同性恋不是一种变态行为,社会应对同性恋取宽容态度。1、真性同性恋,也称素质性同性恋。真性同性恋者的身心素质上与普通人相比有极大的不

阅读:526 收藏:136 分享:81


中国男人的性心理有何不同?男性心理

中国男人的性心理有何不同?男性心理

女人常常埋怨男人花心,尤其是在美女面前更加走不动路。其实男女有别,男女在性心理习惯方面亦有很大的不同。根据研究分析,我国青年男子的性心理习惯主要有以下几点:1、喜欢看女人的裸体男性容易受到裸体照和脱衣舞的挑逗。这是因为,女性是“触觉

阅读:1906 收藏:246 分享:65


孩子在不同年龄的心理变化儿童心理

孩子在不同年龄的心理变化儿童心理

两岁的时候,孩子们观察他们的父母,并模仿任何他们能做到的,特别是他们认为能帮忙的,比如,给小宝宝拿一片尿裤,或者把刀子、叉子、勺子摆在餐桌上。我认识一个2岁的孩子甚至能把他的安慰奶嘴送给比自己更小的宝宝,这个行为简直太慷慨了!但是,当宝宝长

阅读:149 收藏:35 分享:66


婴儿心理,不同阶段婴儿的心理变化

婴儿心理,不同阶段婴儿的心理变化

在婴儿出生两个月之内,由于和外界接触的时间比较少,还处于比较平静的生活方式,通常孩子也会以自我为中心的生活着,有足够的奶水,就可以让婴儿非常的满足,但是在出现饥饿以及疾病症状发生的时候,孩子就会出现哭闹不止的现象,家长们通过这一行为,就会尽快的帮助孩子寻找发生因素,并且及时制止,逐渐地,孩子将这一幕就会形成短暂的记忆。

阅读:109 收藏:199 分享: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