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01 06:42:36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苏东坡的延寿惜福之道

BY:Madge 2024-07-01 06:42:36 584 ℃

苏东坡的延寿惜福之道《家庭医学》苏轼,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州眉山人,北宋文坛魁首。苏东坡不但精通文、诗、词、赋、书法艺术,而且精通医学,对中医养生学也颇有研究。特别在他颠沛流离的晚年,更深感研究养生学的重要性。苏东坡著有《东坡养生集》,在他的《问养生》和《续养生论》等文章中,论述了自己对养生之道的见解。他在《上皇帝书》中写道:“是以善养生者,慎起居,节饮食,导引关节,吐故纳新。不得已而用药,则择其品之上,性之良,可以服而无害者,则五脏和平而寿命长。不善养生者,薄节慎之功,迟吐纳之效,厌上药而用下品,伐真气而用强阳,根本已空,僵仆无日。”也就是说,善于养生者要注意生活规律、饮食调养和运动锻炼,慎用药物,如不注意日常生活中的“节慎”,只图用药物来增强体质,其结果只能助一时的“强阳”,损害人身“元气”,贻害匪浅。苏东坡特别重视烹调技艺和食疗,他认为应该“春食苗,夏食叶,秋食花实,而冬食根。”其中特别重视植物芡实的食疗作用。他常将芡实煮熟后一枚枚地缓缓嚼咽,每天10~30粒。芡实健脾益肾,滋润脏腑,促进消化,药性和平。特别是慢慢嚼食的方法,更有“咽唾”养生之功效。据传有位老人按苏东坡的方法服食芡实,果然生效,年80余岁依然耳聪目明,容光焕发。苏东坡“己饥方食,未饱先止”的对策更符合现代的养生观。在产生饥饿感耐进食,方能食之有味,进食香甜;“未饥而食,虽八珍犹举木也。”进食切忌过量,不可吃至腹中饱胀才停箸。这与现代适当节食(每餐吃七八成饱)有利于延年益寿的主张是非常一致的。苏东坡的四条生活准则:“无事以当贵,早寝以当富,安步以当车,晚食以当肉。”主张生活要有规律,要有节制,简化生活,劳逸适度,避免各种不良情绪干扰,不可养尊处优。苏东坡一生写下大量的诗词,其中有不少是写养生之道的。如他特别重视用梳发健身,并写过《酒醒步月理发而寝》等著名诗句。中医认为,人的头部为“诸阳所会,与百脉相通”,有百会、四神聪、上星等重要穴位,经常梳头可对这些穴位起到按摩作用,有利于促进头部的液循环,刺激皮下腺体的分泌,改善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过程,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促进头发的生长,消除脑力劳动的疲劳。苏东坡一生仕途坎坷,但他处事达观,淡薄名利,常寄情于江山风月。“谪居淡无事,何异老且休。虽过靖年节,未失斜川游。春江绿未波,人卧船自流,我本无所事,泛泛随鸣鸥……”此诗写出 诗人老年谪居无事,驾舟出游的情景。在微波轻荡的春江之上,卧于船头,任凭小舟随着鸣叫的海鸥泛泛漂流,诗人完全陶醉在大自然美景之中。为了度过晚年所处的恶劣环境,东坡重道自守,养气志坚,“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浮云世事改,孤月此心明”,描写了他练气功时清朗平和的精神境界。

文化趣食:苏东坡首创东坡豆腐

苏东坡很重视饮食养生,特别是素食养生。精于烹饪之道的北宋著名诗人苏东坡亲自操勺,创新豆腐菜肴。名品豆腐加上名人烹制,酷似猪肘,质嫩色艳,鲜香味醇,人称“东坡豆腐”。东坡豆腐以黄州豆腐为主料,将豆腐放入面粉、鸡蛋、盐等制成的糊中挂糊,再放入五

苏东坡食疗方

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不仅精通中医药学,也是一位美食养生家。苏东坡经常会摸索出一些既治病保健,又能满足美食的食疗方。苏东坡经常到山野里去发掘一些药食两用山草野味。一次,他走到一片稻田附近,突然看见他平时喜爱吃的野荠(即现在所说的荸荠),便想解解馋,于是用衣服捧着荸荠来到附近的寺院,借用灶火煮粥。方法是将

苏东坡的四味“长寿药”

往往考虑越多失去的也越多,尽量保持一颗平常心。这对于老年人来说有利于健康长寿,对于年轻人来说有利于心理健康,提高自己的抗挫折能力。对于不同年龄段的人来说,养成良好的起居习惯是同等重要的,尤其是早睡早起,比获得任何财富更加宝贵。苏东坡认为“人应已饥方食未饱”。

Hash:9ed8e36e9250d68623ea19e247a8e056f18c00ee

【声明】本文由用户Madge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