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17 07:09:25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科技多胞胎暗藏健康风险

BY:Prudence 2024-07-17 07:09:25 903 ℃

喜诞麟儿是喜事,一举得双,更锦上添花。民间流传着“多仔王”的传说,这“多仔王”其实就是排卵药的一种。排卵药运用于医学,有一定适应症。而“科技多胞胎”对孩子,对孕妇身体健康都不利。

明星生育史上频现双胞胎、三胞胎,席琳迪翁、茱莉亚罗伯兹都是一举得双,羡煞旁人。香港明星黎姿产下双胞胎女儿,梁洛施李泽楷生了一对双胞胎儿子,富豪李兆基的大公子李家杰一索得三男。近日,媒体又爆,李家二媳妇徐子淇怀上双胞男胎。实际上,自然生产生得双胞胎的比例约为1.25%,多胞胎就更为稀有了。双胞胎背后有个秘诀——打排卵针,吃促排卵药。

明星对普通民众产生了相当不良的影响。专家介绍,目前,不少夫妇对医师提出了“要生双胞胎”的请求。实际上,业内有共识,医师会严格控制促排卵药物的运用。促排卵药有临床用途,不能对健康人使用。此外,利用医学手段生多胎不仅违反自然规律,对孩子、孕妇本身还有极大危险,其实属于促排卵的风险因素之一。

用促排卵药也有风险

促排卵药的原理是促进卵子排出,这增加了形成多个受精卵的机会。在医学领域,排卵药品主要运用于“造人”,有些女性的不孕的原因是排卵障碍,医师会给她们开促排卵药,促进排卵。在药物作用下可能排出多个卵子。此外,当女方有输卵管不通等情况时,需要用“试管婴儿”技术生小孩。这时也需要用促排卵药物,以便能从女性身体提取10~15个卵子,在实验室里让它们与男方的精子结合,形成胚胎,然后转移胚胎到子宫内。

促排卵危险一:科技多胎常流产

很多家庭渴望通过人工受孕、使用促排卵针生双胞胎。但是,促排卵一个重大风险正是多胎,这个结果其实是医师不想见到的。刘见桥说:“多胎早产流产的几率高达50%~60%。”对孕妇本人来说,多胞胎属于高危妊娠,与单胞胎妊娠相比,增加了妊娠高血压病、贫血产后出血等危险的可能。由于营养不足,孩子的体重一般都低于正常孩子,有的个头儿大,有的体重特别低,有的孩子个别器官和系统发育不完全,所以体质更差,容易受到各种疾病的侵袭。早产的多胞胎还需要进行特别护理,也增加了家庭的经济负担。

促排卵危险二:准妈妈患上卵巢过度刺激综合症

促排卵的另外一个风险在于可能引发卵巢过度刺激综合症。这种病发生在使用促排卵后怀孕的孕妇身上,症状是腹水肚子胀等,严重者可造成死亡,需要流产。刘见桥介绍道:“轻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症发病率在10%左右,重度发病率在1%左右。”如果做试管婴儿,为提高成功率,一般促排的卵子为10~15个,更会增加患这个疾病的可能性。

促排卵=促早衰?

说法:

做试管婴儿使用促排卵药,一起取出10多个卵子,而女人一生的卵子数量是固定的。如果用多了,更年期就会提前来临。除此之外,促排卵还会增加妇科肿瘤的机会。

结论:目前无定论。

专家介绍,全世界大规模使用人工受孕不过20多年时间,目前还没有大规模的调查研究证实,促排卵有致癌风险或导致早衰。

从身体机制解释。一个女性的排卵年限大约是30年,随着排卵的停止,绝经期就会到来。确实,女性的卵子数量是固定的无法再新生。在女性的一生中,尽管有十万个原始卵泡,在每个月经周期有十来个卵泡同时发育,但是只有一个优势卵泡能长大排卵,其余的成为闭锁卵泡。而吃促排卵药是让这些原本没用的闭锁卵泡,能长大而已。所以,“浪费库存之说”并不合理。

科技多胞胎暗藏健康风险

而科技多胞胎对孩子,对孕妇身体健康都不利。实际上,自然生产生得双胞胎的比例约为1.25%,多胞胎就更为稀有了。专家介绍,目前,不少夫妇对医师提出了要生双胞胎的请求。促排卵药有临床用途,不能对健康人使用。对孕妇本人来说,多胞胎属于高危妊娠,与单胞胎妊娠相比,增加了妊娠高血压病、贫血、产后出血等危险的可能。早产的多胞胎还需要进行特别护理,也增加了家庭的经济负担。

胎儿的胎动多少才健康?

准妈妈常会担心宝宝在子宫里是不是健康?其实平常准妈妈在家里可以自己记录每天宝宝的胎动次数;在医院,则可以利用胎心音监测器记录宝宝的心跳。第一胎的孕妇通常在怀孕20周左右就可感觉到宝宝在肚子里移动了,第二胎的孕妇更早可以感觉到胎动,大概在怀孕16周左右。那么,准妈妈要如何记录宝宝的胎动呢?胎动要多少才

多胎风险大减胎保健康

怀上龙凤胎是很多孕妇梦寐以求的事,甚至多方寻求秘方以求双胎。实际上,在自然受孕过程中,双胎的发生率仅为1%左右。近年来,随着促排卵药物的应用和辅助生育技术的开展,多胎妊娠的发生率明显升高。据统计,试管婴儿导致的多胎发生率为20%-35%。然

Hash:6cee2f4b33f52a4dbae840c6ce7c495389e0548b

【声明】本文由用户Prudence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