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01 05:09:55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专家把脉不健康家庭6大症状

BY:Halona 2024-07-01 05:09:55 579 ℃

导读:家庭社会最小的“细胞”。健康的家庭里,每个成员担起本应自己承担的责任,几代人之间在情感上相互慰藉,心理上相互独立,而不健康的家庭充满情感纠葛。前一段热播的电视剧虎妈猫爸》,就如实反映了一个不健康家庭普遍存在的六大症状。

角色僵化——严父慈母或虎妈猫爸

过去的中国家庭多是“严父慈母型”,父亲不苟言笑,要求严厉;母亲唠唠叨叨,总在孩子被责打时出手保护。如今,一些母亲渐渐变得强势,包办孩子的衣食住行,在学习上严加要求,也就是“虎妈猫爸”型。但无论何种家庭,父母的角色都相对僵化。剧中的母亲一直扮演着“控制者”的角色,而父亲则作为“保护伞”。僵化的父母角色导致女儿茜茜一度“抛弃”了母亲。生活中的“严父慈母”家庭里,孩子见了父亲就像“老鼠见了猫”,对唠叨的母亲既依赖又不耐烦。父母的角色应该有差异,但教育方式要灵活,而不是一味固守自己的角色。

如今,不少家庭还出现了缺席型父亲、母亲型父亲和自卑型父亲。比如剧中的父亲就对女儿太过放纵,又缺乏家庭话语权,结果与妻子闹离婚,导致女儿患上抑郁症。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罗斯派克认为,父亲在家庭里表现软弱,孩子心理发育就会出问题,尤其男孩会表现出女性化特征。

理想的父亲应该具备温柔的能力,不需要用过度严厉来装成一个男人,同时又注重立规矩,让孩子产生敬畏心理;理想的母亲要富有细腻的情感,以较温和的态度去关注孩子,但不会在教育时无端袒护。

隔代卷入——三代人就像一锅粥

剧中的爷爷奶奶信奉“富养”,想让茜茜成为一个小公主,于是百般娇惯,毫无原则;姥爷却绞尽脑汁让孩子拼命学习。两家老人纷纷出手干涉,闹出无数纷争。

夫妻关系是一个家庭的核心轴,但很多年轻夫妻将其拱手让给老一辈人。越来越多的老人帮着年轻人操持家务、带孩子,在为老人“点赞”之余,我们也要反思,这种“关系入侵”会带来一系列恶果。首先,老人的插足“稀释”了亲子关系,三代人的关系就像一锅粥,黏黏糊糊,毫无头绪,进而导致婆媳矛盾、家庭纠纷。其次,对子女生活的过度介入,会把儿媳或女婿的情感无形中推向孩子或其他第三者。再次,孩子的成长需要有一根主线,双方老人的强势介入只会节外生枝,令孩子无所适从。

在西方,夫妻关系才是家庭的核心。父母真正的爱,是让子女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尽早从你的生活中分离出去。老人要扮演儿女家庭的“润滑剂”,而不 处处拆台。对于年轻人来说,孝顺不等于无条件顺从,更不能为了迁就父母而牺牲爱人。特别是男性,不要做“三明治丈夫”。

家里要确立一个稳定的第一负责人,他要对孩子所有的发展问题承担责任,才能让孩子获得安全感,逐步建立自尊、自信。第一责任人还要乐意接纳别人提供的好建议,而非独断专行。

亲子关系——父母眼里的好孩子

“你是好孩子,妈妈才爱你”,类似的话语绑架了孩子:我爱你,不是因为你是谁,而是你拥有什么。这些功利性的言行带来有条件的爱,孩子就会想:只有做了父母期望的事才会得到爱,要靠自己的行为赚取父母的爱。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认为,有条件的爱使得“孩子抛弃自己的真实感情和愿望,而只是接受被父母赞许的那一部分自我。他们拒绝自己的弱点和错误,越来越不了解自己,将来也不可能成为心理健全的人。”有条件的爱还会让孩子特别留意父母的态度、脸色,长大后在意周围人的评价,在意事业、金钱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得失。他只有外在的评判标准,靠别人的评价活着。由于外在的标准不受自己掌控,因而容易出现心理失衡。

我们提倡父母给孩子无条件的爱:就算不喜欢孩子的选择,但只要不涉及是非原则,依然给他们自由。子女因此树立这样的信念:我是值得被爱的,即使做错事,我本身也是没问题的。与此同时,家长要给予孩子无条件而有规则的爱,家里有规矩,适当惩罚孩子的不良行为模式,然后去引导,让他们知道自己要做什么。

家庭话题——除了学习没啥可聊

剧中的女儿茜茜上学后,妈妈跟她的聊天话题就只剩下了学习。后来,夫妻经常吵架,茜茜的疑问总被轻描淡写地糊弄过去。当得知爸妈要离婚时,茜茜认为这一切都是自己的错,承受极大的压力。可见,中国家庭的亲子话题是局限的、有限制性的。中国儿童中心对7个城市2049名小学生家长的调查显示,50.4%的家长和孩子谈论最多的话题是“学习”。性、感情、金钱、暴力等敏感话题,在许多家庭里是说不得的事。然而,孩子可能通过别的社会途径了解到“这个世界是怎样的”,同时出于无知、尴尬,他们会默默坚持自己错误的观念。单调的话题难以培养亲子感情。

西南大学调查发现,52%的大学生每周与父母通话一次,15%的人一个月通话一次或者不打电话,58%的学生表示找不到好话题。当父母与孩子面面相觑、无言以对时,不妨反思,孩子小时候,你又何尝向他敞开过心扉。

父母要跟孩子无话不说,别把家庭变成第二学校。同时要尽可能多地给予孩子信任,不要随便怀疑,更不要随口敷衍。

成员互动——只顾工作无暇沟通

剧中还有个虎爸,妻子因病去世,他独自抚养儿子,每天加班到深夜,儿子只能天天吃泡面。虎爸在家说一不二,懒得与儿子沟通,结果孩子性格非常懦弱。

许多年轻父母拼命工作着,却忽视了孩子交流的心理需要。今年年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发布的报告显示,近四成小学生的愿望是“爸爸妈妈抽时间听我说说心里话”。此外,28%的孩子不喜欢父母“不认真听我说话”,24.69%的孩子觉得爸妈“总是打断我”。美国心理学家研究表明,经常向父母倾诉的孩子,出现吸毒、酗酒等现象的可能性较小;瑞典调查发现,如果父母很少与孩子沟通,孩子容易性格冷漠消极、孤独自闭,人际关系敏感。

建议父母每天拿出10~20分钟,与孩子单独相处,听听他们的心声。用好晚上的时间,在晚饭前停止工作,关掉电子设备,与孩子享受亲情。周末带孩子出门走走,或者在家做手工、捏面团。与孩子沟通时要专心,别同时惦记着工作或看着电视心不在焉

家庭健康大问诊,让每个成员都更健康

修身齐家治国才能平天下,人们的生活总是以人为一个单元,以家庭的范围为半径,组成一个家族的大圆。而这颗轴心是自己,这个环境,是家庭。家庭成员介绍本期嘉宾,特邀沪上知名电台节目健康小宇的主持人小宇一家。作为专业的健康频道主持人,小宇平日在工作中为许多人排忧解难,通过电波用自己温柔的声音将健康的理念传递到

何谓健康家庭?

何谓健康家庭?健康家庭是一个综合指标,下面介绍一个自测家庭健康水平的简易标准,你可以按此标准"对号入座",认真地打分。家庭结构:结构完整者(夫妻生育年龄育有子女)加2分;不完整者(丧偶或离异而未再婚,或无子女)减2分。家庭成员及邻里关系:家

中国健康教育中心最新推出:家庭健康十标准

中国健康教育中心与宝洁公司合作推出健康中国行健康教育进家庭活动,该项目将在全国5个试点省展开。项目内容包括城乡居民家庭健康素养调查及针对性的干预行动。12岁的蒋楠家在河南,为了和奥运冠

Hash:8b0ccd5f26df0644d9cf5c838b2e6e3fdbab054c

【声明】本文由用户Halona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