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6-26 09:41:56

中国教育 细数中国式教育莫让中国式教育影响孩子

  “家有读书郎,全家跟着忙。”如今,家长为孩子陪读现象屡见不鲜。为了孩子,一些家长迁徙不定、辗转租房,被称为新时代的“孟母三迁”,这种现象也被不少人称为“中国式陪读”。

  “孟母三迁”的故事,国人都了解。现而今,为了孩子能上所心仪的学校,不少现代“孟母”忙着搬家,有的家长还停薪留职甚至辞职当家庭主妇专职陪读。一时间,陪读似乎已成为一种时尚,大有愈演愈烈之势。日前,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对7925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62.5%的人感觉当前“中国式陪读”较为普遍,84.9%的人说自己身边就有陪读的家长。

  客观而言,我国的优质教育资源一直处于稀缺的状态,跨区就读早已成为普遍现象;如此一来,孩子们上学的时间就大大增加,有的甚至长达一两个小时。为了节省时间,一些家长索性在学校附近租房,陪孩子一起学习。这样看来,在“中国式陪读”的背后,有着“中国式”的无奈。

  按理说,家长为孩子学习生活创造好一些的条件,这本无可厚非。但不惜以夫妻分居、放弃工作、丢下生意等为代价,到学校附近租房陪读,这种做法就显得过犹不及了,更与“孟母三迁”的本意相悖。这种有违教育科学理念的“中国式陪读”之所以能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除了传统“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的陈旧观念仍在作祟外,与家长们的攀比和从众心理不无关系,也与“独二代”、“独三代”的娇生惯养等密切相关。

  “中国式陪读”是把双刃剑,但明显弊大于利。影响了家长的事业和正常生活不说,就连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的初衷恐怕也难以实现。一些教育专家经过调查得出这样的结论:陪读孩子发生心理问题几率远远大于正常孩子,尤其是过度依赖性陪读可能会给孩子健康成长带来诸多不良的心理阴影。包括造成怯懦胆小、依赖性强、缺乏自信、独立性差、社会适应不良、人际关系不佳等,甚至可能发生逆反心理、厌学弃学等极端问题。

  陪读,最后陪成孩子阳光成长的绊脚石,如此严重后果家长们不应小觑。再进一步讲,孩子们总有一天要长大,离开家长羽翼的呵护去独自面对生活的风风雨雨,“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陪着牵着又能到何时呢?从这个意义上讲,让孩子早些心理“断奶”,早些自立自强,不仅是长远之策,更是明智之举。

  此外,现在学校、商家、媒体释放的一些类似“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舆论,加重了家长的焦虑感,家长要理性看待陪读,从现实出发考虑什么样的环境和生活状态才真正有利于孩子的成长,这需要和孩子对话,倾听孩子的想法。毕竟,单纯的学业优势并不足以让孩子在社会上自立。

  面对林林总总的“中国式陪读”,我们在批评应试教育弊端,呼唤教育体制改革的同时,作为家长首要的是做出冷静的思考、科学的抉择,而不是盲目跟风、攀比从众。记得鲁迅先生在上世纪初就曾经提出过这样的问题——现在怎样做父亲?笔者认为,尽管时间已经过去了100多年,但这个问题依然值得深思:今天,我们应当怎样当家长?

久久健康网母婴频道的小编温馨提示

:都说父母是小孩最好的老师。“父母有父母的工作,孩子有孩子的任务。”在笔者看来,父母努力工作本身就是以身示范,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家长应该做的更多的是不断激发孩子的内在驱动力,让孩子自主挖掘潜能。而不是大事小事都包办代替,这样终究会让孩子失去应该有的经历,缺少必须有的自主判断力,进而影响到小孩的成长,为日后人生道路的发展埋下隐患。

  (编辑:荀满满)

细数中国式教育莫让中国式教育影响孩子

细数中国式教育莫让中国式教育影响孩子

家有读书郎,全家跟着忙。如今,家长为孩子陪读现象屡见不鲜。为了孩子,一些家长迁徙不定、辗转租房,被称为新时代的孟母三迁,这种现象也被不少人称为中国式陪读。孟母三迁的故事,国人都了解。

阅读:867 收藏:351 分享:238


美国教育不完全美好中国教育不完全晦暗

美国教育不完全美好中国教育不完全晦暗

不是每个孩子都应该得到曲奇饼干我参加过很多次颁奖仪式,实际上在有些班里,每个孩子都获得了一本荣誉证书。家长们不停地欢呼、拍照,看上去无比自豪。我坐在那里,心想:无知是福。这些孩子真的成功接受挑战了吗?或者他们只是达到了一个现行教育体制下的平庸老师设置的平庸标准?然而,家长们却看起来那么骄傲和满足。为

阅读:85 收藏:460 分享:291


一位美国人眼中的中国教育

一位美国人眼中的中国教育

一位娶了中国太太的美国先生对我说:以前,我总觉得中国人比我们聪明,现在我才知道,原来中国父母永远在逼孩子读书,他们的职责是教育出学业最优秀的子女来,甚至连孩子的暑假也不放过。美国父母呢?他们的职责是让孩子真正享受

阅读:272 收藏:30 分享:27


中国家庭教育呼唤男性教育

中国家庭教育呼唤男性教育

在中国大部分家庭,都是由妈妈在全权包办孩子的教育问题。母婴专家指出,中国家庭教育呼唤男性教育。从教育的方式上看,男性教育往往具有以下一些特点:家庭教育呼唤男性教育因此会教育孩子也要自立,父亲往往不是对孩子包办代替,而是鼓励孩子独立处理问题,因此对孩子溺爱的成分就比较少。家庭教育呼唤男性教育,当父亲的一定要负起教育子女的责任!

阅读:445 收藏:236 分享:52


美国与中国教育孩子的区别育儿

美国与中国教育孩子的区别育儿

一年回国讲学,有人问了我一个问题:“美国的孩子怎么玩?”若仅仅比较“玩什么”,虽然也能看到不同国家的孩子“玩”的差异,但若同时也比较“怎么玩”,差异就更显著了。与美国的同龄人相比,中国孩子的“业余爱好”大多只有“业余”,而没有体现出“爱好”

阅读:1091 收藏:183 分享:80


中国教育的缺陷育儿

中国教育的缺陷育儿

一位娶了中国太太的美国先生对我说:“以前,我总觉得中国人比我们聪明,现在我才知道,原来中国父母永远在逼孩子读书,他们的职责是教育出学业最优秀的子女来,甚至连孩子的暑假也不放过。美国父母呢?他们的职责是让孩子真正享受自己的童年,去运动,去交朋

阅读:1207 收藏:235 分享:33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

本报北京5月18日讯(记者尚欣佳)为繁荣我国少儿歌曲创作,推动少儿歌曲创作普及工作,为孩子们奉献更多更好的传唱歌曲,由文化部、财政部、教育部、广电总局、共青团中央、北京市人民政府、中国音协联合发起的第一批新创少儿歌曲推荐活动,于今天全面启

阅读:827 收藏:140 分享:100


从《罗恩老师的奇迹教育》看中美两国教育

从《罗恩老师的奇迹教育》看中美两国教育

美国教育不完全美好中国教育不完全晦暗不是每个孩子都应该得到曲奇饼干我参加过很多次颁奖仪式,实际上在有些班里,每个孩子都获得了一本荣誉证书。以最高标准的教学内容要求学生并绝不降低期望,这种做法造福了每个学生。但在我的班级中,这种“救场”绝不会发生。

阅读:988 收藏:398 分享:143


对比美国教育中国缺什么

对比美国教育中国缺什么

美国父母对待儿童的不仅仅是爱和宽容,也有着非常严肃的时候。可是,在中国大多数家庭中,妈妈扮演着帮助孩子解决生活中的困难的主要角色,然而孩子们所需要的并不是等同的,妈妈必须考虑什么是孩子真正需要的。其中,有五种教育是中国孩子们最需要得到的。美国育儿方法:妈妈是孩子的CEO一、宝宝做错事是要道歉的就餐的

阅读:254 收藏:257 分享:108


可怕的中国式教育教育标准化=思维被固化

可怕的中国式教育教育标准化=思维被固化

一位网友写的《可怕的中国式教育》的帖子在网络疯传,并引来众网友的讨论,中国式教育对孩子来说,有着怎么样的弊端呢?从下面的帖子你就能找到答案。一位网友写的《可怕的中国式教育》的帖子在网络疯传,并引来众网友的讨论,中国式教育对孩子来说,有着怎么样的弊端呢?从

阅读:704 收藏:341 分享: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