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6-29 05:08:11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中国特殊教育网

BY:Kamiisa 2024-06-29 05:08:11 587 ℃

数学课谈弱智儿童创新能力的培养 作者:任意 来源:未知加入时间:2003-12-16 
 面对新世纪、新形势,特殊学校同普通学校一样,要在素质教育中,突出和强调创新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弱智儿童由于身心、智力的缺陷,给其学习数学造成了障碍,但他们同样具有好奇、好动、好模仿等特点,同样具有创新的潜能。如何在数学课中培养弱智儿童的创新能力?关键抓好以下四个方面:
 一、营造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弱智儿童创新的基础
 弱智教育的最大特点在于它教育对象是智力、情感有缺陷的活动的个体,学生的情绪、动机、意志等时常是处于波动状态。教学中是否有一个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对培养弱智儿童的创新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没有生理安全与情感的保障,最佳的学习不可能产生,只有提供宽松的学习环境,才能为创新提供一个适宜的气候和土壤。弱智儿童只有在轻松愉快、和谐宽容的课堂教学中,才会稳定心智,自然投入,积极创新。
 首先要消除弱智儿童对创新的“神秘感”和“自卑感”,鼓励他们大胆质疑。大部分同学对数学会有不同的体验和感受。教师要经常用商量的口吻与他们进行交流:如“谁想说”、“谁愿意说说”、“我认为”、“我可以这样”……鼓励学生提出不同见解,让弱智儿童敢于发言、善于发言。教师还可以在讲解和示范时,故意讲错,写错某些地方,看谁能发现就表扬谁,从而点燃起他们心中自信的火花。
 我想弱智儿童最不愉快的回忆恐怕就是学习上的失败。教师要设法让他们时时感受到关怀、尊重、信任、理解和热爱,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在教学中多用“XXX你真棒!”“你真行!再来一次”等,用鼓励法、示范法让他们打开心扉,自由表现。当弱智儿童在探索与创新过程中碰到困难时,教师要积极地帮助他们,及时“扶一扶”、适时“点一点”,鼓励他们不要惧怕挫折和失败,有意识地培养其坚强、积极的创新精神。总之,要最大限度地创设出弱智儿童自由、民主、独立的活动空间,使数学课的课堂真正地充满轻松快乐,焕发创新活力。
 二、激发好奇心――弱智儿童创新的起点
 好奇心是求知的动力,是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分。弱智儿童往往缺乏求知的欲望和对事物感知的积极性,在教学中要善于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创设特定的学习情境,开启他们的求知欲望,从而推动学习的进程.
 激发好奇心的办法有:1、创设故事、游戏的情境。如学习体积概念时,巧妙地从乌鸦喝水的故事引入;学习等量转换时,从曹冲称象的故事引入;学习求自然数的和时,从高斯的故事引入等等。2、创设合作竞争的情境。如学习加减法的简便方法计算时,让一部分学生用一般 笔算方法计算,另一部分用转化后的简便方法计算,在竞争的情境中让弱智儿童亲身体验到简便算法的优越性,从而激发他们启动思维、积极学习。3创设直观有趣的练习。如:在讲应用题时,通过计算机色彩鲜艳的画面来演示数量关系,“1只大象体重等于6头牛的体重,1头牛的体重等于2匹马的体重,1匹马的体重是100千克,1只大象的体重是多少千克?”这时,画面上出示天平秤,秤的左边放1只大象的图片,右边放6头牛的图片,以此类推,数量关系显而易见,通过这些色彩鲜艳的图片,使枯燥的教学知识趣味化、具体化,吸引了弱智儿童,点燃了他们的好奇之火,诱发了这些孩子的求知欲和质疑心。4、用激励的方法使学生产生激情,带着强烈的欲望去探索、创新。如:学习计算器的使用时,教师出示358X216、179463
÷163两道题,正当弱智儿童为无法计算而发愁时,教师当场用计算器演示神奇快速的计算过程,学生看到教师只是轻松、简单地摁了几下,就能把复杂的题目算好,顿时信心大增、倍受鼓励。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那样:学生对面展开的真理感到惊奇和震惊时,就会带着一种无比高涨的情绪去学习,就能在学习中意识到自己的力量、体验到创造的乐趣。
 三、实施分组教学――弱智儿童创新的途径
 弱智儿童大脑损伤部位的程度不同,第一性障碍所带来的派生障碍,无论在性质上或程度上都各不相同,从而导致了他们学习基础薄弱。体现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弱智儿童比正常儿童在更大的层次性的差异性,所以,要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弱智儿童的创新能力,就必须根据本班学生的学力、学情和智力平等实行分类教学。
 首先要把握轻、中、重不同智残程度学生的培养要求:
 重度生:1、初步培养愿意发展自己见解的心向。
 2、在教师的指导下初步学习借助于实物,发现和扩展一些比较容易的教学知识。
 中度生:1、在教师的鼓励下乐于接受一些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愿意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
 2、在教师的指导下初步学习结论的延伸。3、初步学习发现和扩展
一些简单的数学知识。 
 轻度生:1、初步形成敢想、敢说、敢做、敢争论的精神,初步具有创新的愿望。 
 2、初步学习解答一些答案不唯一的开放性问题。
 3、初步培养运用想象和猜测解决问题的能力。
 4、产生一些新颖的解题方法。
 其次,树立每个弱智儿童的创新能力都可以得到开发,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水平数学的新型学生观。教师设计的问题有难易之分,并能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给他们创设不同的表现机会,让人人参与“想”的过程,并通过合作学习、小组交流的方式,让人人有表达自己想法的“说”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学生自我交流的过程。无论是轻度生、中重生还是重度生,让每个人都有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学习有障碍的孩子可以从其它同学的表现中收到许多信息,受到启发,使弱智儿童相互间的学习水平得到调合,从而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自信心、求知欲和创造力
 四、强化学习的“再创造”活动――弱智儿童创新的关键
 荷兰著名学者弗赖登塔尔曾说: 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习去进行这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由于弱智J乙童的特殊性,我们应该把知识创新理解得粗浅一些,只要是由学生自己观察、思考、归纳所得的,都可以理解为创新。
 数学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内容,从弱智儿童的实际出发,采用不同的“再创造”的方法。1、独立再创造。凡是弱智儿童能独立完成的,就放手让他们自己获得。2、合作再创造,对那些答案多样、思考出现困难、涉及面大的问题,采用小组合作解决问题,通过适当的集体交流取得共识。3、指点再创造。当弱智儿童独立思考,合作学习都不能很好解决时,教师再作适当的点拔。如:在学习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时,教师要对退位减的方法作适当点拔。如:34―6,个位上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上10,14减去6得8,在个位上写8。指点时要突出:个位不够十位找,十位退一变作10,先加后减比较好。4、延伸创造。在教学新知后,有必要对习题进行筛选,以免进多的重复练习,并适当增设一些具有创新性的问题情境,实现知识的拓展延伸。如:在教学除法的初步认识后,设计这样一个问题:老师买了一盒圆珠笔,用于奖励大胆创新的同学,如果平均分给4个同学,正好分完,这盒笔有多少支?这些问题不同于一般的“平均分”,需要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凭想象、直觉、推理作出判断,并且它的答案是不唯一的,有利于促进弱智儿童解题技能和创新思维的发展。
 总之,改善弱智儿童的学习状态、学习方法和学习内容,创设一个宽松的氛围、新颖的内容和科学的策略,才能充分发挥数学教学在培养弱智儿童创新能力方面的独特作用。【参与讨论】【大中小】【打印】【后退】【关闭】
相关文章:

中国特殊教育

中国特殊教育更多精彩:由此右转首页-gt2008年第4期箱庭疗法应用于抑郁症治疗的个案研究作者:任郑莲赵会春刘凤娥摘要:为了解箱庭疗法是否对抑郁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本研究选择对一个患抑郁

中国特殊教育网

从数学课谈弱智儿童创新能力的培养作者:任意来源:未知加入时间:2003-12-16面对新世纪、新形势,特殊学校同普通学校一样,要在素质教育中,突出和强调创新教育,培养

智障儿童的特殊教育

什么是智障儿童的特殊教育弱智儿童由于智能发展先天不足,要指望通过教育或训练把他们培养成这样或那样的人才,一般是不现实的。智障儿童的特殊教育注意事项有哪些要提高智障儿童的智力水平,训练孩子的感知觉是不可忽视的一环。在正常的饮食结构中,还必须根据智障儿的具体情况及时添加一些微量元素,包括铁、锌、硒、钙,这样对患儿身高、智力、运动的发育都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Hash:c3967373eed0327493f8498a610253cade2e83f0

【声明】本文由用户Kamiisa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