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25 20:54:46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鸟尽弓藏的故事

BY:Xylona 2024-07-25 20:54:46 169 ℃

鸟尽弓藏的故事讲的是什么?原来,鸟尽弓藏这个成语来自于越王勾践!勾践在灭掉吴国之后,将大夫文种赐死,范蠡也隐居起来。

春秋末期,吴、越争霸,越国被吴国打败,屈服求和。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任用大夫文种、范蠡整顿国政,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使国家转弱为强,终于击败吴国,洗雪国耻。吴王夫差兵败出逃,连续七次向越国求和,文种、范蠡坚持不允。夫差无奈,把一封信系在箭上射入范蠡营中,信上写道:“兔子捉光了,捉兔的猎狗没有用处了,就被杀了煮肉吃;敌国灭掉了,为战胜敌人出谋献策的谋臣没有用处了,就被抛弃或铲除。两位大夫为什么不让吴国保存下来,替自己留点余地呢?”文种、范蠡还是拒绝议和,夫差只好拔剑自刎。越王勾践灭了吴国,在吴宫欢宴群臣时,发觉范蠡不知去向,第二天在太湖边找到了范蠡的外衣,大家都以为范蠡投湖自杀了。可是过了不久,有人给文种送来一封信,上面写着:“飞鸟打尽了,弹弓就被收藏起来;野兔捉光了,猎狗就被杀了煮来吃;敌国灭掉了,谋臣就被废弃或遭害。越王为人,只可和他共患难,不宜与他同安乐。大夫至今不离他而去,不久难免有杀身之祸。”文种此时方知范蠡并未死去,而是隐居了起来。他虽然不尽相信信中所说的话,但从此常告病不去上朝,日久引起勾践疑忌。一天勾践登门探望文种,临别留下佩剑一把。文种见剑鞘上有“属镂”二字,正是当年吴王夫差逼忠良伍子胥自杀的那把剑。他明白勾践的用意,悔不该不听范蠡的劝告,只得引剑自尽。

鸟尽弓藏的含义:飞鸟射尽,打鸟的弹弓也就藏起来不用了。比喻事成之后,把曾经出过力的人一脚踢开或加以消灭。

鸟尽弓藏的故事

鸟尽弓藏的故事讲的是什么?原来,鸟尽弓藏这个成语来自于越王勾践!吴王夫差兵败出逃,连续七次向越国求和,文种、范蠡坚持不允。可是过了不久,有人给文种送来一封信,上面写着:“飞鸟打尽了,弹弓就被收藏起来;野兔捉光了,猎狗就被杀了煮来吃;敌国灭掉了,谋臣就被废弃或遭害。越王为人,只可和他共患难,不宜与他同安乐。大夫至今不离他而去,不久难免有杀身之祸。”他虽然不尽相信信中所说的话,但从此常告病不去上朝,日久引起勾践疑忌。鸟尽弓藏的含义:飞鸟射尽,打鸟的弹弓也就藏起来不用了。

惊弓之鸟的故事

“惊弓之鸟”出自《战国策·楚策四》;《晋书·王鉴传》:“黩武之众易动,惊弓之鸟难安。”更羸是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有一天,更羸跟魏王到郊外去玩,看见天上有鸟飞过。魏王有点信不过自己的耳朵,“会有这样的本事?”魏王看了大吃一惊,“真有这样的本事!”“惊弓之鸟”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故事中的大雁听见弓弦响就惊惶得不得了,是因为他曾经受过箭伤。有人在某一件事情上吃过亏,因而老是害怕再发生同样的事情,可以说他是“惊弓之鸟”。

惊弓之鸟的成语故事

“惊弓之鸟”这个成语故事,出自战国时期,指被弓箭吓怕了的鸟不容易安定。魏王惊叹之余,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后人根据上面的故事,做成了“惊弓之鸟”这个成语,形容先前多次受过惊吓的人,忽然遇到同样可怕的事物,就吓得魂飞魄散,惊惶失措,不知如何去应付新的环境。也作“伤弓之鸟”。这里的“惊弓”是倒装的,其意思是“为弓所惊”;之:结构助词"的"。2.他简直成了惊弓之鸟,有一点风吹草动,就吓成这样。

【声明】本文由用户Xylona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