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01 02:25:01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如何识别隐性多动和抽动症

BY:Jennifer 2024-07-01 02:25:01 912 ℃

到“多动症”,人们往往会想到动个不停、似乎时刻都难以安静下来的孩子的形象,然而,上海鸿慈儿童医院发育行为儿科主任史积善提醒家长,多动症的孩子并非都一定动个不停,要注意识别文静的、并不好动的多动症。

假期本应是孩子们的快乐时光,但是对于患多动症和抽动症孩子的父母来说,假期是特别让人头疼的一段时间。因为在假期里,孩子不会像在学校那样有规律的作息,并且有老师们的管理,很多时候都是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来照看,零食多了,看电视和上网的时间多了,各种各样的刺激和干扰也随之增多。专家提醒,患儿家长应该利用暑假好机会,带着孩子寻求专业治疗,以便新学期能够有规律、有计划、有目标地“动起来”。

多动症并非一定好动

说到“多动症”,人们往往会想到动个不停、似乎时刻都难以安静下来的孩子的形象,然而,上海鸿慈儿童医院发育行为儿科主任史积善提醒家长,多动症的孩子并非都一定动个不停,要注意识别文静的、并不好动的多动症。

乖巧文静的“多动症”女生梅梅(化名)被父母带到医院就诊,因为读初二的她暑假里休息一段时间后,就自称“不愿上学了”。梅梅从小偏内向,是个聪颖的孩子。上小学后,上课时经常发呆走神、做一些小动作,但并不影响别的同学;做作业很拖拉,因为时常分心去玩桌子上的其他东西;别人和她说话,她也常心不在焉;平时粗心大意、丢三落四,不是上学忘带书本、文具,就是丢失红领巾等,常因看错题而做错了题。因此,她一直是老师口中的“马大哈”。医院各项检查和测试结果表明,梅梅患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注意缺陷型)”。

在一般民众眼中,“多动”似乎才是“多动症”的标签,像梅梅这样的不好动的“多动症”最容易被老师和家长忽略,需要引起关注。上海鸿慈儿童医院发育行为儿科主任史积善解释,这类孩子的外显行为不是很明显,表现得一点都不“多动”,但只是貌似安静,实则上心不在焉,注意力并没有集中,听不进老师讲的内容,而任何一点外界的刺激都会引起他们的注意,于是东张西望,因此会连老师的提问是什么都不知道。

与不好动的“多动症”相比,多动-冲动型与混合型的“多动症”孩子有明显的多动外显行为,会影响到他人,与同学间的矛盾也多,因此较易被老师和家长关注并带来问诊。而不好动的“多动症”孩子,他们的攻击、破坏行为,以及给周围人带来的影响与矛盾也会少很多,因此很容易被家长、老师误认为是“思想的问题”,也就错过了早发现、早干预的好时机。所以,暑假也是矫治多动症 最好时机。

12

小儿抽动症的病因,小儿抽动症的诊断,小儿抽动症的治疗,小儿抽动症的症状

一、小儿抽动症的病因1.遗传因素短暂性抽动障碍可有家族聚集性,患儿家族成员中患抽动障碍较多见,故认为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2.躯体因素开始时往往由于局部刺激而产生抽动。如眼结合膜炎、倒睫刺激引起眨眼,鼻炎或上呼吸道感染而出现吸鼻、面肌抽动。当局部疾病因素去除后,抽动症状仍继续存在。3.体质因素有抽动症

抽动症包括运动性抽动和发声性抽动

抽动症的症状表现比较复杂,主要包括运动性抽动和发声性抽动,很多家长对于运动性抽动比较了解,对发声性抽动往往容易造成忽视,比如孩子经常出现的清嗓子、咳嗽、骂人声等等,都是发声性抽动症的表现。专家称,发音抽动即表现为异常发音。

如何治疗抽动症呢,抽动症总治疗不好的原因,抽动症患者的饮食忌宜,如何判断小孩是否患有小儿抽动症

一、如何治疗抽动症呢1、抽动症的行为疗法习惯颠倒训练法对抽动症的病情控制是很有效果的,这种方法是利用对抗反应来阻止抽动行为。比如说,抽动累及前臂伸肌的患儿,可以每次在其准备抽动的时候来训练收缩肌肉,从而来防止和阻断抽动,调查结果表明多数抽动症患儿的抽动的频度会相对减少93%。这种方法无副

Hash:39def151107bd326c62b70a8d1634030af353bba

【声明】本文由用户Jennifer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