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6-30 23:24:44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捏脊可改善宝宝偏食厌食

BY:Octavia 2024-06-30 23:24:44 22 ℃

  宝宝偏食厌食消化不良营养不良、易感冒等问题较普遍,一直以来都是令家长头痛的事;另外,小儿先天、后天不足引起的一些慢性疾病也给家庭带来许多麻烦。捏脊可以帮助孩子祛病强身,是一种简单易学、效果明显,适于家庭操作的推拿法。

  什么是捏脊?

  捏脊疗法是连续捏拿脊柱部肌肤,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常用于治疗小儿“积”之类病症,所以又称为“捏积疗法”,属于小儿推拿术的一种。

  捏脊前的准备

  捏脊其实很简单,对场地和操作者并没有特别高的要求,所以初次给宝宝的捏脊的爸妈也不必心慌慌。

  在家中就可以进行捏脊。脱去宝宝的衣裤,任其俯卧在床上或家长膝盖上。家长站或跪靠在孩子的腿部的边侧,全身放松,活动一下手指,面带微笑,用手轻轻抚摸几下宝宝的背部,使肌肉放松,然后进行捏脊。

  如果郊游在外,可在避风处找一块柔软的草地,摊上床单或衣服,即可捏脊。

  教你捏到位

  两手沿脊柱两旁,由下而上连续地挟提肌肤,边捏边向前推进,自尾骶部开始,一直捏到项枕部为止(一般捏到大椎穴,也可延至风府穴)。重复3~5遍后,再按揉肾俞穴2~3次。一般每天或隔天捏脊1次,6次为一个疗程。慢性疾病在一个疗程后可休息1周,再进行第二个疗程。

  手法一:

  捏脊时,两手的拇指指腹与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的指腹对应用力,捏住宝宝脊柱两侧肌肉,拇指在后,另三指在前,三指向后捻动,拇指向前推动,每捏一次,向上推移一点。可从尾骶骨处开始,和缓地向上推移,至项后枕部为止。

  手法二:

  手握空拳,拇指指腹与屈曲的食指桡侧部相对,挟持肌肤,拇指在前,食指在后,拇指向后捻动,食指向前推动,每捏一次,向上推移一点。从尾骶骨处开始,逐渐向项后枕部推移。

  拇指在前食指在后捏多为保健,食指在前拇指在后多为治疗。建议每天做一次,一次做8-10分钟。同时捏脊的过程中不可捏提一下然后松开,应保持一路紧凑上行。

  由于颈椎部难以进行捏脊,可用一手或两手的拇指指腹推擦,以加强刺激。也可以拇指与食指对应用力,捏提项后肌肉。

  在捏脊的过程中,可捏住肌肉向上提,再稍稍放松,使肌肉自指间滑脱,这种做法称为“提法”。每捏3次提1次的,称为“捏三提一法”;每捏5次提1次的,称为“捏五提一法”;也可单捏不提的。提起皮肤的高度应根据孩子的承受能力来决定,其中单提不捏刺激最小,“捏三提一法”所受刺激最大。

  捏脊时,可根据具体情况,在相应的背部穴位上用力挟提,以加强针对性的治疗效果。

  TIPS:

  不适合捏脊的时间

  宝宝情绪不稳时不要强迫他(她)配合捏脊。

  TIPS:

  对于初次接受捏脊的宝宝,动作一定要轻,捏住肌肉向上提时,不要提得过重,否则孩子会产生畏惧心理,不能配合,导致捏脊难以进行。

  饭后不要立即捏脊。

  捏脊法一般在空腹时进行,饭后需休息2小时再进行。

  体质较差的宝宝捏脊时间不要过长,每次以3—5分钟为宜。

  捏脊禁忌症

  当孩子脊拄部皮肤破损或患有疖肿皮肤病时,不可捏脊。伴有高热心脏病或有出血倾向的孩子更要慎用捏脊。

捏脊可改善宝宝偏食厌食

宝宝偏食、厌食、消化不良、营养不良、易感冒等问题较普遍,一直以来都是令家长头痛的事;另外,小儿先天、后天不足引起的一些慢性疾病也给家庭带来许多麻烦。捏脊可以帮助孩子祛病强身,是一种简单易学、效果明显,适于家庭操作的推拿法。什么是

宝宝易积食不妨捏捏脊背

在过年过节的时候,很多宝宝会出现积食的情况。捏积是儿科常见的治疗方法,可以治疗多种常见疾病,包括小孩厌食。所以母婴专家建议,宝宝积食不妨捏捏脊背。当孩子积食或消化不良时,家长可以给孩子捏捏积。捏积简单易学、效果明显,不用去医院,父母在家中也可以自己给孩子捏积。不过,捏积的技巧掌握非常重要,否则很容易事倍功半。首先把宝宝放平,让他俯卧在床上或家长膝盖上。

治疗宝宝积食的捏脊手法

中医治疗宝宝积食有一定的优势。可以内服一些中药进行调理,也有一些外治的手段。宝宝积食可以分为虚症和实症两大类。实症是最多见的,就是所谓的脾胃不和。治疗的时候可以用一些调理脾胃的中药,如同仁堂的小儿化食丸。手法最常用的是捏脊,又安全、又有效。

Hash:ea97a999a4f0620ab3503d365f947697e95d196e

【声明】本文由用户Octavia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