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20 10:29:54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毛皮动物传染性黄疸诊治

BY:Eleanor 2024-07-20 10:29:54 304 ℃

毛皮动物传染性黄疸诊治中国养殖网 2008-11-1411:09:17 钩端螺旋体病又称传染性黄疸,是多种动物和人共患传染病。其特征为短期发热、黄疸、血尿贫血、粘膜坏死、出性素质、消瘦四肢无力
消化道是钩端螺旋体侵入的主要途径。将钩端螺旋体培养物用胃管送入胃内,可是银黑狐和北极狐感染,从而证明可经胃肠道感染。经口、鼻粘膜、眼结膜、和皮肤都能人工感染。
螺旋体侵入机体后,可由血液带到各器官,迅速繁殖,尔后菌体重新进入血液。在病兽体温升高期,血液内均发现本菌,以后消失,留存于肾脏肝脏内。本菌从肾脏随尿排出体外,部分由肝管进入肠道随粪便排出体外。
本病的主要症状是中毒,但到目前尚未获得其毒素。从肠管和组织的变化可以说明,机体是被钩端螺旋体的崩解产物侵害而引起中毒的。毒物侵害神经系统,破坏器官系统的功能,因此,本病是全身性疾病
实验室检查发现,血液中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降低,白细胞增加,贫血基本上是溶血性的。从潜伏期到发热期,溶血逐渐增加,溶血产物――间接胆红素增加,以及由于肝组织变性,使肝的功能受到破坏,胆红素滞留于组织内,使组织便成黄色。
血管特别是口腔粘膜毛细血管,由于中毒,常发血栓栓塞,影响组织的营养供应,进而发生坏死,由此使血管进一步受破坏,引起各器官和组织大量出血。
临床症状自然感染病例潜伏期2―12天,人工感染的不超过4天。潜伏期的长短取决于动物的全身状况、外界环境状况、病原毒力及传染途径。
由各种血清型病原体引起的毛皮兽钩端螺旋体病,临床症状没有明显差别,主要为急性、超急性经过,慢性经过的较少,也有个别的非典型病例。
1、超急性型一般发生于本病流行初期。病兽突然拒食呕吐、下泻,精神沉郁,心跳频数,脉搏105―130次/分,呼吸70―80次/分,在发病最初几小时病兽体温升高到40.5―41.5℃, 口吐泡沫,发生而死亡,没有康复的病例。
2、急性型病兽突然拒食呕吐,下痢,体温波动在正常范围内(39―39.6℃),少有轻微升高者(40―40.5℃。病兽长久躺卧,消瘦,精神沉郁,行走缓慢,黄疸,在口腔粘膜、齿龈及口盖部有坏死区和溃疡,有时舌也出现坏死和溃疡。常发生肛门括约肌松弛。从黄疸出现起,病兽体温下降至37.5―36.5℃或以下,排尿频繁,尿色黄红,仅有少数病例尿色暗红。有10%―20%病例黄疸不显著或不显黄疸症状。濒死期伴发背、颈和四肢肌肉痉挛流涎,口唇周围有泡沫样液体,常因窒息而死亡,病程持续2―3天,很少康复。
3、亚急性型特征和急性型病例的临床症状大致相同,只是发展较缓慢。此行病例的黄和销售十分显著,见淋巴结肿大,鼠蹊淋巴和贺颈淋巴结肿大更明显。有时发生角膜炎和化脓性结膜结膜炎,后肢虚弱或不全麻痹,病兽长期躺卧,起立行走缓慢,时时停留,仿佛在沉睡中。病兽在频死期发生尖叫,似急性经过的恶抽搐症状,死亡率达80%―90%。
4、慢性型多由急性型和亚急性型转变而来。在有较好食欲情况下,出现进行性消瘦,虚弱,贫血,定期下痢,有时在几个月内出现2―3次短期发热。在体温升高后出现不明显的黄疸。慢性病例转归各有不同。一部分经2―3月衰竭死亡,一部分可活到屠宰取皮期。
5、非典型症状多种多样,而且不明显。定期下泻,粪便淡污白色,有黄色阴影。可视粘膜贫血,食欲减退或短时拒食,体温正常(39―39.5)或正常以下(38―38.3),上述症状持续1―3天,有时8―10天,之后又重复2―3天,未见此病型有死亡的。
病理变化
1、剖检变化急性病例尸体营养良好,病程较长者尸体消瘦,尸僵显著,可视粘膜;皮下组织、脂肪组织常染成黄色,骨胳肌松弛、多汁,有斑点状出血,呈暗红色或苍白、黄色。肋膜、腹膜、网膜、肠系膜被染成不同程度的黄色。咽喉及咽头粘膜染成黄白色。有时可以看到颗扁体微钲增大、充血。胃黏膜局限性充血肿胀,有单个或数个连在一起的出血点活出血斑。
特别显著变化见于肝脏,大多数病例肝脏体积增大。本并持续时间不同,肝脏呈黄褐色、土黄色、或橘黄色,在肝包膜下有出血点或斑块状出血,并有灰黄色坏死灶。肝组织松软、易碎裂,胆囊增大,被膜易剥离,组织见推行性变化,呈淡灰红色、土红色、暗红褐色,在皮质内有局灶性出血,切面湿润,组织松软,易碎,皮质和 质界限不清,髓质呈淡褐红色。膀胱空虚,粘膜苍白,有出血点,脾脏不增大,呈暗红色或红色脾髓内有大小不同的出血区。淋巴结显著重大,触之柔软,呈灰黄乃至淡黄色。甲状腺增大,有点状出血、肿胀,实质和小叶间组织伴有明显的水肿。所有病例肺肋膜面有各种形状的出血点。气管支气管有红白色泡沫状液体。肺可见到小叶间组织肿,肺泡和支气管腔内有浆液性渗出物,肺出血性浸润。心肌硬固,心外膜和心内膜有带状出血,心室内有块状不凝固的血液。脑血管充血,脑组织税种。慢性病例实体高度消瘦,明显贫血,有的呈轻度黄疸。
2、病理组织学变化肝、肾、肺组织有特征性变化。肝细胞呈颗粒状变性。肾发生间质非化脓性肾病肾炎及肾小球出血,钩螺旋体存在于肾小管管腔内、间质内及肾小管上皮之间。1、临床诊断急性病例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明显,诊断并不困难。在许多情况下,最后确诊还必须作实验室检查。(1)暗视野显微镜检查将病料制成压滴标本,在暗视野显微镜下观察(用400―600倍即可),可见到钩端螺旋体细长弯曲,能活泼的旋转及神屈,其螺旋弯曲极为紧密。这些情况在暗视野中不易看清,常见似小珠链样,菌体的一端或两端弯转如钩,旋转或摆动可呈“8”字、“丁”字或“网球拍”等形状。
(2)染色检查用姬姆萨染色法染色时,钩端螺旋体可被染成淡红色。着色较差,染色时间要长,最好浸染过夜。
3、生物学实验可用体重300―400克幼龄的家兔(12―18日龄)或体重50―60克幼龄金花鼠。将病料制成10%乳剂,作离心处理,取离心上情液,对实验动物做皮下或腹腔内接种,注射量家兔5毫升,金花鼠1毫升。接种后定期测量体温。接种动物常在5―8天出现黄疸并发生死亡。断银黑狐和北极狐的钩端螺旋体病有些临床症状与沙门氏菌病巴氏杆菌病类似,在诊断时应加以区别。患沙门氏菌病和巴氏杆菌病的毛皮兽整个病程体温升高,钩端螺旋体病体温升高仅见于发病早期,一般提问正常,出现黄疸后体温很快下降至常温以下(37.6―36.5.C)。钩端螺旋体病的显著特点是出现黄疸,无论是急性或亚急性经过,90%以上的病例黄疸出现于发病早期;沙门氏菌病和巴氏杆菌病少数病例病初出现黄疸,多数病例黄疸出现于病的晚期。钩端螺旋体病病兽口腔粘膜常出现坏死灶;沙门氏菌病和巴氏杆菌病则无此症状。
在剖检变化上,钩端螺旋体病兽尸体大多数器官和组织发生黄疸,肝、肾和甲状腺有特征性组织学变化。脾不肿大;沙门氏菌病脾明显肿大。钩端螺旋体病常呈地方性暴发流行,发病高峰期为8―11月份;沙门氏菌病多发生于3―6月份;巴氏杆菌病任何季节都能发生。3―6月龄幼兽易患钩端螺旋体 ,1―3月龄仔兽易患沙门氏菌病,各种年龄的毛皮兽都能患巴氏杆菌病。
防治措施防治本病除做好一般防疫工作外,还要特别注意对所有肉类饲料的检查。对可疑的肉类饲料必须煮沸消毒后再饲喂。对水源要定期检查;用水要清洁,防止水源污染和腐败。防止污染饲料和饮水。定期灭鼠和作笼舍消毒。病兽和可疑病兽应隔离,单圈喂养和治疗。被隔离的动物不要再归群。饲养管理人员应严格遵守个人预防规则。被本病原污染的兽场中所有动物均要接种本并菌苗。发病初期应用抗钩端螺旋体病血清进行治疗,可获得良好的效果。一般注射1次即可,个别的也可间隔1―2天注射2―3次。病情严重的可用血清静脉注射。剂量按产品说明书的规定。临床对症治疗,可服用下泻药(如芒硝),使用强心剂,静脉注射葡萄糖溶液,注射链霉素等。

毛皮动物传染性黄疸诊治

毛皮动物传染性黄疸诊治中国养殖网2008-11-1411:09:17钩端螺旋体病又称传染性黄疸,是多种动物和人共患传染病。其特征为短期发热、黄疸、血尿、贫血、粘膜坏死、出血性素质、消瘦和四肢无力。消化道是钩端螺旋体侵入的主要途

植物黄油和动物黄油哪个好

植物黄油,顾名思意,并非真正的黄油。它是将植物油部分氢化以后,加入人工香料模仿黄油的味道制成的黄油代替品,在一般场合下都可以代替黄油使用。既然如此,植物黄油是不是可以用植物黄油代替动物黄油了呢?

植物黄油和动物黄油的区别

植物黄油是植物油氢化得来的,有的由于工艺问题,含有反式脂肪酸。

Hash:76d783bdc226cd07590d91852c2663403c79b66e

【声明】本文由用户Eleanor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