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21 10:20:25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难道真是孩子在犯错?

BY:Brenda 2024-07-21 10:20:25 915 ℃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谁都希望有一个品学兼优的孩子,可是,是孩子就难免犯错。当孩子还不理解真正意义上的对和错的时候,就需要我们来告诉他。可是我们自己呢?我们是否遵守了人生和道德准则?是否在毫不自知地给孩子以错误的引导?看看以下的场景,是否在你身边上演过?

场景一:奶奶带着宝宝玩。宝宝不小心摔倒了,头碰在了门框上,宝宝大哭。奶奶抱起宝宝,一边叫着乖宝宝,一只手揉着宝宝碰疼的地方,另一只手拍打门框,一边嘴里念叨着:“打你!都是你,碰着宝宝了。宝宝碰疼了!你真坏!打你!”宝宝不哭了,好奇地看着奶奶,也伸出小手去,嘴里也念叨:“打你!碰着宝宝了!”

――这个场面,也许会有不少父母都经历过。虽然宝宝的摔倒是最常见不过的事,不是什么错误,明明是自己不小心而摔倒,但为什么要把这个“过错”归结给门框呢?如果再有类似的情况出现,会不会再找一个替罪羊出来?逃避责任、撒谎,就是这样练出来的。

场景二:女儿吵着要买玩具,妈妈怎么说都不听。后来,妈妈实在不耐烦了,就连骗带吓:“你再不听话,爸爸妈妈就不要你了。你走吧!走得越远越好!”

――你不可能不要孩子,你也知道这只是吓唬一下孩子而已,好让她知难而退。可是,当孩子意识到“自己被骗了”、妈妈只是在说谎时,她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下一次,你又该怎么拒绝她的无理要求?再以后呢?她还会相信你说的话吗?骗人、撒谎也都是能学会的。

场景三:前面又堵车了,你将车从旁边的小路上开了过去。孩子问你我们走这边?你说:“这儿没警察,也没有摄像头。”

――没人监督、没人知道时就可以做一些违规的事,这就是你让孩子懂得的道理。孩子明白了,只要不被抓住,做什么都可以。

场景四:公交车上,一位老人上了车,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急忙站了起来,把座位让给了老人。这时,站在一边的爸爸开始训斥小女孩:“你站起来干什么?那么多人呢。等一会儿来一个急刹车,你站不稳怎么办?”小女孩低着头,满脸通红。

――也许尊老爱幼的品德就在你的呵斥里烟消云散,也许你在孩子心中的形象从此一落千丈。

场景五:宝宝实在想知道软软的布偶里装的到底是什么东西。用剪刀剪开了布偶,爷爷看见了,惋惜地说:“好好的玩具,被你弄坏了,妈妈回来看打不打你!”

――妈妈回来,可能只是一笑了之,她不想伤害孩子的好奇心,可孩子学会了从此在爷爷面前变得乖巧,学会了掩藏自己。如果妈妈真的批评了孩子,孩子刚刚萌芽的好奇心和创造力也许就被扼杀。

孩子犯错误,是他成长中必经的体验。很多父母很喜欢为宝宝寻找借口,如孩子还小、还不懂事,却不知道长此以往,宝宝自己做了错事还若无其事。

生活中,还经常出现这样的现象:如果孩子第一次系鞋带的时候打了个死结,妈妈们便不会再给孩子买有鞋带的鞋子;如果孩子第一次洗碗的时候弄湿 了衣服,妈妈们就不再让孩子走近洗碗池。这样的孩子永远也学不会系鞋带,学不会洗碗。他们长大后遇到困难也会想办法绕开,因为他们没有学会克服困难的方法。

我们在给孩子做着错误的示范,但从不自知;孩子则在一天天长大的过程中学会了我们身上很容易被成年人发现的坏习惯。

宝宝犯错时,别让教育也犯错!

宝宝的好奇心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他时常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探索周围的世界,在他的眼里,没有什么不可能,他常常让家人为自己的错误而提心吊胆、哭笑不得。多数父母都选择了跟在宝贝的身后为他们的壮举一一买单,心中却苦不堪言。其实,宝宝并非有意要犯错,父

宝宝犯错时,别让教育也犯错

宝宝犯错也是有苦衷的。父母要允许自己的宝宝在一定范围内犯错,错了就错了,无需扳起面孔,微笑面对也未尝不可!大方式化错为乐当宝宝犯错时,父母要如何正确对待呢?譬如宝宝喜欢听各种声音,父母就可以替宝宝收集各种美妙的乐音,当他正在犯错时放给他听,使他自动放弃“错误”。对于宝宝偶尔为之的“错误”,父母不应过于关注,切忌反复说教、责骂而给宝宝造成心理负担或者负面强化。

宝宝犯错时别让教育也犯错

父母要允许自己的宝宝在一定范围内犯错。因此,冷静下来,和宝贝好好沟通,试着用别的事情来分散他的注意力,或者让宝宝用别的方式来替换他的“错误”行为。譬如宝宝喜欢听各种声音,父母就可以替宝宝收集各种美妙的音乐,当他犯错时放给他听,使他自动放弃“错误”。要知道,宝宝的“错误”正是其成长的一个独特标志呢!对于宝宝偶尔为之的“错误”,父母不应过于关注,切忌反复说教、责骂,给宝宝造成心理负担。对于宝宝经常性的错误,父母要仔细观察,分析原因,采用移情或者榜样的方法予以改变。

Hash:9a76fe9c5001cd97d77a0a3f12be92d7f4a39887

【声明】本文由用户Brenda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