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6-03 00:30:47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细菌性痢疾的流行病学,细菌性痢疾的饮食指南

BY:Dagny 2024-06-03 00:30:47 1194 ℃

一、细菌性痢疾的临床表现

潜伏期一般为1~3天(数小时至7天),流行期为6~11月,发病高峰期在8月。分为急性菌痢、慢性菌痢。

1.急性菌痢

主要有全身中毒症状与消化道症状,可分成四型:

(1)普通型

起病急,有中度毒血症表现,畏寒发热达39℃、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稀便转成脓血便,每日数十次,量少,失不显着。一般病程10~14天。

(2)轻型

全身中毒症状、腹痛、里急后重均不明显,可有低热、糊状或水样便,混有少量黏液,无脓,一般每日10次以下。粪便镜检有红、白细胞,培养有痢疾杆菌生长,可以此与急性肠炎相鉴别。一般病程3~6天。

(3)重型

有严重全身中毒症状及肠道症状。起病急、高热恶心呕吐,剧烈腹痛及腹部(尤为左下腹)压痛,里急后重明显,脓血便,便次频繁,甚至失禁。病情进展快,明显失水四肢发冷,极度衰竭,易发生休克

(4)中毒型

此型多见于2~7岁体质好的儿童。起病急骤,全身中毒症状明显,高热达40℃以上,而肠道炎症反应极轻。这是由于痢疾杆菌内毒素的作用,并且可能与某些儿童的特异性体质有关。

2.慢性菌痢

菌痢患者可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达2个月以上,部分患者可能与急性期治疗不当或致病菌种类(福氏菌感染易转为慢性)有关,也可能与全身情况差或胃肠道局部有慢性疾患有关。主要病理变化为结肠溃疡性病变,溃疡边缘可有息肉形成,溃疡愈合后留有瘢痕,导致肠道狭窄。分型如下:

(1)慢性隐伏型患者有菌痢史,但无临床症状,大便病原菌培养阳性,作乙状结肠镜检查可见菌痢的表现。

(2)慢性迁延型患者有急性菌痢史,长期迁延不愈,腹胀或长期腹泻,黏液脓血便,长期间歇排菌,为重要的传染源。

( 3)慢性型急性发作患者有急性菌痢史,急性期后症状已不明显,受凉、饮食不当等诱因致使症状再现,但较急性期轻。

二、细菌性痢疾的治疗方案

1.急性菌痢的治疗

卧床休息、消化道隔离。给予易消化、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对于高热、腹痛、失水者给予退热、止痉、口服含米汤或给予口服补液盐,呕吐者需静脉补液。抗生素治疗原则上不少于5~7日。

 2.中毒性菌痢的治疗

本型来势凶猛,应及时针对病情采取综合性措施抢救。

(1)抗感染选择敏感抗菌药物,静脉给药,待病情好转后改口服。

(2)控制高热与惊厥

(3)循环衰竭的治疗基本同感染性休克的治疗。主要有

①扩充有效血容量;

②纠正酸中毒;

③强心治疗;

④解除血管痉挛;

⑤维持酸碱平衡;

⑥应用糖皮质激素

(4)防治脑水肿呼吸衰竭

3.慢性菌痢的治疗

(1)寻找诱因,对症处置。避免过度劳累,勿使腹部受凉,勿食生冷饮食。体质虚弱者可适当使用免疫增强剂。当出现肠道菌群失衡时,切忌滥用抗菌药物,立即停止耐药抗菌药物使用。改用乳酸杆菌益生菌,以利肠道正常菌群恢复。

(2)对于肠道黏膜病变经久不愈者,可采用保留灌肠疗法

三、细菌性痢疾的流行病学

 细菌性痢疾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

传染源包括患者和带菌者。患者中以急性非急性典型菌痢与慢性隐慝型菌痢为重要传染源。

(二)传播途径

痢疾杆菌随患者或带菌者的粪便排出,通过污染的手、食品、水源或生活接触,或苍蝇蟑螂等间接方式传播,最终均经口入消化道使易感者受招标。

(三)人群易感性

人群对痢疾杆菌普遍易感,学龄前儿童患病多,与有良卫生习惯有关,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成人患者同机体抵抗力降低、接触感染机会多有关,加之患同型菌痢后无巩固免疫力,不同菌群间以及不同血清型痢疾杆菌之间无交叉免疫,故造成重复感染或再感染而反复多次发病。

(四)流行病学特征

细菌性痢疾呈全年散发,以夏秋两季多见,主要原因一是气温条件适合痢菌生长繁殖,在20~30℃左右痢菌在主食肉类食品中4小时可增殖100~800倍,12小时超过50,000倍,在瓜果蔬菜中8~24小时可增殖20~800倍。二是苍蝇多,传播媒介多 三是天热易感者喜冷饮及生食瓜果蔬菜等食品。四是胃肠道防御功能降低,如大量饮水后胃酸等消化液被稀释,抵御痢菌能力下降。部队因流动性大,卫生条件及设施差时易致流行。

四、细菌性痢疾的饮食指南

为了预防菌痢传播,除注意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外,在饮食上还有下列禁忌:

肉类浓汁及动物内脏。因其含有大量的含氮浸出物,如嘌呤碱和氨基酸等。含氮浸出物具有刺激胃液分泌作用,汁越浓作用越强,加重了消化道负担。而且细菌性痢疾病人肠道有病变,有恶心呕吐等症,消化吸收更差。

粗纤维、胀气食物。如芥菜芹菜韭菜等纤维粗较多的食物,不易消化,导致局部充血水肿,炎症不易愈合。而牛奶和糖、豆制品也易引起肠道蠕动增加,导致胀气。忌辛热刺激食物。韭菜羊肉辣椒、鲜辣椒粉浓茶、酒、各种咖啡饮料,都是强烈的刺激品,可致血管痉挛收缩,使粘膜充血水肿、破损,故忌用。

另外,在恢复好转期间的患者,由于肠胃较弱,仍应禁食生冷、坚硬、寒凉、滑腻之物,如凉拌蔬菜、豆类、冷饮、酒类、瓜果等。

细菌性痢疾的流行病学,细菌性痢疾的饮食指南

一、细菌性痢疾的临床表现潜伏期一般为1~3天(数小时至7天),流行期为6~11月,发病高峰期在8月。分为急性菌痢、慢性菌痢。1.急性菌痢主要有全身中毒症状与消化道症状,可分成四型:(1)普通型起病急,有中度毒血症表现,畏寒、发热达39℃、乏

细菌性痢疾的护理方法,细菌性痢疾的病因

一、细菌性痢疾治疗后的护理方法说到细菌性痢疾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这种病经常发生在老年和小孩子的身上,因为他们的体质是比较虚弱的,所以容易感染上细菌性痢疾。虽然这样人们也不用特别的害怕,因为现在的医学非常发达,及时的接受治疗还是可以治愈的,但是治疗后的护理也是很重要的。(l)急性期患者要卧床

细菌性痢疾常在秋季流行搞好环境卫生是关键

导读: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一种由痢疾杆菌引起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小儿的胃肠道功能比成年人差,更容易患病。细菌性痢疾常在夏、秋季流行。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一种由痢疾杆菌引起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小儿的胃肠道功能比成年人差,更容易患病。细菌

Hash:5e729abb37a94f39d69a9c9b7f4108065d22f8dd

【声明】本文由用户Dagny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