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20 11:28:43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掌握正确的地震救援技能

BY:大叔18岁 2024-07-20 11:28:43 194 ℃

地震伤害以外伤为主,多为复合多发伤、挤压伤,常合并休克或心肺功能衰竭。运动系统和神经系统的损伤导致病人瘫痪及四肢骨折、脱位。大面积损伤常为开放性,由于环境污染十分严重,常继发感染。此类感染严重,多为厌氧菌,故伤后数日极易发生破伤风气性坏疽,致使在当地或运送至外地途中救治不及而死亡。 那么,正确的地震救援技能是怎样的呢?地震搜救是如何进行的呢?下面,为大家带来相关介绍。

正确的地震救援技能是怎样的呢

捡伤分类,优先抢救红色“伤票”

现代的医疗救援理念是,医学救援人员首先必须保护好自己,要有相应的安全措施,只有这样才能积极有效救护伤员。同时,必须具备救援脱险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因为医疗救护措施是在整个地震抢救系统统一指挥下进行,它不能也无法单独实施。医疗急救队伍深入灾区后,在救灾部门救险人员支持和帮助下,搜寻、集中伤员,然后捡伤分类,先重后轻,进行现场抢救,并及时运送。

地震后救援进行捡伤分类是保障在紧张、急促的时间,有效、有限的医疗资源下,最大限度发挥医疗救援效应的必要措施。依红、黄、绿、黑四种“伤票”分别表示最重、重、轻及死亡等四种情况。优先抢救红色“伤票”,即随时有生命危险者。

挤压伤员,应尽快解除压迫

地震伤害中最常见的是挤压综合征。由于人体躯干、四肢肌肉丰满部位长时间受压,会导致肌肉缺血性坏死、肢体肿胀及急性肾功能衰竭,如处理不当可造成死亡。对挤压伤员,应尽快解除压迫;在解除压迫后,伤肢不应抬高,避免活动;对能行走的伤员,应限制活动;不应热敷、按摩伤肢,以防加重肢体缺氧;肢体禁用加压包扎或止带。如果病人口渴,可给予碱性饮料,然后尽快送医院进行抗休克、输液、保护肾脏等救治。

地震搜救是如何进行的呢

首先要做的是开设行动基地。再紧急,这一步也是要做的,开设基地的位置会选在空旷、开阔,不宜受余震危害的区域,毕竟这里是大本营,所有队员要在这里集结、出发、食宿,所有装备要在这里维修、保养、充电、加油,被救人员会首先被带到这里进行先期治疗。基地开设的内容:设置指挥所,架设无线电指挥平台,设置装备准备、保养场地,设置医疗卫生场地,设置食宿场地等。

开设行动基地的同时,派出侦检搜索组。侦检搜索组的任务有两个,侦检和搜索(这句好像是废话)。侦检是指使用漏电检查仪、有毒有害气体探测箱等装备检查目标 区域有无漏电、漏气、失火等危险情况,并进行危险排除、标记示意或警戒隔离。这一步是在目标区域行动的第一步,以确保后续救援队员的人身安全。搜索就是检查目标区域有无幸存者,方法有人工搜索、仪器搜索和犬搜索。这些搜索方式都是多措并举、相互补充的,以确保没有遗漏。举例说明:在目标区域通常会首先使用红外生命探测仪,它的原理是利用温度差检测有无人员幸存,优点是快速、便捷,缺点是无法准确定位;红外探测到大致方位后,会使用雷达生命探测仪,它和红外生命探测仪优缺点互补;探测到具体位置后,如无法肉眼直视,还会使用蛇眼生命探测仪,观察幸存者周边的具体情况。侦检搜索组在发现幸存者后,会向基地汇报,并在现场做出标记,这种标记是国际通用的,示意幸存者的位置、数量等。汇报、标记后侦检搜索组会接着往下履行自己的任务,营救任务由指挥所派专门人员开展。

担负营救任务的队员按照其装备配备,可划分为破拆顶撑组、高空救援组和工程机械组。指挥员会根据侦检搜索组的情况报告,视情派出一个或多个小组配合实施营救。破拆顶撑组可对混凝土墙、石板等实施凿破,对钢筋、铝合金、管等进行剪断,对打开的救援通道进行固定,主要配有凿岩机、液压剪断钳、千斤顶等几十种装备,以针对各种不同情况,这个组是救援行动的主力。高空救援组主要针对困在楼上或埋压在较高位置的幸存者实施营救,配备各类攀登和索降器材,营救的方法包括背负式、吊床式等等,其中吊床式是指将幸存者固定在担架上,利用绳索将担架以正常姿态降下。工程机械组,顾名思义,配有装载机、挖掘机推土机,向灾区机动时用于打通道路,人员营救时用于上层、外围废墟的清理。

人员救出后,会第一时间送至行动基地进行医疗救护和心理疏导。我们队伍里也有专职人员,但主要还是要依靠救灾现场的流动医院和心理专家。

地震救援应注意什么呢

1. 对地震伤员进行抢救、搬运时,要注意避免脊柱损伤。凡发现、怀疑有脊柱骨折者,搬运应十分小心,防止脊柱弯曲和扭转,以免加重伤情。

2. 搬运时,绝不能用帆布担架及用绳索、衣服制成的软式临时担架,要用硬质硬板担架;严禁以人抱胸、一人抬腿等搬动方式,因此种方法极易造成脊髓损伤而致终身截瘫

3. 正确搬运伤员的做法是,有3~4人托扶伤员的头、背、臀、腿部,抬放至平板(或其他硬质担架)上,然后固定运送。

4. 当开放性外伤伤口出血不止时,可用加压包扎止血。如无敷料,可选用干净的毛巾、内衣、手绢将伤口扎紧。

5.骨折的伤员应该用夹板或就地取材,如树枝、手杖、雨伞、木棍等予以固定。找不到固定物时,大腿骨折的固定可用健肢做固定,如左大腿骨折时用右大腿做固定,用带子缠绕。

6. 凡开放性骨折、断骨外露者,绝不能在现场随便整复将断骨还纳,这样会造成严重的感染。在现场只需做局部包扎固定,然后运送医院。

7. 有不少病人有明显的头部外伤,但也有一些人无明显的头部损伤,却有剧烈的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甚至偏瘫失语昏迷,并有清样液体自头部伤口或耳朵里流出,应想到有颅脑损伤。对此类伤员,头部要安稳固定,保持呼吸道通畅,外流的脑脊液(即清水样液体)要加厚包扎。如脑组织流出,不能将其还纳,以免造成严重的感染,可用干净的纱布垫保护。

8. 地震引起的火灾造成烧伤病人的处理是,在脱离险区除去着火衣服后,要立即对伤员采取防止休克和感染的措施。如现场条件较差,对创面不要做处理,不要乱涂药物,一般用纱布或清洁布类包扎后运送医院治疗。

地震救援设备有哪些呢

生命探测仪

生命探测仪是当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搜救及检测仪器,主要通过感应人体所发出的超低频电波产生的电场(由心脏产生)找出“活人”位置。人体发出的超低频电场可穿透钢筋混凝墙、钢板、木板、甚至水,因此,只要有生命迹象,不论其是否清醒、昏迷、身陷瓦砾堆或躲在集装箱中,均可用生命探测仪在最短时间内将其找到。生命探测仪空旷探测范围可达500米,可透过80厘米厚的普通钢板,探测到生命。而更加神奇的是,该生命探测仪只探测到人的生命,对其他动物的生命不起作用,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蛇眼”

到瓦砾深处救援的第一步是搜索。幸存者埋在瓦砾堆中,用手去一点点地挖开瓦砾显然太慢,用重型机械去移动又有可能伤着人。各种搜索仪器可以帮上忙。“蛇眼”就是一种搜索仪器,它的学名叫“光学生命探测仪”,是利用光反射进行生命探测的。仪器的主体非常柔韧,像通下水道用的蛇皮管,能在瓦砾堆中自由扭动。仪器前面有细小的探头,可深入极微小的缝隙探测,类似摄像仪器,将信息传送回来,救援队员利用观察器就可以把瓦砾深处的情况看得清清楚楚。很多博物馆和超市用的防盗装置就是这种光学探头加观察器的仪器。

热红外生命探测仪

热红外生命探测仪具有夜视功能,它的原理是通过感知温度差异来判断不同的目标,因此在黑暗中也可照常工作。王教授说,这种仪器有点像现在商场门口测体温的仪器,只是个头比那个大多了,而且带有图像显示器。

声波振动生命探测仪

声波振动生命探测仪靠的是识别被困者发出的声音。人类有两个耳朵,这种仪器却有3 —6 个耳朵,它的耳朵叫做“拾振器”,也叫振动传感器,它能根据各个耳朵听到声音先后的微小差异来判断幸存者的具体位置。说话的声音对 它来说最容易识别,因为设计者充分研究了人的发声频率。如果幸存者已经不能说话,只要用手指轻轻敲击,发出微小的声响,也能够被它听到。关键是噪声的影响不能太大。

搜救犬

最“聪明”的搜索能手是搜救犬,它们是百发百中的搜索行家。

小气垫

小气垫可力撑数十吨重物。找到了幸存者就该施救了。这可是个力气活,有时要抬起沉重的楼板。很难想象一个小小的气垫就能完成这个工作。这种气垫比枕头大不了多少。没充气时瘪瘪的,只要有5 厘米的缝隙就能把它塞进去。然后用气瓶把里面的气压加到8 个大气压,“气鼓鼓”的垫子就能顶起楼板了。

气垫的材料相当讲究,最早人们用钢丝网添加橡胶来做,后来改用新型材料高强度芳族聚酰胺,这种材料非常坚韧,防暴警察用的手套也是用它做的,带上这种手套,警察就能面不改色地握住锋利匕首的刀刃。

液压钳张口咬断钢筋

如果现场钢筋交错,就要看液压钳的本事了。这种钳子的体积并不大,但是由于应用了液压原理,一把小小的钳子就能把钢筋一根根剪断,为营救工作赢得宝贵的时间。

月球

天色暗下来,但抢救不能停。月球灯的作用非常抢眼。月球灯由高达2000瓦的电力支持,据说,两个月球灯就能照亮一个足球场。

救援机器人

前不久,日本科学家研制了一种蛇形机器人,并称它不久就能在地震救援中发挥作用。这种机器人的原理类似于前面提到的“蛇眼”搜索仪器。跟“蛇眼”相比,蛇形机器人更灵活,它的每一个关节都有一个微型马达为其提供动力,活动更为便捷。

地震如何处理并救治伤员呢

1 伤员分类是救治的重要步骤

地震灾害是一类特殊的致伤因素,伤员数量大,受伤的种类复杂,救治力量有限,救治时间紧迫,因而产生了救治需要与可能之间的矛盾,重伤员和轻伤员救治之间的矛盾,部分伤员与全体伤员之间的矛盾。按照平时就诊模式解决面临的问题肯定是行不通的,事实上对于没有经验的医院,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更好的救治伤员是有很大困难的。为了解决这些矛盾,医院首先必须对伤员进行迅速的分类,区分轻重缓急,把需要紧急抢救的伤员分出来,特别是休克和出血的伤员;把需要立刻手术的伤员分出来;确定伤员救治的措施,分类工作做好了,可以保证在伤员众多条件下,合理使用医院的人力物力,有条不紊地进行救治工作,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我们的医疗队面对这种情况,首先将野战情况下伤员分类的方法应用到地震伤员的救治上,将富有经验的野战外科专家级的医务人员投入伤员的分类,对伤员进行了迅速合理的救治,并把战时伤员分类的伤标用于地震伤员的分类。

2 实施分级救治伤员后送是必需的

伤员的后送是完成分级救治的重要手段。将没有生命危险但仍需继续治疗的伤员后送,一是为了减轻前方的压力,让等待治疗的伤员得到更好的治疗,二是为前方医院腾出更多的床位,使其能处理更多的病人。地震后对伤 的转运是立体的,使用了各种可能使用的转运工具,如汽车火车、飞机等,然而,后送伤员对于具体的医院来说,将自己亲手治疗的伤员转出去,一开始并不那么容易理解,是需要从思想上进行观念性的转变,树立大局观念才可能实现。在汶川地震中,伤员的救治体现了分级救治的原则。现场抢救,在搜索伤员和挖掘的现场有等待施救的医务人员,很多伤员一经救出就得到了紧急医疗处理,保持呼吸道通畅、输液、止血、包扎、固定,甚至在受压待救出前,已给病人氧气和输液,给予生命最及时的支持。

一线救治:在地震灾区的已有部队野战条件下的帐篷医院,使病人得到比较规范的紧急处理,对生命体征支持,对伤口的清创,骨折固定,包括手术固定,胸腔闭式引流,条件好的甚至开展了颈椎腰椎的减压和内固定手术。

二线救治:以受灾较轻城市的地方和部队医院为依托,进行确定性专科治疗,并有国内知名专家治疗组进行救治指导和检查,保证了病人的治疗的质量。后方治疗和康复:大量的伤员通过飞机、火车、公交转送到祖国各地得到更完善的治疗和康复,特别是有些处理难度大的伤员,及时进行了空中的救援,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基本形成了一个立体的救治网络。但是如何能在震后72小时内这个救治的黄金时间内,在现场能够展开救治仍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汶川地震环境的特殊情况,这个时间内很多地区只能自救互救。唐山大地震的最大教训是缺少急救知识和救援设备,情急之下有很多幸存者被生拉硬拽出来,很多伤员造成截瘫。此次救援,救援者不使用颈托、脊椎板等科学救援工具的现象仍然可见。医学的救援是科学的救援、安全的救援,既要保护伤员,也要保护自己,要树立立体化、社会化的大救援理念是很重要的。建立三级阶梯救治体系是提高救治成功率和救治质量的重要保证,建立由县市医疗机构及人员参与的一、二级救治体系,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救治大批的伤员,有效降低早期的死亡率

第三级救治体系应由省级医院承担,重点保障危重、复杂及并发严重感染伤员的抢救任务,整体提高地震伤员的治愈率。

3 坚持生命第一,肢体第二的救治原则

地震的现场救治要严格做到先救命后治伤,先重伤后轻伤,先抢后救,为后期救治赢得时间。地震时发生的挤压伤最多,挤压综合征的出现率相当高,经常危及到伤员的生命,一味追求零截肢率,就可能丧失更多伤员的生命。要科学救治,当肢体的挤压伤引起挤压综合征威胁到生命时要果断地截肢。肢体长时间的挤压,肢体成活希望甚微的伤员,极易发生肾功能的衰竭,解除重压后,要避免抬高患肢,要在伤肢的近侧上止血带,尽快截肢。挤压综合征发生肾衰的死亡率可达90%,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可以有效治疗 压综合征引起的肾衰竭,明显降低死亡率,在汶川地震伤员的救治中得到了证实,但要警惕后期的并发症。到达我院伤员有2例挤压伤迟发性肾衰竭,1例截肢5天后发生、1例再次清创截肢后发生,经持续性肾脏代替治疗后治愈,对这种比较少见的情况要有足够的重视。还应该特别注意胸腹腔的挤压性损伤,这些损伤如果漏诊或处理不及时,后果是致命的。

4 外固定架——四肢开放骨折处理的最佳方式

汶川地震的伤员以四肢闭合和开放性的骨折最多,约占伤员总数的80%。因而骨科、创伤科的治疗任务最重。用什么方法能够尽快、有效的处置伤员?在各种方法的应用中,大家体会到用外固定架治疗四肢开放骨折有其特殊的优势;(1)外固定架能为骨折提供良好的固定而不需要切开复位;

(2)经皮穿针外固定,创伤小,失血少,初期可不依赖X线检查,后期可以调整骨折;

(3)手术条件和无菌要求不高,可以迅速容易的将骨折进行固定,手术时间短,半小时左右就可以完成1例小腿胫腓骨骨折的固定;

(4)在多发伤的治疗应用更为重要,还便于处理伤口,而不干扰骨折的复位和固定,并可以对骨折加压,或延长治疗骨折造成的缺损。事实上在地震灾区各医院和医疗队外固定架的配置是很有限的,并没有得到非常广泛的应用。最早在波黑战争中四肢火器伤的治疗中广泛使用了外固定架,已经显示了这种技术良好的效果,在创伤救治的医疗队中应大量配置。

5 早期预防感染,警惕特殊感染的发生

要想有效性的预防地震引起的伤口感染,就必须消除可能造成感染各种因素。在伤员救治的全过程中,所有参加救治的医务人员都必须具有严格的无菌观念,并体现在每项具体的救治操作中。绝不能以灾区条件困难为借口,忽视无菌技术操作,而是要与平时同样重视无菌要求,在一切救治环节上防止感染的形成。在急救的现场做好无菌包扎是减少伤口污染的首要措施,减少创面出血可以降低细菌的生长和繁殖的条件,伤后早期使用抗菌素,能够推迟感染发生的时间,使清创手术在抗菌素的控制下进行可以减少感染的发生,因为认识和条件的限制,灾区伤员早期使用抗菌素并不广泛。预防感染的最大一个步骤就是伤员进行早期清创,是药物不能代替的根本治疗。在灾区医院处理的伤员发生感染的比较少,在帐篷内处理的伤员感染率很高,特别是缝合伤口和闭合性截肢的伤员大多数发生感染,有的还行了第二次截肢。在一线帐篷手术室设备条件和无菌条件比较差,紧急处理的病人多,经验告诉我们应该按战时野战外科处理伤口的原则办,伤情复杂、污染严重的伤口清创后要严禁一期缝合伤口,需要紧急手术截肢的伤员要行开放性截肢,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减少感染的发生率。要特别警惕特殊感染的发生,根据目前报道气性坏疽的发生40多例,一旦发生要立刻隔离治疗。

6 建立一支常备不懈的医疗应急分队

突发事件的卫生应急救援科学性很强,仅凭热情是远远不够的,如何跳出 “激 情救援”,汶川抗震救灾的经验告诉我们,医院建立一支常备不懈的医疗应急分队是十分必要的。这个分队要有各种灾难发生时的救治预案,要不间断的进行严格的训练,遇到灾难救治时不但能够迅速独立展开,熟练救治伤员,生活上还要能够自给自足,不增加灾区人民的负担。应急分队要在各种艰苦模拟环境下进行严格的训练,这样就不会出现没有X线机、B超、CT就不能诊断,没有进口设备、进口器械就不能手术的尴尬现象。一切要从灾区救治的实际出发,一切要从战时救治出发,高标准,严要求,才能应对各种灾难造成的复杂艰苦的救治局面。

地震的前兆_地震有哪些分类

而地震带是地震集中分布的地带,在地震带内地震密集,在地震带外,地震分布零散。

中国最近地震频发:莱州地震、营口地震!

近日,中国地震的消息,不断传出,先是山东莱州发生3.8级地震,接着,辽宁营口又发生了3.3级别地震,幸运的是,并没有造成人员损伤!近日,中国地震的消息,不断传出,先是山东莱州发生3.8级地震,接

地震逃生,地震时如何逃生,地震正确逃生方法,地震逃生自救十大法则

一、地震时如何逃生呢1.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的下面。地震时大的晃动时间约为1分钟左右。在重心较低、且结实牢固的桌子下面躲避,并紧紧抓牢桌子腿。在没有桌子等可供藏身的场合,也要用坐垫等物保护好头部。2.摇晃时立即关火,失火时立即灭火。地震时,关火、灭火是将地震灾害控制在最小程度的重要因素。关

Hash:22328f4e7dfd2e8970cae2df371bbfa1227755b6

【声明】本文由用户大叔18岁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