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16 08:12:39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帮孩子改掉爱打人的坏习惯

BY:Gwen 2024-07-16 08:12:39 180 ℃

不满3岁的孩子打人,其实是用这种攻击性行为来表达自己的愿望或感情,但认为“孩子小,不懂事,大了自然就会改”的说法是完全错误的,幼儿期“打人”的习惯会影响孩子一生!孩子攻击性的强弱将对他的一生产生影响,当小宝宝第一次有攻击性行为时,父母要分析,找到具体的原因。

1、父母对“我”过于溺爱

凡事以孩子为中心,对孩子的要求百依百顺,使孩子从小形成自私、蛮横、跋扈的个性,在与同伴交往中,忘却了社会环境的不同,恃强凌弱,不能协调同伴间的关系。

2、“我”语言表达贫乏。

孩子由于年龄的特性,无法适当地和别人建立有效的沟通,所以他选择咬人或是打人,来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因此,下次你看到孩子急切向你表达,但你又不能弄明白时,一定要好好安慰他,肯定的告诉他“别着急,妈妈会帮助你的”,这样他就不会把怒火发到其他小朋友身上了。

3、“我”出于自卫。

有时候孩子打人是出于一种自卫,或是其他合理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小朋友抢了他的奶瓶,或者有人先打了他,甚至有小朋友抓了他的头发。孩子决不会容忍自己被欺负,他会全力维护自己的利益,这只是一种本能。

4、“我”情绪不好。

孩子在心情不好的时候也会选择自己的方式发泄不满情绪。比如在他饿了、累了时,他的心情就会很糟糕,这时候最容易出现孩子之间互相打闹。另外,孩子处于正在学习各项技能的时候,当他遭遇失败时心情会跟着变坏,打人的行为就很容易出现了。

5、“我”误解了父母的“称赞”。

家长抱着宝宝嬉戏的时候,有时宝宝会无意识地拍打家长的脸,而且发出快乐的笑声。此时如果家长错误地引导和强化这个动作,夸他们长了本领,或者觉得动作卡通,干脆亲含其小手表示“做得好”,就会造成宝宝喜欢打人。

另外,宝宝过了1岁,在语言发育过程中,有一个阶段会发出“哒、哒、哒”类似“打”的发音,并且手上有拍打的动作,这是宝宝语言发育必经的一个过程。此时,如果家长错误地引导和强化了这个动作,就会造成宝宝喜欢打人。

6、“我”感到受了冷落。

两岁左右的小孩,处于自我意识高速发展的阶段,会很在乎别人的注意。当发现自己被冷落时,常会产生不安的情绪,哭闹、摔东西、打人等异常行为便随之出现,也有的孩子是用这种行为来引起别人的注意。

7、暴力影视对“我”的影响。

孩子无意中看到暴力、打斗场面的影视节目,由于不能辨别是非好坏,就会模仿节目中的暴力场面。

8、父母对“我”的影响。

有的父母奉行“孩子不打不成人”,对孩子态度粗暴,尤其在孩子做错事后,不分青红皂白就大声训斥或狠揍一顿。 样不仅不能达到教育目的,相反在潜移默化中孩子也形成蛮横、粗暴的品格,在对待同伴时,表现出爱欺侮人的错误行为。

爸妈可以这样做:

孩子学会打人,责任在大人。因为孩子自出生以来,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好奇,时时、处处在学习,通过他们的感知器官不断的观察成人,向成人学习,来获得各种生活经验和提高认知平。家庭是他学习的第一课堂,孩子的学习方式是模仿,而家庭成员就是他模仿的对象。当孩子看到家中的人有这种动作,或者其他人有这种动作,不管是真的打人还是家中人逗着玩,孩子并不理解,就会学着打人。孩子的第一个打人的动作发生后,如果家长不去制止,孩子并不知道是好还是坏,下次他还会重复这个动作。有的家长觉得孩子动作好玩,或是被打后大叫,实际上都强化了孩子的这种行为。经过多次重复,这种行为就会固定下来成为一种习惯。所以,家长要及时帮助孩子改掉这一坏习惯。

1、对孩子的行为说“不”。

当孩子行为可能发生危险时,你应该及时制止他。用最简单的语言清楚、严肃地告诉他不可以打人,不可以咬人,否则会受伤的。然后把孩子的注意吸引到其他有趣的事情上,比如一个动画片。除此之外,在孩子烦躁想攻击别人的时候,可以为孩子提供其他选择,比如给他一个枕头,让他随便处置,还可以教他使劲跺脚来发泄自己的不满;或者教会孩子如果下次他生气了可以到你身边寻求帮助。

2、别让孩子从攻击中获得任何好处。

孩子并不是故意选择使用武力争夺玩具,而只是一种本能的自卫或是生理特征。一旦他从这种行为中获得利益,得到了他想要的玩具,那么他就可能把攻击别人和取得玩具联系起来。也就越来越喜欢用攻击的方式和人交流。

3、要更多注意受害的孩子。

当你的孩子打了其他小朋友时,最好给受伤的孩子更多关注:吻一吻受伤一方的小伤口,询问他有没有问题。然后,用坚定的语气对欺负人的孩子说:“不许咬人。咬人会让别人很疼。”如果孩子被别人咬然后又去咬别人的话,千万不要惩罚孩子。

4、多称赞孩子的好行为。

当孩子没有依靠攻击而解决问题时,你应该多多鼓励他的这些行为,让他能意识到这才是对的。比如你可以表扬他的行为“你把玩具让给小朋友玩,你是个好孩子。”

5、做孩子的好榜样。

和孩子玩的时候不要咬你的孩子,也不要打他。如果你对他说“我要吃了你!”而且把小家伙的脚趾或手指放到自己的嘴里,那么他就会很自然地尝试对别人这样做。

6、温柔地安慰孩子。

孩子在发育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挫折,比如走路、说话等等,这时需要你为他提供一些温柔的积极的安慰,以防止他变得暴躁,比如一个舒服的温水浴,孩子在洗澡时可以忘记之前的不愉快,再加上一些他熟悉的玩具,会让他对自己重新树立信心。

7、给孩子们更大的活动空间。

如果孩子像大海里的沙丁鱼一样,挤在一起玩耍。那你就不必对他们的互相攻击的行为产生惊讶了。因为这是必 然的结果。即使是成年人也不能容忍自己活动的空间过于狭小。

8、加强对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和教育

家长要加强对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和教育,遇事切忌持粗暴、简单的态度,要耐心说理,提高孩子的是非辨别能力。在孩子第一次打别的孩子后,父母耐心地给孩子讲道理,将行为的后果与危害分析给他们听,使孩子认识到打小伙伴会失去朋友这一道理。还应该带孩子向小伙伴赔礼道歉,让孩子懂得如何与伙伴交往。如遇孩子屡犯应适当加以惩罚,如取消其喜欢的活动或没收最喜爱的玩具等加以告诫,从而帮助他纠正错误。

帮孩子改掉爱打人的坏习惯

不满3岁的孩子打人,其实是用这种攻击性行为来表达自己的愿望或感情,但认为孩子小,不懂事,大了自然就会改的说法是完全错误的,幼儿期打人的习惯会影响孩子一生!孩子攻击性的强弱将对他的一生产生影响,当小宝宝第一次有攻击性行为时,父母要分析,找到具体的

孩子喜欢打人怎么办 六招帮孩子改掉打人习惯

自己的孩子“打”了别人,父母要表达自己对孩子的理解:“妈妈知道你不是故意的,你只是喜欢那个东西,那个小朋友也喜欢,不想分享,所以你生气了,但我们不能打人哦。”孩子喜欢打人,让孩子学会情绪的表达孩子1岁以后,自我意识开始逐渐萌芽,也开始感知自己的高兴和不高兴。

改掉孩子爱哭的坏习惯的方法

动不动掉眼泪是孩子性格懦弱的一种表现,不利于他们自信和坚强个性的养成。父母应该想办法改掉孩子爱哭的不良习惯,现实生活中,一些孩子由于骄惯等原因,动不动就哭,为一点小事就哭个没完,往往搞得父母、长辈手足无措、心烦意

【声明】本文由用户Gwen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