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8-15 02:35:07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外国孩子是怎么花零花钱的

BY:大叔18岁 2024-08-15 02:35:07 1100 ℃

理财观念的培养,不仅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有意义的一课,更是为未来发展所储备的“第一桶金”。今天就让我们来看看国外家长是怎样教育孩子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的。希望这些知识对你们有所帮助。

孩子的零花钱要怎么给

我们“那时候”的零花钱

现在作为家长的你,在思考如何给孩子零花钱的时候,是否还记得自己小时候是怎么得到零花钱的呢?当时的金钱“启蒙”对你现在的理财观是否有影响?

固定供应型

杨培(女,34岁,公务员):在那个年代,每月能有固定的零花钱,真是不多见,但我就是如此。每月爸妈都固定给我3元钱当零花钱。这个习惯反而让我从小很节俭,从来没出现过不够用的情况。而且我从上小学开始,就在银行开了存折。

现在:长大结婚,当了家又做了母亲。我的理财观念和小时候一样,挣了钱必须先存起来一部分。我觉得不该花的钱绝对不花,和朋友吃饭都是AA制。虽然现在收入较高,但宝宝穿的衣服大多数我都是跟同龄的妈妈们要的。

随用随要型

李新宇(男,36岁,设计师):当年我是小伙伴里最“富”的人,也是书店老板的VIP。小时候唯一的欲望就是买书,对钱没什么概念,但也从没缺过钱。父母的钱都放在卧室的五斗柜里,我从不自己去拿,随用随要,父母从不拒绝。过年的压岁钱归自己保管,我在银行开了一个存折。

现在:对钱依然没什么概念,用钱较没计划,随用随取。对吃、穿无所谓,怎么着都行,而对于自己喜欢的东西,比如网络游戏、旅游,花点钱无所谓。

给多少是多少型

肖梅(女,32岁,公司白领):小时候压岁钱除了当学费以及如数上缴后,父母往往会返还少量,给多少是多少。但我平时还是有经济收入的。比如买、打酱油之后剩下的零头,妈妈会当劳务费“奖励”给我。

现在:从来不看工资条各项细则,工资卡只知道大概数字。属于小富即安型,没有强烈的物质欲望,也不会“亏待”自己,衣服、包包、化妆品差不多就行,用钱有一定计划,但不会精打细算,钱够花就行。

专家说法:“金钱观”10岁最关键

受访专家:庄文浩,美国太平洋大学心理学哲学博士中国首位心灵成长科学心理治疗的咨询培训师。

孩子在上小学前,常常会觉得“大自然都是免费的”。到了10岁左右,开始知道“买”的概念,此时培养孩子正确的金钱观非常重要,包括如何获得和使用。

很多家长让孩子做家务赚零花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可以让孩子明白,钱没有白给的,都要用自己的努力赚取。家长可以将零用钱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达到基本的日常好行为的奖励,如准时起床、收拾自己房间、自己穿衣、吃早餐等;另一半可以用学习、劳动来赚取,如洗车、做家务、功课奖励等。

不要担心孩子会把一切勤劳行为都“金钱化”,父母只要注意正确引导就行。不要让孩子为赚钱而劳动,为赚钱而学习,而要让他们在劳动中得到快乐,与父母关系更亲密,这样,钱的目的性就会被减弱。

家长自己要明白,金钱不是罪恶的,不要让孩子对钱产生神秘感,也不是天上掉下的“馅饼”。孩子不管在哪个阶段都会有“金钱主义”,如果你没在家里教会他正确的金钱观,而是把这块空白留到他离开家步入社会之后才来填补,那就很容易失控,那些上大学后,拿学费玩电子游戏、上网,出国的孩子用学费买跑车,都是因为父母早期的金钱教育缺失或错误造成的。

孩子从小记账是个很重要习惯,但前提是家长必须注意方法。当孩子出现你认为“不合理”的花费时,一定不能惩罚、责骂他。

培养正确的金钱观,还包括鼓励孩子积累财富,让他明白,零用钱不是他自己的钱,更不是父母欠他的。

读者中来:我教孩子学会理财

陕西省西安市秦长青:我喜欢网上购物,会上网的宸宸耳濡目染也学会用自己的“小鬼当家”理财卡通过网上银行为自己购买恐龙奥特曼玩偶。附卡有他自己的密码,我只需用主卡来遥控附卡用钱不要超过一定数额。

浙江省杭州市新月:我主张大人该提醒的都传达清楚后,就让孩子自己承担后果吧!儿子小学五年级时,一定要用压岁钱买昂贵的电动小火车,结果后悔得不得了,因为他接下来想买的东西都买不了了。这个教训,让他从此愿意学习好好记账。

四川省绵竹市邓勤:四年级的女儿今天要当家,说是学校布置的作业。她先让我陪着去买菜,她倒是挺老练的,还试着跟老板砍价,结果没有成功。做饭时,发现没有买姜,女儿忍不住要哭了,还是坚持去楼下的菜场买了一块回来。当家让女儿学会了直面生活的酸甜苦辣,学会了体谅父母。

外国孩子是怎么花零花钱的

美国

从零花钱中学理财

在美国,几乎每个孩子手中都有零花钱,而这些钱大多是他们通过帮助父母或家人做事挣得的。父母付给孩子报酬大多出于以下三种考虑:

一是遵守按劳付酬的原则;

二是让孩子有一定的钱可以购买他们喜欢的零食和必要的学习用品;

三是让孩子得到一些实际的劳动锻炼。就连一些富豪对子女也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迫使孩子从小摒弃“不劳而获”的依赖思想,树立“靠自己的双手吃饭”的观念。即使是美国总统 巴马家里也不例外。奥巴马的两个女儿小时候必须做家务才会有零用钱,如果做家务,每星期能领得1美元的零用钱,家务包括布置餐桌等。

为了帮助孩子为未来生活做好准备,一些美国家庭还让青少年为自己的电话费和车费以及一部分家庭开支付账。孩子成熟后,父母常会翻开账本,告诉他家中的钱是怎么花的,以帮助孩子了解如何掌管家庭的“财政”。在美国,不管是老师、家长,还是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都认为孩子手中有一定的零花钱本身并不是坏事,关键是要教育、引导他们正确地支配和使用手中的钱,从小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日本

自力更生控制要求

日本的山本教授认为,孩子的零花钱作为一种文化中介工具,在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孩子们通过使用零花钱来创造自己的生活。

在日本,父母对孩子零花钱的控制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定期给孩子一定数量的零花钱,让孩子自己安排开销。第二种是根据孩子的要求或愿望来给孩子零花钱,同时会控制孩子的要求。

日本重视家庭教育,主张孩子自力更生,不随便向别人借钱,还主张让孩子管理自己的零用钱。日本人教育孩子有一句名言:“除了阳光和空气是大自然赐予的,其他一切都要通过劳动获得。”在日本,让孩子学会赚钱、花钱、存钱、与人分享钱财、借钱和让钱增值为主要内容的理财教育,已经融入到少年儿童的整个教育之中,使孩子生活在一种具有强烈理财意识的环境氛围之中,逐渐形成了善于理财的品质和能力,这也为日本培养、造就大批的优秀经济管理人才提供了雄厚的人力资源基础。

英国

储蓄理财是必修课

在英国父母的观念里,让孩子们感受金钱的来之不易,远比让他们理所当然地享受家长的给予来得重要。英国人的理财教育方针是提倡理性消费,鼓励精打细算,并且把他们这种理财观念传授给下一代。在英国,儿童储蓄账户越来越流行,大多数银行都为16岁以下的孩子开设了特别账户,有1/3的英国儿童将他们的零用钱和打工收入存入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

英国儿童从5岁开始就要接受理财教育,搞清楚硬币和纸币的区别,懂得钱的不同来源,并懂得钱可以用于多种目的;7岁到11岁的学生要学习管理自己的钱,认识到储蓄对于满足未来需求的作用,学习如何管理银行和储蓄账户,如何做预算

以色列

更重视智慧与责任

以色列并没有按年龄段划分为小孩子开设的理财课程。在以色列家庭教育中,关于钱的教育有以下几大基本原则:首先是每个人都有明确的物权概念,要保护自己的财产,同时要尊重别人的财产,损害要赔偿,侵占要付出代价;第二,对于钱或者个人财产要知道珍惜,不可以浪费,以色列人讲究节俭,基本生活能得到保障就可以了。

以色列人的理财教育中最为重要的是关于钱的最核心理念,那就是责任。孩子知 道钱是怎么来的,也就更进一步地知道了节俭。不光要节俭,还要懂得付出。

德国

让孩子搞储蓄竞赛

绝大多数德国家长认为,给孩子零花钱是必要的:

第一,通过用零花钱,孩子可以对交易形成基本的认识;

第二,孩子可以学会拿主意,因为零花钱是有限的,而想要的东西很多,孩子从取舍中学会思考,变得有主见;

第三,孩子能学会制订计划。德国家长们通常定期守时地把零花钱交给孩子,既给孩子一种“守信用”的印象,又方便孩子安排理财计划。

论孩子是否听话乖巧,都有权得到零花钱,家长并不把零花钱当作奖惩手段。家长们基本上让孩子自主决定怎么花钱,但有一个前提,就是所买的东西必须是安全的健康的。在零花钱的金额上,只要年龄差不多,不论男孩女孩,待遇都是相同的。此外,很多家长还鼓励孩子在银行开设账户,让自己的孩子和亲戚朋友的孩子进行储蓄竞赛。

对孩子零花钱的教育

花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从分析需要、节制欲望到收集资讯、选择商家、比较商品的质量与价格,再到讨价还价、找零核对,在支配零用钱的过程中,孩子能学到的东西很多很多。

零用钱怎么给:

·时间

年龄越小,间隔越短

孩子年龄越小,计划与控制的能力越差,因此,给零用钱的间隔应该越短。一般说来,10岁前的孩子一周给一次,10岁以后的孩子可以酌情半个月、一个月给一次,直到延长到一学期给一次。

定人定时发放

零用钱的发放最好定时定人,如每周一发放,类似工资的发放形式。在这个时间发放,可以避免周末发放迅速赤贫的现象;定人发放,可以防止重发冒领的情况。

·金额

零用钱的标准应酌情而定,要考虑到零用钱将要涵盖的消费项目,要考虑到父母的经济状况,要考虑到市场行情(参考其他小伙伴的标准),要考虑到孩子的年龄平。一般说来,10岁前的孩子的零用钱通常不包括日常的生活消费,如车费、饭钱等。7岁以下,建议每周的零用钱不要超过5元。

·结构

零用钱可效仿成人薪酬的结构工资制,由基本工资与额外的奖励与报酬构成。除每周固定的“基本工资”外,孩子可通过家务劳动获得报酬或通过出色表现获得奖励。这样,孩子会慢慢领会到,只有靠劳动与努力才能赚到更多的钱,世上没有不劳而获的美事。

零用钱怎么用:

1、学知识

3岁以后,孩子就可以学着认识纸币和硬币了。认识钱币不光是让孩子说出钱币的面值,还应知道它们所代表的实际价值。如乘公共汽车时,让孩子去投币,知道有空调公交车票比没空调的贵;夏天,让孩子去买冰棍,了解不同品牌的冰棍,价格是不一样的;去儿童乐园时,让孩子知道10元钱可以玩哪几样游乐活动等。

再大一些的孩子,可以让他们见证零兑整、整兑零的交换活动,了解钱币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2、学消费

孩子在花钱买东西的过程中,父母要教会孩子审慎决策,形成合理的消费观念,培养基本的消费能力。

·“买什么”——学习按需消费

有了钱,并不是想买什么就买什么, 母要帮助孩子逐步分辨:哪些是必需的,哪些是可有可无的,哪些是浪费,知道该花的钱要花,不该花的钱要省。

通过零用钱,你可以向孩子传递良好的生活理念,如商品是买不完的,我们必须学会理性地取舍,在满足部分愿望的同时,就得节制其他的欲望;一个人的财富与地球上的资源都是有限的,节俭是一种美德,它可以使我们能够把更多的钱用在更有意义的事情上。

·“向谁买”——学会比较与选择

小孩子往往拿到钱就往商店跑,找到商品就是它了。大一些的孩子,也许稍稍懂点质量优劣与价格贵贱,但大多也不能兼顾二者,要么一味追求品牌,要么盲目追求省钱。

确定要买的东西该向谁买、买哪种?父母不妨在带着孩子逛超市时,在琳琅满目的商品陈列架前货比三家,比较货品的质量与价格,学会综合权衡。

·“怎么买”——学学讨价还价、找零核对

“讨价还价”其实是一个有趣的心理游戏,让孩子明白商家的出价与物品的实际价值之间是有空间的,学一点“生意经”,避免以后“吃大亏”;附带着,孩子的语言表达也得到了锻炼。

带孩子一起买东西时,简单的运算可以让孩子去完成;让孩子替大人跑腿买东西时,要求他汇报价格与余额,这些都是训练孩子找零核对的实战机会。

3、学理财

孩子上小学以后,就可以利用零用钱进行相关的理财教育了。

A、给孩子开设一个银行帐户,让孩子熟悉金融机构办理手续的一般程序,知道帐户里的钱属自己所有。

B、学会计划开支,比如可以让孩子拟一个本周开支的清单计划,为自己的各项开支作一个大致的预算。

C、学会记帐与核算。用一个小帐本记录自己的开支项目,周末核算看是否有不理性的消费,收支是否平衡,各项开支与预算是否有出入,是预算不合理还是消费失度,及时总结以便调整下周计划。

D、针对大宗物品,可以让孩子体验一下积攒与借贷的意义。比如,孩子想买一双轮滑鞋要100元。父母可以提议孩子通过劳动报酬与表现奖励争取额外的收入,同时每周积攒5元,攒足3个月,凑满60元,再向父母借贷40元,2月还清,付息2元。在这些半真半假的金融活动中,孩子可以真切地领会到储蓄与借贷的意义与价值。

4、学习爱

总是在算计着金钱,难免会功利,要让孩子知道钱的意义不只是钱。

比如,捐赠活动中父母掏钱孩子捐赠,除了达到募捐的目的,孩子并没有受到爱心教育。最好是让孩子掏自己的钱,孩子就会面临得与失的权衡与选择,这时无论捐多捐少都是爱心的洗礼。节日或生日时,让孩子用零用钱为家人买一些小礼物,用钱来传递爱与表达爱。这样,孩子才能懂得钱除了可以满足人的欲望,还有更多更高的价值与意义。

特别提醒:

·不要把家务与零用钱简单挂钩

家务是每个家庭成员应尽的责任与义务,孩子份内的劳动如收拾玩具、保持自己房间的整洁必须完成,不该计取报酬。额外的劳务可以考虑适当报酬,如帮妈妈去小区的便利店买包盐,找的零头不妨归他。

·钱是钱,爱是爱,不要混淆

零用钱的有无、多少与父母对孩子的爱无关,这一点父母都清楚。但我们仍然会不自觉地向孩子暗示两者的关系,比如“你最近表现很不好,我不喜欢你这样,再 样做就别指望我下周会给你发零用钱了”、“我爸我妈就是比你爸你妈心疼孩子,你看他们给咱儿子这么多压岁钱”、“亲爱的,今天我过生日你什么礼物都没买,是不是你已经不爱我了。”

·让零用钱成为家庭制度

关于零用钱,父母应郑重其事地和孩子进行协商,要让孩子感觉到零用钱是家庭生活中的一项制度,不是父母对孩子施压的一张王牌,不会因父母的情绪好坏而随意增减数量。零用钱协议一旦达成,双方都必须遵守。

孩子在零用钱的使用过程中,难免会出错,不要责怪孩子,给他机会锻炼,钱就会越花越明白。

在美国,父母从孩子3岁起就开始利用零用钱由浅入深,分阶段、有计划地进行教育,如:

·3岁能够辨认硬币和美元纸币;

·4岁知道每枚硬币是多少美分,并认识到无法把商品买光,必须做出选择;

·5岁知道基本硬币的等价物,知道钱是怎么来的;

·7岁能够将数目不大的钱找零,能够数清楚大量硬币;

·8岁知道可以通过做额外工作赚钱,知道把钱存在储蓄帐户里;

·9岁能够制定简单的一周开销计划,购物时知道比较价格;

·10岁时懂得每周节省一点钱,以备大笔开销使用;

·11岁时懂得从电视广告中发现事实;

·12岁能够制定并执行两周开支计划,懂得正确使用银行业务中的术语。

孩子的零花钱给多少最合适

给孩子多少零花钱最合适?每个家庭的经济状况不同,孩子所处的生活环境不同,因此零花钱标准也会不同,给孩子零花钱建议参考以下3个标准:

参考市场行情:即其他小伙的零花钱额度,不用远高于或远低于小伙伴的额度;

考虑孩子的年龄水平:一般来说4-5岁就可以给孩子零花钱了,但一开始建议每周给几元钱即可,7岁上小学以后可以根据需要给孩子零花钱,但不应只限于日常的生活消费,如车费、饭钱等。

考虑家庭经济状况:如果是比较富裕的家庭,多给一些也无妨,正确引导就好,但是普通家庭还是应该尽量控制额度。

零花钱应多久给一次?

孩子年龄越小,计划与控制的能力越差,因此给零花钱的间隔应该越短。一般说来,10岁前的孩子一周给一次,10岁以后的孩子可以酌情半个月、一个月给一次,直到延长到一学期给一次。

零花钱的发放最好定时定人,如每周一发放,类似工资的发放形式。在这个时间发放,可以避免周末发放迅速赤贫的现象;定人发放,可以防止重发冒领的情况。

给孩子零花钱,一方面是为了满足孩子的需求,另一方面是为了培养孩子的财商。家长不要把钱给孩子就完事,还要引导孩子学会正确使用零花钱,培养正确的财富观。

别把零花钱当贿赂

许多父母都会询问关于给孩子零用钱的方法。这个问题可以说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美国和欧洲的父母大部分都是不会白给孩子零用钱。尤其是美国父母,孩子做的每项家务都标明金额,根据孩子做家务的情况给零用钱。这么做,是为了教导孩子钱是辛勤劳动和汗水换来的。

发达国家的专家们也有争论,从认识工作价值的角度来看,按做家务的量给零用钱是有效的。但是从培养管理金钱能力的角度来看,给孩子的零用钱金额不应该有变化,这样孩子才能学到如何在有限的数额内做好预算,以及保持收支平衡的方法。不过孩子理解劳动和报酬 之间的相互关系,这种方法也有不足之处。

两种方法都有它的长处和短处,还可以考虑这种方法:尽量找一些不给孩子造成太大负担的家务,让孩子负责做,同时给他相对固定的零用钱。父母可以依据自己对金钱的理解,以及希望通过零用钱所达到的教育目标,不断地调整金额和方式,渐渐确定适合自己孩子的零用钱原则。

不管采取哪种方法都必须注意,不要企图用零用钱来控制孩子的行为,否则会让孩子误认为所有工作都要有报酬,没有报酬的家务就可以不去做。因此,把零用钱和做家务联系起来的同时,要告诉孩子“有些家务和钱没有关系”,例如,学习技能或者临时帮忙可都是作为一名家庭成员,也是为了自己的将来理所应当做的事。

同样的,我也不希望家长用“如果做这件家务,就给钱”的诱导方式。严格来说,这就是一种“贿赂行为”。利用孩子想要钱的心理,物质刺激孩子,使孩子变得更乖,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就算短期内效果显著,长期看来也是有限的。许多父母会采用孩子犯错就扣零用钱的方式,但是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尽量回避不愿意做的事,认为大不了我不要零用钱;或者不认真反省自己的错误,反倒计较金钱的损失。

给零用钱的方法固然重要,给零用钱的周期也非常重要。刚开始在孩子需要的时候给他少量的零用钱,随着他管理金钱能力逐渐延长周期。一般而言,小学生可以采用每周一次,中学生高中生可以每月一次。

给零用钱的日子应该和孩子一起讨论规定,最好定在星期天晚上或星期一早上。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可以防止周末过度消费,二是每星期开始前给钱,有助于孩子做好一周的用钱计划,引导孩子有计划地消费。另外需要考虑的是,经过一段时间可以增加零用钱的金额。例如,孩子过生日或新学期开始的时候。在生日的时候提高零用钱金额,想必是许多孩子最开心的生日礼物开学时增加零用钱则是考虑到这时候会有许多必要支出。

事实上,零用钱教育绝对不像想象中那么简单。因为对零用钱的金额、支付周期、支付方式都没有适合大多数孩子的统一原则。最了解孩子的是父母,最影响孩子零用钱教育的也是父母,零用钱教育的效果如何完全取决于孩子的父母。

外国孩子 是怎么花零花钱的?

从零花钱中学理财在美国,几乎每个孩子手中都有零花钱,而这些钱大多是他们通过帮助父母或家人做事挣得的。自力更生控制要求日本的山本教授认为,孩子的零花钱作为一种文化中介工具,在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孩子们通过使用零花钱来创造自己的生活。在日本,父母对孩子零花钱的控制有两种方式。无论孩子是否听话乖巧,都有权得到零花钱,家长并不把零花钱当作奖惩手段。

外国孩子是怎么花零花钱的

理财观念的培养,不仅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有意义的一课,更是为未来发展所储备的“第一桶金”。今天就让我们来看看国外家长是怎样教育孩子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的。希望这些知识对你们有所帮助。孩子的零花钱要怎么给我们“那时候”的零花钱现在作为家长的你,在思考如何给孩子零花钱的时候,是否还记得自己小时候是怎么得到零

国外父母是如何对待孩子零花钱的?

心理学认为,一个人的人格﹑能力和健康等因素第一来源于教育来源于家庭的教育,来源于妈妈的教育、父亲的教育,来源于幼年的教育﹑人格的培养,而不来源于知识的培养、科学的教育和学校的教育。因此,幼年时期人格的培养对人的

【声明】本文由用户大叔18岁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