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17 00:24:13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感冒引发哮喘怎么办呢

BY:大叔18岁 2024-07-17 00:24:13 1122 ℃

哮喘是一种病情复杂危害性极大的疾病,患者们必须要坦然面对疾病的出现,也要意识到及时正确医治的重要性。其实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导致哮喘出现的原因非常多,感冒就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在发病之后理应第一时间找到正确治疗方法,那么感冒引发哮喘怎么办呢?

患上轻微哮喘应该怎么办

一、抗炎类药物:包括气雾剂、粉雾剂和口服3种剂型。

1、气雾剂:有色甘酸气雾剂、二丙酸倍氯米松气雾剂(国产商品名为信可松)、丁地去炎松气雾剂

2、粉雾剂:色甘酸钠粉雾剂、二丙酸倍氯米松粉雾剂等。

3、口服药物:包括曲尼斯特、团替芬等抗组胺药及激素类药物如强的松、地塞米松等。口服激素类药物由于全身副作用大,除严重哮喘病人以外很少用于长期缓解期治疗。

二、免疫调节剂:免疫调节剂通常对小儿哮喘更为有效。

1、注射剂:临床常用的有卡介苗素、组胺球蛋白、核酸酪素、胎盘多糖、哮喘菌苗、转移因子、干扰素胸腺肽等。

2、口服药物:多抗甲素片、卡慢舒、左旅咪唑

3、免疫抑制剂:如氯喹、氨甲喋呤、环磷酰胺、三乙酰夹竹霉素、雷公藤多甙等。由于这些药物副作用较大,故仅用于重度哮喘的缓解期治疗。

4、脱敏疗法:是目前.针对哮喘病因的治疗过敏性哮喘的有效方法。

5、中药类:治疗哮喘的中药种类繁多,中成药也为数不少,如桂龙咳喘宁、蛤蚧定喘丸等。

如果大家在患有轻微哮喘时没有及时治疗,就会演变成慢性哮喘,很难根治,所以大家千万不能忽视,可以用上述的方法简便治疗轻微哮喘,更好就是到医院进行检查,及早治疗。最后小编希望大家能够身体健康,远离疾病。

感冒引发哮喘怎么办呢

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办法,但坚持长期规范化治疗可使哮喘症状得到良好控制,减少复发甚至不再发作。

1.治疗目标

(1)完全控制症状;

(2)预防疾病发作或病情加剧;

(3)肺功能接近个体最佳值;

(4)活动能力正常;

(5)提高自我认识和处理急性加重的能力,减少急诊或住院几率;

(6)避免药物的不良反应;

(7)防止不可逆性气道阻塞;

(8)预防哮喘引起死亡

2.哮喘防治基本临床策略

(1)长期抗炎治疗是基础的治疗,首选吸入激素。

(2)应急缓解症状的首选药物是吸入β2激动剂。

(3)规律吸入激素后病情控制不理想者,宜加 吸入长效β2激动剂,或缓释茶碱,或白三烯调节剂(联合用药);亦可考虑增加吸入激素量。

(4)重症哮喘患者,经过上述治疗仍长期反复发作时,可考虑做强化治疗。即按照严重哮喘发作处理(给予大剂量激素等治疗),待症状完全控制、肺功能恢复最佳平和PEF波动率正常后2至4天后,渐减少激素用量。部分病人经过强化治疗阶段后病情控制理想。

3.综合治疗的治疗措施

(1)消除病因和诱发原因。

(2)防治合并存在的疾病,如:过敏性鼻炎反流性食管炎等。

(3)免疫调节治疗。

(4)经常检查吸入药物使用是否正确和对医嘱的依从性

哮喘为何总是反复发作

近年来哮喘的发病机制有了新的概念,也已明确是由气道过敏性炎症所致,并由此造成气道高反应性,两者相互作用形成恶性循环。国外学者从早期(速发)哮喘反应和晚期(迟发)哮喘反应的基础上,又提出气道有急性过敏性炎症和慢性过敏性炎症的变化。

急性过敏性炎症的形成,最重要的物质是白三烯,慢性过敏性炎症的形成除炎症细胞趋化因子参加而加重气道过敏性炎症病变外,最近又认为慢性过敏性炎症的形成,最重要物质是细胞因子。当今发现在50种细胞因子中有25种参加了慢性过敏性炎症,其中和肥大细胞的存活、ige的产生及嗜酸粒细胞的分化、存活和激活所必需密切相关的白细胞介素3、4、5(il3 il 4 il 5 )起了关键的作用。这样不仅使气道过敏性炎症变得更深化和复杂,而且变得更持久,使慢性过敏性炎症所引起的气道狭窄和畸形的病变成为不能恢复的变化。由于气道慢性炎症持久存在则由此而产生的气道高反应性也难消失,形成顽固性哮喘复发的潜在因素。因此,遇到日常生活中对正常人不起作用的轻微刺激,如上呼吸道病毒感染(感冒)、吸入某些过敏原、空气中的烟雾、气味和精神因素等就会激发哮喘。

那么,怎样预防哮喘反复发作呢?

(1)及早合理使用消除气道过敏性炎症(消炎)药,根据它们抗炎力大小依次为吸入皮质激素、色甘酸钠和酮替芬,它们具有程度不等的阻止气道过敏性炎症反应。尤其吸入皮质激素,国内外学者一致认为它的抗炎作用最强、副作用最小,被列为防治哮喘反复发作的首选药物,国外已应用20多年,我们也已使用了10多年。色甘酸钠近年来又被重新推荐作为预防小儿哮喘的首选药物,但其抗炎作用不及吸入皮质激素,且起效较慢,甚至须应用4-8周后才能发挥功效。目前国内推出色甘酸钠定量气雾剂(混悬型、mdi上海信谊和北京集爱药厂生产)。治疗时可先采用吸入皮质激素,病情稳定后改用色甘酸钠或酮替芬维持。

(2)避免各种过敏原和刺激因素,例如禁止吸烟、 逸结合、及早防治呼吸道病毒感染、适当体育锻炼、应用各种免疫调节剂来增加体质。如果经过过敏原测定证实对某此过敏原有过敏反应者应设法避免。

(3)防治并存的过敏性鼻炎过敏性鼻炎是诱发哮喘的前哨站,两病同属于呼吸道过敏性疾病,同时并存者较多,应及早使用丙酸氯松喷鼻剂或氟替卡松喷鼻剂防治。

哮喘的饮食方法

1.饮食宜清淡,并供给充足的蛋白质

2.饮食中应多食瘦肉动物肝脏豆腐豆浆等。

3.宜多食新鲜蔬菜水果。新鲜蔬菜不仅可补充各种维生素和无机,而且还有清痰去火之功能。果品类食物,不仅可祛痰止咳,而且能健脾补肾养肺。

为什么小孩子会得哮喘

小儿哮喘的发病原因是什么?专家分析,小儿哮喘与以下几点因素有关:

1、环境因素大气污染、烟尘等因素对气道造成损害是影响小儿哮喘的因素。

2、感染尤其是感冒、扁桃体炎等上吸道感染是影响小儿哮喘的因素。

3、遗传因素也是影响小儿哮喘的因素,研究发现,哮喘往往有家族遗传倾向,家长中有患哮喘者,则大大增加了患儿的发病率。

4、过敏是重要的影响小儿哮喘的因素之一,接触变应原食物过敏原最常见的是蛋白类如肉蛋奶,其次是鱼等海产品,另外零食中的某些色素等添加剂也是较常见的过敏原;环境过敏原主要是散落于空气中花粉,煤烟,蚊香,家装涂料等异常气味。

5、剧烈运动、情志刺激等。以上原因均可引起支气管痉挛,粘膜水肿,分泌物增加,管道阻塞,气道变窄导致呼吸不畅而发病。

温馨提示:哮喘很多的人是不怎么了解的,但是造成哮喘的原因是很多的,哮喘是一种很严重的疾病,生活中人们需要了解这种疾病的症状。哮喘发生并不是无缘无故的,及时发现各种病情的存在,更好的减轻疾病对孩子的伤害。

感冒一般不会引发哮喘

哮喘是一种呼吸道带慢性炎症的疾病。陈卫强说,哮喘有两个重点:一是慢性,就是说明它是长期存在的;二是炎症,说明呼吸道存在着发炎引起的肿胀和黏液增多。呼吸道的这种炎症程度越高,空气吸入和呼出肺部就越困难。生活中,很多家长都误以为哮喘可能会有感冒咳嗽引发,其实这种几 率很小。

哮喘是过敏性炎症

“引起哮喘的炎症,是一种过敏性炎症。”陈卫强说,这种过敏性炎症一般是由于机体的免疫反应而造成的组织损伤,而不是人们平常所说的感染引发的,需要抗生素治疗的炎症。

发炎的现象可能会随着时间而缓慢加重,有时候甚至慢得让人无法察觉。陈卫强介绍,如果不采取任何抗炎措施,将有可能导致支气管阻塞或者挛缩,甚至可能因呼吸困难而危及生命。据统计,有20%~38%的过敏性鼻炎患者伴有哮喘,80%过敏性哮喘患者有过敏性鼻炎。

感冒引发哮喘几率不大

很多因素都可诱发哮喘,比如遗传。如果孩子的父母或父母直系亲属中有哮喘病史或其他过敏性疾病,自身又是特异性体质,因遗传基因而诱发哮喘的几率就会很高。同时,若出现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肤病湿疹等病症,患哮喘的危险性也会大大增加。

由于小孩反复咳嗽是哮喘发作的主要诱因之一,所以临床上很多父母都认为,孩子感冒咳嗽就会引发哮喘,实际上这种几率不大。要预防哮喘,要先找出诱发哮喘的原因,最好不要养猫、狗和禽鸟等宠物,因为动物的毛皮屑是哮喘发病的诱发因素之一。尘螨、食物、霉菌、花粉等都是可能引起哮喘的因素,要对其进行排除,尽量减少接触哮喘的诱发因素。同时,运动、病毒感染、冷空气、烟雾、空气污染、吸“二手烟”、服用阿司匹林等药物也是引发哮喘的非过敏性因素。

不要误把哮喘当感冒,带你了解过敏性哮喘的症状

很多疾病都有咳嗽的症状,过敏性哮喘的常见症状也是咳嗽。哮喘会严重影响到患者的呼吸,过敏性哮喘的主要症状就是呼吸困难或气喘,在急性发作的时候,会感觉喘不上气,感觉到呼吸困难,及时安静不动的时候也是如此。过敏性哮喘出现了呼吸困难的症状之后,就会感觉到胸廓的紧缩感以及明显的胸廓压迫感。

引发哮喘发作的感冒

有一半以上的哮喘患儿,在婴幼时期有过急性细支气管炎的经验,尔后,就容易随天气的变化或上呼吸道感染而有急性哮喘的发生,这些病人常在发烧2~3天后,咳嗽频率逐渐增加,以至出现喘呜发作,所以当哮喘儿童感冒时,千万不可掉以轻心,看病时需提醒医生,这小孩有哮喘病史,以免疏忽而导致严重的哮喘发作。小儿感冒也能引

[小儿哮喘怎么治愈]冬季小儿哮喘高发,切莫误当感冒

篇一:冬季小儿哮喘高发,切莫误当感冒“孩子已经咳嗽了2个多星期,在社区诊所吃药、打针、输液都用了,一个小感冒怎么这么长时间都没好。”经检查诊断,这不是普通的感冒,而是小儿哮喘。其中,儿童哮喘由于发病不典型,容易被当成普通感冒对待,以致延误病情,需要引起家长的重视。那么,在春季应该如何预防小儿哮喘的发生呢?

Hash:cf710303ab9cac74f2c678bc313a89fe811d1d1d

【声明】本文由用户大叔18岁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