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8-20 01:55:31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槟榔产地生子环境和品种

BY:大叔18岁 2024-08-20 01:55:31 1485 ℃

槟榔不单湖南人爱吃,而且 台湾人也超爱吃,这是他们的日常的零食槟榔 被誉为我国四大南药之一,我国栽种槟榔已有 1500 年的历史海南省是槟榔的主要产区,那里有一个风俗:客至敬槟榔。由此可见槟榔在当地人心中的地位。

槟榔致癌吗

槟榔果实为长圆形或卵球形,长3-5厘米,成熟后为橙黄色。槟榔果实含有多种成分,以槟榔碱等生物碱类为特有成分,槟榔碱具有拟胆碱作用,嚼食槟榔能产生愉悦感和欣快感,槟榔碱会使人产生依赖性。

世界卫生组织癌症研究中心在一次国际专家会议后发出警告称,咀嚼槟榔会致癌。警告指出,早在1985年进行的一项研究就已经证实,把烟草和槟榔叶、果混在一起咀嚼会导致口腔癌、咽癌及食道癌,而新的研究结果表明,即使咀嚼不加入烟草的槟榔也同样会导致口腔癌等癌症发生。经常嚼槟榔会造成口腔粘膜下纤维化,这是导致口腔癌病变的主因。

2004年,国际癌症研究中心正式发布了关于槟榔致癌的专题报告。报告显示,60%的口腔癌可能源于嚼槟榔,并把我国台湾和印度并列为因好吃槟榔引发口腔癌的流行地区。在印度部分地区,口腔癌已经成为最常见的癌症,而这些地区居民大都有咀嚼槟榔或槟榔子的习俗。基于多方面的依据,世界卫生组织认定槟榔为一级致癌物。

很多研究表明,槟榔提取物可致基因损伤、致突变和致癌。已有实验表明,槟榔碱可抑制细胞增殖、阻断细胞周期、诱导细胞的凋亡。大量流行病学调查及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发现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OSF)与咀嚼槟榔习惯关系密切。OSF是一种慢性口腔黏膜疾病,具有一定的隐匿性并可能恶变为口腔癌。

目前主流医学界认为,咀嚼槟榔与口腔癌之间的关系是确定的。多项研究表明, 咀嚼槟榔者比不咀嚼槟榔者患口腔黏膜病变的概率要高得多,而口腔黏膜病变已被确定为口腔癌的前期病变。口腔癌前病变有三种,即口腔白斑、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口腔扁平苔藓。这三种均可能恶变为口腔癌。

近些年来,槟榔产品类型日益丰富,产量也达到了历史最高。但随之而来的相关疾病的发病率非常值得关注。加拿大政府禁止销售槟榔产品,即便是槟榔消费第一大国印度,也要求槟榔产品必须有警示标识。咀嚼槟榔在我国有蔓延扩大的趋势,槟榔的销售已经迅速超出了传统的湖南、海南和台湾三省范围。


槟榔产地生子环境和品种

槟榔产地

槟榔主要分布在中非和东南亚,如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马来半岛、新几内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缅甸、泰国、越南、柬埔寨等国。我国引种栽培已有1500年的历史,海南、台湾两省栽培较多,广西、云南、福建等省(区)也有栽培。

槟榔生长环境

槟榔喜欢生长在潮湿温暖的环境中,无低温地区 潮湿疏松肥沃的土壤最适合种植槟榔。

槟榔品种

1. 榔玉:将成熟果实晒1~2天,然后放在烤灶内用干柴火慢慢地烤干,约7~10天取出待冷,砸果取榔玉再晒1~2天即可。一般100千克鲜果可加工成榔玉17~19千克。

2. 榔干:采下青果去枝,然后置果实于锅内加煮沸约30分钟,捞出晾 干,再将果实放置于烤灶内用湿柴文火烘烤。约烤2~3天翻炒1次,连翻两次便可。约8~10天用木棒从上面直插底层,如一插便入,说明底层已干,此时取出即成榔玉。一般100千克鲜果可烤得20~25千克。

3. 大腹皮:将成熟果实纵剖成半,剥下果皮,晒干,打松干燥即得。

4. 槟榔花:取尚未开放的雄花干燥而成。以土黄色或淡绿色为佳品。

槟榔有哪些药用功效

一、治寸白虫: 槟榔二七枚。 治下筛。 以水二升半,先煮其皮,取一升半,去滓纳末,频服暖卧,虫出。出不尽,更合服,取瘥止。宿勿食,服之。(《千金方》)

二、治食积满闷成痰涎呕吐者: 槟榔、半夏砂仁萝卜子、麦芽干姜白术各二钱。水煎服。 (《方脉正宗》)

三、治心脾疼: 高良姜、槟榔等分(各炒)。上为细末。米饮调下。 (《百一选方》)

四、治伤寒发汗或下后痞满,或成寒实结胸,气塞不通: 槟榔二个(一生一煨)。细末。酒二盏,煎一盏四,分作两服,温饮之。 兼治蛔厥,心腹刺痛。 (《伤寒总病论》槟榔散)

五、治大小便不通,亦治肠胃有湿,大便秘涩: 槟榔至大者半枚。用麦门冬煎水磨一钱,重汤烫热服之。 (《普济方》槟榔散。《纲目》以本方治淋作痛)

六、治脾、肺、肾三脏受伤,水气不化,积为肿满,渐成喘急,不能偃卧者:槟榔三钱,白芍药(炒)、茯苓猪苓泽泻车前子各二钱,肉桂一钱。水煎服。(《方脉正宗》)

七、治五淋: 赤芍药一两,槟榔一个(面裹煨)。上为末,每服一钱,水煎,空心服。 (《博济方》)

八、治脚气累发,渐成水肿不消: 大腹子。 滚汤磨汁半盏,食前服,日二次。服二月。 (《本草汇言》)

九、治痰涎: 槟榔为末。 白汤点(服)一钱。(《御药院方》)

十、治小儿头疮,积年不瘥: 槟榔水磨,以纸衬,晒干,以生油调涂之。 (《圣惠方》)

十一、治口吻生白疮: 槟榔二枚。烧灰细研,敷疮上。(《圣惠方》)

十二、治盯耳出脓: 槟榔研末吹之。 (《鲍氏小儿方》)

十三、治丹毒从脐上起黄肿: 槟榔,为末,调涂。 (《续本事方》)

十四治金疮: 白槟榔、黄连少许,为末敷之。(《经验方》)

十五、治阴毛生虱: 槟榔煎水洗。 (《本草备要》)

吃槟榔的坏处

01长时间咀嚼会致使自己患上一系列的口腔疾病,过多的食用,严重的还会导致中毒。

02槟榔中有致癌的成分“生物碱”,所以如果长时间的咀嚼,那么致癌的几率是非常大的。

03由于槟榔的液汁是呈紫红色的,所以牙齿在长时间的咀嚼过程中也会慢慢地变色,最终导致牙齿发黑。

04长期咀嚼槟榔严重的会成瘾并且还有致幻作用,不仅损害味觉神经与唾液分泌,严重的还会妨碍消化机能。

05槟榔汁在口腔中停留时间过长也会形成牙结石,长期的咀嚼,损害了牙釉质,严重的还会使牙齿裂开或断掉。

06由于咀嚼槟榔造成口腔黏膜下纤维化和白斑病,这也就是口腔癌的前兆。

槟榔怎么吃

印度吃法——蒌叶裹槟榔,清凉养胃

印度人爱吃槟榔世界闻名。他们吃槟榔不是嚼嚼就完了,吃的时候一定要有最佳搭配———蒌叶。正宗吃法是先将槟榔果取出来,切成碎片后,蘸上蛎灰,用蒌叶包裹,放进嘴里慢嚼。

蒌叶属胡椒科,又名蒌藤、蒌、芦子或酱,原产地据称是在马来西亚,后在印度等一些国家广泛种植。这种绿色爬藤植物具有丁香的气味,长期咀嚼有助于消化、提神以及清除肠道。从医学角度看,具有一定药用价值,可用于帮助治疗气管肺部疾病。蒌叶与槟榔搭配,将会极大刺激唾液腺和嘴巴的黏液薄膜,让人在炎炎夏日感到清凉。

与槟榔一样,由于蒌叶的刺激和提神作用,许多印度人对它都很上瘾。除与槟榔搭配以外,印度人还喜欢在饭后吃一些蒌叶裹着的甜食。印度人相信,这将有益于清除就餐时摄入的油脂,利于胃部健康

一次饭后,记者禁不住当地朋友的盛情邀请,“硬着头皮”去小摊吃蒌叶卷薄荷。卖蒌叶的小贩熟练地摊开一片嫩绿的蒌叶,然后用勺子从柜台前的一些瓶瓶罐罐中,飞快地舀出一些不知名的流质东西,撒在蒌叶上卷成类似“糖三角”的模样。看到我为难的模样,朋友说,你可以咀嚼,也可直接咽下。由于生平从未有大嚼生叶的习惯,记者只好一口将“糖三角”咽下,没想到顿时整个胃感觉一片清凉,无比舒服惬意。

台湾人的吃法——无情莫把槟榔嚼

说到槟榔的吃法,台湾人是很有一套技巧的,他们把采收后的槟榔,剥除果蒂和较老的部分,先取由彰化引进的带有胡椒香气的荖叶,再搅匀石灰,用小刀涂少许在叶上,将之卷起。然后切开槟榔,将已卷好的荖叶夹放在中间,这样老藤、石灰、槟榔一起嚼食。据说,如果三者缺一,槟榔不仅食之无味,人们还会认为你是一个毫无感情的冷血动物

吃槟榔由于三物混合后即呈红色,食者边嚼边吐,吐出来的汁液如同鲜血一般,而嘴角、牙缝都是一滩滩“血迹”,虽不雅观,但嚼起来脸颊红润,血脉贲张,全身暖洋洋的,如同喝了一杯薄酒,“两颊红潮增妩媚,谁知侬是醉槟榔,”那种滋味非亲尝者无法言喻。因此,在台湾吃槟榔者不仅限于青年男女,就连已无牙齿的老者也将“三合物”绞碎后嚼食过瘾。

海南黎族的吃法——别具一格的嚼食风尚

黎族同胞平时都喜欢嚼槟榔,吃法是将槟榔削成瓣,用栳叶包住,配上石灰膏和烟丝,放入口中细嚼,且嚼且香,并可使人像喝了酒、面色发红,精神焕发。常吃槟榔还有防病治病和美容的功效,故黎族同胞视槟榔为健体长寿食品。

槟榔产地生子环境和品种

基于多方面的依据,世界卫生组织认定槟榔为一级致癌物。很多研究表明,槟榔提取物可致基因损伤、致突变和致癌。槟榔产地生子环境和品种槟榔产地槟榔主要分布在中非和东南亚,如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马来半岛、新几内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缅甸、泰国、越南、柬埔寨等国。槟榔生长环境槟榔喜欢生长在潮湿温暖的环境中,无低温地区的潮湿疏松肥沃的土壤最适合种植槟榔。

槟榔的选购_槟榔的存储

槟榔的选购干燥种子呈圆锥形或扁圆球形,高1.5~3厘米,基部直径2~3厘米,表面淡黄棕色或黄棕色,粗糙,有颜色较浅的网形凹纹,并偶有银色斑片状的内果皮附着。槟榔的存储冷藏。槟榔的食用方法槟榔果可以食用,沾卤水咀嚼,初次咀嚼者会面红,胸闷,属于正常现象。槟榔久服则损

吃槟榔的好处,槟榔的功效,槟榔的作用

槟榔种子可入药,有杀虫、破积、下气、行水的功效,是我国名贵的“四大南药”之一。槟榔具有独特的御瘴功能,是历代医家治病的药果,又有“洗瘴丹”的别名。因为瘴疠之症,一般都同饮食不规律、气滞积结有关,而槟榔却能下气、消食、祛痰,所以在药用性能上被人们广泛关注。槟榔的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克,单用杀虫,可用60—120克;或入丸、散。

Hash:40f27acce7ad02b8cf11ec0013718f4b85f2f8f6

【声明】本文由用户大叔18岁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