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6-02 23:04:56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消灭内脏脂肪

BY:大叔18岁 2024-06-02 23:04:56 1658 ℃

内脏脂肪是人体脂肪中的一种,与皮下脂肪(也就是我们平时所了解的身体上可以摸得到的“肥肉”) 不同,它围绕着人的脏器,主要存在于腹腔内。内脏脂肪对我们的健康意义重大。下面,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消灭内脏脂肪

1. 运动必不可少

要多做一些有氧运动游泳慢跑快步走这几项运动对于减掉内脏脂肪效果显著。据调查快步走可以提升体内脂肪的激素含量,所消耗掉的内脏脂肪比慢走要多47%。每次运动时间并没有一个硬性的标准,脂肪在从你动的那一刻,就已经在消耗代谢了。

2. 吃必不可少

这里说的吃不是指什么都可以吃,而是要适当摄入一些能够减去内脏脂肪的物质。如膳食纤维膳食纤维,具有吸作用,吸水后体积增大,从而产生饱腹感而减少能量摄入。摄入的热能减少,在肠道内营养的消化吸收也下降,最终使体内脂肪消耗而起减肥作用。

3. 腹式呼吸必不可少

腹式呼吸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心、肺细胞的功能,增大肺活量,加强心脏功能,还对消除腹部脂肪、排除腹部废物,改善腹部液循环,促进腹部及盆腔脏器的生命活动等皆有重要意义。

内脏脂肪怎么减

少吃碳水化合物

含有碳水化合物的食品是米饭面包主食。过多地食用这些食物将导致过多的糖分被代谢出来,从而会让内脏脂肪囤积在腹腔。当然也不能完全不吃,因为当碳水化合物的摄取量为0时,大脑就将一片空白,你会无法真正地集中注意力。对于女性来说,每天摄入的碳水化合物的量不应超过100克,而且,三餐的比例是5:3:2,这样才是更有助于消化与代谢的黄金比例

每天25分钟快步走

美国的运动专家发现,快速走可以提升体内脂肪的激素含量,所消耗掉的内脏脂肪比慢走要多47%。但是快走的节奏很重要,只有以及随能力正常,舒服地享受运动,才能让身体充分地吸收气氛,充分燃烧内脏脂肪。另外,运动时间以每天25分钟最为合适。

“勺子按摩法”按走内脏脂肪

在日本,非常流行勺子按摩法,就是通过小小的汤勺来按压皮肤,能达到很好的养生作用。首先,在腹部均匀涂抹葡萄柚精油,它能很好地促进身体代谢,然后用汤勺以肚脐为加以开始由外向里按压,力度以腹部感觉到压力为最佳。不但通过勺子的力量将精油分子传递到皮肤内,参与到身体代谢中去,还能从外向内地增加腹腔温度,提升自我燃烧脂肪的能力。

内脏脂肪的危害

不孕不育

当内脏脂肪进入消化系统时,会对肝脏器官造成损害,引发脂肪肝,还会扰乱新陈代谢,引发2型糖尿病和不孕。不仅如此,内脏脂肪还会增加心血管疾病几率,导致动脉炎症,甚至容易导致抑郁。内脏脂肪还可能致癌。据英国癌症研究中心估计,体重超标男性的结肠癌发病率高出常人25%,而肥胖症男性患者的这种发病率比普通人高50%。

心脏病

内脏脂肪会导致体内毒素难以正常排出。还会产生多种化学物质,与心脏病关系密切。肥胖还会导致心脏肥大,进而使心脏泵血效率大大降低,导致气短疲劳

呼吸急促

肥胖者感觉呼吸更困难,因为当人们平躺的时候,腹部任何脂肪都会压迫肺脏,从而导致肥胖者躺下时感觉呼吸急促。呼吸越困难,就越容易造成血流中输氧量不足,进而导致全身乏力免疫力受损,甚至高血压

专家指出:男性腰围>90厘米,女性腰围>85厘米都是典型的“内脏脂肪型”肥胖。医学谚语里说的“腰围长,寿命短”就是这样的道理。

世界卫生组织在对全球各个国家肥胖人群进行减肥观念普查报告中指出,91%关心家人健康的女性急于帮助家人或者自己减掉可怕的脂肪但减脂的过程中,只注重减掉“皮下脂肪”,而忽略“内脏脂肪”。

内脏脂肪的形成原因特征

减去内脏脂肪是健康减肥的根本

内脏脂肪过多是身体代谢紊乱的表现,长期内脏脂肪会导致高血脂心脑血管疾病、身体器官机能下降等并发症,现代社会很多内脏脂肪多的人表面看起来可能是体型肥胖,但也很有可能是体型偏瘦,特别是上班族中老年,很多都需要给自己的内脏脂肪“减减肥”!

科研发现,内脏脂肪和皮下脂肪存在并发的关系,内脏脂肪很容易引发皮下脂肪增多,这就是为什么很多肥胖人群通过减肥药剂等多种形式进行减肥,最后很容易反弹的根本原因,内脏脂肪不减,只减皮下脂肪相当于治标不治本,也是不健康的减肥方式。

内脏肥胖的原因

1. 容易被忽视

人们减肥时只注重减掉“皮下脂肪”,而忽视了“内脏脂肪”。因为皮下脂肪显然易见,只要囤积一点就会引起爱美女性的注意,马上将其消除。而内脏脂肪隐藏得深,有的体型 瘦的人也会内脏脂肪多,所以内脏脂肪很容易被人们所忽视。

2. 饮食不均衡

早餐经常吃得很少或者不吃,午餐晚餐却很丰富,还经常吃宵夜。偏食,爱吃油腻食品或者甜食,肉多菜少。

3. 动得少

如今的人们尤其是白领一族,坐的时间远多于站着或走动的时间。外出不爱走路,不是开车就是坐公交。在公司就是黏在椅子上,一坐就是一天。体育运动少得可怜。

内脏肥胖者的特征

1. 肚子凸起

这是最简单的判断方法。临床经验显示,90%以上的“大肚子”都是内脏肥胖者。

2. 尝试了各种瘦腰的方法,腰围还是无法减下去

因为内脏脂肪刚好位于腹腔之中,而人们所采取的各种瘦腰法都只是减腰腹皮下脂肪的方法,无法清除藏于内脏的脂肪,所以各种瘦腰法都无济于事。

3. 便秘常来光顾

内脏脂肪囤积过多无法自然离开身体,严重影响消化功能便秘现象也就随之而来了。

内脏脂肪危害大

内脏脂肪危害大

有关于肥胖的最新研究表明,内脏脂肪型肥胖将严重威胁生命!但91%的人说到燃脂的时候,只会关注皮下脂肪,而忽略了内脏脂肪!当内脏脂肪囤积,导致体内细胞必须内部膨胀来储存过多热量,加之这些热量不能及时消耗时,也会导致女性肥胖,并影响血液的黏稠度,身体的各种不适就会“登门拜访”。过多内脏脂肪还在身体代谢的过程中形成毒素,大大紊乱了原本和谐的代谢能力。

内脏脂肪并不是表面意义上的长在内脏中的脂肪,更不是我们以往理解的“肥肉”,而是围绕在我们脏器周围的一种脂肪。

内脏脂肪的居所:主要存在于腹腔内,很难排除。

颜色:白色。

类:与皮下脂肪一样,内脏脂肪同样属于三酸甘油脂(人体的脂肪分为脂肪酸、三酸甘油脂、胆固醇脂,而三酸甘油酯占有体内总脂肪的九成。我们平日里说的减肥,减掉的是三酸甘油脂)。

简单测试:你的内脏脂肪多吗?

你不需要被各种医学仪器测量,只要通过对身体和生活习惯的观察,就能知道自己的内脏是不是很“胖”。

1.你的腰部囤积了过多脂肪,各种瘦腰法都无济于事。

这是脂肪超标的首要标志,因为内脏脂肪刚好位于腹腔之中,一旦囤积过多,腰围的尺码就会不断增大!

2.你属于无肉不欢的类型吗?尤其是吃晚餐时,如果没有肉,就会食不知味。

如果长时间如此,脂肪在体内很难吸收、燃烧,只能堆积在内脏周围,最终导致内脏脂肪含量超标。

3.体检报告显示,身体一切正常,只是营养过剩而已。

这并不是证明你的生活质量有多高,而是在告诉你,内脏脂肪已经超标了,因为过多的营养有一部分已经转化为多余的脂肪,附着在内脏周围了!

4.便秘对于你来说早已经不奇怪。

显而易见,因为无法正常 便,多余脂肪就无法自行离开身体,自然会出现便秘现象!

5.面色略微有些黄。

当内脏周围聚集了过多的脂肪时,身体内的糖代谢就会出现问题,导致爱惜皮肤的你变成“最无辜的黄脸婆”!

6.月经不调,且伴随着腹胀

此时就是因为内脏脂肪过多导致了内分泌失调,从而出现月经不规律的现象。

内脏脂肪怎么形成的?

内脏脂肪的形成,与我们的生活习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忙碌的日常生活,在你的“尽情挥霍下,内脏脂肪就这样被“炼”成了!

1.忽略早餐:为了让自己多睡一会儿,很多女性牺牲了早餐时间,穿好衣服、画好妆直接出门。此时,腹腔处在无水、无营养状态下,为囤积内脏脂肪提供足够空间。

2.错过排便时间:到了公司,晨会开始,朦胧的便意被你克制,内脏脂肪也就错失了一个最佳的被排泄时机,乖乖地囤积在腹腔等待机会!

3.工作无暇喝水:工作一忙起来,连喝水都无暇顾及,而没有水做动力,内脏脂肪是没有“勇气”自我燃烧,找机会排出体外的,当然越来越多了!

4.午餐营养俱全:这自然没错,但是很多白领因为早餐空缺的缘故,中午会吃很多东西,以满足身体需求,这样一来,消化系统疲惫不堪,脂肪停留于腹腔,内脏脂肪就这样形成了!

5.高热量的下午茶:下午3点左右,一般是白领们的加餐时间,慕斯、乳酪巧克力应有尽有,但是你却忘记了,午餐后没有任何运动,身体内的毒素还在体内“休息”,再补充高热量的美食,天啊,后果不堪设想!

6.加班成为常态,宵夜在所难免:唉,上一轮脂肪还没有排出,新的脂肪又进来了,看来腹腔真够忙碌的!

如何降低人体内脏脂肪,教你如何减少内脏脂肪,5招巧减内脏脂肪,内脏脂肪怎么减

当身体燃烧脂肪的时候,你会同时用掉各类脂肪,包括内脏脂肪和皮下脂肪。如果长时间如此,脂肪在体内很难吸收、燃烧,只能堆积在内脏周围,最终导致内脏脂肪含量超标。

如何减掉内脏脂肪,内脏脂肪危害大吗

单纯的力量训练可以帮助消减皮下脂肪,对内脏脂肪则没有明显效果。这是脂肪超标的首要标志,因为内脏脂肪刚好位于腹腔之中,一旦囤积过多,腰围的尺码就会不断增大!

内脏脂肪超标隐藏危害 减少内脏脂肪的十件事

内脏脂肪超标是一种隐藏危害,不仅影响身形,还严重影响身体的健康状况,甚至会减短寿命。内脏脂肪超标的表现1、从侧面看,肚子比胸脯高。减少内脏脂肪的十件事。另外蔬菜还能在消化的过程中吸附出肠内的脂肪,消除内脏脂肪的效果极好。尤其有助于内脏脂肪的消除。所以减少饮酒量就能抑制内脏脂肪的堆积。

Hash:afe7ed3d942c0951a83045534429f6532e2846ac

【声明】本文由用户大叔18岁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