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04 22:38:04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1岁婴儿发烧怎么办

BY:大叔18岁 2024-07-04 22:38:04 1241 ℃

婴儿是非常容易出现发烧的情况的,因为婴儿的体质非常的差,身体的发育也不是那么的完全,所以就很有可能出现发烧的情况,大家也是不要过于的担心,平常的时候最好还是要及时的发现宝宝发烧的情况,这样才能够帮助宝宝得到很好的治疗。

婴儿发烧家庭物理降温方法

1、冰敷:主要通过放在全身大管处的冰与流动的血液进行热交换传导。同时它可以降低脑细胞耗氧量,延缓脑细胞损伤,并且有利于躯体微循环

具体做法:在塑料袋内装入刚从冰箱取出的自制冰块,扎紧,套2—3层,防止漏出,然后在外面包上毛巾即可。将冰袋敷在后枕部、前额部或者腋窝下、颈部,腹股沟等大血管经过的地方。5—10分钟换一次,直至高热有所下降为止。

Tips:冰袋外需裹一层布,以防局部皮肤冻伤。如果宝宝出现哆嗦、发凉、脸色发青或者局部皮肤发紫,要马上停止使用。男宝宝要特别注意,避免将冰袋碰到阴囊部位。用做好的冰袋来做冰枕,降温效果也不错。

2、酒精擦浴:酒精能扩张血管,蒸发时会带走大量热量,宝宝发烧可以借用酒精擦浴来帮助退烧。这种方法降温快,体温一般很快会下降。

具体做法:药店购买的95%酒精取一份,加两份温搅拌均匀备用;如果是75%的酒精,加的温水量与酒精相同,假如手边没有酒精,也可以用60°的白酒代替,使用白酒时,可以用一份白酒加2/3份水来调和,也可以加冰块来增加降温效果。

用纱布或者小毛巾蘸湿后擦拭宝宝的身体,一般是血管分布比较多的部位,比如颈部、腋窝、大腿根部等等,这些部位血液循环快,血管表浅,容易散热。涂擦时按照一定的顺序,由上至下,从左往右,用拍擦的方式进行,擦至皮肤微微发红,注意擦过的身体部位的保温。动作要快,每次5-10分钟即可。

擦拭中要避开宝宝的头面部、腹部、脚底以及胸前心脏部位,以免引起不良反应

1岁婴儿发烧怎么办

当宝宝发烧时,首先要测量它的体温,如果在38度5(含)以下,可先采取物理降温措施,而不用吃退烧药。可以用凉毛巾敷在宝宝额头或用宝宝退热贴敷颈部、腋下等部位。

当宝宝全身比较烫时,可用毛巾沾取少量酒精轻轻擦拭全身,这适用于发高烧。如果宝宝只是低烧,可以用温热的毛巾擦拭全身即可。这样能帮助宝宝降低体温,让它感觉好受一些。注意使用酒精时不可用太多,要兑水多稀释几遍。

宝宝发烧时,要不断给他喂水。一定要让宝宝多喝水,才能排除体内的毒素,缓解发烧症状。一般宝宝发烧是“干烧”,不出汗,身体无法正常的排泄,而多喝水就能促进身体新陈代谢,还能让宝宝发发汗,这样发烧能很快退掉。

因为宝宝发烧时身体很不舒服,所以尽量少让宝宝活动,家长可以多抱抱孩子,让他有安全感,这样宝宝能很快进入梦乡,只有休息好才有利于减轻发烧症状。

1岁以内的婴儿忌食蜂蜜

蜂蜜不仅是甜美的食品,而且是治疗多种疾病的良药。因为它含有丰富的果糖葡萄糖和维生素C、K、B2、B6以及多种有机酸和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等。许多年轻的父母,喜欢在喂小儿的牛奶中加入蜂蜜,以加强小儿营养。实际上1周岁以下的婴儿,是不宜食用蜂蜜及花粉类制品的。这是因为在百花盛开之时,尤其是夏季,蜜蜂难免会采集一些有毒植物的蜜腺和花粉,若正好是用有致病作用的花粉酿制成的蜂蜜,就会使人得荨麻风疹,而食用含雷公藤、山海棠花的蜂蜜,则会使人中毒。

美国科学家认为,世界各地的土壤和灰尘中,都有一种被称之为“肉毒杆菌”的细菌,而蜜蜂常常把带菌的花粉和蜜带回蜂箱,使蜂蜜受到肉毒杆菌的污染,极微量的肉毒杆菌毒素就会使婴儿中毒,其症状与破伤风相似。因此,科学家们建议,为防患于未然,使婴幼儿健康成长,对1周岁以内的婴儿,以不喂食蜂蜜为宜。

婴儿发烧的七个真相

1.发烧从38摄氏度开始

宝宝醒来脸颊发红,皮肤发热,给他量量体温,37.7摄氏度了。要不要给他吃药,或者带他去看医生呢?

都不用。严格说来,宝宝现在甚至还不算发烧。大多数医生以及美国儿科学会认为,健康宝宝的正常体温在36-37.9摄氏度之间。即使是最年幼的婴儿,38摄氏度以下的体核温度(指人体深部心、肺、脑和腹腔内脏等处的温度,也称深部温度),都不过是正常体温37摄氏度的不同变体而已。

所以,除非体温计的读数在38度以上,否则,你都可以认为自己的小家伙没有发烧。

2.细菌性发烧和病毒性发烧是有区别的

病毒性发烧是在我们的身体与病毒引起的疾病(比如肠道疾病流感感冒)做斗争时出现的,病毒性发烧通常3天之内就会消退。由于抗生素对病毒没有效果,所以不应该服用。

细菌性发烧是在身体抵抗 菌引起的感染时出现的,细菌引起的感染包括中耳炎(有病毒性的,也有细菌性的)、尿路感染细菌性肺炎等。细菌性感染虽然没有病毒性感染常见,但更严重,因为可能会引起更厉害的疾病。细菌性感染通常都需要服用抗生素。

如果你的宝宝发烧时间超过3天,你就该带他去医院看看了。

3.3个月以下的婴儿发烧需要赶快去医院

不足3个月的宝宝,体温在38度以上,是需要看急诊的。不过,在没去医院之前,一定不要自行给他服用退烧药,因为退烧药可能会掩盖宝宝的其他症状,这样医生就不能做出正确的诊断了。

为什么这么大的宝宝发烧需要看急诊呢?这是因为,小宝宝和大点的孩子不同,他的身体表现不出严重感染的迹象。尽管听起来有些吓人,但小婴儿的确可能会出现真正的血液感染,可外表又看不出任何典型的症状表现。

发烧的小宝宝可能需要检查血液和尿液,医生会以此来判断是否是细菌感染。医生也可能需要给他做脊椎穿刺,以检查是否是脑膜炎

4.肛门温度是最准确的。

你可能不愿意用用这种方式给宝宝测体温。不过,如果你决定这么做,一定要使用肛门体温计,这是获得宝宝准确体温读数的最佳方式。

只有肛门体温计能了解宝宝真实的体核温度,腋窝、额头和耳温计都没有那么准确。

因为有些非直肠温度计的读数太高,用这样的温度计测体温会引起不必要的紧张,而且也可能会让你白跑医院。

5.关注宝宝的症状而不是发烧度数

很多家长认为宝宝烧得越厉害,病得越严重,但实际并非如此。一个发烧39摄氏度的宝宝可能看起来很舒服,玩得也很高兴;而一个热度为38摄氏度的孩子则或许又哭又闹、非常疲倦、需要一直抱着。

这是怎么回事呢?如果发烧的宝宝看起来没什么不舒服,他是不是不需要退烧?是的。

所以,不要对温度计的变化太过焦虑,注意观察宝宝的其他症状,比如他是不是很累,没有精神等,这能帮你判断他的病情。

6. 谨慎用药

在给宝宝服用药物之前,先尝试用擦洗的方式帮宝宝退烧。这虽然是个老方法,但却有惊人的效果。使用30摄氏度左右的温水给宝宝擦洗,尤其要注意擦他的额头和腋下。

如果宝宝看起来还是很不舒服,擦洗也没有什么作用,就该给他吃退烧药了。不过,你还要了解以下注意事项:

* 如果你的宝宝不足6个月,医生可能建议服用对乙酰氨基酚。6个月之后,也可以选择布洛芬来退烧。

* 宝宝服用的退烧药计量是根据体重而不是年龄来定的。你可以参考药品说明对乙酰氨基酚用量表和布洛芬用量表。

* 任何时候都不能给孩子吃阿司匹林,因为可能导致瑞氏综合征,这是一种虽然罕见但有时候却会致命的疾病。

7. 发烧是身体的健康反应

不管你可能听说过什么,发烧实际上不会伤害宝宝的大脑。

即使是有些孩子发烧时出现的 高热惊厥,也从未显示会给孩子带来伤害。需要注意的是,高热惊厥无法用退烧药来预防。

此外,别担心,宝宝的热度不会无限升高。正常情况下,在体温达到41摄氏度后,宝宝的身体会自动开始降温。

体温升高说明我们的身体在和外来入侵元素作斗争,这实际上是健康的一种象征。虽然可能不是什么高兴事,但这的确表明宝宝的免疫系统运作正常。

婴儿多少度算发烧

正常小儿的腋下体温为36℃-37℃之间,超过37.4℃即可认为是发热。在正常情况下,小儿的体温可以波动于一定范围。体温在37℃以上就算是发烧了。37.5℃-38.4℃是低烧,38.5℃以上就是高烧了。但每个子孩子身体状况都不一样,要依孩子的体质而定。

如果是按直肠温度来算,正常宝宝的基础体温为36.9℃-37.5℃。一般当体温超过基础体温1℃以上时,可认为发热。其中,低热是指体温波动于38℃左右,高热时体温在39℃以上。连续发热两个星期以上称为长期发热。

一般来说,口腔温度较直肠温度低0.3℃-0.5℃,腋下温度又较口腔温度低0.3℃-0.5℃。

宝宝发烧时首先要用物理方法降温,如果体温超过38.5℃,才选用药物降温。在使用药物降温的同时,也要配合物理降温。物理降温适用于高热而循环良好的宝宝,还有就是平时注意给宝宝提供全面的营养,提高宝宝免疫力

婴幼儿发烧怎么办,婴幼儿发烧怎么处理

一、婴幼儿发烧物理降温物理降温方法一:温湿敷用温水敷也能帮助散热,操作起来很简单。具体做法:1、准备好温水,热水温度在30℃左右。2、将宝宝的衣服解开,毛巾打湿,用温水毛巾上下搓揉宝宝的身体。3、10—15分钟换一次毛巾。方法二:冰敷

婴儿发烧了怎么办呢,怎么预防婴儿发烧呢

一、婴儿发烧该怎么办呢婴儿发烧的基本应对方法有以下5种:1、多喝温开水、青菜水和水果汁如果婴儿发烧,那么可以给婴儿多喝水,补充体液,这是最基本的降温方法了,而且也是非常有效实用的,适合于所有发烧的宝宝。但是,要记住的是,不要给宝宝喝冷的水,因为宝宝发烧时经常伴随有胃肠道症状和咳嗽,喝冷水会加重这些伴

婴幼儿发烧怎么办,婴幼儿发烧怎么处理_

婴幼儿经常发烧处理方法婴幼儿体温38.5℃以上需要进行药物治疗如果发现孩子的体温已经超过38.5℃时,爸妈应该密切观察孩子的情况以便做出及时的反应。

Hash:c5c54d6df45c601112aa360263bf49a49ccf9c6d

【声明】本文由用户大叔18岁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