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6-29 05:02:49

脚气病

脚气病即维生素B1缺乏病,维生素B1即硫胺素(Thiamine)是硫胺素焦磷酸盐(TPP)的前体。TPP是三羧酸循环中丙酮酸与α-酮戊二酸脱羧反应的重要辅酶,也是红细胞酮醇基转移酶的辅酶。此外,对脑细胞活性与神经冲动传导亦有一定关系。一旦缺乏,可引起一系列神经系统与循环系统症状,称之为脚气病(Beriberi)。

脚气病的饮食,食疗,脚气病吃什么好

脚气病饮食宜忌

饮食适宜:1.宜吃干豆类。2.宜吃新鲜蔬菜、水果。宜吃食物宜吃理由食用建议粗粮粮含有丰富的不可溶性纤维素,有利于保障消化系统正常运转。成人每天摄入50-100克粗粮。鸡 腿 菇养血。用于血虚萎黄、夜盲、目赤、浮肿、脚气等症。烹调时间不能太短,至少应该在急火中炒5分钟以上。花生花生中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2.PP、A、D、E,钙和铁等。并含有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等多种维生素。每日几粒。从花生仁中提取油脂呈淡黄色,透明、芳香宜人,可提取食用油食用。饮食禁忌:1.忌用碱烹调食物2.忌吃过分精白和经漂白的米面。3.忌吃有抗硫胺素因子的鱼类、贝类等。忌吃食物忌吃理由忌吃建议精 瘦肉脚气患者忌吃鸡蛋,可加重脚气。不要食用,尽量避免。一周不要超过2个。甜瓜甜瓜性甘寒,加重脚气症状。在疾病康复后,可少量食用。白酒导致B族维生素的缺乏,也包括维生素B1的缺失。已患有脚气病,即维生素B1缺乏症者,应当戒酒。

脚气病饮食原则

食疗疗法

1、杜仲腰花

配方:猪腰子250克,杜仲12克,淀粉,葱,姜,大蒜,黄酒,味精,酱油,醋,盐,白糖,植物油,花椒

制法:猪腰子剖去腰臊筋膜切成腰花,至于黄酒中浸泡去腥;杜仲加清水熬成浓汁(以50毫升为宜)。腰花放入碗内加白糖、杜仲汁25毫升、黄酒、淀粉、盐并拌匀。热锅,入猪油至八成熟,放花椒、腰花、葱、姜、蒜,炒开后再加入醋、酱油、白糖、味精翻炒调味即可。

功效:滋补肝肾,对治疗维生素B1缺乏症颇有功效。

2、芹菜炒猪肝

配方:猪肝200克,芹菜300克,湿淀粉30克,食用油、白糖、盐、酱油、香醋

制法:猪肝去筋膜切成薄片用淀粉和精盐搅匀待用;芹菜洗净切段。热油锅,投猪肝划油后盛起。锅内留少去油入芹菜煸炒,快熟时加白糖、盐、酱油适量。用湿淀粉勾芡,再倒入猪肝,翻炒后淋上少许香醋即可。

功效:补血养肝,补充维生素B1。

脚气病的护理_护理注意事项_饮食禁忌

脚气病一般护理

一、 穿通风、透气的棉质袜,每天更换清洗。

二、 避免穿胶鞋或不透气之球鞋,最好要有两双鞋换穿,凉鞋是最好的选择。

三、 不与他人共穿鞋、拖鞋及袜子。

四、 脚底、趾间痒尽量不要用手抓,防传染于手指。

五、 治疗勿自动停药,通常应在自觉好了后,继续用药数周,最好是能作霉菌检查及培养,连续三星期都是阴性才算治愈。

脚气病检查,脚气病诊断

脚气病常见检查

检查名称检查部位检查科室检查作用
尿常规,其他泌尿 保健科常用于泌尿系...
血乳酸,血液血管——血乳酸可反映...
血液丙酮酸,血液血管——血液丙酮酸的...
维生素,其他保健科维生素测定可...
维生素B1,足部 周围神经系统心血管内科 血液维生素B1(VitB...
心电图,心脏保健科目的是通过心...
尿维生素B1,全身 足部检验科尿维生素B1(V...

1、血常规,、尿常规,。维生素,B1负荷试验尿中排出量减少。

2、血液丙酮酸,、硫胺素检查。血丙酮酸、乳酸浓度增高;红细胞转酮酶活性降低。

3、心电图,检查。

实验室诊断 包括测定血及尿中丙酮酸及硫胺素浓度,或测定红细胞中转酮酶活力以辅助诊断。常用的为以下二种:①测定尿中硫胺素排泄量:尿中维生素B1分泌量随摄入量变化,故测定维生素B1在尿中的排泄量对评价人体内硫胺素水平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易受服用利尿,剂等因素的影响。目前测定方法有多种,最敏感的是高效液相HPLC(high performanceliquid chromatography)方法。采集24h尿标本比随意取一次尿样本结果可靠。此外,还可通过肠道外一次给予5mg维生素B1负荷,然后在4小时内测定尿中排泄量。如4小时排泄量<20微克为维生素B1缺乏,者。该方法可用于估计组织中维生素B1缺乏的程度。②红细胞转酮酶试验:硫胺素部分以转酮酶的辅酶形式存在于红细胞内。硫胺素缺乏可致转酮酶活力下降。红细胞转酮酶试验是通过加入外源性的硫胺素焦磷酸盐(TPP),来测定转酮酶的活性。结果以活性系数表示。活性系数超过1.3提示维生素B1缺乏;小于1.0解释为正常。红细胞转酮酶测定是可靠宜行的测定人体内维生素B1状况的酶功能试验。

脚气病就诊指南

脚气病就诊指南针对脚气病患者去医院就诊时常出现的疑问进行解答,例如:脚气病挂什么科室的号?脚气病检查前的注意事项?医生一般会问什么?脚气病要做哪些检查?脚气病检查结果怎么看?等等。脚气病就诊指南旨在方便脚气病患者就医,解决脚气病患者就诊时的疑惑问题。

典型症状

脚臭、趾垂症、食欲减退

建议就诊科室

皮肤科

最佳就诊时间

无特殊,尽快就诊

就诊时长

初诊预留1天,复诊每次预留半天

复诊频率/诊疗周期

门诊治疗:每周复诊至 脚臭消失后,不适随诊。严重者需入院治疗脚气减少后转门诊治疗。

就诊前准备

无特殊要求,注意休息。

常见问诊内容

1、描述就诊原因(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什么不舒服?)2、不适的感觉是否由明显的因素引起?3、有感觉和运动障碍、肌肉酸痛、疲劳、心悸、厌食等伴随症状?4、是否到过医院就诊,做过那些检查,检查结果是什么?5、治疗情况如何?6、有无药物过敏史?7、家中是否有脚气病患者?

重点检查项目

1.实验室检查(1)硫胺素负荷试验:口服5mg或肌注1mg维生素B1,留尿,测排出硫胺素的量,正常在100μg以上,脚气病患者则低于50μg,甚至为零。 (2)测血液中丙酮酸和乳酸含量,脚气病患者皆明显升高,有助确诊,且大多数病例二氧化碳结合力降低明显。 (3)测定红细胞的酮基移换酶活性,脚气病患者该酶活性显著减低。 上述试验中以后二种结果更为可信,因可从硫胺素缺乏导致的代谢紊乱状况估计实际硫胺素缺乏的程度,而负荷试验仅反映硫胺素摄取后的即刻水平,而不反映硫胺素在组织中的存储及分布,更不能表达硫胺素缺乏所致的生化改变。2.X线检查显示心脏向两侧扩大,尤以向右扩大为主。3.心电图显示P波与QRS波振幅增高,T波低于或倒置,QT新时期延长,婴儿患者可呈低血压,偶见窦性心律不齐,脉搏图为二重脉。

诊断标准

主要依据营养缺乏史与临床表现,周围神经炎的诊断可用下法测定:①蹲踞试验,病人取蹲踞姿势时,即觉小腿疼痛,起立困难,常用二手支持膝部帮助起立。②腓肠肌挤压时有疼痛。③足背,踝,小腿下部触觉及痛觉减退。④踝,膝反射异常,大都减退或消失。暴发型脚气病性心脏病的诊断依据为:①有3个月以上的维生素B1营养缺乏史及周围神经炎的征象。②急骤发生的高输出量型心力衰竭,伴有烦渴。③心脏增大,节律规则,无其他病因可查。④对于可疑病例立即作治疗试验,本病在治疗后症状迅即改善。

脚气病的治疗方法,脚气病怎么办,脚气病用药

脚气病诊疗知识

就诊科室:皮肤科,治疗费用: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500-1000元)治愈率:治疗周期:治疗方法:药物治疗,

脚气病一般治疗

1、一般治疗:调整饮食,供给乳母和病儿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喂母乳的婴儿应同时治疗乳母,必要时暂停母乳喂养,。

2、维生素B1治疗:

(1)轻症患者:给予口服维生素B1。

(2)重症(如心型、脑型)及消化道功能紊乱者:应注意静脉,注射忌用葡萄糖溶液稀释,以免因血中丙酮酸增加而加重病情。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过量的烟酸,和叶酸,均妨碍维生素B1的利用,均应避免。

3、对症治疗:如纠正心力衰竭,、抗惊厥,治疗等。

一般维生素B1缺乏,者可用口服硫胺素片5~10mg,每日3次。如不能口服,或肠道吸收不良,可肌肉注射10mg,每日1~2次。对病情危重者,应立即给予50~100mg硫胺素静脉或肌肉注射。以后每4小时注射20~40mg,心衰水肿,明显可辅以利尿,剂,直至心力衰竭症状消失为止。一般24~96小时内症状可缓解,然后改为口服硫胺素10mg,每日3次。同时给予酵母片或复方维生素B,可预防或补充体内其他B族维生素不足。对诱发本病的疾病,如伤寒,,消化道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等,亦应积极治疗。

脚气病如何鉴别?

维生素B1缺乏有周围神经炎表现者须与铅中毒,砷中毒及因白喉,菌痢,麻风等感染引起者相鉴别,有浮肿者须与肾炎,营养不良及生理性浮肿区分,尿常规检查,血浆蛋白测定以及检查有无伴随的周围神经炎症状对诊断有助,有心力衰竭表现者应同其他高输出量型心脏病伴心力衰竭,(如甲亢性心脏病,贫血性心脏病)及中毒性,病毒性心肌炎引起者鉴别。

在酗酒者,维生素B1缺乏症可与肝病,酒精中毒表现同时存在,有时不易区分,需仔细观察作出诊断。

如何预防脚气病,脚气病的护理措施

脚气病预防

1.预防:

1)预防脚气,病重要措施之一为加强粮食加工的卫生监督和指导,防止谷物辗磨中硫胺素的过程耗损。另外应加强营养卫生的宣教,尤于产米地区及以米为主食者,强调仪器品种多样化及平衡性膳食的重要意义。

2)体内不能制造硫胺素,贮备量也有限,人的肠道细菌虽能合成硫胺素,但数量很少而且主要为焦磷酸酯型,肠道不易吸收。故必须每日从食物中摄入维生素,B1。天然食品中硫胺素含量每100克中以猪肉最高0.5~1.2mg(其它肉类为0.1~0.2mg),猪肝0.4mg,黄豆0.8mg,糙籼0.34mg,止白粳0.13mg。蔬菜、果品、蛋类每100克中含硫胺素不大于0.1mg。故肉类、豆制品皆为硫胺素很好的来源。对孕妇、乳母、青少年、体力劳动者宜增添这类食品。脚气病,流行地区可分发预防剂量的维生素B1日常服用。

3)维生素B1的每日需要量为婴儿0.5mg,儿童1~1.5mg,孕妇和乳母2~3mg。

4)肾上腺,皮质激素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能对抗硫胺素的生理作用,阻碍丙酮酸的氧化。过多量的叶酸,或烟酸,都会阻碍硫胺素在肝内的加磷作用。利尿,剂可使硫胺素的排泄增加。上述情况应予注意以避免医源性脚气病的发生或加重。

2.其他注意事项

1)发展迅速可致角弓反张,,抽搐,,心力衰竭,,可致死亡。

脚气病并发症,脚气病会引发什么疾病

脚气病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心力衰竭,

发展迅速可致角弓反张,抽搐,心力衰竭,可致死亡,故如果是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的患者,如有头痛、恶心、呕吐、颈项强直,应注意并发抽搐以及角弓反张,后者可导致膈肌痉挛,影响呼吸功能,造成机体缺氧等并发症。心力衰竭由于心脏收缩功能迅速被抑制,心输出量减少,导致心源性猝死。

脚气病的病因,脚气病有哪些原因

脚气病病因

一、病因

维生素摄入过少 (30%):

每天正常成人男性摄入需要量为1.2~1.5mg,女性1.0~1.1mg,与能量需求有关,一般不低于0.5mg/1000千卡,维生素B1在酵母,动物组织,豆类,花生,麦类,糙米中含量丰富,谷物精制后或贮存不当,发霉变质,维生素B1可丧失,硫胺素为水溶性维生素,在碱性条件下不耐高温,因此蒸煮烹调不当可随米汤与菜汤流失或被破坏,此外,食欲减退,大量饮酒,长期静脉营养患者可致维生素B1摄入不足。

维生素需求量增加 (30%):

在生理情况下,如生长发育旺盛期,妊娠哺乳期,强体力劳动与运动者,或以高碳水化合物,低脂肪,低蛋白质饮食结构为主者,维生素B1需求量增加,在病理情况下,如甲状腺毒症,长期发热,以及慢性消耗性疾病时,维生素B1需求量亦增加。

吸收障碍(20%):

维生素B1根据浓度高低不同,分别以被动扩散与主动转运形式在小肠吸收,体内储存量少,慢性腹泻,肠结核,肠伤寒等疾病可致维生素B1吸收障碍,酗酒,慢性营养不良及叶酸缺乏者亦可存在吸收障碍,酒精性肝病患者除了吸收障碍外,还伴有硫胺素转变为焦磷酸硫胺的中间代谢障碍。

二、病理说明

(一)神经系统 脑及脊髓充血、水肿及变性,脊髓后柱、前后神经根内神经纤维膜有变性。周围神经中以坐骨神经及其分支的累及最为常见,且出现较早。臂神经、膈神经、喉返神经及颅神经,尤其是迷走神经亦常累及。髓鞘现变性及色素沉着,雪旺(Schwann)细胞呈空泡变性,神经轴可现断裂、萎缩及变性。神经远端病变较严重且首先发生。

(二)心脏 在急性脚气病中心脏增大,右侧更明显。心肌纤维肥大有变性,以内柱及乳头状肌较显著。因循环突然衰竭而死亡的病例,心肌有变性、纤维断裂和水肿。

(三)水肿及浆液渗出 常见于急性脚气病,可局限于下肢或分布于全身,以足背踝部及小腿为多见,浆液渗出可见于心包、胸腔、腹腔等内。

(四)其他病理变化 有皮下、腹膜及心外膜脂肪消失,被累神经所支配的肌肉萎缩。显微镜下发现肌肉横纹消失、混浊肿胀和脂肪性变。肺、脾、肾、肠等有慢性阻性充血现象。

脚气病有哪些症状?

脚气病症状

典型症状:水肿,下肢水肿,乏力,食欲不振,婴儿脚气,腓肠肌压痛,烦躁不安,失音,呛咳,精神萎靡。

相关症状:脚臭,趾垂症,食欲减退,心脏扩大,干性脚气,共济失调,

一、症状

脚气病分为干性脚气病 、湿性脚气病和婴儿脚气病3种,分别要有以下症状:

神经系统

中枢与周围神经系统损害,称为干性脚气病(dry beriberi)。维生素B1缺乏引起的周围神经系统病变典型表现为上升性对称性的感觉,运动及反射功能受损。起病多从肢体远端开始,下肢多见于上肢,可有灼痛或异样感觉,呈袜套型分布,逐渐向肢体近端发展,原来感觉过敏处渐趋迟钝,甚则痛觉,温觉及振动感觉依次消失。伴肌力下降,肌肉酸痛,以腓肠肌为著,上下楼梯困难。继而足、趾下垂,肌肉挛缩,卧床不起。腱、膝等反射功能少数初期亢进,但一般以后均减退或消失,部分患者治愈后反射仍不能完全恢复。

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可累及迷走神经,视神经,动眼神经,外展神经,听神经,喉返神经,膈神经等。表现为Wenicke-Korsakoff综合征。症状包括呕吐,眼球震颤(水平多于垂直震颤),眼肌麻痹,发热,共济失调,神志变化,进而昏迷,亦可伴有记忆缺失,学习能力下降及虚构症等。

心血管系统

心血管系统损害称为湿性脚气病(wet beriberi)。表现为心脏扩大,周围血管扩张,静息时心动过速,气促,胸痛,水肿。如不及时治疗,可致急性心力衰竭,往往突然发生,病情危急,呼吸极度困难,心率加速,心浊音界向二侧明显扩大,心音呈钟摆音,心前区有收缩期杂音,肺动脉第二心音亢进。动脉压稍低,脉压差大,静脉压显著升高,颈及股动脉搏动增强。肝脏肿大,全身浮肿,少尿。

心电图示心动过速,P-R间期缩短,T波双相或倒置,低电压,Q-T间期延长。婴幼患儿以心脏累及为主,表现为食欲不振,呕吐,烦躁不安,失眠,发展迅速可致角弓反张,抽搐,心力衰竭,可致死亡。患儿母亲常系隐性或有临床表现的脚气病患者。

婴儿脚气病

1、婴儿脚气病发病常很突然,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者称脑型;突发心力衰竭者称心型。年长儿症状近似成人,以水肿和多发性神经炎为主。年长儿患周围性神经炎者呈现蹲踞时起立困难、膝反射消失、挤压腓肠肌疼痛。

2、常有乏力、精神萎倦、食欲不振、呕吐、腹泻或便秘,伴腹痛、腹胀、体重减轻、生长发育滞迟等。可早期出现下肢踝部水肿,甚至延至全身,或伴发心包、胸腔、腹腔积液。

3、常先表现烦躁不安、哭声嘶哑,以至失音,继而神情淡漠、反应迟钝、喂食呛咳、嗜睡,严重时发生昏迷惊厥。有时昏迷惊厥可突然发生。

4、常突发心力衰竭,婴儿烦躁不安、尖叫、呛咳、气促、出冷汗、唇指(趾)青紫。

5、孕母缺乏维生素B1,新生儿可患先天性脚气病,表现为哭声无力、神情萎靡、吸吮力弱、水肿、嗜睡。

二、诊断

主要依据营养缺乏史与临床表现,周围神经炎的诊断可用下法测定:

①蹲踞试验,病人取蹲踞姿势时,即觉小腿疼痛,起立困难,常用二手支持膝部帮助起立。

②腓肠肌挤压时有疼痛。

③足背,踝,小腿下部触觉及痛觉减退。

④踝,膝反射异常,大都减退或消失。

暴发型脚气病性心脏病的诊断依据为:

①有3个月以上的维生素B1营养缺乏史及周围神经炎的征象。

②急骤发生的高输出量型心力衰竭,伴有烦渴。

③心脏增大,节律规则,无其他病因可查。

④对于可疑病 例立即作治疗试验,本病在治疗后症状迅即改善。

脚气病诊疗知识

最佳就诊时间:无特殊,尽快就诊

就诊时长:初诊预留1天,复诊每次预留半天

复诊频率/治疗周期:门诊治疗:每周复诊至 脚臭消失后,不适随诊。严重者需入院治疗脚气减少后转门诊治疗。

就诊前准备:无特殊要求,注意休息。

脚气病基本知识

就诊科室:皮肤科,

治疗费用: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500-1000元)

治愈率:95%

治疗周期:2-4月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

相关检查:尿常规,血乳酸,血液丙酮酸,维生素B1,心电图,

常用药品:三维B片,复合维生素B片,复合维生素B片,

食材禁忌 菜谱禁忌 小吃禁忌 特产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