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4-06 14:10:34

肉芽肿 腹股沟的症状是什么,腹股沟肉芽肿的检查,腹股沟肉芽肿的诊断方法,腹股沟肉芽肿的病因是什么

一、腹股沟肉芽肿的症状是什么

  1.发病  多见于男性,男女之比2~3∶1。以20~45岁性活跃年龄多见。

  2.潜伏期  由于反复接触才可引起传播,故潜伏期不定,为8~80天。

  3.好发部位  损害多发于外生殖器部位,男性多见于包皮、冠状沟、系带、龟头及阴茎等部,女性多见于大、小阴唇、系带、会阴、子宫颈等部,男女均可见肛周部,同性恋者尤为多见。通过血行及淋巴途径也可向鼻、唇、口咽部、四肢、胸、腹、臀部,内脏如结肠、肝、肾等,附睾、骨髓、骨骼,关节如眼眶骨、胫骨、锁骨、骶髂关节等部扩散。

  4.皮损特征  初发损害是在外生殖器部位出现无痛性、暗红色湿润小丘疹,逐渐发展为约0.5cm直径的皮下结节。结节可破溃形成溃疡,如与梭状螺旋体混合感染,则组织可迅速发生坏死。溃疡继续发展,基底可形成增殖性牛肉红色天鹅绒状的肉芽组织,质较硬,边缘隆起,呈疣赘状,触之易出血,表面覆浆液脓性分泌物,有恶臭。如疏于治疗,日久溃疡增大、变深,可累及尿道、肛门等处。组织严重破坏可形成瘘管,经久不愈。最后由于纤维组织增生,形成肥厚性瘢痕疙瘩样隆起,但并未愈合,伴色素脱失。溃疡、肉芽组织及瘢痕组织内均可查见病原菌。由于自身接种,损害周围可出现散在卫星状小溃疡。

  5.全身播散  约6%的患者通过血行或淋巴途径播散至全身其他部位,如面、口腔、胸、下腹及臀部的皮肤,也可播散到肝、结肠或附睾等脏器。

  6.并发症  由于瘢痕形成,可导致淋巴管阻塞,引起阴茎、阴囊和女阴等处的象皮肿。也可因瘢痕形成及组织粘连,引起尿道、阴道、直肠或肛门等狭窄。由于溃疡及瘘管瘢痕等经久不愈,可并发鳞状细胞癌。

二、腹股沟肉芽肿的检查

  1.组织病理学检查  是诊断此病的可靠方法,从活动性损害的边缘取材,HE染色可见表皮有角化不全、颗粒层消失、棘层肥厚、海绵形成和假性上皮瘤样增生。损害中心区可有萎缩和(或)溃疡形成。在棘层肥厚区有多形核白细胞外移,形成灶性的小脓肿。较有特征性的组织学变化为真皮乳头和真皮上部可见弥漫性和高密度的细胞浸润、水肿、丰富的脉管和血管内皮增生。浸润细胞包括较多的浆细胞、组织细胞、不等量的红细胞外溢,有时有淋巴细胞及上皮样细胞或朗汉斯巨细胞。最具特征性的是,用Giemsa染色能识别出增大的组织细胞(20~90μm),其内有多个分隔空间,每个空间有1~20个杜诺凡小体,小体1~2μm大小,呈蓝黑色,似别针状。

  2.细胞学检查  从活检组织取大约1mm3的碎片,置于两块载玻片中夹紧,向正反方向旋转,制成细胞压片。压片在空气中干燥后用甲醇固定,做Giemsa染色。镜下可见单一核细胞内的杜诺凡小体(有时也可见于细胞外)。

  3.细菌培养  将上述用载玻片得到的组织碎片加灭菌盐水乳化,接种到5日龄的鸡胚卵黄囊中,在37℃下培育72h,肉芽肿荚膜杆菌将在卵黄囊液中生长。经染色可显示别针状的病原体。

  4.血清学检查  尚无实用的血清学方法。用补体结合试验只能在有3个月以上病期病损的患者血清中检测到有意义滴度的抗体,且与肺炎克雷白杆菌及鼻硬结克雷白杆菌有交叉反应。

三、腹股沟肉芽肿的诊断方法

  1.硬下疳  似早期的腹股沟肉芽肿,可根据暗视野显微镜检查及梅毒血清试验加以区别。

  2.性病性淋巴肉芽肿  与腹股沟肉芽肿不同之处为性病性淋巴肉芽肿主要表现疼痛性横痃,其病原体为沙眼衣原体。

  3.软下疳  软下疳发病急,潜伏期2~5天,常多发,溃疡疼痛,腹股沟有痛性横痃,病程短,病原体为杜克雷嗜血杆菌,可以培养鉴定(表1)。

  4.生殖器疱疹  与腹股沟肉芽肿不同,生殖器疱疹初起为多个小水疱,很快破溃成为浅表糜烂或溃疡,局部淋巴结可增大,其病原体为单纯疱疹病毒(表2)。

  5.尖锐湿疣  肛周的腹股沟肉芽肿可误诊为尖锐湿疣,但组织涂片查到杜诺凡小体时可确诊。

  6.阴茎、外阴、宫颈癌  一般做活检或手术后组织学检查可以鉴别。注意腹股沟肉芽肿有真皮高密度的细胞浸润,形成小脓肿,较多的浆细胞,以及巨噬细胞内的杜诺凡小体等特点。鉴别困难时可试用腹股沟肉芽肿治疗。

  7.皮肤利什曼病(东方疖)  腹股沟肉芽肿发生在生殖器以外时,需要与东方疖鉴别,后者可破溃形成溃疡,愈合较慢,其病原体为热带利什曼原虫,组织病理学检查细胞内外可见较大的圆形或椭圆形利什曼-杜诺凡小体(LD小体),应和别针状的杜诺凡小体区别。

四、腹股沟肉芽肿的病因是什么

  肉芽肿荚膜杆菌(calymmato bacterium granulomatis)属革兰染色阴性的球杆菌属,不产生孢子,具有荚膜,无鞭毛,1.5μm×0.7μm大小。在组织涂片中此菌被包在大组织细胞的空泡中,有时在多形核白细胞或浆细胞中。其形态学和抗原性类似于克雷伯杆菌属。在人工培养基不生长,曾报告在鸡胚卵黄囊内生长。其细菌学及生化特征尚未很好确定。电镜观察证实其超微结构的特征与典型的革兰阴性菌相似,在杜诺凡小体内尚发现噬菌体样颗粒。在波纹状的细胞壁上可见到丝状或小泡状突起。

  肉芽肿荚膜杆菌仅对人类有致病性。病原体在入侵部位首先形成一个进展缓慢的丘疹或皮下结节,以后形成溃疡,累及周围组织,病理基础为大量炎症细胞浸润。

  历史与进展:1882年,McLeod首先报道了本病,以匍行性溃疡加以描述。1905年,Donnovan首先从损害的渗出物中发现了存在于巨噬细胞内呈两极染色的包涵体,从而证明其致病菌为一种类似利什曼菌的细胞小体,称为Donnovan小体。1943年,Anderson采用鸡胚中卵黄囊培养成功。1959年,Goldberg应用人工培养基培养成功。

腹股沟肉芽肿的症状是什么,腹股沟肉芽肿的检查,腹股沟肉芽肿的诊断方法,腹股沟肉芽肿的病因是什么

腹股沟肉芽肿的症状是什么,腹股沟肉芽肿的检查,腹股沟肉芽肿的诊断方法,腹股沟肉芽肿的病因是什么

一、腹股沟肉芽肿的症状是什么1.发病多见于男性,男女之比2~3∶1。以20~45岁性活跃年龄多见。2.潜伏期由于反复接触才可引起传播,故潜伏期不定,为8~80天。3.好发部位损害多发于外生殖器部位,男性多见于包皮、冠状沟、系带、龟头及阴茎等部

阅读:1134 收藏:193 分享:12


肉芽肿性炎的病因是什么_肉芽肿性炎怎么治

肉芽肿性炎的病因是什么_肉芽肿性炎怎么治

一、肉芽肿性炎的病因结核和麻风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和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些革兰阴性杆菌可引起猫抓病。伤寒是由细菌引起的。1、螺旋体感染梅毒螺旋体引起梅毒。2、真菌感染包括念珠菌病、毛霉菌病、隐球菌病、放线菌病、新型隐球菌和组织胞浆菌病。3、寄生虫感染其中就包括吸血虫病,

阅读:710 收藏:18 分享:60


皮下脂质肉芽肿病怎么护理,皮下脂质肉芽肿病常见症状,皮下脂质肉芽肿病的检查步骤,皮下脂质肉芽肿病的诊疗小知识有哪些

皮下脂质肉芽肿病怎么护理,皮下脂质肉芽肿病常见症状,皮下脂质肉芽肿病的检查步骤,皮下脂质肉芽肿病的诊疗小知识有哪些

一、皮下脂质肉芽肿病怎么护理一、皮下脂质肉芽肿病一般护理保持心情舒畅,有乐观、豁达的精神、坚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注意保持充足的睡眠,注意生活的规律性,合理饮食,饮食宜清淡。二、皮下脂质肉芽肿病的饮食禁忌(一)饮食适宜:1、宜吃滋阴清淡、甘寒生津的食物2、宜吃营养丰富的食品。3、

阅读:483 收藏:7 分享:32


异物肉芽肿反应,应该治疗异物肉芽肿

异物肉芽肿反应,应该治疗异物肉芽肿

一、异物肉芽肿的起因1.典型异物反应为巨噬细胞及异物巨细胞包围异物,四周有淋巴样细胞和浆细胞浸润,尚可见异物。如缝线、液状石蜡油、硅盐、毛发等均可引起异物反应。2.异物过敏反应可出现上皮样细胞构成的结核样结节,巨细胞及干酪样坏死可有可无,但

阅读:203 收藏:278 分享:24


肉芽肿血管炎传染,什么是肉芽肿血管炎

肉芽肿血管炎传染,什么是肉芽肿血管炎

一、什么是肉芽肿血管炎GPA临床表现多样,可累及多系统。典型的GPA有三联征:上呼吸道、肺和肾病变。肉芽肿性血管炎一般症状可以起病缓慢,持续一段时间,也可表现为快速进展性发病。病初症状包括发热、疲劳、抑郁、纳差、体重下降、关节痛、盗汗、尿色改变和虚弱。其中发热最常见。发热有时是由鼻窦的细菌感染

阅读:992 收藏:256 分享:23


皮下脂质肉芽肿病的护理,皮下脂质肉芽肿病的症状有哪些,皮下脂质肉芽肿病的检查方法有哪些,皮下脂质肉芽肿病的诊疗知识有哪些

皮下脂质肉芽肿病的护理,皮下脂质肉芽肿病的症状有哪些,皮下脂质肉芽肿病的检查方法有哪些,皮下脂质肉芽肿病的诊疗知识有哪些

一、皮下脂质肉芽肿病的护理一、皮下脂质肉芽肿病一般护理保持心情舒畅,有乐观、豁达的精神、坚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注意保持充足的睡眠,注意生活的规律性,合理饮食,饮食宜清淡。二、皮下脂质肉芽肿病的饮食禁忌(一)饮食适宜:1、宜吃滋阴清淡、甘寒生津的食物2、宜吃营养丰富的食品。3、宜

阅读:260 收藏:128 分享: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