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6-02 23:08:46

邓小 平夫妻事

邓小平与卓琳结为夫妻几十年,同甘共苦,同心同德,和谐幸福。

卓琳,作为邓小平的夫人,作为邓小平的同志和战友,她拖带着几个孩子,伴随着丈夫邓小平的革命生涯走遍了大半个中国伴随着丈夫邓小平住进了北京紫禁城;也伴随着丈夫邓小平住进了"牛棚",熬过了十年动乱岁月。在这几十年中,由于丈夫邓小平的原因,她有过喜悦、欢乐和幸福,但却不以此炫耀;她也有过辛酸、苦辣和悲痛,但却不以此后悔。卓琳,她深深地理解邓小平,为邓小平的事业即中国人民的事业和党的事业作出了牺牲;她深深地爱着邓小平,既有妻子之爱,也有同志之爱,战友之爱;她深深地相信邓小平,在邓小平蒙受大耻大辱被打倒的情况下,也从来没有产生过怀疑。

邓小平的一生,之所以能够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那么大的贡献,与他有一个温暧、幸福的家,有一位温柔、善良的妻子不断给予他支持、帮助是分不开的。

邓小平和卓琳结婚是1939年的事。

1939年8月间,邓小平赴延安参加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他的老战友邓发住在一个窑洞里。邓发和邓小平关系很亲密,一心一意要帮助邓小平找一位妻子。

9月初,邓小平在邓发和其他朋友、战友的热心帮助下,遇到了从北京大学投奔到延安来的女青年——卓琳。

卓琳,本不姓卓,她原名叫浦琼英。1916年4月生于云南省宣威县的一个工商业的家庭。她父亲叫浦在廷,是云南著名的"火腿大王"。卓琳有三个哥哥和三个姐姐,她是最小的一个,从小就是父母的掌上明珠。

毛毛的笔下是这样描述她妈妈的:

"浦琼英长得可能多几分像她的爸爸,健康的肤色中,脸蛋红红的,好像阳光下的苹果。两条又黑又浓的长眉,像两道拱门弯在额下。一双眼睛大大的,眼皮双双的,睫毛长长的。笑起来,又开心,又无拘无束,很是讨人喜欢。"

"自打生来的那一天起,她便吃得饱,穿得暧,万事不用操心。因为上有父亲的庇荫和母亲的偏爱,下有兄长们的呵护和姐姐们的陪伴。这种优裕的生活,使她从小养成了一种开朗,活泼,凡事不用计较,又不善盘算的性格。惟一美中不足的是,受宠的人嘛,总不免有点娇蛮。她的大姐浦代英看不惯,有时也会背着父母,^整,她一下。"

浦琼英小学毕业后,考入昆明女中,接受中学教育。1932年,她又考入了北平第一女子中学。

浦琼英在北平女一中读书期间,和同学们一起,参加了"一二•九"和"一二•一六〃两次学生运动。这两次学生运动,使她思想上产生了质的飞跃,上升到更开阔的政治、思想领域,为她在不久的将来走上革命道路,奠定了基础。

1936年,浦琼英中学毕业,以优异成绩考上了北京大学物理系。

1937年7月7曰,卢沟桥事变后,浦琼英同其他许多进步青年一起,选择了一条投奔延安,投奔八路军,投奔革命的道路。

浦琼英到陕北延安后考入陕北公学。这所学校是1937年9月成立的,专门招收来自全国各地的进步青年,为党培养干部。浦琼英在这个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陕北公学的图书馆工作。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被调到陕甘宁特区政府保安处的一M寺别训练班学习,准备以后派到敌后去做秘密工作。这时,因工作需要,浦琼英改名为卓琳。这时的卓琳,已从一个活泼乐天,不知愁苦的青年,转变为一个把自己的终生奉献给革命事业的共产主义战士和一名矢志不渝的革命工作者了。

在延安,卓琳与邓小平在一偶然的机会相识了。邓小平的传 奇经历和才华深深地敲开了卓琳少女的心,他们很快就坠入了爱河。

1939年9月初的一个傍晚,邓小平与卓琳的婚礼,在延安杨家岭毛泽东住的窑洞前举行。

当时在延安的中央高级领导人,包括毛泽东、刘少奇、张闻天和夫人刘英、博古、李富春和夫人蔡畅等都参加了。

在延安杨家岭毛泽东的窑洞前,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这些老战士们,以淳情朴素的方式,为他们的老战友操办了婚事,也为将要赴前线的战友举杯送行。时年,邓小平35岁,卓琳23岁。

几天以后,邓小平和新婚的妻子一起起程,奔赴前方,奔向太行山。

进入太行山,到达A路军总部后,卓琳留下担任妇女训练班的队长。邓小平担任着八路军一二九师政委职务,因而没有停留,立即赶往一二九师师部所在地——辽县桐峪村。

新婚离别,不免增添几分阔怅。但是,共同的革命理想和信念,将夫妻二人的心紧紧连接在一起。他们战斗在各自的岗位上,接受战争的冼礼。

邓小平一回到一二九师师部,便立即投入到紧张的作战指挥中去。

卓琳所在的八路军总部,呈说是机关,但是在太行山上,仍然时常要接受枪林弹雨的考验。她毫不畏惧地跟随机关和部队一起行军、转战、反"扫荡"。

1940年,邓小平所在的太行山区,被日本侵略军多次"围剿",处境艰难。这时候,卓琳从A路军总部来到邓小平的身边,被分配到一二九师师部秘书科工作。

自与邓小平结婚后,卓琳还没有机会履行妻子的责任。直到这次夫妻团圆了,她才有机会照顾邓小平的生活,协助他的工作。他们一起行军、打仗。呈然因战事紧张时而汇合,时而分离,但无论怎样,他们总算有了家。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到了抗战的第五个年头——1942年。日本侵略军加紧对敌后抗日根据地发动〃围剿〃,实行"三光"政策,严密封锁通往根据地的交通要道,加之又遭受自然灾害,根据地军民的生活处于极端困难之中。

为了争取抗战的胜利,战胜灾荒,渡过难关,一二九师师长刘伯承、政委邓小平号召部队开荒种地,发展生产,实行生产自救。

卓琳积极响应号召,参加到生产自救运动中去。她和刘伯承的夫人汪荣华负责女同志的报名工作。待人员集中后,她们就率领着上山,跟男同志们一起开荒种地。她那双常年握笔的手,拿起了锄头。

辛勤的耕耘,换来了丰硕的果实。地里,绿茵茵的叶子下面,长出一个红红的大萝卜。拔起来一个称了称,足有6斤多重。

卓琳高兴地抱起这个大萝卜,来到邓小平面前。

邓小平看了,高兴地说:"这叫萝卜大王啦!〃

那时,部队的穿衣也是个大问题。入冬了,好不容易才筹措到一些土布和棉花。为尽早让大家穿上冬装,刘伯承、邓小平号召官兵自己动手纺线、制衣。在邓小平的办公室里,也支起了一台土造的手工纺线车。

邓小平和卓琳,互相帮助,共同研究纺线的方法,很快就学会了纺线。有时候,邓小平纺线,卓琳就在他身旁用纺出的线直接织毛衣。夜深了,邓小平的办公室里,仍然不停地传出"吱、吱、吱〃的纺车声响。

从此,卓琳练、就了一手又巧又快的毛线编织技术。解放后,全家老老少少全身上下的毛衣、毛裤,都是由她的巧手编织而成的。

卓琳、与邓小平在太行山共同度过了五年的艰苦岁月。五年里,夫妻二人患难与共、生死相依、相亲相爱,先后生下三个儿女。那时候,条件艰苦,无法将孩子带在身边,卓琳只能忍痛将他们寄养在老乡家里。

直到抗战结束,1945年12月, 邓司令部迁至武安县以后,卓琳才将三个孩子都接回了身边,全家五口人在武安暂居下来。这是有了三个孩子以来;全家第一次团聚。

此后,卓琳每日忙于照看三个吵吵闹闹的孩子,使家慢慢地安顿下来。邓小平则每日忙于军政大事。

后来,他们又到过邯郸、洛阳、上海、重庆。在重庆,家里又增加了三口人:小女儿、小儿子和邓小平的继母夏伯根。卓琳仍旧担当起教育子女,照顾家庭的重任。

随着职务的变动,邓小平更忙了。1952年,邓小平奉调到中央工作,卓琳及五个儿女和夏彳白根随他到了北京。

进京后,卓琳调到中共中央办公厅工作,任邓小平的生活秘书。这段时期,由于体弱多病,她主要在家中主持家务,照料邓小平的生活。

勤俭持家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卓琳呈然从小生长在富裕的家庭里,然而参加革命以后长期艰苦生活的磨炼,使她深深体会到了勤俭持家的重要性,并成为她生活的基本原则。

迁居京城后,生活条件改善了,可是她并没有忘记勤俭节约。晚上就寝之前,她总要到各个房间转转,看看电灯有没有关掉;用完水,总要看看水龙头有没有关好。她这种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一直保持至今,成为家里几十年一贯的节电、节水、节约汽油以及爱护公物的模范。她常对家里人说:"这些东西都是党和国家的,都是人民财产,咱们国家这么穷,可不能浪费了。"

1955年2月,党和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开始实行工资制,废除供给制。

实行工资制以后,卓琳和邓小平的工资分别定为170元和404元人民币,拿到工资,卓琳开始有计划地安排家里的生活。

她先用30元交党费、房费,剩下的几乎全部花在全家人的吃饭上。在这点上,她的想法和邓小平的继母夏伯根一致。她们认为,孩子们都在长身体,衣月要穿得干净整齐就行了。家里孩子们的衣服几乎都是大人改小人的,即大孩子的改成小孩子穿,打着补丁,十分简朴。

全家人的伙食,需要认真计划,而且,邓小平工作繁忙,每日加班加点,身体也需要调养。因而,卓琳想方设法,安排好食谱,买些有营养的食物,让一家人吃好。

卓琳除了照顾邓小平的生活外,还帮助他整理、抄写文件,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有时工作忙,她与邓小平一直忙碌到深夜。

多年的共同生活,使卓琳十分了解邓小平爽直、真诚的内心世界。因而,无论政治风云怎样变幻多端,丝毫动揺不了他们夫妻间多年建立起来的信任感。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的年代,邓小平遭到诬陷、迫害的时候,她始终以善良、贤惠的心去爱抚丈夫那颗深受伤害的心。

1969年秋,邓小平以"全国第二号走资派〃的身份被通知下放江西监管劳动。卓琳顶着巨大的精神压力,毫不犹豫地陪伴邓小平到了江西。

到江西后,他们开始了新的生活。夫妻二人,加上邓小平的继母夏伯根,患难与共,相濡以沬。卓琳给了邓小平许许多多的关心和抚慰,他们共同度过了一段艰难的时光。

在江西的监管劳动,安排在新建县拖拉机修造厂进行。每天,卓琳和邓小平在由住地"将军楼"通往工厂的小道上行走时,卓琳总要走在前面为丈夫开道,生怕比自己大12岁的丈夫摔跤。

这条路荆棘遍布,杂草丛生,凹凸不平,不利于老年人行走。特别是遇到阴天下雨,更是泥泞不堪。每当这时,卓琳就更加注意邓小平的安全。有时候,她一只手換扶着邓小平的胳膊,另一只手为他撑伞,嘴里还不断地提醒他多加注意,小心脚底打滑。日久天长,他们踩出了一^〃邓小平小道〃 邓小平爱喝酒。但是在当时监管劳动的条件下,一家人的日常吃用都很困难J那里有多余的钱去买酒。为了满足丈夫的这点嗜好,卓琳忽然想到可以用米酒代替普通的白酒,于是她主动向工人师傅请教酿米酒的方法,决定自己来酿酒。

朴实、诚恳、热心助人的工人师傅帮助买来了上好的酒药和糯米,认真地传授了米酒的技术。卓琳认真地记了下来。不久,她酿出了纯正、酣甜的米酒,邓小平十分爱喝。

邓小平回到北京,重新担任党的国家的重要领导职务后,工作十分繁忙。卓琳则投入很大的精力,积极帮助处理一些丈夫无日_及的事情。

卓琳身为邓小平的妻子,从来没有到过邓小平的家乡,不过,对邓家的事情,她总是十分热心。邓家的亲友无论有什么事情找上门来,她都代邓小平合隱合理地加以处理。

邓小平有一个舅父和舅母在家乡居住,卓琳经常给他们寄钱,从生活上帮助他们,并叮嘱二老要遵守党和国家的政策法令,不要搞特殊化。

这样,二位老人一直在家乡过着简朴的生活。

1975年2月,卓琳随同邓小平回到了阔别多年的四川成都,接见了邓小平家乡广安县的负责同志,详细询问了广安人民的生活情况。在交谈中,当听说广安人民要在邓小平的故居建立纪念馆并且对故居加以维修时,卓琳马上转达了邓小平多次提出的不同意建纪念馆、不同意维修故居的意见。

如今,广安的"邓家老院子〃仍旧朴实无华,同普通的农舍院落一样。

卓琳呈然是家里的主妇,但是,她的烹调手艺并不被孩子们看好。在孩子们的心目中,父亲的烹饪技术要高出母亲一筹,做的菜特别具有川菜风昧。因而,有时候,邓小平特意为卓琳寻找〃实习锻炼的好时机〃。

每逢节日,邓小平总是让工作人员早点回家团聚。节日里,煮饭烧菜的任务自然就落到夫人卓琳的身上。

卓琳则是一边动手,一边叫女儿们帮忙打下手,一阵〃叮当、叮当〃的锅碗瓢盆交响曲过后,香昧就从厨房里飘散出来。不一会儿,桌上便摆满了美味佳肴。

节日的餐桌上,邓小平总要为夫人倒上一杯葡萄酒,说道:"辛苦了,节日的厨师,我来敬你一杯。”说罢,自己先举起酒杯。小小的敬意,寄意着邓小平对妻子卓琳的一片深情。

1988年,卓琳、邓小平度过了金婚纪念日。夫妻两人生肖均属龙,那一年,恰好也是龙年。

邓小平和卓琳,几十年的夫妻情,是一曲和谐动听的交响乐。夫妻是男女两性之间的终生伴侣,又是天伦之乐的主旋律。

邓小平的健康长寿,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与卓琳夫妻情深,和谐融洽,同甘共苦。卓琳对他在生活上悉心照料,精神上真挚安慰。邓小平三起三落,但是卓琳与他共同享受生活的幸福,共同承担人生的挫折,相濡以沬,这是他长寿健康的一个重要原因。

邓小平夫妻事

邓小平夫妻事

邓小平与卓琳结为夫妻几十年,同甘共苦,同心同德,和谐幸福。卓琳,作为邓小平的夫人,作为邓小平的同志和战友,她拖带着几个孩子,伴随着丈夫邓小平的革命生涯走遍了大半个中国伴随着丈夫邓小平住进了北京紫禁城;也伴随着丈夫邓小平住进了牛棚

阅读:961 收藏:208 分享:94


亲情融融——邓小平

亲情融融——邓小平

在所有的人际关系中,家庭成员间的关系是一种以婚姻和血缘关系为纽带而组成的特定的社会心理关系。作为一种最亲近的人际关系类型,是无法用其他关系来弥补或替代的。家〃的概念,在中国文化中,意味着温暧、和谐、幸福,意味着立业之本和生命之根

阅读:258 收藏:118 分享:1


与人善处——邓小平

与人善处——邓小平

在现实生活中,每一个人都与其周围的人结成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如家庭中的夫妻关系、父母子女关系,住处的邻里关系,学校里的同学关系、师生关系,单位里的同事关系、上下级关系等。这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很容易引起人的情绪变化。人际关系和谐,就会感到安全

阅读:466 收藏:68 分享:94


开朗幽默——邓小平

开朗幽默——邓小平

幽默是生活的调味剂。在身处局促、尴尬的场合时,不由自主地说个笑话,幽上一默,就可以减轻以至消除当时的紧张心态,同时也会使他人荡漯起笑容。有时候,一句幽默的话语就可以使吵得不可开交的双方言归于好。幽默确实是调剂情志的良药。人是有感情的动物,在

阅读:1999 收藏:55 分享:46


不贪名利——邓小平

不贪名利——邓小平

大凡伟人,都有比天地还宽的胸怀,比海洋还阔的度量。在名利面前,他们总是那么看得开,想得开。邓小平就是这样的伟人之一。主动让贤,甘当伯乐〃,甘做人梯,是邓小平胸襟宽阔最突出的表现和特点,是他晚年为党为国为人民作出的杰出贡献。在中国

阅读:1741 收藏:225 分享:34


含饴弄孙——邓小平

含饴弄孙——邓小平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又是人们生活的主要场所。家庭中的老有所养,幼有所教,家庭人员之间的互相关心和照顾及和睦相处是自古为人们所追求的欢乐境界。家庭中的老长辈见到儿孙绕膝时,其心境显然是极其愉快的,情绪是积极的。为了家庭群体的欢乐,有人奔忙,有人操劳,有人慈爱,有人严训育教......自古及今,人类已经变

阅读:701 收藏:120 分享:30


穿着检朴——邓小平

穿着检朴——邓小平

邓小平从不讲究穿着。据他身边的医护人员回忆,邓小平仅有几套中山装,从未见他穿过西装。1992年初,邓小平去南方视察时,他女儿为他买了件夹克,他还风趣地说:又让我赶时髦了。他的衣服多是布的,只有会见外宾、重要客人或开会

阅读:592 收藏:180 分享:44


人格高尚——邓小平

人格高尚——邓小平

良好的道德情操,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人格的高尚,是养生重要的一环。《孙真人卫生歌》说得好:世人欲识卫生道,喜乐有常嗔怒少,心诚意正思虑除,修身去烦恼。这是修身养性的至理。唐代名医孙思邀不受名利之诱,献身医道,为大众

阅读:1307 收藏:54 分享: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