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5-09 00:04:20

红斑 身上起是红斑狼疮,红斑狼疮的原因,红斑狼疮的症状

红斑是真皮乳头层毛细血管网局限性或全身性扩张而产生局部的或全身性的红色斑疹。国际上统一命名,是指口腔粘膜上出现的鲜红色、天鹅绒样斑块,在临床和病理上不能诊断为其他疾病者,口腔红斑不包括局部感染性炎症,如结核及霉菌感染等。口腔红斑发病年龄以41~50岁发病最高,发病部位以舌缘部病最高,龈,龈颊沟,口底及舌腹,腭部次之,临床上分为均质性红斑(homogenous erythroplakia),间杂型红斑(interspersed erythroplakia),颗粒型红斑(granular erythropla

一、为什么身上有红斑狼疮

1.遗传背景

 本病的患病率在不同种族中有差异,不同株的小鼠(NEB/NEWF、MRL1/1pr)在出生数月后自发出现SLE的症状,家系调查显示SLE患者的一、二级亲属中约10%~20%可有同类疾病的发生,有的出现高球蛋白血症,多种自身抗体和T抑制细胞功能异常等。单卵双生发病一致率达24%~57%,而双卵双胎为3%~9%。HLA分型显示SLE患者与HLA-B8,-DR2、-DR3相关,有些患者可合并补体C2、C4的缺损,甚至TNFa的多态性明显相关;近发现纯合子C2基因的缺乏,以及-DQ频率高与DSLE密切相关;T细胞受体(TCR)同SLE的易感性亦有关联,TNFa的低水平可能是狼疮性肾炎的遗传基础。以上种种提示SL有遗传倾向性,然根据华山医院对100例SLE家属调查,属多基因遗传外,同时环境因素亦起重作用。

2.药物

 有报告在1193例SLE中,发病与药物有关者占3%~12%。药物致病可分成两类,第一类是诱发SLE症状的药物如青霉素、磺胺类、保太松、金制剂等。这些药物进入体内,先引起变态反应,然后激发狼疮素质或潜在SLE患者发生特发性SLE,或使已患有的SLE的病情加剧,通常停药不能阻止病情发展。第二类是引起狼疮样综合征的药物,如盐酸肼酞嗪(肼苯哒嗪)、普鲁卡因酰胺、氯丙嗪、苯妥因钠、异烟肼等,这类药物在应用较长时间和较大剂量后,患者可出现SLE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改变。它们的致病机理不太清楚:如氯丙嗪有人认为与双链NDA缓慢结合,而UVA照射下与变性DNA迅速结合,临床上皮肤曝晒日光后能使双链DNA变性,容易与氯丙嗪结合产生抗原性物质;又如肼苯哒嗪与可溶性核蛋白结合,在体内能增强自身组织成份的免疫原性。这类药物性狼疮样综合征在停药症状能自生消退或残留少数症状不退。HLA分型示DR4阳性率显着增高,被认作为药源性SLE遗传素质。药物引起的狼竕样综合征与特发性红斑性狼疮的区别为:①临床青海 ,累及肾、皮肤和神经系统少;②发病年龄较大;③病程较短和轻;④血中补体不减少;⑤血清单链DNA抗体阳性。

 

 3.感染

 有人认为SLE的发病与某些病毒(特别慢病毒)感染有关。从患者肾小球内皮细胞浆、血管内皮细胞,皮损中都可发现类似包涵体的物质。同时患者血清对病毒滴度增高,尤其对麻疹病毒、副流感病毒ⅠⅡ型、EB病毒、风疹病毒和粘病毒等,另外,患者血清内有dsRNA、ds-DNA和RNA-DNA抗体存在,前者通常只有在具有病毒感染的组织中才能找到,电镜下观察这些包涵体样物质呈小管网状结构,直径20~25μm,成簇分布,但在皮肌炎、硬皮病、急性硬化全脑炎中可亦可见到。曾企图从有包涵体样物质的组织分离病毒未获成功,故这些物质与病毒关节有待证实。近有人提出SLE的发病与C型RNA病毒有密切关系。作者对47例SLE测定血清干扰素结果72.3%增高,属α型,含酸稳定和酸不稳定两种,干扰素的浓度与病情活动相平行。已知α型干扰素是白细胞受病毒,多核苷酸或细菌脂多醣等刺激后产生的,此是否间接提示有病毒感染的可能。亦有人认为LE的发病与结核或链球菌感染有关。

二、什么导致红斑狼疮发病的呢

 

 1.CLE

 LE特异性皮肤损害的发病机制还不清楚。皮肤表现与全身损害之间的关系相当复杂,例如在活动性SLE和稳定性SLE的LE性皮损中没有根本差异,亦即无法在临床、组织病理及直接免疫荧光检查中观察CLE皮损是否伴有全身疾病和判断SLE是否活动。

 

 (1)免疫细胞:

 LE特异性皮肤损害是一种苔藓样反应,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有相同的机制,是T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应答所致的损伤。当T细胞功能低下或丧失时就不会有LE的皮损,这可从全身性CCLE患者受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后病情得以缓解的现象中得到证实。在LE表皮损害中出现的细胞免疫异常的现象还有朗格汉斯细胞减少;角质形成细胞表达Ⅱ类组织相容性抗原和与T细胞反应的黏附分子如ICAM-1;表达于抗原递呈细胞上的“B7-3”共同刺激配体在SCLE的角质形成细胞上也高表达。

  LE皮损在真皮内炎性浸润的特征为血管和附属器周围的单个核细胞浸润,这些细胞以辅助-诱导T细胞(CD4 )占优势,尤其是在发病早期,而B细胞相当少见,在DLE和SCLE损害中无明显差别。但HLA-DR抗原表达要比正常皮肤低。

 

 (2)自身抗体:

 基底膜在LE特异性皮损中增厚(经典DLE比SCLE更明显)。在真-表皮交界处可见不同类型的免疫球蛋白(Ig)与补体的沉积。在大部分情况下,沉积局限于致密层的组织内,与Ⅶ型胶原有关。SLE狼疮带的洗脱研究证明了它们包含抗核和抗基底膜带活性。这些Ig在CLE中的沉积似乎是皮肤炎症的结果而不是原因,因为在紫外线诱导的CLE损害中它们出现于细胞炎症之后。然而,它们可能促进了疾病过程,如诱导表皮基底层细胞的增生。

  又如新生儿红斑狼疮综合征(NLE)患儿的母亲有抗La(SS-B)和(或)抗-Ro(SS-A)抗体;个别抗-U1RNP抗体阳性的产妇所娩婴儿也有狼疮皮损。通过多种免疫技术证明在表皮细胞内有Ro抗原和La抗原及其抗体的存在。NLE的皮损一般在出生后6个月内消失,与婴儿血清内来自母体的抗Ro、抗La和抗UIRNP抗体的消失时间吻合。在成人SCLE和NLE皮损内的炎性浸润中T细胞占优势,可能是从母体来的抗体经过胎盘进入胎儿,以婴儿皮肤的T细胞为效应细胞,导致炎症,出现SCLE的特征性皮损。

三、红斑狼疮怎么预防

  1.树立乐观情绪,正确地对待疾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生活规律化,注意劳逸结合,适当休息,预防感染。

  2.去除各种诱因,包括各种可能的内用药物,慢性感染病灶等,避免刺激性的外用药物以及一切外来的刺激因素。

  3.避免日光曝晒和紫外线等照射,特别在活动期,需要时可加涂防日光药物如3%奎宁软膏、复方二氧化钛软膏、15%对氨安息香酸软膏等,其他如寒冷、X线等过多暴露也能引起本病的加剧,不可忽视。

  4.对肼酞嗪、普鲁卡因、青霉胺、抗生素和磺胺药要合理作用。

  5.患者应节育,活动期需避免妊娠,若有肾功能损害或多系统损害者,宜争取早作治疗性流产。

  6.去除可能的诱因 对可诱发SLE的药物要慎用及合理应用;避免曝晒日光,必要时可用防光剂如3%奎宁软膏、5%二氧化钛霜等。

  7.保持乐观情绪 正确对待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注意劳逸结合,加强营养,预防感染。

  8.患者应节育 活动期需避免妊娠,若有肾功能损害或多系统损害者,宜争取早做治疗性流产。

  9.早期诊断。

四、红斑狼疮有什么症状

 

 1.盘状红斑狼疮

 为红斑狼疮之最轻型,预后好。

  主要侵犯皮肤、粘膜,很少累及内脏,约5%可演变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或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

  1)皮损常见于外露部、面部皮损呈蝶形。其次为下唇、头皮、外耳、胸前、手足背等部位。皮损局限于头面部称局限型,超出头面范围称播散型,日盼后皮损可加重;

  2)典型损害为紫红色斑块,表面附有粘着性鳞屑,鳞屑下可见角质栓和扩大的毛孔,逐渐中央色淡萎缩凹陷呈盘状。愈后毛细血管扩张,萎缩性疤痕,色素沈着或减退。粘膜皮损呈灰白色糜烂面,头部皮损可致永久脱发;

  3)特殊型皮损可呈冻疮样或疣状。

  4)5-10%可演变为系统型,少数可致癌变;

  5)少数病例低滴度抗核抗体阳性,如γ球蛋白升高,类风湿因数阳性,白细胞降低,血沈快。

  2.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

  1)皮损有特征性,可分为两型。①环形红斑形;②丘疹鳞屑型。本病皮损表浅,愈后无萎缩性疤痕;2.90%皮损呈单一型,10%两型皮损共存,10%合并盘状红斑狼疮皮损,20%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皮损。

  3)易发生光敏,可反复发作;

  4)系统损害轻,可有肌肉和关节疼痛,10-20%有轻度肾炎,心脏和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罕见,本型可与盘状红斑狼疮并存,约1/3病例符合美国风湿病协会的SLE诊断标准;

  5)实验室检查:大部分人有高γ球蛋白血症,类风湿因数阳性,80%抗核抗体阳性,70%有特异的抗Ro(SSA)及抗LA(SSB)抗体,个别补体水平低。

  3.系统型红斑狼疮

  可侵犯全身皮肤和多个脏器,是红斑狼疮中最重的一型,青中年女性发病多。

  1)典型皮损为面部蝶形红斑,甲周红斑或指远端甲下弧形斑,指(趾)端红斑和出血或盘状红斑狼疮样皮损。口腔粘膜糜烂、溃疡,其他可有光敏、紫癜、坏死性血管炎、多形红斑、结节性红斑、大疱或血疱、荨麻疹样血管炎、雷诺现象、狼疮发等;

  2)关节和肌肉疼痛。为常见早期症状之一;

  3)多器官受累:可累及肾、心、肺、中枢神经系统等重要器官,其他消化道外分泌腺(泪腺、垂液腺)、眼部均可受累;

  4)全身症状:不规则发热,畏寒、乏力、纳差、体重下降等;5.全身淋巴结肿大,1/3有肝肿大,1/5有脾肿大。

身上起红斑是红斑狼疮,红斑狼疮的原因,红斑狼疮的症状

身上起红斑是红斑狼疮,红斑狼疮的原因,红斑狼疮的症状

一、为什么身上有红斑狼疮1.遗传背景本病的患病率在不同种族中有差异,不同株的小鼠(NEB/NEWF、MRL1/1pr)在出生数月后自发出现SLE的症状,家系调查显示SLE患者的一、二级亲属中约10%~20%可有同类疾病的发生,有的出现高球蛋白血症,多种自身抗体和T抑制细胞功能异常等。单卵

阅读:1104 收藏:227 分享:29


硬红斑的病因,硬红斑的临床表现,硬红斑的鉴别诊断及治疗,硬红斑的DNA检测

硬红斑的病因,硬红斑的临床表现,硬红斑的鉴别诊断及治疗,硬红斑的DNA检测

一、硬红斑的病因病因学硬斑病多半发生于16至25岁的青年妇女小腿的屈侧,冬季易发病,因此本病与年龄、性别、寒冷及血液循环状态有关。病人常伴有肺结核、淋巴结核或其他脏器结核。硬红斑有结核样浸润,常发生干酪样坏死,一直被人认为是一种皮肤结核病,但不能查到结核杆菌,故认为是结核疹之一。Le

阅读:1920 收藏:0 分享:23


猩红热样红斑的病因和症状,猩红热样红斑的并发症和检查,猩红热样红斑的鉴别诊断

猩红热样红斑的病因和症状,猩红热样红斑的并发症和检查,猩红热样红斑的鉴别诊断

一、猩红热样红斑的病因和症状发病原因病因不明,部分病例和药物过敏(磺胺类,*酸盐,青霉素,水杨酸盐类等)有关,其次为某些病毒,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等,感染后过敏或其毒素的作用有关。发病机制发病机制不明,药物过敏,某些病毒,球菌感染后过敏或其毒素的作用有关。症状皮疹往往突然出现,常伴有畏寒,高热,

阅读:93 收藏:281 分享:91


猩红热样红斑如何诊断,猩红热样红斑的治疗

猩红热样红斑如何诊断,猩红热样红斑的治疗

一、猩红热样红斑的诊断皮疹往往突然出现,常伴有畏寒、高热、头痛、不适等症状。开始为小片红斑,从面、颈、上肢、躯干向下发展迅速,1~4天即可遍布全身。皮疹呈水肿性鲜红色,广泛而对称,以后皮疹增多增大,相互融合达到高潮时,全身遍布红斑,面部四肢

阅读:465 收藏:295 分享:49


婴儿皮肤红斑_婴儿皮肤红斑是怎么回事

婴儿皮肤红斑_婴儿皮肤红斑是怎么回事

婴儿皮肤红斑是什么病婴儿皮肤红斑通常是新生儿皮肤的一种生理反应,但是婴儿皮肤出现红斑有可能是血管瘤。血管瘤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橙色斑。出生后即有,斑块大小不等,呈橙红或淡红色,不高出皮肤表面,轻压即退色,哭闹时颜色加深。橙色斑多见于前额、上眼睑及枕部,一般都在出生后数月内自行消退,不必处理。2、红

阅读:1105 收藏:8 分享:28


红斑狼疮怎么治疗,红斑狼疮怎么办,红斑狼疮什么症状

红斑狼疮怎么治疗,红斑狼疮怎么办,红斑狼疮什么症状

一、红斑狼疮的症状是什么系统性红蝴蝶疮系统性红蝴蝶疮本病分为盘状红蝴蝶疮与系统性红蝴蝶疮,以后者多见。盘状红蝴蝶疮:多见于20~40岁左右的女性,男女之比约1:3,家族中可有相同患者。皮损好发于面部,尤以两颊、鼻部为着,其次为头项、两耳、眼睑、额角,亦可发于手背、指侧、唇红部、肩胛部

阅读:1040 收藏:97 分享: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