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8-14 21:04:52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孩子任性是天生的吗?

BY:Mora 2024-08-14 21:04:52 690 ℃

孩子任性是天生的吗?――红黄蓝教育机构管理部总监王晶访谈实录

 嘉宾介绍:王晶红黄蓝教育机构管理部总监 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获得硕士学位。先后现担任北京市学前教育研究会会员、中国西部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超长教育研究协作组理事。10余年来,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组织并参加《洪恩幼儿英语课程》、《幼儿园综合发展课程》等的编写。

 点击这里,看更多精彩访谈>>>

 主持人:各位下午好,这里是由“中国人•幼儿园”主办的“爱与尊重,关注学前教育”幼儿园园长系列访谈。今天我们很荣幸邀请到红黄蓝教育机构管理部总监王晶女士。王老师,您好!

 王晶:你好,

 主持人:访谈刚开始的时候能不能简单介绍一下红黄蓝目前的规模、特色、教学理念?

 王晶:1998年,红黄蓝秉承着爱心与责任创建了中国第一家亲子园,填补了中国早期教育的空白,并在全国首创0-6岁一体化的教育模式,全国200余家亲子园与幼儿园的有效互动为百万家庭提供了专业、完整、高品质的家庭教育解决方案,现在平均每周就有50000家庭走进红黄蓝早期教育课堂,红黄蓝愿意和家长们一起帮助宝宝迈出多彩人生第一步!红黄蓝的教育理念跟我们今天的主题非常相似,我们的核心教育理念就是“尊重儿童”,培养了一批批健康、自信、有竞争力的儿童! 主持人:回到今天的主题,“孩子任性是天生的吗?”其实首先要对任性有一个定义,我认为,可能孩子小的时候不听话,反抗,或者说有点叛逆,这就是我认为的任性,您觉得这个任性应该怎么定义呢?

 王晶:其实很多家长都被这个问题所困惑,首先您刚才提到的表现和感受是最直接的,孩子不听话就是任性,实际生活中可能表现的方式有很多,比如去宝宝商店非要买某个东西,妈妈说不能买,孩子就大哭大闹,宝宝要吃冰激凌,妈妈说现在是冷天不能吃,宝宝说不行,我非要吃,等等。总之,孩子根本不听父母的劝阻与意见,执意要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不计后果,稍不如意就在地上打滚、哭闹,让家长很难堪、很无奈、很没面子。实际上孩子在学龄前阶段,0―6岁不同的年龄段都会有不同程度的任性表现,但是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和家长要发现他这个任性在什么时期、什么环境,表现的程度是怎样的?如何引导帮助幼儿走出来,保持一个快乐心情,接受家长和老师的建议。比如说在3左右的时候,这种任性与反抗会非常更强烈。

 主持人:可以这样 理解在这个时期的任性是正常的吗?

 王晶:我们不能说在这个时期任性就是应该的、对的,纵容孩子的行为。首先我们要了解幼儿的心理发育特点,在这个时期孩子的心理如同青春期的反抗一样强烈。但我们要了解孩子造成任性原因和表现方式,归根结底就是一个,我们要调整教养方式,调整我们的教育策略。

 主持人:其实还是针对家长而言的。

 王晶:对了,追根溯源还是取决于家长的教养方式,我们经常家长会谈到任性和一个词语非常密切相关,是“溺爱”。有些家长说,教育工作者会一概而论,就是说这个孩子任性,就惯出来的,我们老人经常说,有时候年轻人埋怨老人,请老人带孩子过多的娇惯,孩子变得特别不听话、特别任性。实际上教养方式不完全是娇惯,还有很多家长在出现这个任性的时候处理方式不得当,您语言、动作、态度形成了一种不好的负面的作用,同时这个信号正是强化了孩子不良的习惯的养成。换句话说,任性是一个习惯,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抚养人的不良习惯造成的。

 主持人:我觉得家长也是很辛苦的,因为稍微可能做出一点错误的判断或者稍微纵容一下孩子,就把孩子的天性改变了。而且其实我觉得,对于溺爱来说,这个词其实也是很模糊的。

 王晶:是的,当今各家都是一个宝贝,孩子有求必应,家长恨不得把世界上一些好的东西都给孩子,我们什么事情都要有度,说“爱”,我们首先无论教育工作者还是父母,要给孩子充分的尊重和孩子,一定要孩子体验到周围人对他充分的关注与爱,但是我常常告诉家长一句话是,“要把爱藏起来一半来!”不要时时刻刻都让孩子感受他是世界上的唯一,一切的愿望都能满足。刚才我们也谈到了,2岁到3岁的孩子为什么会反抗呢?这个时期的孩子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他的特点就是,什么东西都是我的,这儿有一个玩具,它也是我的,这儿有一个小汽车,它也是我的,别人不能拿走,所以这时候就出现跟伙伴发生了一些冲突,他以自我为中心,没有社会交往的能力,造成了他在交往过程中的冲突,所以就出现了一些任性的行为。 我们回到前面的话题,我们为什么要把爱藏起来一半呢?就是因为任性在孩子发展的过程中很多时候是孩子要什么我们家长就满足什么,当您不满足的时候孩子会出现什么情况呢?闹吧,采取打滚的方式,宝宝试一试妈妈会不会满足我,与父母俩在进行心理的较量,躺在地上哭,看你理不理我,我哭10分钟的时候看到家长已经紧张,我再坚持1分钟妈妈就让步了,妈妈终于忍不住过来把我抱起来,好,这次我得逞了,证明我这个方法是有效的,下次我还如法炮制,我还是采取哭、闹,下次爷爷、奶奶看见我哭,依然爷爷、奶奶会把我抱起来我的这个不良习惯就这样的养成了。

 主持人:当这种行为成为习惯的时候就变成任性了。

 王晶:对,到那个时候再去纠正他就需要一段时间了,不是说不可以纠正,但是需要一段时间和过程,我们才能够把他纠正过来。

 点击这里加入“中国幼儿教师群”

< p> 主持人:咱们先说怎么能具体的预防,您能不能举一个实例,比较形象化一点的?

 王晶:前几天我遇到的一个好朋友,他们家的条件很优越,他家有一个2岁多的男孩子,突然出现连续几天有意的在不同大人的床上小便,孩子表现得特别开心,打骂的方式用过了,说教的方式也用过了,无济于事,家长无所适从,不知道该怎么办?您可能觉得非常不可思议,孩子为什么可以这样做。可以说这是一个鲜明的案例,也是一个比较极端的案例,他就不干,明明知道这是错的非得这么去做。实际上我们就看到,孩子为什么会这么去做呢?他在反复的尝试错误中得到了满足,第一个,他能够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到他的成功感,就拿在床上小便这件事情来说,他在床上尿了小便,爸爸、妈妈暴跳如雷,他认为他的作品得到了一个认可,他的动作有了一个反馈,他就觉得他有了这方面的成就感,当你对他暴跳如雷的时候,反而对他是一个强化的刺激。再一个,我跟家长分析的时候问道,有没有在自己的床上小便啊?没有,还是很明白的孩子。因为他没有体验到他所做的这件事情带来的后果是什么,所以针对这些他的表现方式,我跟他的父母就出这个主意,我说,第一个,他尿完之后你不要理他,不要,哎呀,怎么会这样啊,特别关注他,然后马上把他注意力全部吸引在他自己身上,第二个步骤采用的方法可以让他尝试一下后果惩罚,好,湿了吗?湿了,今天就让你在这个湿的床上睡觉,让他体验一下在湿的冰凉的床上睡觉时候的不适感受。果然试过后,孩子就不再发生此类行为了。

 主持人:可是这种情况我觉得家长很难狠下心啊。

 王晶:所以作为我们家长来讲,有些时候您的教育方法、您的爱要藏起来一点,另外还有正面的方式,我们可以给他买一个非常可爱的卡通的小便盆,现在条件非常好了,甚至马桶圈上也可以有那种儿童圈,我们可以让孩子去找他应该去的地方,给他有一个选择的空间,当孩子没有选择项的时候他就会选择“不”,当时我们给他一个宣泄的出口,给他一个选择余地,就会进入我们设计的“圈套”达成目标,比如:问他,你是在小象的便盆里小便呢,你还是在小马的便盆里小便呢,他就会有选择,结果是一样的。 再一个,很多家长朋友是不认为任性是一个很大的错误,他并没有意识到这个任性会给孩子的未来造成什么样的不良影响,所以很多父母甚至隔辈的爷爷、奶奶非常疼孩子,他想孩子自然长大了就会改变过来了,很多孩子在群体交往中不会交往、不会合作,失去伙伴。因为在任性的时候孩子情绪往往是属于波动状态,焦虑,不平静、很烦燥,我们讲这些情绪的变化对人格、健康的影响都是不利的。程度轻的小的时候表现性格非常暴躁、急躁、焦虑,到大了如果常年这样的话,我们学过心理学的都知道,他会有心理的阴影,甚至有心理不健康的倾向,对未来心理健康都会有很大的影响的。 所以讲任性并不是天生的,是孩子们在后天习得的,应该在他的生活中渐渐的学会如何判断、怎么去控制自己情绪、学会交往,提高幼儿的社会性。

  击这里加入“中国幼儿教师群”

 主持人:最后我还是觉得对于家长来说这个太难了,因为很多家长这种想法他理解了可能会这么做,本身家长就是觉得首先任性不是问题,还有一个,他不觉得这是任性,所以其实当面对这种家长的时候好像对于孩子们真的是很不好把握的。

 王晶:谈到家长我就想谈谈我对家长的理解和认识,家长教养方式各具特色,可以分成很多种,我归纳成,如果把家长比喻成的话,有一种爸爸、妈妈比喻成河流,什么是河流呢?河流就是无论你需不需要,他永远不停的在流淌,就是当你孩子要不要的时候爸爸、妈妈的爱都会给你,无休止的,没有节制的、没有限制的、没有条件的,只要你渴了,马上水来,你说饿了,马上饭来,你说玩具,马上买来,当你一旦不满足的时候他就会出现负面的作用、负面的表现,任性、暴躁,甚至还有一些不良行为,都会一遍一遍的出现,这种是河流性的特点。 还有一种爸爸、妈妈,我比喻成雨水。为什么是雨水呢?雨水不能够控制,有时艳阳高照、有时倾盆大雨。当家长不高兴的时候暴风骤雨,孩子不听话的时候一通打,有时高兴得时候就晴天,孩子怎样都不加干预,这样不良的养育习惯对孩子人格培养非常不利。因为家里边不会说所有的父母和爷爷、奶奶都是这样雨水型的,可能你是雨水型的,妈妈就是那种河流型的,爸爸在家的这个孩子就乖乖的,压抑自己,把自己伪装成很懂事、很懂规矩,也不出格,但是妈妈或者爷爷、奶奶在的时候就疯狂了,无所顾忌,没有任何规则,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您说这样会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呢?

 主持人:我觉得心理上肯定很不正常了。

 王晶:咱们说了从小就两面派,人格的两面性,见什么人表现成什么样,这样对孩子人格发展是非常不利的。还有一种,我们把他比喻成井水型,源源不断的永远有,需要的时候才给他,当孩子出现需要你帮助的时候你给他一点支持,给他一个小梯子,可能他现在自己控制不了,孩子在出现这些违反规则的时候或者说任性的时候,你应该去正确地、耐心的引导他,所以我们努力去做一个井水型的父母,尽量在孩子需要的时候我们及时给他帮助。

 主持人:孩子是很难控制的,尤其是公共场所,您说该怎么办呢?

 王晶:对,所以家长要做一个敏感型的家长,家长要知道什么时候介入,偶尔会见到有些孩子在公共场合闹,父母觉得很没面子,父母有时候去制止,但是我们怎么做更好呢?如果你要遇到这样的孩子,我告诉爸爸、妈妈不要怕丢面子,他在地下哭,首先你采取的办法先是冷处理,不理他,爸爸、妈妈离他稍微远一些,保持一段距离,在你的视线范围内,不会出安全事故,一定心要静下来,哭完之后他肯定有一个时间要爬起来找你的,那是他累了,这时候你要安慰他:“宝宝真懂事!现在起来了,好,这件事情就到这里,你的做法是不对的,让我们一起去做下一件事情吧!”让孩子知道他的要求没有满足,为什么?这时候再给他讲道理。

 主持人:比如说孩子想买一个东西,首先他想买是第一个阶段,然后你不给他买,这是第二阶段,然后孩子闹,这是第三个阶段,那我们应该在哪个阶段制止他?

 王晶:很多父母是到第三个阶段才发现这个问题需要处理,我们应该培养孩子什么呢?培养孩子们做一个有主动权的孩子, 们应该营造一个家庭中民主的氛围,当我们今天去公园要出游的时候,公园里我们都预知有哪几个大型玩具,可能有十种,我们今天就在家里商量好,我们玩哪三个、哪五个,不是十个都要玩,商店里可能有那么多玩具,但是今天约定好只买几种,这是事先要跟孩子做一个计划,同时让孩子感觉到尊重他的一个选择,可以跟他讲道理,为什么家里不能买十个,因为家里有那么多了,买其中的三个,让我们这些玩具有一个玩的空间,当我们玩够了把这些收起来我们再重新买。这是事先的准备,培养孩子的计划性。到第二个阶段的时候,让自己孩子学会选择,就像刚刚给孩子选择尿盆一样,今天有三个,这三个帮他判断,这个红色的太刺眼了,粉色的可能更适合小女孩,黑色的更适合男孩子,这个时候从小培养孩子的审美观价值观,这是培养他第二个阶段。第三个阶段,才是他出现不良习惯的时候如何去跟他斗智斗勇。

 主持人:反正我觉得第三个阶段实在是太难了,提前多费一点精力,提前做好自己的准备工作,其实就不会发生像今天第三个阶段。

 王晶:实际上这样,很多孩子性格的培养方法家长平时就要做功课,好习惯也不是一天养成的,坏习惯也不是一天养成的,我们今天有句话说,21天改变一个习惯,你有试过吗?

 主持人:没有。

 王晶:应该说21天改变一个习惯相当的难,我们来讲,孩子从小的时候你发现不良习惯的苗头的时候就要去发现他、控制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强化过程。同时我也要跟家长们提出培养孩子自我情绪调控的一个新课题。很多家长教育他,孩子那么小,他懂什么叫自我情感控制吗?从小开始,你就让他知道什么叫高兴,这是自我情感认知的第一个阶段,然后才能自我情感调控,在红黄蓝幼儿园课程里就会有这样的课程,有一个小笑脸墙,让幼儿去选择自己现在的情绪标志:有一个高兴的表情,有一个正常的,嘴巴不哭不笑的;还有一个不高兴的。我今天高兴就把那笑的放在那个位置上,我今天不开心,我就把不开心的放在那个位置上。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就会发现,今天某某小朋友不开心,老师就过去问问他,去引导他,为什么不开心,有什么不愉快的事情发生,及时发现孩子情绪、情感的变化,让他学会倾诉和调整。

 主持人:我觉得可能家长是这样想的,他对孩子是一种不信任,尤其是小孩子,尤其是0―6岁的孩子,你不高兴、你的高兴在家长看来就觉得很正常,没有什么你自己心理上的问题,我是因为什么事不高兴了,因为孩子小,所以家长觉得不信任,所以不相信他会有什么心理问题。

 王晶:是这样,我们家长总认为孩子是一个小孩,并没有认为他是一个独立的人,真正尊重儿童应该把他作为一个人去看,成人的情绪、情感变化在孩子身上都会有的,我们应该了解他。刚才我们也谈到,孩子的这种经常拒绝、经常反抗,对他未来的影响、危害。很多家长认为是因为他现在还小,以后长大了就不会这样了,谁看见过大人谁会逆反在地上打滚呢。很多家长就提到这个问题,但是有一种人,经常会说“不”,经常对别人的意见、对别人观点表示否定,当然不否认一部分人具有批判性思维,我们发现, 多孩子在青春期的时候,经常说“不”,当你问他你为什么说“不”的时候,他没有充分的理由,就是不愿意,就不愿意给别人一样,没有自己的理由。例如,你说穿蓝的好看我就非要穿黑的,我就认为穿蓝的不漂亮,他就是没有道理固执的心理。

 主持人:原来这都是儿童时期的问题。

 王晶:对啊,从心理学来讲,当心理发生问题的时候,无论心理学哪个流派都是要追溯到童年的教养环境、童年的抚育方式上,所以爸爸、妈妈一定不要忽视童年成长的环境和心理健康情况,它对未来人格形成的作用,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主持人:其实任性这个问题我也大概明白了,刚才咱们说听话的问题,听话又是一个很不好定位的词,到底什么样的是听话,是说我有没有压抑到孩子,本来孩子是一个很有想法的人,因为我们希望他听话,结果我们就把他培养成了一个听话的人,这样可能一个孩子就变成了很平庸。有的孩子确实是叛逆的、任性的,我们让他变成听话的孩子,没准对他很好,这个是不太好判断的。

 王晶:我们一定要培养孩子具有创造性的、具有鲜明个性思想的、主见的人,这才是未来需要的人才,“听话”只是在某一件事情上或者某种层面上你要学会遵守规则,是不是说无拘无束就是创新了呢?一定不是,我们生活在大的圈子里面,古今中外都是这样,我们孩子从小要让他进早接触小社会,了解社会的规则,了解事物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同时培养他独特的视角,去观察与表现。就像我们亲子园,现在最小的6个月就来,1岁多的宝宝就已经开始认识周围的小社会了,就开始有榜样的作用。当孩子出现不听话、任性的时候,你引导他看看其它的宝宝怎么做的,孩子好胜心很强,我一定要比你好,这是孩子的天性,都希望得第一,得到鼓励,我们今天给他树立一个好的榜样,他就有了榜样的作用。所以说我们并不是说把孩子培养成乖乖的顺着父母的意愿的孩子,该有的规则要有,该有的创新思想要有,这样的孩子才是我们真正培养的目标。

 主持人:咱们举一个小例子,拿吃饭来说,孩子可能其实就是一盘胡萝卜,作为孩子我不爱它,但是作为家长来说这个东西有营养,必须吃,我就不吃,这时候怎么定义?是孩子很任性,还是说家长太过分了?

 王晶:这个不能怪孩子,孩子的味觉感官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首先,应该从添加辅食的时候就应该让宝宝尝试多种食物的味道,那时候他大脑皮层已经产生了很多印象,那时候他吃过胡萝卜,等到两三岁再吃胡罗卜的时候就不会太反感。应该采取的一个原则是循序渐进,我们知道宝宝非常爱吃饺子包括带馅的食物,我们把胡萝卜少量的打碎掺在饺子里面,他就吃了。好吃吗?好吃。吃完之后打开饺子告诉他,红色的是什么、白色的是什么、绿色的是什么,宝宝就知道这个橙色事物的跟胡萝卜形成了一个联系,他就知道这个东西并不可怕,也不是苦的。慢慢的在不同的菜肴里面,在他爱吃的菜肴里面加一点点,让他接受。另外还可以利用偶像

< p> 主持人:可是孩子有偶像吗?

 王晶:有啊,孩子小白兔喜欢吧,灰太狼喜欢吧,我记得以前有一个动画大力水手它特别爱吃菠菜,吃了菠菜就特别有劲,引导宝宝也像它一样,找一个他喜欢的动画偶像,喜欢吃的东西,所以他才漂亮、他才强壮、他才有智慧,你吃也会跟他一样,所以有很多很多方式、方法,让你的宝宝能够变得“听话”,这个听话是谁造成的?还是我们父母,我们要掌握科学的、规律的、系统的方法。

 主持人:还是觉得家长太辛苦了,不管从哪个方面,家长稍微做错一点可能影响就会很大。

 王晶:我还要打消家长的焦虑,有些家长是非常焦虑的,他们就认为像有些人天天看书养孩子,遇到一些问题就要翻书,遇到问题就要找唯一的答案,其实育儿一定要有多种渠道,你试试这个方法行不行,再换一个,这个适合我的孩子,那这个方法能否行得通。刚才我们说任性,我们冷处理好不好,我们选择的办法好不好,我说教好不好,我找一个偶像好不好,给他树立一个榜样好不好,方法很多。

 主持人:但是家长可能就希望找到一个最有效的,其实也是为自己省一点事。

 王晶:实际是这样,方法有效可能在于孩子,可能对于这个孩子A方案有效,对于您的孩子可能是C方案有效,我们做一个了解自己孩子的家长,您一定要了解孩子,我们经常说有的孩子吃软,他比较能够听懂道理,能够听懂语言对他的信号的刺激。有的孩子讲吃硬,原来的传统方法可能就是打骂、暴力了,但是现在不是强调暴力,吃硬就是说当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就严厉的告诉他这件事情不可以做,家长们不要说尊重儿童就什么事情都依着他,这个是错误的。我们一定出现问题的时候,该严厉的时候,出现比如原则性问题、安全问题,攻击别的小朋友的时候,当他出现特别违反规则的时候,一定要跟他说不行,这样不可以,当他几次受到拒绝之后也会形成一个信号,这件事情就是不可以做,你要学会坚持。

 点击这里加入“中国幼儿教师群”

 主持人:咱们也说到很多孩子任性家长应该怎么做,您刚刚也提到孩子有一个反抗期,反抗期的表现其实跟咱们说的任性有很相似的地方,这个地方家长应该怎么分清楚到底是任性或是反抗期,还是说在反抗期之后他的表现就是任性,定义是怎么样的?

 王晶:其实反抗期有一个明确的年龄限制,但是年龄不绝对,就像孩子学会说话、学会走路,基本上1岁左右学会走路,但是有的孩子会早,有的孩子会晚。反抗期从心理学角度来定位的话,应该是3岁前后,2―3岁,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关键期,是自我形成的一个爆发期,为了适应幼儿的发展特点,在红黄蓝幼儿园托班、小班提供教具和玩具的时候就会一样的东西有好几个,比如小汽车就不会一辆,四五辆,娃娃四五个,几个小朋友抱着同样的玩具,这样就不会抢,这时候就会满足了孩子自我为中心的心理需求。

 主持人:会不会这个时候就造成他接下来的任性了?

 王晶:这段时间我们适当的控制他任性表现的强度,什么是强度呢?孩子的任性行为是逐渐升级的,表现方法也各 相同。刚才我们多数讲的是哭闹。但有的孩子就会出现消极情绪,他不高兴,他不想做这件事情不做,他拖延,他不跟你哭闹。还有一种是遇到什么都说“不”。每一种表现的强度是不一样的,可以允许他哭一会儿,但是不能拖的时间很长,可以允许他冷处理放一会儿,但是不允许他这件事情就彻底不做。比如遇到孩子不整理玩过的玩具,家长马上带孩子出去玩,可以问他,咱们出去玩之前整理好,还是出去玩之后整理好。

 主持人:把结果都设定好了,给你一个选择的权利。

 王晶:对,让他把每一种类型的指数强度降低,不要产生变本加厉逐渐升级就好了。不是很强的反应自然而然到5、6岁的孩子开始懂事了,能够听懂道理了自然就克服了。而不要形成刚才我说的第三种情况,如果遇到什么事情都说不,他就容易形成了一种叛逆的心理。

 主持人:对于0―2岁来说,0―2岁会产生任性的情绪吗?

 王晶:会啊。

 主持人:等于到了2岁、到了3岁反抗期的时候会表现的更加鲜明一些,是这个状况吗?

 王晶:对啊,我讲一个著名的心理学案例,当孩子有需求的时候我们是马上给他、还是等一会儿给他、还是不给他?

 主持人:我觉得大部分情况都是马上给他。

 王晶:就是“满足”这个词,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延迟满足”。

 主持人:获得的幸福感更多一点。

 王晶:在美国的斯坦福大学有这样的案例,有一群孩子,老师给他们一些糖果,老师提出要求,说我回来之前如果你们不吃这些糖果,我回来会给你们更多,如果在我回来之前你们吃这些糖果,我就不会给你了。用摄像头偷拍,有些孩子忍不住就把糖果吃掉了,有些孩子想忍,就坐在这里等老师,有的孩子会消磨时间,把这个糖果放在这儿他去玩别的,等到老师回来我会得到的更多。这个事情没完,事后有一个试验跟踪,十多年之后跟踪这些孩子,发现那些能够做到延迟满足的孩子往往社会交往能力特别强、学习成绩也比较优秀。那些没有做到的孩子,成绩平平,交往能力不够好。

 延迟满足应从小时候开始,饿了一哭奶瓶就过来了,有的姥姥在咨询中就跟我说,我最了解我孙子了,我孙子嘴一动我就他想要什么。还说我的宝宝现在已经2岁了,还不开口说话。开始应该能够说一些话,为什么他不爱说话、不会说话呢?我就跟她讲,还没有开口你已经满足宝宝的要求,他还要说话吗?要说出“奶”来你再把奶给他,他说“果”你再把苹果给他,她不用说你就给他了,所以形成了不爱说话的习惯。我们是即时满足好还是适当的延迟满足好,通过这些鲜明的案例我们就知道答案了,要延迟满足和适当的不满足才是正确的,不是让孩子伸手就得来,认为一切都很容易。

 就像我们经常说道的初中生高中生也会出现一些恶性的反面青春期案例,当妈妈不给他买那双球鞋的时候,他就会出现离家出走,而且抢一些同学的鞋穿,就是我们不愿意看到事例。

 主持人:也是成为习惯了。

 王晶:对,所以这个要在幼年时期,其实在很小宝宝的时候就要培养一个孩子学会等待,适当给他延迟一点,当他再大一点到两三岁的时候出现反抗期 ,你不满足他也顺理成章的,不能说前面惯的要命,后面就一下子让他180度转弯,当然孩子是受不了的。

 点击这里加入“中国幼儿教师群”

 主持人:您也是作为一个专家,也参加过很多访谈节目,家长对您提的最多的问题您跟我们来说一说。

 王晶:任性确实是家长比较苦恼的事情,应该说是每一个孩子都有,还有一个问题,孩子说谎的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说谎,他又不好意思与他人请教。 主持人:可能怕误解为觉得这是跟家长学的。

 王晶:对,这也是一个家长比较大的苦恼。实际孩子说谎可以分成几类,一个是他把事实和想像混淆,就是他并不理解什么是现在有的,什么是真实存在的。一个是攀比心理,还有是语言表达错误,还有怕接受惩罚有意的回避事实。

 主持人:这能算是无意的吗?

 王晶:比如男孩子非常喜欢汽车,他就希望爸爸能开一辆大奔或者宝马,对这些名牌车是非常非常敏感的,所以他就跟老师说,老师,今天我爸爸开着大奔来送我来幼儿园了,老师其实很清楚,他爸爸每天可能就是跟他步行着来幼儿园,老师可以追问汽车什么样?孩子绘声绘色的描述着,老师肯定,孩子得到了满足。偶然中老师跟家长聊天就会说到这件事情,家长说没有啊。孩子我们再深入的看幼儿的特点,他非常喜欢车,他有很多很多车模,在他头脑中这些车模就好比是真的汽车,他想象中爸爸就开着这辆真的汽车送他去上幼儿园。主持人:这的这种想像的情况,这个跟家长关系很大吗?

 所以我们家长要及时发现孩子的问题,当他出现这种想像和现实差异的时候,不要责怪孩子,应该引导孩子什么叫现实呢,“我们家里有很多的车模,是开不起来的,我可以带你去看一次车展,体验一次试驾。去跟真的车去对比,让孩子知道这是可以开都的,这是模型,模型就是微缩观赏的,是一种陈列品。

 主持人:这是一种正常的情况,因为可能有的家长就会突然觉得,这孩子是不是因为我们家里教育问题。

 王晶:很多家长认为我的孩子这么小就虚荣,这就是我要说的第二种情况,5、6岁的孩子就出现了攀比心理,怕别人瞧不起他就会把别人的东西移植到他的身上。另外,还有的孩子会出现语言上表达的不清楚,语言表达能力有限。

 主持人:没说出自己的意思。

 王晶:对。

 主持人:应该算是误解了。

 王晶:对,因为孩子年龄小,语言表达能力不够,也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另外,我们发现有些孩子是有意的想回避责任或者回避过失,比如说他打了小朋友,抢了别人玩具,把别人抓伤了,不承认,他怕老师会告诉妈妈,回家之后会挨批评评,他会回避责任,这时候我们应该勇敢的告诉孩子,出现问题应该勇于承担责任。告诉大家一个经典的案例,一个美国的小孩踢足球,把邻居家的玻璃踢碎了,然后邻居跟他要10美元作为赔偿,他没有钱,爸爸就替他付了10美元,回家后爸爸说:“孩子,我今天替你付出这10美元,但是你自己要通过劳动挣回10美元还给我。”这个孩子通过自己的劳动,做了一些 务,最后把10美元还给了爸爸。爸爸告诉他从小要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虽然仅仅踢碎了一块玻璃,赔了一点钱,但是这件事情是你自己做的,你要承担,你要为自己的过失付出相应的代价,最后这个孩子成为了美国总统。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就是从小一定要告诉孩子,你做错事情就要承担,不要逃避。

 主持人:我觉得出现最后一种情况也是有一定前提的,可能是孩子害怕家长去说,责怪,我觉得这个前提就是家长责怪过他。

 王晶:这种责怪肯定有的,他做错了事情老师对他批评教育,爸爸、妈妈对他批评教育这是正确的,但是要注意方法,不要打骂。我们平时批评教育的时候一定要让孩子勇于承认错误,让他知道承认错误之后比他隐瞒更有好的结果。

 主持人:我觉得如果家长完全从小就溺爱孩子的话,即使孩子被别人打了或者抓了,相信也没有说这种家长会说我或者责怪我,觉得肯定没有问题,他也就不会出现说谎的情况了。

 王晶:因为我也遇到关于当两个孩子在一块发生争执的时候,两个家长发生冲突,当两个家长打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孩子的矛盾已经化解了,破涕为笑。但是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非常不好。别忘了家长是孩子的榜样。

 主持人:访谈也快结束了,节目最后您给我们广大家长一点忠告。

 王晶:我们每个家长真的是无比疼爱自己的孩子,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像您一样也非常重视与关爱每一个孩子。他们都是唯一的,每一个孩子的个性与性格都是不一样的,我们一定要做一个理性的家长,正确的教育观,要掌握科学育儿方法,就像刚才我说过的一样,把爱藏起一半来!祝愿您的宝宝身心和谐健康发展!

 主持人:非常感谢王老师,今天的访谈就到这里。谢谢!

 点击这里,看更多精彩访谈>>>

孩子任性是天生的吗?

但我们要了解孩子造成任性原因和表现方式,归根结底就是一个,我们要调整教养方式,调整我们的教育策略。再一个,很多家长朋友是不认为任性是一个很大的错误,他并没有

孩子的任性不是天生的

如今宝宝可谓生活在一个黄金时代,他们有营养丰富的食物、居住在舒适的房屋中、穿着得体的衣服等。但是,在物质条件极度丰富的同时,爸爸妈妈仍然担心宝宝的性格出现问题,比如随处可见的宝宝任性问题。其实,没有任何一个宝宝天

孩子并不是天生就任性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这是一种后天习得的行为。也就是说,任性是周围的人“教”给宝宝的。他们控制宝宝行为的方式主要是支持性的,而不是惩罚性的,他们希望自己的宝宝自信,同时具有责任感,懂得自我调节和与人合作。东东妈认为儿子喜欢干活是好事,所以也就任由东东去折腾。

【声明】本文由用户Mora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