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阳46名学生接种乙肝疫苗后不适,广东省卫生厅初步认定为“群体性心因性反应”
●广州医学院传染病专家称乙肝疫苗相对较安全,赞同卫生厅的判断
●年轻女性和儿童是群体性心因性反应高发人群,常因暗示而起,也可通过暗示来治疗
今年4月22日,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岐石镇坑仔学校小学生在接种乙肝疫苗后,46名学生出现自诉“头晕、恶心、乏力”为主的不适症状。4月23日,广东省卫生厅表示,初步认为该事件属疑似群体性心因性反应引起,基本排除与乙肝疫苗有关。在记者采访中,这个判断却获得了广州医学院传染病专家的支持。
如果说这起集体乙肝疫苗不适事件系因群体性心因性反应而起,那所谓“群体性心因性反应”是怎么回事?小学生打了疫苗后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学校和家长在应对这一问题时又该如何处理呢?记者随即展开采访。
事件回放:
接种乙肝疫苗不适被认定为癔病
今年4月22日上午,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岐石镇卫生院工作人员到坑仔小学补种乙肝疫苗。接种时,一个学生说自己有点头晕、恶心、乏力等,随后同班6名学生也相继说自己头晕。接种被立即停止,共接种学生85人,当天共有46人说出现类似症状。经检查后医院报告说这些学生有4人咽喉充血、扁桃体轻度肿大(感冒样症状),其余学生未发现异常,各项生命指征均正常。医院给学生注射葡萄糖和能量合剂等安慰剂,绝大部分学生说症状消失了。到23日傍晚,所有留院观察的学生都已出院。
广东省卫生厅对此事件发布初步结论:属疑似群体性心因性反应引起,基本排除与乙肝疫苗有关。省卫生厅表示,此结论由联合调查组根据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做出。
专家释疑:
社会不信任心态借疫苗爆发
“广东揭阳85个学生接种了乙肝疫苗后有46个人出现不适,按理说乙肝疫苗的不良反应率这么高是绝对不正常的,因此我赞同广东省卫生厅的群发性癔病的判断。”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传染科主任叶晓光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此表态。
叶晓光说,乙肝疫苗在所有疫苗中相对是最安全的,根据国外的统计数据,每100万个接种人中只有3~4人有不良反应,且一般是轻微的,如注射部位的疼痛、< a href='/jibing/8035' target=_blank>皮疹等,至今未报道死亡个例。
但市民应该清楚认识到,所有疫苗都有不良反应。总体来说,疫苗的不良反应率只要小于1:50000~1:100000都被认为是安全的,即每5万名到10万名接种者中只有1人出现不良反应。
叶晓光同时认为不能因为疫苗的不良反应而否定其作用,或干脆不打,此乃“因噎废食”。很多传染病目前不能完全治愈,但可以通过预防性的疫苗阻断其发生,如天花、肺结核和脊髓灰质炎。
“学生接种疫苗后集体感觉不适,我觉得更深层次的原因是社会的不信任心理。”叶晓光说,近两年我国食品药品安全问题频发,社会对食品药品的不信任已经达到一定的顶点,正好借疫苗事件爆发出来。“虽然感觉不适的是小孩子,但在这种社会氛围和舆论渲染下,小孩很容易受到成人心理的影响,而且父母对疫苗问题的不信任也会加重小孩的所谓‘病情’。”
叶晓光认为,随着我国的社会发展进程加快,各种社会矛盾会集中显现,以后此类心因性群体不适事件会越来越多。揭阳的学生接种疫苗不适事件提醒政府,对群众的不满不能以“堵”和“隐瞒”应对,而应开导和梳理。
疫苗反应?实为心理作用
虽然广东省卫生厅解释学生接种疫苗后的群体不适是群发性癔病,但还有不少家长表示难以理解——明明孩子感觉头晕和恶心,为什么说是癔病呢?那群发性癔病到底又是怎么回事?
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心理科主任龚梅恩说,群发性癔病并不难理解。他曾接诊过的一起群发性癔病:某小学给学生提供早餐,其中包括每人一盒早餐奶。有个学生喝了牛奶后肚子痛,还恶心、呕吐,疑似食物中毒,报告了老师。因为食品安全问题在学校总是引起很大反应,老师很紧张,急忙去问其他也喝了牛奶的同学有没有出现问题。这件事马上传开了,大家围着身体不适的学生问长问短。当得知同学喝了牛奶有症状后,一些学生就会想:他喝牛奶出问题了,我也喝了牛奶啊,说不定我也有问题!过了一会,就有学生向老师报告出现了类似症状,随后报告有症状的学生越来越多....。
“第一个孩子喝的牛奶有问题,其他也喝了牛奶的学生在受到同伴动作、语言、表情的暗示后,觉得自己也开始出现问题。”龚梅恩介绍,群发性癔病是一种因精神或心理因素而导致诱发的精神性反应,虽然“患者”主诉有一系列不舒服,但这些在临床上只是精神症状,检查后不会发现任何器质性变化。而癔病为何会出现呢?主要是因为在某些紧张、刺激性的氛围中受到了暗示而引起。
专家话你知
自我中心、爱幻想人群易患癔病据了解,近年来各地接种疫苗后发生群发性癔病的报告增多。龚梅恩说,接种疫苗后群发性癔病的表现比较多样,有运动、感觉、植物神经、内脏方面的紊乱等。群发性癔病的最大特点是暗示性强,在他人的语言、动作和表情的启发下,或者看到某种事物“触景生情”,相互影响,诱发症状。但绝大多数人的症状持续时间较短,一般运动障碍持续5~20分钟,精神、感觉障碍持续10~30分钟,植物神经系统紊乱可达1小时或更长。
精神因素和暗示的作用,是癔症发病的主要原因。但同样受到精神因素的影响以及暗示,为什么有的人没事,有的人就有癔病呢?原来,有“癔病性格”的人更容易受暗示而癔病发作。
龚梅恩说,情绪变化大、缺少坚定理智、意志不稳定、幻想多、易冲动、自我中心等都属于“癔病性格”,有这些性格特征的人容易受到精神因素刺激或他人暗示而癔病发作。从人群上来说,年轻女性和儿童是高发人群,因为年轻女性易于情绪不稳和感情用事,而儿童幻想多且易受外界暗示和影响。特别是儿童,他们正处于生理、心理、身体、知识全面增长阶段,生长发育尚未成熟,对事物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所以当应激因素突然出现,受到外界不良刺激或暗示时易发生心因性反应。
癔病常因暗示而起,也可以通过暗示来治疗。龚梅恩表示,对癔病患者一般不需要药物治疗,给予安慰剂,消除恐慌及顾虑心理,稳定其情绪,一般来说患者的症状就可解除。群发性癔病经过适当处理痊愈后,预后良好,一般无后遗症。
权威观点
近来与疫苗安全相关的事件屡有发生,最突出的是今年3月媒体报道的山西疫苗事件,称近百名儿童注射疫苗后或死或残。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前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及山西疫苗事件,透露了一个细节:此事见报后引发强烈关注,为此卫生部特意委派中国医学会的8名专家前往山西做独立调查。8名专家根据媒体报道的15名受害儿童的资料,到他们家庭做实地考察,并详细了解15名儿童的身体状况,最后认定其中3人的身体不适与疫苗相关,其余均与疫苗接种无关。综合总体接种人数和发生不良反应的人数,专家认为乙肝疫苗接种的不良反应率没有超出普通疫苗的不良反应范围,为此钟南山说:“目前没有证据显示接种疫苗会增加疾病的机会,疫苗接种总体是安全的,大家应该放心。”
钟南山提出,近来疫苗安全事件备受关注,屡屡见诸报端,这反而是件好事。“疫苗的受众很广泛,有一点小问题公众反应都很强烈。山西的疫苗安全事件,给我们敲响警钟。疫苗不应只考虑研发和生产,在运送、储藏和接种环节都应更加加强质量监管。”
提醒
学生出问题老师先别慌
虽然群发性癔病并非因疫苗直接引起,但却极大阻碍了疫苗接种,也引发社会恐慌。龚梅恩说,其实如果接种疫苗班级的老师镇定自若、指挥得当,癔病不会那么快在班级或学校里“蔓延”。
首先,如果第一例学生报告接种了疫苗后身体不适,应马上将 学生带到校医室检查并治疗,而不该让学生和其他同学接触,使不安情绪扩散。
其次,老师要保持镇定,最忌自己先紧张和慌张起来,因为这种不安情绪很容易传染给学生,更易感染那些具“癔病性格”的学生。气氛越紧张,受暗示的可能性越大。
再次,不应该让学生聚众讨论,癔病的一大特征是具有“表演性”,当更多人围观和受到更多人关注时,癔病的表现症状会更明显和更强烈。
支招
家有“癔病性格”孩应该怎么办?
而对于父母来说,如果您的孩子属于具备“癔病性格”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应帮助孩子减轻心理压力。
需要正确认识的是,癔病只是暂时性的脑机能障碍,并非器质性病变,不会留下后遗症。癔病发作一般和孩子的情感体验有关,因此当孩子遇上一些变故或学校、班级发生大事时,需要教育孩子正确面对这些事件。如果是情感活动很丰富的孩子,可以有意识地帮助他们转移注意力,做一些其他事,或暂时离开当时的环境,以改变心境,这样常能防止癔病发作。如果孩子癔病发作,要避免周围人造成的过分紧张及过分关心的不良的影响。
疫苗反应祸因是心病●揭阳46名学生接种乙肝疫苗后不适,广东省卫生厅初步认定为群体性心因性反应●广州医学院传染病专家称乙肝疫苗相对较安全,赞同卫生厅的判断●年轻女性和儿童是群体性心因性反应高发人群,常因暗示而起,也可通过暗示来治疗今年4月22日,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岐石镇坑仔学校小学生在接种乙肝疫苗后,46名学生出现自诉头晕、恶心、乏力为主的不适症状。
社会不信任心态借疫苗爆发“广东揭阳85个学生接种了乙肝疫苗后有46个人出现不适,按理说乙肝疫苗的不良反应率这么高是绝对不正常的,因此我赞同广东省卫生厅的群发性癔病的判断。”但市民应该清楚认识到,所有疫苗都有不良反应。叶晓光同时认为不能因为疫苗的不良反应而否定其作用,或干脆不打,此乃“因噎废食”。
,先天性心脏病种类很多,由于先天性心脏病的儿童体质多数较弱,接种疫苗一定要持慎重态度。如果时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应该属于接种疫苗的禁忌症。其他类型的先天性心脏病要根据患儿心功能情况和疫苗的种类不同区别对待,如儿童心功能好,生长发育也都正常,可接种那些反应小,比较安全的疫苗如脊髓灰质炎糖丸疫苗、乙肝疫苗等。
Hash:4003fcf2162326bdaa64a4dd2bd094ec17289f4f
【声明】本文由用户An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