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01 04:35:49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老人心理保健五要素 保持身心健康

BY:Carmen 2024-07-01 04:35:49 389 ℃

第一章:老人养生 心理健康五要点

第二章:老年人需要保持8个“乐”

第三章:老人心理养生 掌握4要素

第四章:老年抑郁症预防5大策略

第五章:老年抑郁症患者的心理疗法

老年人儿女们都不在身边,心理孤独时在所难免的,老年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也在不断的下降,容易产生心理问题。那么,老年人如何保持心理健康呢?老年人预防抑郁症的方法有哪些?

老年人既要注意联系老朋友,又要善交新朋友,要经常和好友聊天谈心,交流思想感情,做到生活上互相关心体贴,思想上沟通交流,在集体活动和人际交往中取长补短,汲取生活营养,使自己心情舒畅、生活愉快。

老年人对生活要充满信心,尽量做到性情豪爽,心胸开阔,情绪乐观,尽量发挥自己在知识、经验、技能、智力及特长上的优势,寻找新的生活乐趣。

面对生活中的烦恼事不必心绪不安,更不要处于郁闷状态,而要通过各种途径把坏情绪及时释放出来。对于外界名利之事要善于超脱,对家务事不要操劳过度,让自己保持一份好心情。

一个人拥有健康的身体更能保证心理的健康。老年人平时要多摄取优质蛋白质多食用富含维生素、低脂肪的食物,如瘦肉、奶类、蛋类豆制品莲子桂圆等。

老年人还应选择适宜的运动项目,如散步慢跑、打拳、做操等,强度以感觉舒适为宜。

老年人应当根据身体条件和兴趣爱好,把生活内容安排得充实些,如练书法、学绘画、种花草、养禽鸟、读书报、看影视剧等。这样既可舒展心灵,又能珍惜时光、学习新知识,使生活更有意义。

夫妻互敬互爱,姐妹手足情深,儿女孝顺父母,长辈关心晚辈,经常让自己的小天地充满温馨。

若要健,天天练,运动是健康的源泉 年轻蹦跳跳,到老没病痛 身体锻炼好,八十不服老。

有选择地与人聊天是一种积极的休息方式。聊天中,古今中外,天南地北,天下大事,社会趣闻,无所不谈,往往能得到书本上得不到的东西。一席倾吐,还可减轻烦恼,达到心理平衡。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一人有难大家帮,一家有事百家忙 我帮别人要忘却,别人帮我记心上。

“气能一忍,方可过后无忧。”加强道德修养,学会理智处事,在非原则面前,坚持“忍让哲学”。

知识是社会的宝贵财富,是人的精神食粮。多看书、常读报,既增见识、长才干,又驱寂寞、益身心。

适度的体力劳动,可使五脏功能得到锻炼,减缓衰老。

人人有秉性,个个有脾气,为人处事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经常保持心情乐观。

淡泊,是心理养生的免疫剂。淡泊,即恬淡寡欲,不追求名利。作为社会一员,对于个人地位的高低、荣誉的大小、报酬的多寡、享受的厚薄,如能泰然处之,则十分有益健康。

心静,是心理养生的不老丹。人生不如意事多,如果能不为他人好运而妒火攻心,不为自己挫折而心灰意冷,也不为身外名利诱惑而动摇,这样就能始终保持心静、神安,体内心气运行自然平和,机体因而调节正常,岂不益寿?!

善良,是心理养生的营养素。古今中外养生学家都把“乐善好施”视为养生的灵魂,长寿者也多是忠厚、善良之人。轻松愉悦的心理状态,能促进体内分泌一些有益的激素、酶类和乙酰胆碱等。

宽容,是心理养生的调节阀。在人生舞台上,各种角色牵缚于一起,因而难免磕磕碰碰、恩恩怨怨。吃亏、被误解、受委屈的事,总不可避免要发生。面对这些,最明智的做法就是宽容。

特里姆博士表示,如果老人几天不吃饭,或者对平时乐在其中的事情失去兴趣两周以上,那么老人可能得了抑郁症

凯瑟琳·巴克瓦尔特博士表示,老年人对不能开车等能力丧失的现实更难接受。家人此时要倾听老人感受,尊重老人情感

特里姆博士表示,老人常说“我不伤心”或“我不孤独”,原因是不想成为家人的负担。其实,老人经常搓手、表现不安、易怒或坐不住等都是抑郁症的细微表现。

斯特里姆博士表示,如果患者说他(她)睡不好觉,那么可以就事论事谈谈如何才能睡好觉。谈话中尽量别用“抑郁症”、“药物”、“疗法”等字眼。

老人自己能做的事情一定让他们自己去完成,什么都帮他们做,会让他们感觉“我真的没用,真是个废物”。

人们常说“解铃还需系铃人,心病还需心药医。”可见治疗心理疾病还是心理治疗最有效。心理治疗在治疗抑郁症方面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特别适合于较轻的老年抑郁症患者。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老年抑郁症患者的心理疗法。

抑郁症患者多对自己估计过低、自责过甚,专家指出,在进行心理治疗时,先要帮助患者充分认识自己,客观地认识周围环境。协助他们由浅入深地分析自己的成就,提高对自己的评价。

其次,应该帮助患者扩大活动范围,增强适应社会、应付环境的能力,重建信心。特别要注意帮助患者改善夫妇关系和与周围人的关系。

帮助患者学会松弛紧张状态的技巧也很重要。例如,遇困难、挫折时应先压一压怒气或怨气,然后到亲朋或精神科医生那里倾诉苦衷,不能闷在心里。告诉患者,人的一生如意和不如意的时候都会有,不必为区区小事而懊恼。这样想,心情就会变得轻松、豁达,就能忍受较大的矛盾冲突、精神刺激。

此外,家庭应给予病人更多的关心和照顾。晚辈要主动慰藉老人,帮助老人重新安排生活,特别是文娱、体育、劳动等社会活动,可使老人活动范围扩大、重新回到社会的怀抱,避免老人的孤独感。如有条件,还可以外出旅游,帮助病人开阔心胸。

总结:

老年人如果生活孤独,长生孤独心理很不利于身体健康,儿女们要多抽出时间陪伴老人们。老人们也要学会自娱自乐,多参加活动,保持心情愉快才有利于身心健康。

调节心理健康的方法_不健康心理有哪些

一、常见不健康心理有哪些常见不健康心理一、自卑觉得自己处处不及旁人,在人前仿佛矮三分。不喜欢和人共事,愈来愈孤僻脾,越来越古怪。二、自傲自以为是,老子天下第一。周围的人对他敬而远之,他却自鸣得意。生活空虚,无所寄托,缺少乐趣。三、多疑

鉴别心理健康的标准,调节心理健康有哪些方法,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志,成长中不健康心理的表现

一、调节心理健康有哪些方法情绪稳定与愉快:这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它表明一个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意味着肌体功能的协调。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行为协调统一,其行为受意识的支配,思想与行为是统一协调的,并有自我控制能力。如果一个人的行为与思想相互矛盾,注意力不集中,思想混乱,语言支离

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促进心理健康的方法,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一、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1.智力标准。智力正常是人正常生活的最基本的心理健康条件,良好的智力水平是一切社会人学业成功、事业有成的心理基础。用IQ值来表示。智商≥90为正常,上不封顶,70为智力落后。智力不正常的人心理不可能健康,但是IQ不能说明一个人的成就,IQ高也不能保证心理健康。

Hash:a5eeecc4f037d38659900d3bb8e7f8c55816dfc6

【声明】本文由用户Carmen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