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1-05 02:09:44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先天性梅毒的发病原因和机制

BY:Ula 2024-11-05 02:09:44 370 ℃

对于梅毒大家并不陌生。对于先天性梅毒也一定有所了解,知道其是一类严重的传染性疾病,并且相当的难治愈,但是我们是否对于梅毒的发病机制和原因有所了解呢?下面的话为大家描述下先天性梅毒的发病原因和机制。

【发病原因】

1.传染源传染源是现症梅毒患者及隐性梅毒孕妇梅毒螺旋体可通过完整的皮肤或黏膜进入体内。早期梅毒皮肤黏膜损害的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的病原体,有很强的传染性,随着病程的进展传染性越来越小,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而受染的情况较少见。

梅毒螺旋体细长,5-15×0.1-0.2um,形似细密的弹簧,螺旋弯曲规则,平均8-14个,两端尖直。电镜下显示梅毒螺旋体结构复杂,从外向内分为:外膜(主要由蛋白质、糖及类脂组成)、轴丝(主要由蛋白质组成)、圆柱形菌体(包括细胞壁、细胞膜及胞浆内容物),一般染料不易着色。梅毒螺旋体有生活发育周期,分为颗粒期、球形体期及螺旋体期,平均约30小时增殖一代,发育周期与所致疾病周期、隐伏发作及慢性病程有关。梅素螺旋体抗原分为三类:

1.螺旋体表面特异性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的凝集抗体及密螺旋体制动或溶解抗体,后者加补体可溶解螺旋体。

2.螺旋体内类属抗原:可产生补体结合抗体,与非病原性螺旋体有交叉反应。

3,螺旋体与宿主组织脂形成的复合抗原:当螺旋体侵入组织后,组织中的磷脂可粘附在螺旋体上,形成复合抗原,此种复合抗原可刺激机体产生抗磷脂的自身免疫抗体,称为反应素(Aegagin),可与牛心肌或其他正常动物心肌提取的类脂质抗原起沉淀反应(康氏试验)或补体结合反应(华氏试验)。

1981年,Fieldsteel等采用棉尾兔单层上皮细胞,在微氧条件下培养成功,在人工培养基上尚不能培养。

梅素螺旋体对温度、干燥均特别敏感,离体干燥1-2小时死亡,41℃中1小时死亡,对化学消毒剂敏感,1-2%石炭酸中数分钟死亡,对青霉素四环素、砷剂等敏感。

2.传播途径胎盘途径是先天性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梅毒螺旋体可以在妊娠4个月后由于绒毛膜细胞滋养层的萎缩,通过胎盘使胎儿受染。近几年通过电子显微镜检查发现,梅毒螺旋体在妊娠早、中、晚期均能通过胎盘感染胎儿。

【发病机制】

人群对梅毒普遍易感。至今对梅毒的致病机制仍不 分清楚。梅毒螺旋体自母体内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后,在胎儿的肝、脾、肾上腺等内脏组织中大量繁殖,释放入,可引起皮肤、黏膜、骨骼、血液、内脏等病变,严重者可致流产早产死产。主要病理改变有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增生,致管腔闭塞,远端局部坏死或干酪样改变,或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瘢痕,使器官结构和功能受损。

总之的话对于先天性梅毒的患者来说主要是母体原本感染梅毒螺旋体导致的,所以说这种先天性的梅毒患者只能是从母体怀孕前进行抑制的,不然是根部无法预防的。

先天性梅毒的症状,讲述一下先天性梅毒

先天性的梅毒又会被称之为胎传染,梅毒是由于梅毒螺旋体经过母体的胎盘进入胎儿血液循环所导致的先天性梅毒。应该到儿科去进行观察,因为这是儿童容易患的一种疾病,现在就来了解先天性梅毒的症状。新生儿患有先天性梅毒的症状表现多种多样,症状体征缺乏特异

先天性梅毒性肝硬化的病因及临床表现,先天性梅毒性肝硬化的诊断,如何治疗先天性梅毒性肝硬化

临床症状及肝功能损害较重。3.先天性梅毒性肝硬化患者的饮食以合乎患者口味,易消化的清淡食物为宜。

先天性梅毒的治疗与预防,先天性梅毒的护理方法

梅毒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性传播疾病,很多人对于这样的疾病存在着一定的排斥性,在患有了该种疾病之后,因为没有及时的治疗,所以往往耽误了最佳的治疗时间,很多先天性的梅毒,是通过母婴进行传播的,那么下面小编也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先天性梅毒的治疗与预防

Hash:7e6ce47d46f9e2850e96347ffd9b2306d4df9314

【声明】本文由用户Ula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